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从陈桥到崖山 >

第228部分

从陈桥到崖山-第228部分

小说: 从陈桥到崖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终于到长江边,和吕大防他们扎堆去了。消息传来,一片悲哀,范家亲友都摇头叹息,范纯仁本人却很平淡…一直沉默明哲保身,这样就算躲过了政治风暴,他就会高兴吗?会像普通人那样庆幸吗?很显然他会自责,范家从来都是忧国忧民忧天下、心安乐才能身安乐的人,如想保平安,光是范仲淹的光环就足够他们当官享福…

    那就走吧!范纯仁在之后三四年时光里平静品尝着自酿的苦果,一路南贬,陈州并不是终点站,在那之后还有永州,一路上不仅要乘车,更要坐船…。…。

    某天范家坐船在橘洲附近跋涉,突然间风浪大作,船眼看就要翻了,好容易到浅水处,全家**上岸。其中范纯仁背着自己妻子,一步步走了上去。他周围是一片骂声,妻子儿女们异口同声痛骂章惇,其中以范夫人骂得最经典最有身份,8个字——“枉陷正人,使我至此”老太太说章惇陷害范纯仁这位正人君子,连累她饱受江湖之苦!

    看着像没骂错,可范纯仁的回答让他家人很不解,让后来读史的人也不解。他说“船破,也是章惇的错吗”

    范纯仁你搞什么?这当然是章惇的错!没他,范家老小怎会跑到长江里玩漂流?你范纯仁为什么不生气呢?就算不想报复,也没必要替敌人解释吧?

    这样想就都错了!没理解到范纯仁的心理。像他妻子所说的“枉陷正人”,抛开新党旧党谁正谁邪。退一万步说,真就是陷害了正经人,又能怎样?正人就不是人吗?就有豁免权吗?这才是问题根本处!在宋朝士大夫阶层心里,正人君子是有特权的!只要自己是正人了,就能决定别人命运,往死里打压对手!至于自己,永远是安枕无忧,容不得别人碰一手指头的!多么可笑!君子之风在于包容,什么时候是杀人利器了?。…。

    在范纯仁心里,保持君子之风。正义理念,只是自己个人操守问题,并不是自己的什么免罪金牌!无论进还是退,他为的都只是自己的心安…

    在永州的几年里,是范纯仁绽放心灵光芒的日子,世人见过太多走在阳光下的圣人,这时的他像是朵黑暗中的莲花,尽管没人看见,仍高洁清华……。

    做到这点很难。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在宋朝,

    贬谪不意味着绝望,尤其范纯仁这种顶级高官加顶级名士的人。这类人走到哪都是社会中心,如刘挚、刘安世、梁焘、苏轼。无论官场还是民间,都有着巨大能量。可范纯仁主动放弃了这些。为安静,他没住官署、没买房,而是住进了寺庙。每天晨钟暮鼓。过着修行人的生活。

    在这种生活里,也免不了争吵矛盾。某一次范家小孩子在庙里玩,犯了点小错。他们都是诗书传家的子弟。从小灵牙利齿,知识面很广,限于年龄,还不知收敛,随便说了几个笑话,把和尚惹火了。和尚们大怒,本文来源:,把这些落难的高干衙内们一通臭骂,捎带着也没放过范纯仁,言语间非常冒犯…范家人火了,抛开范纯仁的地位,他至少是范家此时尊长,当着人家子弟骂长辈,这在什么时代都是巨大挑衅!。…。

    冲突不可避免,和尚眼看着倒霉,范纯仁就算再衰,也轮不到几个秃驴欺负!什么追回度碟、没收庙产了,都是一句话的事…

    可什么都没发生,范纯仁听着孩子们来告状时非常平静,一脸的从容。等到第二天和尚们来道歉时,范纯仁反过来安慰他们别在意…

    流放的日子里,范纯仁用另一种方式激励自己和族人。每月初一、十五2日,范家都要在正堂上陈列四朝(仁、神、英、哲)皇帝的手迹和赏赐之物,范纯仁率子孙更衣参拜,拜后收好,之后家中长幼互拜,喝茶后散开…他要让家人知道,无论顺逆,他都是宋朝的忠臣,永远不要因政治上遭遇逆反了心灵,违背范家族风!

    赵佶登基后,范纯仁盼到了久违的诏书…诏书是以向太后口吻颁布的,给范纯仁光禄卿的官职、工作地点在河南的邓州。这就是说,范纯仁终于结束了南迁贬谪,回到了故乡北方…只是这时他身体糟糕透了,年过70、衰败不堪、连眼睛都失明了。他捧着诏书,看不见上面的字,激动得泣不成声“上果用我矣,死有余责”皇帝终于起用我了,哪怕我死了,也有责任没尽到…。…。

    心是这样想的,可他已没法做任何事了,连入朝谢恩都做不到。对此赵佶表现得很感人,他派人尽最快速度送去了茶、药、专门治眼科的御医,祝范纯仁身体早日康复,并说:当世大名士,久负天下盛望,只要能见上一面,朕就满足了…

    这句话出自皇帝之口,足以让任何人荣耀终生。范纯仁就在这种荣耀里北返,边行边治,渐行渐远,终于在次年1月2日,于睡梦中去世,年75…

    纵观范纯仁一生,他不是位伟大政治家,也不懂军事,甚至还办过些错事。但这都不妨碍他成为宋朝首屈一指的道德丰碑…

    他心灵不复杂,更不故作高深。一切的行为,都出自他自己的一句口头禅——我一生所学,不外乎2个字“忠”“恕”

    这2个字很简单,但谁能做到呢?谁会像范纯仁这样,在元祐时阻挡旧党、在绍圣时阻挡皇帝?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公平二字,外加连皇帝、首相都漠视的政治大局。这样的人,活在什么时代里都会很难、很惨,但同时也会赢得民众的敬意和历史的肯定。宋代及其它时代的范纯仁们,他们的路,可归为4个字——道德苦旅。。…。

    用他们自己的苦,保持住一民族的良知。这在当时来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可蓦然回首,如我们在一片打击报复赶尽杀绝的时代里,看不到半点温暖光明的人性之光,我们还会为自己民族而自豪吗?…。

    如说范纯仁的贬谪之路是道德苦族,

    那么苏轼之路就是文化苦旅了。他在绍圣元年时被贬职,本文来源:,创造了两个纪录——最早被贬、贬得最远。

    一路从定州贬到英州、从英州贬到惠州,到惠州后以为安全了,都到海边了。结果他老朋友章惇想了想:东坡兄,你字子瞻,何不到儋州一行呢?

    儋州是今海南岛,苏轼是读过万卷书要行万里路了,他得飘洋过海。过海也就算了,刚登上海南岛,命令又来了——令苏轼到昌化军去报到!

    昌化,在今海南詹县东北部,黎族聚居地,地处海南一隅,是天涯海角里的犄角旮旯,最偏僻不过的地方。这么说吧,幸亏当年赵匡胤、潘美一时发懒,没想着打下越南,不然苏轼非得出国不可!

    面对这样的迫害,全天下都替苏轼不平。实在是欺负人嘛!苏轼只是个超级笔杆子,最多只是痛快痛快嘴,骂骂人而已,至于这样把人往死里整吗?简直是变着法、开着玩笑的去整人!。…。

    换个人都受不了,何况苏轼!大家都觉得像苏轼这样心高气傲,不向包括司马光在内的任何人低头的大才子,不累死也得气死!(。)。

苏轼回朝篇() 
出乎意料的,

    苏轼一路上读笑风生、悠游自在,像游山玩水一样走了过去。同时广交朋友,是凡来探望他的人,他都杯茶谈笑、相与欢谈,甚至刚到某个地方,人生地不熟时,他都能主动出击,找人聊天。更别说随时写信,和四面八方无数朋友互动了。

    结果就是:他越远贬,结交朋友越多,且各行各业,什么样的人都有。于是越走声势越大,越走传说越多,可说如没这场远贬之路,苏东坡的名望绝不会达到现在的程度…远贬前,他名望是有深度的,官场、文坛的确以他为首。可远贬后,广度增加了,他一路上的洒脱、平易、多才,让世人传颂他是“坡仙”

    从没人像他这样对待长达7年、远贬海外的悲惨遭遇。以儋州为论,本文来源:,在他之前也有位名臣贬到了这里,那人比苏轼官职大了很多,是唐朝名相、李党党魁李德裕,非凡的人杰被牛党倾轧,贬到了当时称为崖州的海南岛。结果就死在了这里,他没法忍受恶劣的环境、更没法忍受政敌的欺侮!

    这在苏轼身上没发生,并不是说他没李德裕那么高傲,而是心灵深处核心地带太不一样了。李德裕出身顶级官宦世家,苏轼不同,他是第一代以才华起家的名臣,从小在蜀川山水中长大,蜀山灵秀激越,华夏五千年最潇洒不羁、才华横溢的两大文豪——李白、苏轼都出生在那里,并不是偶然的。他们的路,更有相同的地方。李白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于是离开了长安。苏轼亦如此,他心灵本就不是传统的官场动物。最开始时,他短暂的迷茫过,那时他初入官场,自命士大夫一族。把底层人民死活看得一钱不值,公开声称下层人的存在,就是为保证士大夫的生活快乐…后来在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在城东那块坡地耕种后,他心灵返本了。本是自然之子,怎能再重蹈泥潭?。…。

    于是乎,这一路上,沿途各级官员变着法的给苏轼捣蛋,让他行无车、居无所、病无药,目的超简单。就是通过折磨他,向章惇示好!

    历史上基本没人能从海南岛的流放地活着回来。苏轼过海时的心情是悲凉的,这不仅仅是生死问题,更是尊严问题。中国不像西方,漂洋过海探险是种荣耀,是强大的男人才敢做的游戏,如能在这过程中杀人放火、带回满船的金银珠宝、美女奴隶,那么就更完美了。但在中国,出海是不名誉的。父母在。不远游。因还要每年祭祖的,一旦死在外面,难免要做个不孝之人!

    自古杀心惨于杀身,苏轼有何大罪?不过是些意气之争。居然被逼迫到这步田地。1097年闰2月,苏轼过海,开始了长达3年的昌化之行…这3年是苏轼人生最困苦的一段,也是他生命光芒绽放得最饱满、最充实的一段。苏轼终于在那里有了自己的家。可生存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单只一场秋雨后,他居然在床帐里发现了足有1升的白蚁…

    平时生活更不用说。日常的米、面、酒、糖等都要由惠州方向从海上运来。这样一来价格昂贵,苏轼买不起。二来供应量太小,一旦海上起风下雨,就只能挨饿。这时苏轼年过花甲了,严重的水土不服、营养不良,毁了他的健康,他和他小儿子苏过都形销骨立、瘦得脱相…。…。

    无可奈何,苏轼苦中作乐,想起了一传说,不禁哈哈大笑。那是晋武帝时期,全中国人都在挨饿,某人头晕眼花,摔进一大地洞里,他看到洞里有乌龟和蛇,每当阳光灿烂时就伸头到洞外,像是吞咽阳光,他有样学样,居然身体强健,比吃了米面还要好…想到这,苏轼向小儿子一笑:过儿,我们也这样吃点阳光吧……。

    这就是坡仙的精神内核,

    面对困境,甚至是必死困境,不咒骂、不消沉、不悔恨,就像一英雄曾说过的“死亡向所有人微笑,人所能做的就是向死亡还以微笑”在酷厉面前低头的是懦夫,回报以怒吼是战士,但仍落在了下乘,因受到了对方影响。像苏轼这样,仍保持微笑,保持住心灵深处活泼灵动的光芒,不让它灰暗、不让它暴戾,这是种别样的骄傲——让美丽的永远美丽,天上的雨水绝不会因落在地上泥潭而失去它本来的洁净…

    不断的折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