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小郎君-第2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劳皇上挂心。已经处理好了。”
虞进也不是很想趟这浑水,所以在府前路大打出手,把事搞大,看到时能不能推了这差事。没想到名人效应出现,想闹事也闹不成。
发生冲突后的第二天,西城兵马司指挥使关永强就来了,他是送处理结果来的,惩罚帮凶。赔偿吴氏医馆的损失,并为吴氏医馆正名、恢复声誉,妙手堂还主动要求搬走,不再与吴氏医馆竞争,关永强来之前,已经咨询过吴大夫,吴大夫表示满意,看虞进有什么补充。
还有什么好说,只能点头同意,不能显得自己太小气吧。
“很好”隆庆点点头。
这一声很好。在虞进听来,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自己没有刻意闹大事情,二是处理好问题,自己也可以安心办差事。
有一心推动开海禁的徐阶在这里,又举行闭门会议,不用猜,十有**是关于开海禁的事。
果然,两人稍一停顿,徐阶马上接过话题:“虞府丞。你提议的开设试点,以点带面的想法,本官与皇上都觉得很好,不知你还有什么想法补充没?”
“也没什么想法。现在一切都是空想,说易行难,要做过才知道。”
徐阶追问道:“虞府丞能提出开设试点,肯定考虑得很周详,如果让虞府丞选择,不知把这个试点。设在哪里呢?”
这个老狐狸,不就是想套自己的话吗,虞进心想,不知是他的本意,还是他背后那群金主的意思?
虞进故意的说道:“这个设点,最好设在基础好、条件成熟的沿海地区,浙江不错,水陆交通便利,有优良的造船技术还有出海的传统,最的是,接近丝绸产地,出海所携的货物可以轻易备齐,这是官的愚见。”
“没错,浙江盛产布、绢、绸,这些是的外贸,虞爱卿果然眼光独到。”隆庆闻言,高兴地说。
“皇上,恕臣不敢苟同。”徐阶突然开口说道。
裕王楞了一下,面色显得有点尴尬,不过他的心理素质很好,听到也不怒,而是有些奇怪地说:“哦,不知徐爱卿有可高见。”
徐阶一脸正色地说:“皇上,浙江是鱼米之乡,是有名的产粮大省、纳税大户,每年都为国库贡献甚多,其产出的丝绸、茶叶也是商业往来商品,开海禁是好,但是一些百姓还没教化,倭寇还没完全剿灭,再加上海盗横行,若然选择浙江为试点,一旦处理不好,到时影响到经济民生和国库收入,那对大明不利。”
顿了一下,徐阶说:“论基础条件,浙江是最合适,但放在大明的角度,最合适的,不一定是最好的。”
裕王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闻言马上说:“对,对,浙江不能乱,再选,再选。”
重开海禁,先试点的地方,肯定首当其中,谁也难预料是福还是祸,很明显,徐阶背后那些金主,既想拿到开海禁带来的红利,又不想冒风险。
这算盘打得真响。
“不知首辅大人觉得哪里好呢?”虞进开口反问道。
徐阶沉默了一下,最后才缓缓说了二个字:“福建。”
“为何是福建?”
“福建自汉唐以来,就有出海通番的习惯,百姓多以海舶为利,善于造船,航海经验丰富,有着视渊若陵、衽革轻生的冒险精神,这具备基本海外贸易条件,此外,福建巡抚涂****,基于福建百姓出海走私屡禁不止,多次上书,要求开海禁,这样可以易私贩而为公贩,这也算朝廷从谏如流,虞府丞,你认为如何?”
解释完,徐阶还将了虞进一军。
嘉靖喜欢炼丹,那是少理政事,隆庆直接就是不想理,朝廷很多事,都是徐阶说了算,本不想解释太多,不过在隆庆面前,也不好显得自己太独断,于是很耐心给虞进解释。
要不是隆庆对虞进有一种莫名的信任,坚持要虞进处理这件事,徐阶都想派心腹去办好这件事,可是隆庆一开始就指定是虞进,徐首辅只能表示。
内部首辅都说话了,虞进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说:“大人高见。”
隆庆说过,这一次不会给太多的帮助,经费更是自筹,自己现在是两眼一摸黑,背后自然不能少了徐阶的,特别是徐阶背后那群金主的,不仅是资金方面的,更要他们在海禁方面出力。
只能顺着他的意思。
看到虞进不再有疑心问,徐阶又扭头对隆庆说:“皇上的意思是?”
“呵呵,徐爱卿说得好,以朕之见,就按徐爱卿说的力吧。”隆庆笑容可掬的说。
开海禁,是利是弊,隆庆也没太大的把握,弃浙江选福建,在福建找个小地方作试点,要是搞好了,大明受益,就是搞砸了,也没多少损失,于是一口答应。
(。)
328 利益与考核()
虞进没有意见,隆庆没有意见,徐阶自然更没意见,开海禁建立一个模范点,就定在福建。
“皇上,不知微臣什么时候起行?”虞进开口问道。
隆庆:“这个。。。。。。”
徐阶接过话头:“打铁要趁铁,自然越快越好,不过中秋佳节快到,都说人月两团圆,虞府丞不如安心在家过完中秋,本官想,那时吏部的公文也应议好了。”
“对对对”隆庆也附和道:“虞老夫人好不容易从老家赶来与爱卿团聚,这么快爱卿又要到福建,朕也是心中有愧。”
对于虞进家的情况,隆庆也是知道的,虞进的老娘和妹妹跑到京城团聚,这才多久,虞进又要跑到福建,说实在有点不近人情。
“谢皇上。”
虞进说完,马上又向徐阶行礼道:“下官才疏学浅,见识不多,到福建设点之事,还要首辅大人多多指点。”
一项国策,有利也有弊,对一些人有利,也会让一些人抵触,要是这么容易解决,就不需要借用遗诏的名义,还要徐阶竭尽全力。
花了这么多心思,开海禁还是进展缓慢。
福建那地方,山高皇帝远,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想办好这件事,自然不能少了徐阶,要知道,他为此谋划了很久,虞进也相信,徐阶也乐意帮助,因为开海禁就是他一力推行。
这符合双方的利益。
要是推行得不顺利,徐阶前面的努力就付诸之流水。
“只要有利于大明,本官一定竭尽所能,为虞府丞分忧。”徐阶笑呵呵地说。
“啊~”
说话间,隆庆长长打了一个呵欠,打完呵欠。自顾站起来:“朕有些乏了,二位爱卿,你们慢慢聊吧。朕先去休息一下。”
后世有一些学渣,一拿起功课就头痛。听外语就能催眠,如果把这些准则放在隆庆身上,那他就是一个政渣,一听到政务就脑袋发胀,想起今天和一名新进宫的才人约好游园,设点的事稍有眉目,马上找借口遁了。
和一起游玩,这可比谈这些伤脑筋的政事好趣得多。
“恭送皇上。”虞进和徐阶只能对他行礼。
相处久了。也知这位大爷的脾气。
这样也好,隆庆越是懒怠,二人的权力就越大,换一个角度来说,这总比不懂装懂乱指挥强,这算是有自知之明。
隆庆快要出门房时,突然收住脚步,扭头对虞进说:“虞爱卿,谈完正事,就到御花园走走。嗯,皇儿听说你进宫,说要找你玩呢。”
虽说隆庆大半心思都放在女人身上。但他对儿子还是很不错的。
“臣,遵旨。”
交待完后,隆庆这才高高兴兴地离开。
“呵呵,没想到皇子对虞府丞这样好。”一旁的徐阶笑着说。
虞进苦笑一下,有些无奈地说:“皇子毕竟年幼,还没有定性,好玩是人之常情,像下官的能耐,也就是哄哄孩子。不像首辅大人,那是大明的砥柱中流。无法替代。”
“无法替代”这个词用得不错,而虞进的尊敬也让徐阶很满意。闻言摸了一下美须,面带微笑说:“虞府丞智勇双全,有胆色担当,是年轻一代的翘楚,老夫对你还是很看好的。”
没想到自己在一代“名相”心中,评价这么高,虞进都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闻言连忙谦虚道:“不敢,还要大人多多提携。”
徐阶轻轻放下手中的茶盏,微笑地说:“虞府丞,你我同朝为臣又相互欣赏,不必多礼。”
“是,大人。”
“对了,虞府丞可有表字?”
“有,下官表字思远。”
“思远?多思,长远?不错,这字起得好。”徐阶沉思了一下,点头说:“那老夫就唤你思远了。”
这字是进京时赵锦所赐,虞进一直很少用,听到徐阶问,这才说出来,听到徐阶的话,虞进马上应道:“这是晚生的荣幸。”
官场上,不太熟悉的,就相互称官名或籍贯,而交系好的人才会称表字,徐阶主动问虞进的表字,这是一个积极的信。
虞进知道,徐阶背后,有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而这个利益群体对外贸易,于是徐阶在开海禁上不遗余力,现在虞进作为特使,推动开海禁,所以徐阶才会对自己假以颜色。
隆庆只是懒,并不笨,他把开设出海贸易试点的事交给自己,也是不想徐阶一支独大。
都是人精。
“思远,说说你对试点的看法。”
虞进知道,这是徐阶给自己出的一道考题,他对自己有多看重,或者说自己能从徐阶哪里得到多少帮助,就看自己答得好不好。
稍稍组织一下思路,虞进这才开口说道:“开海禁,并不是单纯放开贸易,也不是单纯增益国库,而是在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说。”看到虞进停下来,徐阶说。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商行千里,也是为一个利字,为国库增收的同时,也要保证商人利益,做到互利互惠,这样才能长久,开设出海贸易点,也就是开设海关,为大明把关。”
“当然,也不是的商品都能贸易,违禁品不能进,也不能出,对一些大明急需的,采取低关税,鼓励商人多进,而一些不是急需、滋长奢侈之风的商品,收以重税,用税率来进出的货物,当然,打击私贩、维护商人的正当利益,也是开海禁的重中之重。”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虞进也有些累了,稍稍喘了一口气,这才对徐阶行礼说:“晚生想到的,暂时就这么多,还请大人多多指正。”
“好”徐阶拍了一下手,一脸高兴地说:“不错,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思远,你说得很好,不夸张地说,你已经超出老夫对你的期待。”
虞进在遗诏风波中,表现非常突出,也就是那时起,徐阶才正眼看待这位后起之秀,这次隆庆还没和他商议,就指定虞进去办开海禁的事,一开始徐阶有些失望,觉得隆庆有些胡闹。
一个十八岁、乳臭未干的少年,能做什么?
可是隆庆新政,大权在握徐阶也不想给新皇留下贪权的印象,本想等隆庆碰个钉子,最后等他出面收捡残局,没想到听虞进一说,他马上意识到不容小视。
虞进说的话不多,但他的表达的意思,已超出徐阶的期待,特别是利用税收来进出货品的举动,更是新颖。
明朝还没有海禁前,是由市舶司负责收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