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路人甲变成太子妃-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最幸福的莫过于大将军蔺敛了,他终于平安的告老辞官,获新皇封了个武王,成为大梁国历史上第一个异姓王,不过在蔺敛看来,这个武王的封号还不如他的两个孙子和一个孙女来得可爱。哦,我们不能要求一个前儿控,现孙控的蔺敛来搞清楚什么叫可爱,反正他现在是有孙万事足,甚至常常一手抱一个孙子,然后把孙女架在脖子上到处显摆,即使每次回来都要被苏红衣罚跪算盘也乐此不彼。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曾经在北疆地区兴办的学堂现在几乎遍布了大梁国的各个角落,包括利用移民制度逐渐渗透的草原地区,当然,草原上的牧民也开始向山区迁徙,十年过去,无数学习新知识的学子们离开学堂,开始在国家的各个部门里工作。
就在这时,当了十年皇帝的梁熙借口赞古国扰边,把皇位迅速传给了皇太弟梁煜,率领前突袭营,现在的皇家御林军攻打赞古国去了。
年仅十六岁的小皇帝梁煜气得在大殿里跳脚怒骂,你去打赞古国就去啊,你把皇嫂也带走干什么?!还有那只笨蛋虎头为什么也跟着去了?!
第175章 〔捉虫〕()
如果搞一个大梁国历史上最悠闲皇帝排行,现在皇位上坐着的梁明帝梁煜如果认第二,绝对没有人认第一。
看,他又在龙椅上捂着嘴巴打哈欠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的皇兄……哦,就是太上皇梁熙禅位的时候,给他留下了满满的国库、满满的粮库,还给他培养好了一大堆的人才,甚至制定好了各种规章制度。现在他每次上朝就是点个卯,然后听大臣们的汇报,至于该怎么处理,那不是有规章制度吗?他完全不用头疼好吗。
听完兵部尚书的话,梁煜点了点头,示意下一个。
锦衣卫饲养的情人鸟把消息从前线传过来,梁熙三天前已经打到了离赞古国国都不到一百里的地方,现在大概已经把国都攻下来了,正和太后蔺秋游览赞古国的国都的风光呢。
所以说,梁煜一点也不感激梁熙,即使他可以被评为最悠闲的皇帝,但梁熙把蔺秋给带跑了,就足够梁煜在这里咬牙切齿的。哦,还有辛虎那个混蛋,居然也跟着大军跑了,还说什么要学以致用。呸!他当梁煜不知道吗?他分明是舍不得离开他的秋儿娘,这个没断奶的混蛋!
“皇上,臣有事启奏。”礼部尚书出列。
“哦,说。”梁煜又打了个哈欠。他做皇太弟的时候,住在梁熙他们曾经住过的景琉宫中,现在搬到了养心殿,还真是不习惯,连睡觉都睡不好。
“请皇上尽快选后,早日生下子嗣以定民心。”礼部尚书一边说一边跪在地上磕头。
按规矩新皇登基要办选秀,可是因为前任皇帝梁熙在位的时候,不仅没有办过选秀,还狠狠的处理了几个提议选秀的大臣,弄得现在的大臣轻易不敢提选秀二字。梁煜登基的时候才十六岁,还没有定亲,梁熙又带着蔺秋跑赞古国打仗去了,礼部尚书不得不提出选后,毕竟皇帝没有子嗣,这大梁国就不安稳。
“选后?”梁煜愣了一下,他登基快一年了,身边的人也曾用各种方式暗示过,他也不是没想过要选后,毕竟梁熙之所以传位给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梁熙无后。梁煜想了想,说:“嗯,那就选吧。”
“臣遵旨。”礼部尚书欢天喜地的站起来,他本来以为要费一番口舌,谁知道皇上如此简单就答应了。
看着礼部尚书笑咪咪的那张脸,梁煜不知道怎么的突然有些不乐意了,他皱了皱眉头,说:“既然要选后,朕有几个要求。”
礼部尚书连忙说:“不知皇上有何要求?”果然自己还是太天真了啊,前任孙尚书明明教过自己,轻易不要露出表情,自己怎么就忘了呢?
“第一嘛,朕的皇后必须像朕的皇嫂那样好看。”梁煜一边说一边点着头。
其实说蔺秋漂亮,有些大臣肯定会心下不以为然,但他们无法否认的是,蔺秋的确是非常“好看”。蔺秋原本就是那种十分清秀的类型,他虽然服食了珍珠白玉果炼制的丹药,身体虽然一直保持在十六、七岁的模样,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见多识广之后,气质越发的温和,眼神越发的清亮,真的叫人看了就收不回目光。
“第二,朕的皇后一定要聪明,嗯,像朕的皇嫂那样就行了。”梁煜又点了点头。
礼部尚书的脑门上开始流汗了,还“那样就行了”……皇上啊,大梁国谁不知道蔺秋的大名,当太子妃的时候就解决了大梁国的粮食问题,出书、办学堂、管税收,梁熙在位十年间,不说别的,光是各种各样的书籍就写了近百本,从小儿启蒙的课本,到军事、历史、天文、地理……可说是无所不知,您让臣去哪里找一个那样聪明的人啊?
“第三,朕的皇后一定要很能干,要像朕的皇嫂那样,免得三天就把朕的家业给败光了。”梁煜说完想了想,挥挥手说:“暂时就这点要求吧,以后朕想到了再补充。”
礼部尚书几乎要晕过去了,他很想对梁煜大吼一句,皇上,您要是不想选后就直说吧,您这根本就是故意为难微臣,是吧,是吧?
虽说天子富有天下,可是国民纳税进入国库的钱,却不是可以让皇帝随意花用的。比如说,皇帝如果想修建一座行宫,必须拿到朝堂上和大臣们商量,如果大臣们同意了,国库也富裕的话,那么这笔钱可以从国库里出。如果大臣们不同意,皇帝又非要修这个行宫,那么就只能从自己的私库里出钱。当然,暴君不在此列。
梁煜的私库一直是蔺秋在帮他管理,具体有多少钱没人知道,连梁煜也不清楚,不过大家看到全大梁国各地都在售卖的小皇子文具、小皇子童装、小皇子玩具……了吗?可以说大梁国百分之八十的父母想给孩子买东西,最先考虑的都是小皇子品牌的。这些还只是明面上的,私下里的田庄、矿山、药局、银楼、钱庄……那真是多不可数,所以,梁煜又怎么可能钱少?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梁煜才要找一个聪明又能干的皇后,必须能接手管理他的私库,毕竟梁煜不可能一辈子把私库交给自己的嫂子管理。
所以,礼部尚书还真不能怪梁煜为难他,如果梁煜随便找一个皇后,那才真的是灾难。
退朝之后,许多大臣都过来安慰礼部尚书,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也的确是让人同情,如果是以前,或许还会有人企图把自家女儿塞到后宫里,不说做皇后,即使做个普通的嫔妃,说不定也能和皇帝搞好关系。可是现在一看,还是算了吧,皇上不要漂亮的,要“好看”,不要贤惠的,要“能干”,这些都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还是“聪明”。
十几年前蔺秋在北疆地区开办学堂,要知道一套成熟的教育体系往往要经过长期的演变,这种突然之间的改变让许多大梁国的学者们感到极为惊讶,也曾经有人反对,不过因为贺家在前朝末帝的事情上受了打击,不得不向皇帝低头,为学堂的推行做了不少的让步。
等梁熙登基之后,蔺秋开始推行女子教育,这就真的是对大梁国长期以来的男尊女卑制度进行挑战,那段时间每天在皇宫门口静坐的百官、学子不知凡几,最让人想不明白的是,许多女子居然也反对开办女子学堂。
后来还是梁熙大发雷霆,一下免了上百个大小官员,这才顺利的推行了女子学堂的开办。
“沈尚书和不去问问孙大人?”一位大臣向礼部尚书建议。
他说的孙大人就是前任礼部尚书孙畅,他的女儿孙氏因为是女子又有才学,被推举为京城女子学堂的院长。说是问孙大人,其实是向孙氏询问,看看有哪个女子符合条件。
“唉……也只能如此了。”礼部尚书向各位大臣拱手告辞,出了宫门向孙家而去。
过了十几日,那礼部尚书还真的找到了一个达到要求的女子,而且这女子还和蔺秋有关系,正是蔺秋的侄女蔺拂晓。
这蔺拂晓是蔺柏和孙氏之女,只比梁煜小一岁,今年正好十六岁。
因为她是蔺府第三代的第一人,又是唯一的一个女孩儿,自幼就被全府上下宠爱得不行。她很好的遗传了孙氏的聪慧、蔺柏的腹黑、苏红衣的灵活、蔺敛的体魄……一句话来说,她就是个文武兼备的腹黑女,家里的一个亲弟弟,两个堂兄弟被她整治得连哭都哭不出来,被打了还要被长辈误会,最后不得不向她这个大姐道歉。
蔺拂晓三岁开始启蒙,六岁进学堂,那时候还没有兴办女子学堂,她就女扮男装进了学堂,后来有了女子学堂,她却不肯再读了,因为学堂里学的东西太浅显,她直接在家中由她的“女状元”母亲来教导,同时还跟随她的祖母苏红衣习武。一直到她十四岁,武艺小成之后,在祖母苏红衣的陪同下开始行走江湖,竟然还被她闯下了不小的名声。
前段时间蔺敛过生日,苏红衣才带着蔺拂晓回京,被上门的礼部尚书看了个正着,于是把蔺拂晓的名字给报了上来。
梁煜小时候到是见过蔺拂晓,自从他搬到皇宫里住之后,就再没见过了。现在想想,小时候的蔺拂晓还是很可爱的,圆圆的大眼睛很像蔺秋。又听礼部尚书说蔺拂晓文才了得,还精通术数,对管账也很有一手,便也觉得蔺拂晓不错。
只是这蔺拂晓毕竟是蔺家人,不能以平常人家看待,甚至还不能当成普通的臣子,所以礼部尚书是在私底下向梁煜推荐,梁煜也必须派人到蔺家去拐弯抹角的询问,看蔺家是否愿意把蔺拂晓嫁到宫里来。
于是蔺敛又一次郁闷了,当年他把蔺秋嫁给太子已经郁闷过一次了,可是当时梁洪烈说,护国寺里的易尘大师说,蔺秋和梁熙是天生一对,如果把他们两个拆散,那么两家人都会断子绝孙,他虽然对这话抱了怀疑,可也不敢反对,无奈之下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嫁入天家。
可是现在小皇帝居然要娶自己的大孙女,虽然一嫁过去就贵为皇后,可是进了天家,想再见面可就难了,天知道他有多疼爱自己的这个大孙女,前两年被苏红衣带着行走江湖去了,还不许他跟着。害得他不得不假装乞丐偷偷的跟在后面保护,好在年少时的本事还在,终于没被她们发现。
现在刚刚回来,小皇帝居然要把人娶走,这实在太过分了!
“拂晓年纪还小,再等两年吧。”蔺敛眼巴巴的看着苏红衣,别看他以前是大将军,现在又被封为武王,可是在家中最没地位的就是他。哦,错了,他还能整治整治两个儿子。
苏红衣对他翻了个白眼,说:“十六岁还小?我好像是十五岁就被你骗了,十六岁已经有了柏儿了。”
“夫人啊,我冤枉啊,我哪里敢骗你啊,你看我那么老实的一个人,这一辈子也就认定你一个了啊……”蔺敛立刻喊冤,眼珠子一转又说:“可是那皇帝却不是,你想想老太上皇娶了多少个?你想拂晓进宫后和那么多女人共事一夫?”
苏红衣一想也是,作为皇帝,像梁熙那样只有一个妻子的自古也没几个,虽然也很少有人凑够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可是大多数都有十几、二十个妃嫔,而且,就算妃子少了,宫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