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美利坚-第6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年,我们凭啥不能有电脑啦?
中国人从来不怕困难,自己羡慕美国人是羡慕,但是嫉妒就根本没有必要了,美国人是人,难道中国人就不是啦?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到
而就在张先生内心正在思考的时候,几个人已经翻出了一本厚厚的说明……嗯,这是凯瑟琳的产的一个特色,只要是这样的产,便都有一本厚厚的说明,从各种方面都将事情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甚至有人笑谈:如果有谁能够将这本说明看完,就能成为电脑高手了,但是很可惜,能够忍受那样厚厚的一本枯燥无味的的人,却是很少的,而且他们的工作恐怕也不会和计算机打交道。
不过兴趣来了,啥也挡不住,二十多人凑在一起,然后围着一本,摸摸看看,很快就明白了这计算机是要怎么用的。
打开一个程序要“双击鼠标左键”,而要上的时候,就要打开图标和字母“e”一样的图标。
然后,他们便打开了ie浏览器,而这时候,作为主页的“google”便出现了。
“然后咋做的?我看看……”几个人凑在一起,然后终于是明白了,这谷歌便是要自己搜索才能用的。
他们先是点了一下那个“百科”的按钮,然后将自己要搜索的东西的一个一个的敲在了键盘上,然后按下了回车,这时候,搜索框便弹了出来。
“这键盘怎么也不按顺序排啊,这蹊跷古怪的排序真麻烦……”也有人如此吐槽着键盘。
“china”,这个单词是他们搜索的单词。
“呀是我们访问的消息”
这时候有人便注意到了,在搜索的第一个条目的摘要中,便是说“中国新闻代表团来美访问”的事情。
于是,他们便点进去看了。
“真的是我们的访问的报道啊”
这个站名叫“易”,排在第一,好像很牛x的样子……
“诶,团长,这边还有新闻”在看新闻的时候,有人现,旁边还有新闻的样子,因为对美国很感兴趣,所以他们便打开了这页。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这互联上的消息多是多,但是好像好话不多,坏话却不少。
什么污染啊、什么警官滥用职权啊、什么以权谋私啊,一个两个的消息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这才对嘛,这才是生活在水生火热里面的美国人民嘛……
而这时候,他们也知道,所谓的“纽约市仅有1003个低收入水平线之下的家庭在接受救济”是什么意思,感情更多的人生活在贫民窟,连救济也没有,特别是非法移民什么的……
但是朱先生看得有些不对味了:“这看上去不想美国人自己搞出来的?怎么看上去这么熟悉的感觉?”
对,既视感,很严重的既视感。
“那是谁写的?”
有人多嘴了一句。
“倒像是我们北面的邻居……”
“阿嚏——”牛奶与面包小组的成员齐齐打了一个喷嚏,不过他们并没有在意,而是继续辛勤的制造新闻,为美利坚的言。论自。由做贡献……
查了不少资料,等到晚上11点了,这些人才意犹未尽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但是这时候,并不是谁都去睡了的,大家反而是打开了自己的电脑,开始看了起来。
虽然电脑好像很复杂的样子,但是打开个页看个新闻应该简单?这些人虽然连地址栏什么的都不知道,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熬夜看新闻。
张先生回去之后,也没有停下来,而是和其他人一样打开了电脑,然后搜索起了自己要找的内容。
“凯瑟琳。埃德森。”
“啊?不对啊……”
他的确搜索到了不少相关内容,但却都是有关于“凯瑟琳。埃德森”这位“作家”和“演员”还有“导演”方面的事情的。
至于那些人说的什么“新闻界的消息”什么的,张先生却什么也没有看到。
不过他倒是隐约可以看到,在提到什么苹果、intel之类的这些公司的时候,偶尔会有一两个“埃德森小姐”的名词出现。
张先生拿出了说明,仔细看了看之后,便将搜索词删去了“凯瑟琳”的字样,只留下了“埃德森”。
而这时候,搜索到的东西更匪夷所思了。
不过张先生还是的现了一点点的蛛丝马迹:保护伞公司。
那位斯科特先生是保护伞公司来的,这一点张先生也知道。
而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一个名为“布鲁斯。埃德森”的名字。
再进去一看,原来这个人是保护伞公司的总裁。
这可真让张先生惊讶。
接着,张先生似乎想到了什么,便搜索起了“布鲁斯。埃德森”和“凯瑟琳。埃德森”这两个名字。
但是结果却一无所获。
——废话,谷歌本来就是凯瑟琳的……
想到这里,张先生也就只能是算了。
他觉得现在留意身边的事情就好了,说不定会有什么线索也说不定呢……
第二天,当张先生起床之后,便现团的众人都顶着一个黑眼圈,朱先生也不例外。他下意识的摸了摸脸,自己也例外……
随后一周,代表团继续在纽约访问,先后参观了曼哈顿商业中心、福特基金会、美国广播公司abc、《华尔街日报》、联邦银行、华尔街棉花交易所、合众国际社、纽约大学等机构。
abc的广告收费之高,让他们吃惊:每分钟两万美元起步,到全美橄榄球比赛时,广告费能达到每分钟十万美元。
“电视台用各种办法作广告,强迫观众看,观众毫无选择的自由。”张先生在笔记中这样谴责道。
一天,代表团回到房间,打开电视,有一段内容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美国这个地方,又是犯罪,又是车祸,又是污染,简直没法活下去了,怎么办呢?请饮‘可口可乐’”
团里懂英文的几个人看完乐了。他们第一次见识到,美国的广告可以这样牺牲国家形象,似乎也没有相。关部门来追究。
张先生特意请来自中国对外友协的姚先生将广告词翻译出来,作为资本主义电视广告的标本,记录在他的笔记本上。
而这个时候,有人突然说了一句:“美国是资本的国度,在这个国家,政。府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工具,事实上美国是由大财阀组成的一个精密的机器……”
朱先生眼前一亮:“这话谁说的?”
那队员挠了挠头:“上看的。”
大家一看他浓重的黑眼圈,乐了,大家便都笑了起来……
……
第二更,没有食言
!
nbsp
!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835章 代表团见闻(三) 代表团与保护伞()
全文字无广告 第835章 代表团见闻三 代表团与保护伞
??“去学区参观……?”
凯瑟琳在接到了这个电话的时候,却是愣了一下。 全文字电子免费下载
她没有想到尼克松会想到让对方去学区进行参观……
学区的确是很不错的地方,但是那边应该还没有完工吧?
不,说起来的话,第二学区的建设已经是差不多的了,但是也就仅仅只是第二学区而已,其他的地方还要等一段时间……
“爱丽丝学园那边怎么样了?”
在放掉电话的时候,凯瑟琳便问着艾尔莎。
“第一期工程已经差不多完工了,要说起来……嗯,至少外表看上去没什么问题。”
凯瑟琳突然想到,爱丽丝学园现在也在建设中,说不定那边也可以。
“嗯,我们就让他们先到爱丽丝学园参观、然后再带他们到第二学区去,最后是参观我们的方舟大学……”
凯瑟琳嘀咕了两句,然后事情便这样定下来了。
“唔……到时候我还是亲自去一趟吧……见见这些人或许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呢……”
……
而另一边,来自中国的代表团在经过了一个星期的访问之后,也对美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私下里,他们对“美帝国主义”富足的生活、繁荣的经济暗自羡慕,都感叹“我们太穷了”,但又找出各种理由来说服自己,以跟国内的宣传保持一致。
美国媒体也看出他们对商业性的抵触:“他们不喜欢川流不息的车辆、高楼大厦和电视广告,对消费没表现出任何兴趣。”
不过即便这样,代表团每天还会给各个房间发放3到5美元,早晨离开酒店前,团员们会把钱放在显眼的地方,作为给服务员的小费。因为他们听说小费是服务员薪水的一部分,再则,也不愿落得“中国人吝啬”的坏名声。
“我们下面要去波士顿、哈佛大学,然后过两天,我们便就要去见美国总统了。”
在纽约参观的最后一天,朱先生这样告诉下面的团员。
“哦……”
所有人都长叹了一声,在这些人看来,尼克松是美国的总统,其地位就和**在中国是一样的。
而哈佛大学这些人也有所耳闻,这里似乎便是美国最好的大学了。 全文字无广告
但是他们并不了解,美国的体制已经决定了他们的政府根本不可能如同中国那样的强力,掌控权利的人,更多的是那些资本家,正如同那天的那个编辑所说的一样,谁占据了大部分的股份,谁就是幕后的老大。
“我们现在要去哪?”
有不懂英文的团员便这样问着。
“下面我们要去曼哈顿参观……说起来我们自己住在这边,大家都没怎么看过曼哈顿的风景吧。”朱先生这样回答着的。
“喔”大家就好像旅行者一样的欢呼了一声,不过很快他们又安静了下来,他们尽量让自己表现得严肃一点,而不是相反。
虽然他们住在曼哈顿附近,但是很可惜,因为大家都被互联迷住的关系,在一天的参观结束之后,都没有人会怎么出门。
而且他们也不能随随便便出门,要出去还要打报告,然后还必须要有人跟着,防止叛。逃这样的情况发生。
在飞机上的时候,张先生就看过了曼哈顿的模样,只是那个时候离得远,并没有什么印象。
“不过我昨天晚上又得到了一个临时的消息……”
正在这个时候,朱先生又开始钓大家的胃口了。
“保护伞公司邀请我们去参观他们的总部,他们就在曼哈顿的第五大街……”
布鲁斯和凯瑟琳拥有第五大街最繁华地段的地皮,这里是凯瑟琳曾经让自己的老爹投机买的,而现在,这里则是美国最繁华的地方,而保护伞公司原本的办事处也还在这边。
“保护伞……?”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旁边的那位mib的身上。
在这几天的时候,便有人查询了有关mib的相关资料。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原来这位斯科特先生,“居然”是mib的一员。
mib是什么?
这可是非常牛x的存在,全世界的总数也不超过100人
自从去年九月份之后,mib更是大热,因为摩萨德曾经窃听到了一个黑九月的成员的情报,对方在谈论着的内容,就是因为他们要引开两名mib,所以才“漏掉”了两个成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