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梁祝劫运榜 >

第30部分

梁祝劫运榜-第30部分

小说: 梁祝劫运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身前的骨铠已经有了星星点点的孔洞,幸好尚未通透,还有些防御的能力,山伯不由一阵庆幸,幸好在学海中游的时间足够长,所得骨铠够强大,幸好心猿的戾啸点到为止,没有再啸一次。

    幸运啊!

    不过山伯还是皱起了眉头,这种让别人掌控自己的命运的机会,心中还是有些别扭!

    看来今后要越加努力了!

    在台阶上先大口地喘了一会儿气,待眼前的金星消失,山伯这才默默调息,当身体不再疼痛了,才心有余悸地看了眼石阶上渐渐隐去的保护罩,心中暗道一声好险:

    若没有这个透明的防御阵法,将所有的动植物真身及其九成以上的攻击都阻挡在外,恐怕自己一阶也上不去了。此时的自己,即使心猿的叫声都抗不住,更何况面对其真身?况且还有其他无数的虫子、野兽!

    攀登书山的路,困难重重,凶险万分啊!看来果然应该按照书中所述,即便是面对植物也要小心应付了。

    身体好转、头脑清晰了,山伯回忆了一下进入身体中的疑问:

    “试述‘初九:潜龙,勿用。’,并创造出一式儒功?”

    “呃!儒功?”

    山伯心内暗道不好,若书山要求自己创造出一式儒术还好,儒术只是单个一招,只要有儒气就能施展,而儒功,却要由许多招法组成一个修炼体系,要涵盖全身气血的运行,皮毛血肉筋骨经脉乃至五脏六腑都要锤炼到,否则,便不足以称其为“功法”。

第29章 蓄势待发 潜龙勿用领悟深() 
儒术,指的是所有儒生,只要输入儒气就能运用的招式,所用儒气的品级提升,招式的威力增大。

    施展一招儒术,要能达到或移动、或飞行、或弹跳、或防御、或进攻、或疗伤等目的,比如儒家的脱身术李代桃僵,困敌术画地为牢,飞行术风驰电掣等,只要练习熟了,就不用再演练,而且一经施展,效果立现,与儒生所修的功法没什么关系。

    儒功,则是一个体系,不但要涵盖儒术中的防御、进攻等目的,还要通过精神、血脉、经络等的配合才能施展出来,平时还要经常修炼儒功,达到“人”“功”都能提升品级的目的,而非儒术一般,六品的大儒只能施展出儒术中六品的威力,五品的鸿儒只能施展出五品的威力。

    一句话,经常练习儒功,可以提升儒生的品级。儒术,则让儒生在不同的品级,施展出威力不同的招式。

    “在初期,虽然前景较好,但比较弱小,必须坚定信念,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时机未到,如龙潜深渊,应藏锋守拙,伺机而动。勿用不等于不要用,而是现在千万不能用,等到了该用了、有机会的时候才用。所以要掌握合理时机,应该小心谨慎,不可轻动,用就要用的恰到好处。”

    山伯很容易的就解答了石阶的第一个问题,这时他发现,自己能动了,但也仅限于在台阶上,还是无法迈上第三级台阶,因为自己只是答对了第一个问题啊!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要慎重一些了,因为在第二个台阶上,首次提出了创造儒功的要求,而儒功并非一招一式,而是涵盖了修炼中的各个方面,显然后面的台阶还会再提出此类要求,毕竟一种“功法”,得有一个修炼体系才行。

    “‘初九:潜龙,勿用。’本身弱小,要伺机而动?”

    “我的文人,以正气为形体,以《周易》为骨骼,以兵书及七杀星力为肌肉,。。。。。。”

    卦象和文人二者必须要合一,才能创造出功法来,否则就不能算是过关!

    山伯心内暗暗下定了决心,继而思索道:

    “卦象上说,本身弱小,就要积聚实力,那,如何积聚?”

    山伯的文人念头剧烈波动,产生了一个个想法,同时周围的《周易》符文如蜜蜂般不断绕体旋转,徘徊,分解,重组,聚聚散散,分分合合,推导出一个又一个的可行方法,又不断被排除!

    突然,山伯双目一亮,带动眉梢一挑,兴奋地击掌而叹:

    “我可将七杀星力涌入骨骼,以《周易》再生大量的星力,将其先导入关键部位,继而遍布全身,静待实力的壮大;伺机而动,就要肌肉绷紧,含而不发,一边壮大实力,一边躲闪、游走,寻找敌方的破绽!”

    想了想,山伯又兴奋地说:

    “避其锋芒,击其惰归,这其实不算示敌以弱,而是在敌强我弱、体力精神枯竭或受伤时的蓄势待发!”

    “‘谋’就是寻找机会,拖延时间,壮大自我,为相时而‘动’提供充沛的儒气;‘动’则如出闸洪水,势不可挡。这就是谋定而后动,这是务求一击决定胜败的招法!”

    “这是在战斗中为自己疗伤的儒术,在遇到强大的敌人时,也可以避其锋芒,寻找破绽,还可以偷袭,就是要潜藏、隐伏。具体来说,就是要如此如此。”

    山伯一边想着‘潜龙勿用’的含义,一边催动《周易》卦象,按照其含义构筑招式。

    儒功不好创造,但有了正确的开头,在《周易》的卜算下,后面的想法则势如破竹,一挥而就。

    既然儒功的这一式招法的大体策略制定出来了,山伯就按照既定的思路,将星力涌入骨骼,利用《周易》再生出大量的星力后,首先遍布全身能够移动的肌肉,能够躲闪、弹跳、后退、游移等等,又将星力积蓄到能够发力攻击的肌肉,然后悍然出手。。。。。。

    不行,所耗的儒气和七杀星力很多却威力不大,不足以让第二个石阶彻底解除施加在身上的阻碍,让自己登上第三级台阶,这说明对肌肉的了解还是不够,不知道何时用哪块肌肉,以便提前将星力涌入,用完这块肌肉后,也不知道何时该将其中的力道撤到别的肌肉中。还有可能是需要掌控的肌肉群太多,无法一心多用,顾此失彼造成的。

    就这样山伯不断亲身尝试、完善细节,遇到滞涩之处再用《周易》找寻可行的途径,学着如何、何时该控制哪块肌肉。

    只有做到对肌肉的控制精细入微,才能在战斗中最大限度的节约儒气,有时候多出的那么一点儒气,就是决定胜负,或者生死存亡的关键。

    不断尝试中,山伯忽然灵光一闪,一个念头随即出现:

    “既然是由卦象‘初九:潜龙,勿用。’而来,那这一式招法,就叫,潜龙勿用!”

    “潜龙勿用!”

    山伯断然一喝,从头顶的龙角向下,有一条粗大的儒气弯弯曲曲盘绕全身,文人的体内,涌现出了大量的星力,在每个肌肉块中闪闪灭灭,迅速游走,山伯只要稍微一动,这些星力就迅速的聚集在相关的一串肌肉群中,山伯在台阶上做小幅度的腾挪,各块肌肉也忽而饱满有力,忽而萎缩消失,而文人的周围,八卦符文始终盘旋聚散,分析着对手的破绽。

    “‘潜龙勿用’的真正作用,原来是要将力量内敛,换取移动、躲避的速度,这招的本质竟然是修炼身法,治疗伤势、恢复体力倒是次要的了啊!”

    随着山伯不断的改进、尝试,对这招“潜龙勿用”,又有了新的理解。

    “潜龙勿用!”

    山伯再次大喝一声,从头顶的龙角向下,形成的这条粗大的儒气弯弯曲曲盘绕全身,此时的这条儒气,全身鳞甲闪烁,其腹部隐有四足,如蛇化蛟,初步有了龙的气象,这也说明,此式近趋完美。

第30章 降龙宝典 书山终点海川亭() 
在文人体内,看似枯竭的星力,忽然从骨骼中大量喷出,随着山伯快速地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地移动,星力也越来越多,使得山伯的移动也越来越快,虽然位置狭小,但其忽而如魂魄般飘飘荡荡,忽而如泥鳅般滑不留手,忽而如蝴蝶般翩跹起舞,忽而如蜻蜓般点水而逝,忽而如燕子般一掠而过,可见其对这招的领悟,已经登堂入室了。

    练至酣畅淋漓处,山伯突然身体扭曲,渐渐融入到身上的蛟龙里,就见这条微小的蛟龙在台阶上盘旋飞舞,上上下下,凌空游走,其身躯渐渐虚化,只余点点星光,放射出无尽的七杀星力。

    重又在台阶上站定,山伯虽然面色红润,气喘吁吁,但还是禁不住喜上眉梢,高兴地自语道:

    “哪怕你是一条龙,我也要降而服之!这套功法,就叫降龙宝典!”

    话刚出口,整个书山学海明暗晦灭不定,同时许多莹莹的光点,凝聚在山伯面前,形成一书,上面由无数条蜿蜒的龙族组成了《降龙宝典》四个字,字的下方,是蔚蓝的大海,上方,则飘荡着朵朵白云。

    山伯知道,自己这部功法的名字起对了,否则,书山学海中就不会凝聚出这部宝典。

    通常,对修炼的功法,儒家称其为“典”,如翠竹宝典,红梅宝典,青铜宝典,黄金宝典;沙门叫做“经、咒”,如阿弥陀经,般若心经,大日光明咒,降魔咒;道门称为“法、术、诀”,如定身法,火球术,巨力术,避水诀,引雷诀;巫族称为“玄功”,如九转玄功,八jiu玄功;妖族则有些复杂,低级的草木妖精没有功法,只能靠着本能吸收天地灵气、启智化形,高级妖兽则靠着血脉传承,修炼着独特的体系,妖族化形成/人后,就可以修炼人族创造的儒、道、沙门功法了。

    随便为功法起个不相匹配的名字,会导致自身气运不足。因为任何一种事物,都要顺天而行,给一个不入品级的功法起了个宏大的名字,就像一只蚂蚁被巨石压住了一般,严重的会厄运缠身,轻者也必将庸庸碌碌,不能扬眉吐气。

    只有一些不入流的人物创造的功法,因为威力不大,胡乱起个名字虽然不会遭受厄运,但修炼了这种功法也势必不会有飞黄腾达、升入上品的一天。

    如果为一部完善后很有潜力的功法,或者上品的功法起错了名字,比如儒家的功法却叫了妖族的名字,起名者的气运就会流向妖族,当自己的气运流尽之后,厄运、灾祸也就开始来临了!

    所以山伯感觉到了自己创造的一式儒功,潜力巨大,大可降龙,因源自儒家的典籍《周易》,故此称其为宝典降龙宝典。

    山伯收功,休息了片刻,待心气平和后,才发现脚下的热流已经流转全身,在一品正气的影响下,被心猿攻击过的身体已经无碍,身上的甲胄也渐渐的在恢复原状。

    加在身上的压力消散一空,山伯一抬脚,登临第三级台阶。

    。。。。。。

    当精神疲惫的山伯又一次抬头向前方仰望时,看到了依山而建的亮黄色攒尖,以及一角飞檐尖翘的黄色琉璃瓦屋顶,心知快到凉亭处了,此次入书山学海的终点已经不远了。

    据说,书山学海秘境的产生,是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时期,至孔子封圣后彻底成型,到了汉朝则发展成熟。

    秘境出现后,每册儒家典籍里也逐渐衍生出各自的书山学海,因为是衍生而出,所以功能并不完全,每本书里,只允许读此书的儒生神魂或文人进入,在前人读书时留下的各种念头中遨游、登山。

    虽然书山学海秘境只有一个,但可以让很多人同时进入,这里除了有书山学海,还有海底的龙宫,书山坡上的士林,以及山巅的孔庙,进去之后,所得的好处,也比书中的书山学海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