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往事-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儒生的穿着较为华丽,金色的绸布衣物在灯光下有些晃眼,头发也略显散乱,并不看路,幸好走廊地面平整,跌跌撞撞也不至于摔倒。
住客栈的怪人多了,刘三儿也不以为意。何况人生大都不会一帆风顺,偶尔失意实在太正常不过了。若他不是被老头子看中走上修道一途,怕是现在在镖局过得也不怎么样,起码不会有儒生这么好的衣服穿。
儒生在走廊里绕了小半圈,最后走到天字六号房那推门直接走了进去。
“赵家家主?”心里带着疑问,刘三儿走到了前厅。
这会儿在前厅吃饭的客人不是很多,都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一边吃东西一边低声谈论着。其中一桌上一对男女尤为引人注目,男的形象俊美,一身白衣。女的脸蛋虽然一般,但贵在身姿绰约,青色纱衣更是有诱惑的味道。两人虽然谈论声很低,但不经意的一撇都能引起四座的注意,更有几个眼放精光的汉子似乎忌惮的一直往女子身上看,似乎女子所穿的衣物不过摆设。
两人却浑不在意,完全当屋子里的人不存在。虽然摆了一桌子得菜,吃的却很少很慢,好像把吃饭当成了一种消遣。
刘三走马观花般的来到柜台前,不等掌柜招呼直接放柜台上二十两银子,低声道:“天字十一号今晚和明早的饭食外加今晚的住宿钱,剩余换成烧酒送到房间里。”
“好嘞!”掌柜的一看到银子,自然十分殷勤,并从抽屉里取出一枚黑色的圆形木牌,双手奉上:“客官,这是您消费满二十两额外赠送的……”
“知道!”刘三儿不等掌柜的把话说完便一把夺过牌子,趁着前厅的注意力都在那对男女身上,快步又出了通古楼。
晚上的张家集街道虽然都有灯笼照明,却依然很清,偶尔有人也是来去匆匆。刘三儿快步走过两条街道,看到前边十字路口边上的“宜春楼”屋内还亮着灯,知道没有白跑一趟,当即有些兴奋的握着腰牌走了过去。
第三章,购书()
在白天的张家集宜春楼实在是一处惹眼的地方,但晚上就显得相对普通了。除了门口一对一人多高的貔貅石雕显示着此处主人的不凡身份,再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就连匾额上的“宜春楼”三个鎏金大字都在昏暗的灯光下失去了色彩。这会儿门前甚至连个引路的小斯都没有,只虚掩着半扇侧门留了一条小缝出来。
刘三儿路过那对貔貅石雕时不经意多看了几眼,竟有种貔貅石雕本是活物的错觉。吓得他忙收回目光,心里暗呼这石雕邪门。
推门进了宜春楼前厅,刘三立即被即被屋内古色古香的陈设,古色古香的美人若吸引。陈设很多,错落布置在前厅个个合理的位置。美人则只有四个,穿着不同颜色的艳丽纱衣,皆有些慵懒的或斜靠或侧卧着,似是喝醉了一般。
其实若仔细看,这四人并不能称得上真正的美人,只是年龄不大,又有些身材上的优势,再加上妆容和衣着才给了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之前在通古楼前厅刘三儿注意到的女子和这四人算是同一类型,但前者在气质上却是四人加起来也不能比拟的。
“这位爷这个点儿光临宜春楼,可是长夜漫漫缺少枕边人了?”虽然四人都看到了刘三,但前来招呼的却只是其中一位黄衣美人,其余三个依旧保持着原来的姿态,似乎像刘三儿这样的还不够资格另她们一起恭迎。黄衣美人打起招呼来更是亲切而不亲近,温柔又不软弱。
“果然来对地方了!”刘三儿心中窃喜,一方面是宜春楼所做的生意被他之前模模糊糊猜到,另一方面则期待着早点进入主题。不过,他也算有点文化,知道在妓院里财大气出的土鳖也是吃不开的,酸儒则更加不受欢迎,佳公子他这种外形又半点不沾边。灵机一动,他觉得把自己扮成了一个偶然闯入宜春楼的无辜青年最好,于是紧张道:“不,不,在下只是偶然得了枚贵楼的进门腰牌,好奇之下才走进来的,若有冒犯,还望见谅。”
说着,刘三儿将早就握在手里的进门腰牌递了过去,却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黄衣美人只随便把腰牌放在触手可及的桌台上,调笑道:“大爷,您来宜春楼不找姑娘…那干嘛来了?不会是要买什么东西吧?”
“这个…咳咳…我本就是来买东西的,如果…”刘三儿本来想说如果这里没什么好东西可买,那干点别的也未尝不可。不过他如果之后的话还是没有机会说出来。
只见,黄衣美人伸手做了个禁声的手势,随后又做了个请的手势便自顾自的前边带路了。
刘三儿内心略微挣扎了下,还是被自己给打败了,还败的相当彻底。他一边跟在黄衣美人后面走着,一边已开始回忆之前所看的书中关于在妓院挑选姑娘的诀窍。胖的,瘦的,不胖不瘦的他都想尝试,但就怕一次叫三个身体吃不消,如果只叫一个的话,又拿不定主意该叫哪种。
两人不往还算热闹的楼上去,却在穿过几个回廊后往楼下走去,在下了两层楼之后周围开始有些阴冷,但楼梯以及扶手却变得更加宽阔和豪华了。
到了地下第四层,楼梯的每一个台阶上都站立着一名面无表情身配钢刀大汉。几十人的阳刚之气竟能使刘三儿几乎感受不到之前的阴冷空气。
四楼的门是一扇厚重的灰色石门,上面没有任何文字图画,能一次并肩通过七八个人,门口由六名身背长剑的大汉把守。
“这宜春楼还真是有些门道,做皮肉生意都能用得了这么多保镖打手!”刘三儿心中感叹着,便见黄衣美人冲靠近石门的大汉低声耳语了一句什么,接着返身过来冲刘三儿微微一笑,道:“大爷,您想去的地方到了。”
……
“我次奥,这真是我想来的地方吗?”背剑的大汉开门后,刘三儿一个箭步便冲了进去。被人请过去带上了一张鬼脸面具,又缴纳了一百两的入场费,总算在过了两个折转的回廊后见到了地下四楼的真面目。但等待他的不是成排站立的等候被选的美人,而是冷清出鸟来的各种摊位。
对,没错!就是各种摊位!大概四五十个,有大有小,大的两三人打理,小的则只用一人就可,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市场。不过眼下,所有的摊位都由一人打理足矣,因为游走其中的客人实在不多,充其量和卖东西的那些五五作数,入口旁边的柜台外更是冷清,一个客人都有。
而不管是游走在摊位间的客人,还是摆摊的摊主均都带着和刘三儿一样制式的面具。说话的声音很低,还带着假腔,生怕别人认出他们的本来身份。
大失所望之下,刘三儿本想扭头便走,但到了门口领面具处才被告知,要等到一个时辰闭市后所有人统一离开。悻悻而回的他只能返身瞎逛起来。
这一逛不得了,刘三儿当即冷汗直冒。摊位上出售的东西都有字条介绍,粗粗一看竟差不多都是蔡国乃至无尘宗附属各国禁卖的各类毒药,迷烟,各种偷袭用的机璜暗器飞针什么的,还有放着字条求购各种毒药歹毒暗器的,有摊位前也只放了张字条,上面写的却是要出售或者求购各类大活人。
“这儿不就是传说的凡俗黑市嘛!”刘三儿心中惊呼着,努力让自己走起来更平静。他虽说神色紧张不过有面具遮挡,只要努力控制着腿不抖,脚平稳就行。等走过了大半摊位,他已经适应了些。在拜入大周门之前,他虽然在镖局讨生活,但却从未干过违反蔡国律法的事情,拜入大周门后更是守法如初,倒是好奇来宜春楼转一圈,出去之后便再也说不清楚了。若因此被青衣巡查抓到把柄,也就基本上算绝了修道的路了。好在他向来还算小心,在下山时就换下了道袍,又易了容貌,想来一般人应该认不出来的。
事已至此,刘三儿也知道再想着提前离开已属不智,也只好耐着性子装作随意的样子在各种摊位前瞎逛,全当长长见识,弥补下平时看书的不足。
这些摊位上虽然大都是买卖违禁品的,但也有几个售卖求购书籍的,不过很多是武功心法,带着藏宝图的风物志这类。武功心法大都贵的离谱,动不动就要上千两银子,有藏宝图的风物志倒相对便宜价格一般不超过百两。不过既然如此便宜,怕是要么宝图做假,要么就无法到达,前者的可能应该更大。
转了两圈,刘三也看中了几本风物志,倒不是眼红其中的藏宝图,而是觉得虽然冒险而来也不能白来一趟,既然有喜欢又不违规还付得起价钱的东西,为什么不买?
一本《大梁风云》作者不详,讲得是大梁门自成立以来的大事小事,大梁门长老宝藏藏宝图一张,市面上没得买,卖家标价七十两,最后五十两成交,算物有所值。
一本《无尘宗秘事》作者不详,同样市面上买不来,内容说起来也不算秘密,都是些门派的基本介绍外加几十个无尘宗弟子的游历经验,附送不知名藏宝图两张,卖家标价同样七十两,却一两也没有讲下去,原价成交。
上下两册的《北疆之北》是一本带有地图的老旧书籍,作者化名穿山甲自称是名修道者,地图中粗略标注了那一带蛮荒古兽的出没点,说的有鼻子有眼,外加应对之策,不过大都是逃跑之类的废话,书中没有藏宝图赠送。
北疆这个地方,刘三儿之前听都没听过,想必很多人同样如此,外加作者自称修道之人,更有种把牛皮吹到天上的意思,很多人恐怕只看几眼就会失去兴趣。若真是好东西,摊主怎会拿出来售卖,就算卖也得是高价。所以这书十有八九是杜撰出来的,不过纸张倒真有些年月了,刘三儿喜欢,标价九十两最后十两成交。
一套十几本的《少典对敌经验谈》作者少典后人,标价一百五十两,太贵!
刘三儿虽然心动却有心无力,身上就剩一百五十两了,要真买了书,还不要马上吃风喝土。据说筑基期的修士可以辟谷,但他可不行,想想还是算了。
正要离开,那售卖《少典对敌经验谈》的卖家兴许是看就要闭市了,有些着急道:“朋友留步!”
声音不大?,但居然是个女人,还很年轻的样子。但一看摊主那比自己只略小了一圈的身形,外加明明男人一般的着装,不太明显的喉结,刘三儿便怎么也不敢把眼前之人和美人联系起来。
要说这整个地下四楼买卖双方里女人还是有那么十几个的,但年轻点的都不是单独摆摊,卖的也都是刘三儿不感兴趣的东西。剩下几个手上老皮老茧子的更是做的是人口生意。
眼前这个摊主难道会口技?真有可能!刘三宁愿相信他是个会口技的男人,只是有点变态。不过既然对方出口挽留就说明有门!管他是男是女,只要肯卖便宜东西就行了。说不定对方一急,自己能占个大便宜呢。可在弄清对方意思之前,还是静观其变最好。
见刘三儿没走,摊主忽的往前一凑,特意压低声音道:“朋友可是银子不够?”
“嘿嘿…东西太贵了,我觉得你这套书夸夸其谈写了十几本,真正有用不多,拿来参详还可以,要真按书中说的那么做,正常人恐怕也没几天活路吧!”见对方问起银子够不够这种问题,刘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