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言情浪漫电子书 > 本宫起床就性转 >

第31部分

本宫起床就性转-第31部分

小说: 本宫起床就性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现在就不必有所顾虑了。手指叩着马车的厢壁,襄王的神色变得有些阴冷。既然南梁已经开始刷阴招,那么也就别怪他再不留情面。难对付的只有虞冕一个,他才不信其他一百多号人都能有如此忠贞不二的觉悟。威逼,利诱,甚至刑求,总会有一种方法,让自己得以达成目的。

    不过……比起这些事,眼下反倒有一件麻烦更亟待处理。秦景阳将纷乱的思绪赶出脑海,掀开车帘问道:“现在什么时候了?”

    “回王爷,大概还差半柱香的时间就到卯时了。”车夫道。

    “你……找个僻静的地方,将车停下。然后走到远处呆着,等本王叫你,再回来驾车。”

    “……啊?哦,是,是!”车夫愣了一下,赶紧忙不迭地点头。甭管王爷要干什么,做下人的乖乖照办就是。于是便将车子拐入一条小巷,停下,跳下车远远走开了。

    秦景阳看着车夫站在数十步开外的巷口,这才放下帘子坐回原处。打开车上的暗格,从中取出一枚巴掌大小的手镜来。

    这是苏婧柔某次坐车时落下的,一直也没有取回去,却没想到今日派上了用场。秦景阳双眉紧锁地望着镜子,镜中人也同样报以苦大仇深的盯视。

    那女人变成自己时露出的那种开朗表情,似乎……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外呢。

    手指不自觉地触上镜面,回神时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襄王像是被蛇咬了一样,连忙闪电般地缩回手,一脸嫌恶。

    又别扭了半晌,秦景阳总算想起了时间紧迫。他清了清嗓子,将镜子举到与自己双眼平齐的位置,一脸严肃地开口:“公主的死,是她自己找的,你不要太放在心上。至于这次发生的麻烦,也尚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况且你的行动还是有一些成效的。接下来,本王会……”

    “咚——咚!咚!咚!咚!”

    梆子声响起,男人的眼睛在同一时间瞪大,又愤怒又无奈的神情一闪而逝。襄王的身体颤抖了一下,头猛地向下栽了下去,僵直了半晌,开始大口大口地喘息起来,手却依旧紧紧抓着那面镜子。

    又过了好久,楚清音终于直起身来,脸色难看,额头还带着点点冷汗。她垂眼,凝视着那面镜子,嘴角慢慢勾起,带着苦笑轻叹了一声。

    “像个傻瓜一样……不过多谢你了,襄王殿下。”

第15章 。04发|表() 
礼宾馆。

    灵堂已布置完毕,仓促之下也算弄得有模有样。墙上挂了硕大一个“奠”字,厅堂正中放着棺椁,香烛、火盆、纸钱等物一一齐备。南梁众使臣俱是着素衣,头系麻布长带,按次序跪在灵前,红釉带着余下四个侍女低声啜泣着,其余跪在后面的男人们也都是一脸悲戚。

    这眼泪,有多少是为棺中的死者而流?这悲伤,又有多少是出于对自身命运的彷徨?

    虞冕站在一旁,看着他们。平素总带着春风般微笑的脸上,此时却如同泥塑木雕一般毫无表情,眼中透出沉郁与冰冷。他盯着那火舌将纸钱一点点舔卷、吞噬,半晌,又移开目光,投向棺中。

    青窈躺在那里,身上仍穿着公主的朝服。她神色平静安详,双手十指交扣置于腹上,若不去注意那灰白到不正常的唇色,与颈间触目惊心的深紫色勒痕,她看上去就如同熟睡了一般。

    虞冕看着她,双手渐渐握紧,攥成了拳。

    昨晚从尸体旁发现的遗书,一共有两封。一封是模仿了孟熙的笔迹,自述白日与襄王谈话时遭到轻薄,羞愤不能自已,觉得将来嫁入北周之后定会生活凄惨,绝望之下选择自尽。另一封则是青窈用自己的笔迹写的,她在信中详述了与秦景阳的谈话,告知虞冕对方已经察觉了她不是真公主的事情。自己的身份暴露只是时间问题,为今之计只有先下手为强,倒打一耙给襄王泼上脏水,才能险中求活,寻找从北周京城全身而退的计策。

    ——婢子坚信,三公子定能将大家平安带回南梁。遗书的末尾,女子这样写道。

    你太高看我了,青窈。虞冕在心中说。我只是个凡人,没有通天彻地之能,名满天下的虞三公子不过是一个笑话,离开了家族的支持与辅助,我与旁人一样软弱无力,才会需要靠你牺牲性命来为我铺路。时至今日,我才如此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虞侍中。”主客郎绕过守灵的人群,轻手轻脚地来到虞冕身旁,“司隶校尉……闻校尉来了,正在公主的卧房中,请您与红釉姑娘过去。”

    虞冕与红釉进门时,闻冲正站在房间正中的空地上,抬头望着房梁上悬挂的绳结。听见脚步声,男人放低视线,转过头来看向二人,抱拳道:“在下闻冲,奉圣上之命,调查常宁长公主之死一案。”

    他说话时,目光如刀一般,在两人面上逐一扫过。只不过与他四目相对了一瞬间,红釉的脸色便瞬间苍白起来,露出了胆怯惊慌的表情。虞冕微微蹙眉,上前一步挡在红釉面前,淡淡道:“原来北周的司隶校尉,也要兼任缉凶破案的捕快一职。”

    “在下原本便是捕快出身,也算做回老本行了。”闻冲并不理会他的挖苦,“虞侍中,红釉姑娘,在下想要向二位询问一些有关公主的事情,希望二位能够实言相告。”

    虞冕回过头去,向红釉递了一个颜色,这才又回过头来向闻冲道:“此处并非谈话之地,闻校尉,请换一处房间吧。”

    于是三人连同主客郎又来到了隔壁的侍女房。出乎虞冕意料的是,与第一眼时那极富穿透性、堪称咄咄逼人的目光相比,闻冲说话时的态度简直算得上是温和,询问的内容也只是些无关痛痒的事情。红釉起初还十分紧张,过后也慢慢平静了下来,能够面色如常地回答。

    “虞侍中,公主的遗书可是你发现的?”从红釉那里采集到了一系列的信息,闻冲却并没有下任何结论,而是转而看向虞冕。

    “正是。”虞冕回答。

    “可否借在下一看?”

    虞冕双眉微皱,他有些疑惑,本以为北周皇帝下旨命人接管此事,只不过是一个幌子而已,为的是拖延时间,与自己协商一条和平解决此事的路子。可是看这位闻校尉的样子,却又像是认真在调查青窈的死,并且试图从中挖掘出一些不为人知的线索来。这究竟是来自上面的授意,还是这个人在自作主张?

    虽然这么想着,但他并没有拒绝闻冲的请求,将遗书递了过去。闻冲接过,细细阅览一番,又问:“敢问可有何物能够证明这是公主的笔迹?”

    “有……有的。”红釉说道,“公主来北周时,带了几卷自己手抄的书。”说着,便走去打开一旁角落里的藤箱,从中取出一个不大不小的竹盒。将盒中物取出,果然是三四本薄薄的手写册子,虽然年代久了,却还散发着幽幽墨香。闻冲拿起一本,翻了几页后抬起头来看向虞冕:“在下需要暂时取走遗书与这些册子中的其中一本,望虞侍中准许。”

    “闻校尉,”虞冕不悦道,“你是在怀疑这遗书是我们所伪造的么?”

    “恕在下直言,不无可能。”闻冲淡淡道,“在下奉命办案,便要兼顾双方公平,即便虞侍中是南梁贵客,也不能例外。”

    “若是不将这东西交给你的话,倒显得我们有鬼了。”虞冕冷笑一声,“也罢,左右虞某人光明正大,便让你验看了字迹又有何妨?”说着将遗书也递了过去,“只求北周莫要擅自销毁遗书,来个死无对证才好。”

    “多谢虞侍中体谅。”闻冲抱拳,郑重道,“明日,在下定会将两件物事完好无损地还回来。”说罢起身,“就此告辞。”

    闻冲离开了。红釉长出了一口气,跌坐在椅子上。虞冕站在门口望着男人的身影远去,这才折返回来,低声对红釉道:“你可确保万无一失?”

    “婢子敢担保。”红釉重重点头,“那本来就是青窈替公主抄的,北周人肯定看不出任何问题。”顿了顿又称赞道,“三公子果然神机妙算,料到了他们会来比对字迹!”

    虞冕脸上却看不出任何放松的样子,他摇摇头,带着忧虑开口:“我总觉得那司隶校尉……”顿了一顿,却没又继续说下去,只是道,“回去为青窈守灵吧。”说罢便率先走开了。

    却说闻冲这边出了礼宾馆,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沿着外墙绕了大半个院子,最后来到一个小角门外停下。这里是礼宾馆的后巷,十分偏僻,四周无人走动,他在这儿等了半晌,那门终于开了,从里面溜出来一个小个子,生得贼眉鼠眼,身材干瘦偏生穿了件宽大的袍子,看上去有些滑稽。

    见闻冲站在那里,小个子先是一愣,随后便谄笑着迎了上去:“校尉,小的拿到手了!”说着便伸手掏向怀中,取出鼓囊囊的一团,竟是那悬于房梁上的三尺白绫。

    “可是将手脚收拾干净了?”闻冲问。

    “校尉放心,小的这一手‘偷梁换柱’,那是祖传的功夫,保准那些南梁人看不出蹊跷,还以为挂着的是原来那一条呢。”小个子将胸脯拍得啪啪响,洋洋得意地道,“我钱六出马,哪有失手的时候?想当年单单是京兆尹衙门,我就闯了不下……”说到半路见男人默不作声地盯着他,顿时蔫了下来,“我就让您老人家给逮到了。”说着又讨好道,“小的现在能在这戴……戴罪立功,都是托了您老的大人大量!”

    闻冲没有理他,将那折起的白绫展开,来回翻找。不一会儿,果然在某处发现一块脏污,仔细辨认,似乎是未完全晾干的墨痕不小心沾了上去。

    “把这些东西拿去给魏七。”闻冲将白绫还给钱六,又把夹着遗书的册子一并交予他,“让他对比一下,这三者的字迹是否一致。”

    “小的得令!”钱六应了声,将三件物事都塞入怀中。也不知他那大袍子里有什么稀奇,东西放进去后,从外面竟是看不出半点,“这魏七也是好运,伪造官印那是多大的罪名,也得亏是遇见了您,才保下了一条小命……”他念叨着,一摇一晃地走了。

    闻冲目送着他渐渐走远,方才转身,朝着相反的方向离去。

    南梁公主悬梁自尽,襄王疑是始作俑者。虽然事发之后皇帝在最短的时间内下令封锁消息,但还是有一小部分的王侯官员已经知情。得知闻冲被委任查办此事后,不少人都觉得好戏就要开场了。然而令他们失望的是,闻校尉只在第一日分别去了趟礼宾馆与襄王府后,又在第二日去了趟皇宫,之后便再无任何响动,仿佛要撒手不管了一般。

    接下来的数日之内,被暂时禁足的襄王那边一片安静,而虞冕却又单枪匹马地踏上了谈判的战场。占着疑似受害者的身份,他比前一回更加来势汹汹,将失去了摄政王在后面撑腰的北周官员们,再次逼得节节败退。

    “王爷猜得不错,虞冕果然故技重施。”在外面打探了一圈消息后匆匆回返,程徽对楚清音道。“上一次他是要以在条约上让步来逼迫圣上同意和亲,这一次又是以不再追究公主之死为条件,要北周在通商的限额上做出妥协。”

    “闻冲那边呢?”楚清音问。

    “又吃了闭门羹。”长史摇头,却不显得有多失望,“他素来不与任何官员私下接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