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终有时-第1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工啊,从大的方面讲,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经济的改革走向深入,一些大型企业的经营已经放开,企业具有了很大程度的自主权。订单要自己去拉,好多以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事儿都要亲自去办。但对于好几十年习惯了按计划生产的国营企业来说,暂时处于迷茫状态。远大虽属于民营企业,但所接触的大部分客户是大中型国营企业,因此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从小的方面讲,近一年来,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直到下半年,生产任务出现了严重的不足,员工情绪出现了波动。诸总已多次召开高层管理会议,研究应对措施,但收获甚微。加之远大各个部门机构人员臃肿,闲吃饭的人不少,干实事的人不多。唉!“王新军叹了一口气。”如今的远大怎么啦,难道还需要咱们这些上了岁数的老梆子再披挂上阵吗?”
对远大模具,李德全是抱有深深的感情的。从前身的红星模具厂,到后来改制之后的远大模具,他几乎是亲眼目睹了整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论是前任领导诸伟博,还是现任领导诸伟成,至今还每个月按时发给李德全2000元的特殊贡献补贴。他李德全的命运几乎是与远大联系在了一起,看到如今企业开始步履维艰,他心如刀割。
“王主任,看一个企业经营的好坏,不能只看当时表面现象,要以更长远的发展眼光着眼于现实。前几年,公司经济形势那么好,订单排的满满的,生产任务也足。但从现在来看,是赶上了机械行业全国性的暂时低迷,如今销售的下一个环节用户出现了问题,城门失火,祸及池鱼。这也需要咱们公司管理理念的转变啊!”李德全根据对形势的思考,谈了自己的看法。
“是啊,按理说,民营企业管理上应该是比较注重实际的,可公司现在人浮于事,这也大大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成本的居高不下。象许正扬、项云这些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就是现在还在远大,肯定也会不满于现状,所以,他们离开远大是迟早的事啊!听说,和义德已经成立了集团公司,现在做地更加有模有样,与远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不能不让远大的管理者深思啊!”
王新军想起许正扬、江海宁、项云一班人建立的和义德集团,禁不住有些敬佩了。
第二十一章 远大进退于维谷()
“许正扬这些人头脑灵活,勇于开拓,因为他们是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干起来的,比较注重于实际,所以管理上不拘泥于形式。当下格瑞德业务量充足,按常人的思路,就得增加人员,构建厂房,增添设备,和义德虽然号称集团,可该公司一直是保持在50来个人左右,充分利用了现有资源。所以说,单体贡献率大,这正是值得远大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呀! 唉!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年轻人的能力不可低估,后生可畏啊!”
李德全想起许正扬一年前还是远大的一名普通的技术管理人员,如今已经成了集团领导,真是匪夷所思,耐人寻味。
“李工,这都是得益于你老的谆谆教导、授徒有方啊!”
“王主任,你对许正扬也不错啊,他管理方面的才能可都是从你这里学来的哟!”
“哎?李工,我可没有手把手的教啊,都是你这个徒弟有心计,悟性高咧!”
“对,这就叫‘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哈哈哈——”,两位远大模具的老搭档对视着,心照不宣地大笑起来。
第二天,由王新军、李德全二人共同签字的远大模具经营及管理状况分析的报告摆在诸伟成面前。诸伟成仔细研读了两位资深人士的由衷之言既而感慨万千。
自从二哥诸伟博调任江浙远大总部之后,自己在津城的远大分公司过的并不舒心。首先是装配车间的许正扬、项云的离厂,按理说,按国家劳动法,二人的合同期未满,应该交一定数额的违约金方可离开,但这又有什么作用呢?以儆效尤,杀鸡给猴看?也许只能适得其反。但在其中,远大是否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如年轻人的工资待遇不能让他们满足?还是晋升机制不完善?是否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再就是远大业务量的减少,效益的下滑,员工情绪的不稳定,还有机构繁多,工作扯皮,诸类种种弊端,王、李二人在报告中都一一做了分析。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是人们一直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放在过去,是吃大锅饭的攀伴儿想法在作怪;放在现在,是期望个人发展机会均等的问题。年轻人的这种心理尤其明显。你能力再高,再能干,也不如有关系的;你再贡献大,上面有资格老的压着,有领导挡着,也休想出头。可远大是外地企业,在津城得以存在与发展,又不得不利用一些社会关系。所以现在远大一些部门的管理人员,靠关系进来的人已经占了相当一大部分的比例。快刀斩乱麻,下岗分流?拽拽耳朵腮动弹。唉!这又让他诸伟成如何安置这些人?接神容易送神难啊!
再者,最关键就是销售问题,如何把订单搞到手,也是个十分棘手的难题。前几日,主管销售的副总出主意,请一请格瑞德的张晓峰,试图把格瑞德的业务关系搞到手,之后反而吃了一个闭门羹,这更让他诸伟成咽不下这口气。放虎归山啊,不成想去年还是远大一个名不见传的许正扬,不到一年多的时间里,竟然成了远大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世事无常啊!王新军、李德全的报告分析地有一定的道理,但站在远大高层管理的角度上,采取一些果断的措施还需三思斟酌、深思熟虑。
一向不爱吸烟的诸伟成拿起一支小熊猫香烟,吸起来。
9月月下旬的一天,兼管格瑞德公司办公室事务的张晓波接到了一个男人的电话,那人声称是津城晚报的记者,说是打算采访一下和义德集团的江海宁,能否给一个预约的时间。
什么?记者!张晓波有些震惊。
“喂,请问有什么能证明你是津城晚报的记者,请把大名报上来行吗?”
张晓波头脑一转,莫不是什么人来搞什么诈骗吧!
“哎呀,在电话里怎么证明啊,我把名字和记者证号留下,你核实就行了。我叫刘逸群,记者证号是jw961206。记着,别忘了请你们董事长定一下采访的时间,明天我再打电话过来。对了,我还没请教一下女士的尊姓大名呢!”那边的男记者问道。
第二十二章 应对采访细商谈()
“我呀,张晓波!是格瑞德公司办公室主任。请问,您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张晓波口气算是客气。
“什么?格瑞德!和义德怎么又成了格瑞德了?”那边的男士被和义德、格瑞德弄得有点儿糊涂。
“哎呀,在电话里讲不清楚,见面再说吧!对不起,我再问一句,还有什么事吗?”张晓波觉得这位记者有些罗嗦。
“哦,没有了。麻烦你给问一下,谢谢了!再见!”男记者挂掉了电话。
“真是啰嗦。不过确实要查一下,辨一下此记者的真伪。”
张晓波自言自语,随即拨打114查询了一下津城晚报的总机号码。然后又询问了一下,果然,刚才打电话的真是津城晚报青年才俊栏目组的记者。幸亏自己嘴下留情,不然得罪了记者,肯定惹来一些麻烦。张晓波马上给许正扬打电话,告诉了记者要来和义德采访江海宁的事。
许正扬正在和义德技校办公楼施工现场,接到张晓波的电话后,也吓了一跳。义德集团一向保持低调,一个多月前,为了招生,不得不在津城晚报上刊登了招生广告,咋会惊动了报方的记者了呢?
晚上,许正扬开着公司唯一的那辆二手的桑塔纳轿车,赶往津城纺院,想跟江海宁商量一下,是否接受记者的采访。
江海宁一见许正扬,气不打一处来。“许正扬,你不会打个电话啊,还兴师动众地动用办公用车。”
“哎哟,海宁,你也太会过日子了吧!再说,我这也是在办公事儿啊!”
许正扬知道公司有规定,任何人不得用公车办私事。
“行,就这一次,下不为例。如果再有事儿,骑你那辆钱江125来就行了,我可不想让同学有闲言碎语。”
江海宁做事谨小慎微。是啊,一个还在学校读书的大学生,有开轿车的人找,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容易让人多想。
“好,我就把车远远地停在超市那边,到外边吃顿饭不算违反公司规定吧?”
“行,请我吃饭没事儿。”
在离纺院不远处的一家咖啡厅,二人坐下来。许正扬要了两杯咖啡,两份甜点,边吃边聊。
“海宁,津城晚报青年才俊栏目组的记者刘逸群要来采访和义德集团的董事长,你见还是不见?”
许正扬用小勺搅动着浓浓的咖啡,看着江海宁。
“什么?采访我?开玩笑!要是我真接受了采访,我这书还读不读了。要采访还是采访你许正扬吧,一个来到津城的农村后生,一开始做饭馆跑堂的,而后承包了饭庄,成了掌柜的,随即又成了正儿八经公司的远大模具公司的正式员工,如今又置办了了房产,开办了企业,幸运地拆迁发家,将企业做大做强,创建了和义德集团。这么有噱头的传奇经历,足够他们记者大书特书了。”
江海宁不停地吹着热气,小口喝着咖啡。
“哎呀!海宁,我发现你有做记者的潜质,登报的文章准保让报纸大卖!”许正扬装出一副被惊呆了的模样。
“拉倒吧,许正扬!别贫了,说正事儿呢!真的,我真不想接受采访。还是找一个借口,说我不便露面,有你代替我接受采访。你见过电视上哪一个部门接受采访,不都是副职出来讲话啊!”
“哎?也是哈,电视上部门领导的正职一把儿极少露面讲话,都是副职二把儿出面。以我之见,这样做有以下好处。遇到记者提问的不好回答的问题,可以推到正职身上来,万一有说漏嘴的,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因为副职是二把儿手嘛,毕竟在有些事上说话是不算数的。”
“许正扬你真鬼!可能有这个原因吧。不过接受采访,讲话尽量圆滑一点,没有十分把握的事儿,不要把话说死,无关紧要的小事儿,随你拍板,一定要注意影响。不过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夸大,有时企业大做广告是没有好处的,树大招风!记着,千万不要说有负面影响的话。”
江海宁思忖再三,对许正扬一通嘱咐。
“这么说,海宁你是铁定了拒绝接受采访了。”
许正扬心想,你江海宁倒是脱了,可把我许正扬推到风头浪尖上去了。
第二十三章 随机变化巧应对()
“千真万确!借口嘛,随你说,只要合情合理就行!”
“得!本来我就忙,这回更是忙上加忙了!”
许正扬把脖子左转两圈,右转两圈,把两只手的握的“咔咔”作响。
“怎么,这是啥动作?”江海宁望着动作诡异的许正扬。
“这都不知道,这是热身啊!
“这是热身啊,我看是吓得有些紧张吧!”
“别说,我还真有些紧张。不过,没事儿,他刘逸群有来言,我有去语,有何惧哉?”
“切!瞎吹!行了,回去充分准备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