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去当兵-第3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李定国在民族大义面前,与李自成的旧部联合,甚至不计前嫌,与南明联合,又跟郑成功联合,建立起广泛的抗清民族统一战线,由反明到扶明,走出了一条铁骨铮铮的民族英雄之路。
因此有史学家把李定国定性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是当之无愧的。
这当然是穿越之前林毅从书本知识和影视小说等得来的理性认识,穿越过来后,这些年他与李定国也有多次接触,甚至可以说是久打交道的老对手了。
因此林毅对李定国印象颇深也颇好,对孙可望那就相反了,当然他的穿越也改变了李定国和孙可望他们的历史命运,现在看来孙可望根本没机会投降满清当汉奸走狗了,李定国也没有机会扶保南明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而抗清了。
但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好是坏,不一定通过某一特定的事情来反映,应该是很多事情都有折射。
目前为止,林毅并未发现李定国未有任何反动本质,至于当流贼对抗大明,只不过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立场不同,所走的路不同,成王败寇,无可厚非。
这是林毅一个穿越者的眼光,这种眼光当然是超越历史的,是大明朝那些现实中人所无法理解和揣摩的。
这说明历史没有记错李定国。
但是从林毅穿越过来就贴上了标签,这场棋局已定,他们俩天生就是对头。英雄相惜,林毅当然不忍伤害。
但是不伤害不等于不能利用,因此才有襄阳一战,林毅活擒李定国之后,用他换了张献忠六十四万两银子花,才有了均州二擒李定国并在解往京师途中让在虎牢关有机会逃跑。
谁也捉摸不透林毅具体是怎么想的,像李定国这样的朝廷悍匪抓住岂是容易的?而林毅竟然要用这种方式把他一次又一次放掉,视同儿戏,特别是最后一次就等于无条件释放,还美其名曰让他回去与孙可望斗,瓦解大西残余的势力,好一起歼灭他们。
这一招看巧妙,但却是带有极大的危险性,也只有林毅这种大手笔敢玩!
现在的李定国已经完成了瓦解大西残余势力的使命,但是现在麻烦来了,竟然投靠了郑芝龙!
但是林毅一点也不以为然,谈笑间他问手下李定国的实力究竟如何?
有人答曰:“回监国大人,李定国实力雄厚,比孙可望毫不逊色。李定国与孙可望闹分裂之后,他拉着一支队伍占据贵州,招兵买马,他打的仍然是大西军的旗号,由于他治军有方,深得人心,很快手下有十几万人,他这一支人马能征惯战之人除了李定国之外,还有汪兆麟,这是张献忠称帝时的左丞相,现在是李定国的智囊,另外还有刘文秀,此人也是张献忠的干儿子之一,因功受封抚南王,擅于水战,还有张化龙,他是张献忠称帝时驾前的五军之一的右军主将,也有万夫不挡之勇……”
林毅听完之后点了点头,李定国的实力的确不可小觑。对于东南海疆的叛乱,林毅早就想收拾郑芝龙他们了,以前无暇东顾,现在终于腾出手来了,这次平定了云贵、征服了缅甸,省得搬师回京了,直接从这里下手,荡平东南的郑芝龙,这是个亦商亦官亦盗的人物,树大根深,黑白两道通吃,当年崇祯在时都拿他没有办法,论实力他能把号称海上霸王的荷兰海军给干趴下。现在再加上个李定国,已经够棘手了。
但是还不止次,林毅这次东征还有一个战略目的,对澳门和宝岛台湾也得恢复主权。
林毅当然知道,这两个地方实际上已经被西方列强所占。
澳门是16世纪中期葡萄牙的租借地,是在位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璁,就是嘉靖皇帝,
应该说早期的嘉靖皇帝还是很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在位46年,前期励精图治,但是到了后期荒淫无度,朝臣日非,当时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都是欧洲的海上强国,国家野心勃勃,准备瓜分世界,到处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终于他们发现了这世上竟然还有中国和日本,而且中国大得没边儿了,因此西班牙跑到了中国的台湾,葡萄牙便跑到了澳门。认为这是中国可有可无的两块肥肉,他们打算咬一口。
但是葡萄牙非常狡猾,不像西班牙那么嚣张,到处杀人放火,强征租赋,推行奴化政策,他很低调,也是因为澳门在内地很近,当时大明朝朝廷昏庸,但是他们知道这是一头昏昏欲睡的东方睡狮,一旦醒来,就会把他们一口吞下去。
因此葡萄牙与嘉靖政府签订了一个租借协议,在这里做生意,而且表面上还支持大明朝地方官的工作,从这里赚取了巨额的利润,皇上不理朝政,地方官也不作为,就这样大明皇上几十年之后,嘉靖皇上驾崩,换成隆庆,在位仅七年,也没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作为,葡萄牙便一直在这里租下去。
后来大明朝的皇上又换成了万历,就是历史上二三十年不上朝的的那一位,但是万历皇上很不简单,著名的万历三大征永垂史册,张居正、戚继光等名人辈出。大明朝江山276年不算南明,共有十六位皇帝,但有作为的皇帝并不多,万历皇帝就是其中之一,他跟嘉靖皇帝有一比,二人在位时间都比长,都是四十多年,而且都是早期励精图治,后期荒淫无度。
但很多人认为明朝的衰落是从万历开始的,因为万历年间并非只进行了三大征,至少进行了五场战争,除了三大征之外,还有中缅之战和萨尔浒之战,这两场实际都是大明败了,萨尔浒就不用说众所周知,大明败得一塌糊涂,导致了后金也就大清的崛起,成了大明的掘墓人。中缅之战虽然规模不大,但时间长,互有胜负,但最后这场战争不了了之,直接导致了缅甸的独立,将本属于大明的大片领土并给了缅甸,在万历以前,缅甸是中国的领土。因此说大明朝的衰落是从万历开始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葡萄牙仍然能适应这位皇上的起落,万历之后又换了几任皇帝,葡萄牙殖民者仍然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就这样大明的皇上换了一任又一任,葡萄牙殖民者在澳门一直赖着不走,就像借钱不还的老赖一样。
现在林毅监国大明,这事绝不能不管了。
再就是中国的宝岛台湾,台湾岛孤悬海外,大明朝那些有作为的皇上也是鞭长莫及,更别说那些昏庸之君了,岛上的居民和地方官终究无力跟殖民列强对抗,历此他们也是反反复复,赖着不走了,现在台湾岛上殖民者变了,荷兰人赶跑了西班人。
但是这些荷兰红毛子比西班牙人有过不无及,变本加厉,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激起了岛上居民的强烈反抗,但终究无济于事,而且现在荷兰利用大明内战不断无暇顾及海外之机,大肆增加军队,军舰和商船从当初的几百艘增加到现在的几千艘,驻军从几千人也增加了十倍达到五万之众,在岛上修建城堡等军事设施,很明显他们不算走了,作为大明政府当局,林毅当然不能不管。
这次林毅荡平东南海疆,也把葡萄牙和荷兰计划在内了,在收拾郑芝龙的时候,决定把他们一勺给烩了。
但是要收拾这些中外的反动势力,必须有强大的海军,林毅掐算了一下,平定西南他计划的是一年的征程,现在只用了8个月,比原计划整整提前了4个月,而他的训练海军计划和造舰计划是在一年内完成,由于林毅提前完成平定西南的战略任务,训练海军和造舰就显得滞后了。
但是这几个月林毅绝不能等,因为现在李定国的加入,郑芝龙的势力已经翻番了,他必须得加紧进行他的强军计划,这就是将大明特种兵进行到底。
在林毅的运筹之下,经过训练和实战,几经磨砺,现在的女营已经具备特种兵的特质,这300多名女营将士身体素质就不用说了,马上冲锋、步下格斗、骑马、射箭、火器,样样皆能,只是水里本事还是短板。
现在他打算再集训三个月,专门训练在舰船上和下水作战,到时候大明的海军陆战队就呼之欲出了。
还是那句话,二十万军队不能等,因此林毅立即分派将,展开以陆战为主的歼灭行动。
具体是兵分两路,一路是以云南王沐天波为主帅,宋献策为军师,给他们10万大军,作为北路军,箭指贵州,并配合江西和湖南的兵马,攻打郑芝龙部和李定国部。这一路兵马的随军大将除了云南土司沙定洲之外,还有李过、李来亨、高一功、田见秀、马祥麟、马万年、秦冀明等。
第二路以高桂英为主帅,李岩为军师,兵马也是10万,他们作为南路军,剑指两广和福建,这一路兵马随行听用的大将有祖克勇、刘芳亮、袁宗第,以及蒙古将领敏敏穆特尔、铁树不花、速不台等。
两大军20万,浩浩荡荡,从中缅边境,一路北上,一路东进就出发了。
这两路人马走了以后,林毅开启他的海军陆战队训练计划,他就选择了广西沿海的地方。
现在广西大部分地区已经落到了李定国和郑芝龙手里,因为李定国投靠了郑芝龙,郑芝龙非常高兴,李定国的名声他当然早有耳闻,知道这是张献忠手下数一数二的人物,能征惯战的将帅之才,来投靠他,郑芝龙正在用人之际,得这样一员虎将还有十几万兵马,他当然求之不得。
郑芝龙亲自会见了李定国,并立即加封李定国为大将军,表示器重和信任对他的十几万军队一兵一卒也没有改变任何调动,并派出自己的儿子郑大木给李定国当副将,郑大木带着2万郑家军拉着大批的钱粮作为奖赏,然后他们兵合一处,率本部人马扫平广西。
广西在林毅兵马未到之前,这里的军队当然都是大明的旧军队,怎抵挡不了李定国和郑大木的情况,郑大木就是后世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因此李定国和郑大木这十几万人马从贵州打到了广西,没出一个月,叛军几乎占领了整个广西,只剩下西部和南部的几个县。
林毅就看中了这几个县,要把这里当作他的海军陆战队训练基地。明军两路大军派出之后,林毅带着标营、无敌营、卫队营和女营以及锦衣卫共两万人马,在广西巡抚的陪同下,奔廉州府而来,也就是后世的广西省北海市。
第439章 冲冠一怒为红颜()
在明末北海市属于廉州府所辖,是一个海滨大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真正的冬暖夏凉。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2。9℃。
而且这里有超过二百里的海岸线,包括海岛岸线,既有浅海,还有深蓝海洋,把这里作海军陆战队的训练基地,是再合适不过了。
大明2万精锐之师在这里既是为林毅护驾,也是为这次集训戒严,林毅要训练军队,这里当然是军事重地,外人不能擅入。这是战乱年代,老百姓流离失所,又属于海边,人烟本来就稀少,老百姓当然不会来,但是须得防备国内外的各种间谍。
2万人马要在这里驻扎三个月以上,当然需要消耗大批的粮饷,这方面林毅也早就准备好了,20万大军平定海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军需粮饷主要有三部分来源,一是京师供给,长途运输;二是地方支持,主要是四川、云南和广西的部分地方官当地筹集;三是缅甸王又资助了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