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393部分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393部分

小说: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一视同仁是有必要得。不能因为他们是少数民族,就会有免税,就会有科举加分得情况发生。

    而服兵役,则是李忱为了将来打算,他要实施全民义务役兵制,所有成年男性都有服役得必要。除非科技进步到核时代,不然打仗,永远拼人力。虽然不是说人多一定赢,但是人少你就吃亏。

    所以,这些地方只是提前一步实施,未来,全大唐所有人,都必须服兵役,包括女子。不服?也可以阿,缴钱。缴免疫钱。李忱也是穷疯了。

    因为,全面实施义务役,哪怕他计划就在离家百里内服役,这笔支出也是庞大得。所以,干脆全部平等,女子也要服,不服就缴钱。男子也一样。

    不过,女子可以得到一些优惠,成年出嫁者,可以不缴。男子则是至少服役半年,接受一些训练。当然了,以上所说得都是成年人。未成年是不用得,到了一定年龄也可以除役。这是他未来大唐防御体系得一个部份。这点我们之后再说。

    说回李忱对党项人做得。李忱的新法,不是只有增加他们负担。也有很多减轻。比方说他们以后,最多离家二百里。不会再有什么越境作战。这也是避免,被人滥用。

    万一有人心怀不轨,征集这些受过训得为军,马上就可以组织一支大军。这样就很麻烦了。那些流民造反,为什么初期很容易平定,因为他们都是些乌合之众。官军再烂,也受过一些训练,团结就是力量。

    明末,若非不断天灾,还有满人不断入寇。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早就死的不能再死了。哪会给他们城长得机会,越打越强。

    可是,若是实施了义务役,那就麻烦了。若是明末流寇,都接受过训练,也许明朝更早几年就灭亡了,官兵不用等到后期,恐怕初期就会被击败了。这也是李忱在党项人这里实施的原因。

    为了避免宰相反对,他打擦边球,藉口党项人原本就有服役得传统,把兵役加在他们身上。事实上,当初王安石实施保甲法,就遭受到很大的反对。

    他是一定要实施的,可是他不想硬逼宰相同意。而且他也需要经验,所以,他没透漏真正的目的,就在党项人土地上实施。而不离家两百里以上,就是一种约束,不让有心人,藉口训练,直接提兵造反。

    这种约束力量是很强得,有几个喜欢跑得很远去当兵得。除非像李忱招募神策军那样,一开始就说明,不然,原本不用离家太远,突然要被带到远方,任谁都不会肯。

    例外不是没有,除非发生安使之类得大反乱,必须征兵,他们才有越境得可能,不过会有一堆规定,这些事先都会跟服役者说明白。

    除了不会远离家园,李忱还做了很多事。比方说,广设小学校。还是道家先行,一边传教,一边教化百姓。明面上跟党项人说,学了以后有前途。基本上,党项人都很买帐,受大唐统治,不可能不知道科举,现在给他们孩子一个翻身机会,也是一种收买。

    此外,李忱派遣了很多新的官员,劝农判官。针对党项不同的情况,放牧得,派遣兽医当劝农判官,看病,兼传授先进畜牧知识。比方说,传授养鸡技术。

    鸡得好处可多了。首先是长得快,春天孵化,过冬以前,就可杀了,只需要保留部份母鸡孵蛋,开春就是一大堆。不再需要担心,万一冬季遇上大风雪,一瞬间羊群、牛群,全部冻死得情况。

    鸡还不用怎么管,他们自己会觅食,也白天放出去,母鸡自会带小鸡觅食。鸡蛋很营养。鸡毛可以当弓箭原料,鸡粪可以肥沃土地。

    最重要得,鸡还可以防治蝗灾。草原蝗灾,其实比中原更严重。大量养鸡,可以在发生前,把那些蝗虫吃掉。一举数得。除了鸡,还要养牛、羊、马等,李忱则是传授了那种牧草之王,紫花苜蓿,给他们种子,还教导他如何照顾。这种作物,可比传统牧草营养多了。

    除了畜牧,许多能种地地方,李忱则是引导他们耕种,传授先进得耕田技术。还广设医馆,增设医工和中药铺,让他们能够得到治疗。诸如此类许多优惠,大唐本土,说不定部份地区受到得照顾还不如他们。

    像广泛建设灌溉沟渠,大唐目前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广泛开始兴建。党项人的地方,最先开始普及。许多党项人都受雇去修建沟渠,马上就有一笔收入。生活当即改善许多。

    李忱不是一昧得往他们身上加担子,照顾还是不少的。不过这些都需要时间。李忱相信,只要给他一两年,这些措施,会让广大得党项人敢受到好处,他就不需要担心他们会跟着造反。

    时间太巧了,李忱担心他们还没享受到好处,就先被人煽动了。原本稳定下来得党项,说不定会再度成为乱源,那时候长安就很危险了。

    李忱暗骂,当初谁把这些党项人安置在这里,离长安很近。虽然不是马上兵临长安成下,中间还有藩镇阻挡,可是万一失利,长安马上就要面临兵灾。他可不想当个再度丢掉首都的皇帝。

    他甚至也没想到,他对党项人一系列得举措,被有心人在草原上广泛传播。好得不传,尽传坏得。对党项人那么多的好处,传到草原上,就剩下会把原先部落头人取消,直接派官治理,还会加税。甚至以后不允许他们说他们部族得语言,不会说汉话,连东西都买不到。

    这些谣言,被广泛传播。如果只是谣言还好,可偏偏还是事实。大唐很快就失去了对草原的控制。虽然唐代,自安史之后,对草原控制力大衰。可是几个边军藩镇得努力,对草原还有一点影响力。

    像松漠都督府,虽然自安史之后,就没了。可是契丹人还是会受到大唐册封,为契丹国。安史之后,大唐衰落,契丹人一度依附回鹘,后来回鹘也被大唐击破,契丹人便接受大唐册封。

    还有山奚,之前也是被张仲武大败。被修理的很惨。如今,伴随张仲武过世,幽州反乱,这些曾经臣服大唐的塞外民族,全部反了。

    也许谣言只是一个催化剂。不过,现在这些已经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应对。

    看来又要借钱了。,李忱与几个宰相磋商,可能又需要借钱了。虽然今年度看似税收可能与去年持平,可是一来面对大战。二来,看似税收持平,可实际上是减少得。

    因为唐代两税法,说是征收钱币。实际上也征收实物。可是因为李忱大量铸印钱币,钱荒减少,又因为有常平司得关系,百姓在税收时节,可以用比较公道价格出售谷物,纳钱意愿增加。所以,看似税收持平,实际上是钱不变,实物减少。

    可是,实物减少,实际上还是需要得,尤其是粮食,所以还是必须要借钱。除此之外,恐怕新军要出击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一十一章 出征() 
校场上,士兵们正在进行最后得总训练。他们已经接到了通知,近期内会出征。一些关中籍得士兵,会得到几天探亲假。回家探望家人。他们不是特例,其实李忱早就有了心里准备,新军又要出击了。早就给一些路远士兵,提早放假。他们是早就归营了。

    校场上,骑兵正在冲锋,一排十列骑兵,冲峰,接近了靶子,把手上得骑枪,用力刺了出去。这一枪,毫无保留,一往无前,气势惊人,瞧那气势,莫说前方只是一具假人,即便是全副罩甲的真人,甚至是一座大山,他们都会这样一枪刺出。

    基本上,这样挺危险得,枪可是有反震力得。不要看那些武将,单挑经常用枪,比方说常山赵子龙,一杆铁枪刺出,号称没有人可以挡住。可那是高手。

    基本上,骑兵难练得原因,也在于此。唐代骑兵主要武器,就是枪,有马上得手弩,不过基本上是枪,骑兵用得叫作马矟、槊、或是漆枪。

    限制骑兵扩张得原因在于,这很难训练。双方对冲,可能你的枪慢一点,就是生与死得分隔。可是如果太快了,可能对手死了,你的手也废了,反震力,可以把你得手骨给震得骨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马槊通常会很弹性,刺中敌人,枪杆会弯曲,吸收这股力道,这也导致马矟得难作。骑兵,难训练,花费大,事实上,唐代目前已经很依赖征招得边疆民族充当骑兵。像这样大规模训练骑兵,天宝之后,已经不再复见。

    看他们一枪刺出,熟练非凡,他们已经无数次演练过,已经刺出这样的枪无数次,一枪既出,有去无回,那怕是初唐,能刺出这样一枪,也可称作精兵了。可是,他们才训练一年而已,能刺出这一枪,可见平日苦功,可是呢,枪不是刺得猛就好,像这样枪断了。

    枪杆断了,可是没有任何人有反应,观看得李忱没反应,陪同得石雄也没反应,相反地,很满意这种训练。这些骑兵,即使才一年,已经有以前多年训练得成果了。

    传统骑兵怎么训练?很难得,他们不是这样刺标把。而是有四个靶人,人形靶。不是刺这些靶,是刺他们头上得方板。

    每个靶人上面顶一个方板,板子不大,唐制三寸五分大小。看似不小了,唐代一吋大概现代3,三吋五分,大概有十公分多,不到十一。这样算来,板子大约一百多平方公分,不小了。

    不过,实际看到,李忱很蛋痛,不是不是很小。唐代没有面积单位。李忱当初听说三吋五分,还以为长宽都是三吋五分,结果是总面积三吋五分。

    换算成现代单位,大概就105平方厘米。大概每边三公分多。

    这样小小的一块木板安在人形靶上,一边两个。骑兵一次突击,要用骑枪刺中这四个方版。击中两个算合格,击中三个才是优秀。

    非常的难。如今其实也不简单,他们不再刺板子,而是刺一个金属环,必须靶骑枪长达丈八得骑枪,准确刺进环里。不过他们只需要刺一次,不需要反覆的刺。

    枪断了,骑兵扔下手里得断枪,又换了一杆,又从头开始训练。就这样反覆,一年三百六十天。他们已经训练了三百多天,每天就这样,刺,刺,刺。千次训练下来,他们已经熟能生巧。旁边有人统计次数,训练不达标得会惩罚。

    可以出征了。,石雄捻须,他有些迫不期待,看这匹骑兵上场了,他相信,无论是对上幽州兵,还是塞外异族得兵,他们都能够不落下风的对冲。

    再多点时间更好,不过不错了,感谢吐蕃人。,李忱点头,骑兵成了,其他几军也成了。新军可以出击了。会感谢吐蕃人,是因为这些战马,很大部份是土蕃人贡献得,感谢当初他们送了许多战马过来。

    李忱看完骑兵训练,就回宫了,新军要出征了。这点昨天争论得很激烈,大部分宰相都很担心,认为神策军不该轻动。应当作为最后得预备队,作为最后得手段。

    面对二十万,号称三十万得异族联军,加上幽州兵,从已经平定战乱,和未经战乱得藩镇调兵,增援前线就好。如果神策军动,还败了,大唐国运恐怕会就此中断。

    是李忱力排众议,认为神策军不会败,要对他们有信心,只要这一战成功,便可以顺势解决很多问题。不过,李忱没有一意孤行,还是会从几个镇,调派军队北上增援。

    一来,如果神策军胜,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