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督-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可立对这样的军事布置,根本就不懂。袁可立和其他文人不同,谨守本分,温良谦和,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绝对不指手画脚。若是在平时,还可以对自己手下登莱水师的张大可,提一点建议,但那也不过就是只是建议,至于张大可执行不执行,那还是由他说了算,袁可立是拿总,战术上具体的事情从来不参与,何况自己身边的这位是大明从南打到北,立下赫赫战功,根本就没有败绩的老英雄,哪里还有自己说话的份儿,于是也就欣然同意。
说干就干,这面的指挥沈有容立刻向西面的指挥,已经荣升为参将的单荩忠传达军令,向北面的许杰下达了军令。
但许杰坚决的拒绝了沈有容的军***。发出旗语和唢呐声,坚决的阻止老英雄的调度。
对于这样坚决拒绝自己的指挥调度,沈有容刚刚对许杰的好感也就彻底的消散了,他在心中重新评价这个家伙:“计谋和忠心是不错的,但却缺少了锐意进取的精神,毛文龙放他在坐镇后方,现在看来,不过是看他一个稳重,这就是进取不足,守成有余,此子不堪大用。”
凭借自己的老资格,同时变相的管辖着东江镇的权利,沈有容决定直接指挥这场战斗,让这些后生小子们看看,姜还是老的辣,你们还是要学着一点。
但单荩忠闻听军令,当时开心的要命,自己和建奴对阵无数,什么时候看到过自己这一方就这么轻松的将建奴逼疯,这简直太让人开心了。
身兼东江镇炮师指挥的单荩忠立刻对着属下大声下令,赶紧的将我们从金州搬运过来的大小火炮往前推,掩护百姓向前挖掘壕沟。
这一次,金州反正,缺少火炮的单荩忠总算成为了名正言顺的炮师指挥,因为正如历史所记载的,接收各种炮铳一千零十四位,火药铅子无算。
炮铳一千零十四位,其中真正的火炮,以虎尊口径为上者,不过是二百多门,二人抬三百,剩下的都是火铳,还是大明工部造的自杀神器。所以,单荩忠直接弃之不要,至于火药,那根本就不被东江镇看上眼,直接献给了沈有容,给了他一份山东军的礼物,铅子当然收下了。
于是,单荩忠他的炮师总算前后有炮合计四百门,除去留着旅顺给朱明的,他现在有炮两百五十,真的是威武充实的很啊。
接到命令,炮营营头董大炮,立刻指挥炮营前移动,掩护百姓冲出第一道壕沟拒马,开始向前挖掘壕沟,压迫代善的活动空间。
结果代善也不傻,看到无数百姓冲出南面和西面的壕沟,准备向前推进的时候,当时大惊,前面的壕沟战结果还不知道什么样呢,可别自己刚刚的立足之地,转眼就让壕沟给挖没了,当时抽调两千骑兵,对这两面的百姓进行屠杀驱赶,以保证自己的立足之地,同时也通过这个意外的状况,打开僵局。
结果沈有容一见,当时大惊,面对气势汹汹的建奴反击,百姓是没有任何抵抗能力的,那将是一场屠杀,而这也会造成自己防线的崩溃。这才知道,自己莽撞了,太过求成心切了,也就不再怪罪许杰不听自己这个老人家的指挥了。赶紧下令鸣金,召回那些百姓。
赚钱心切的百姓听说又有挖沟的活计干了,当时欢呼一声,如潮水一般的带着铁锹冲了出去,但刚跑到半路,就看见建奴的铁骑如潮水一样的冲了过来,赚钱是小,保命事大啊,于是就发一声喊,掉头就往回跑。
但双方距离不大,骑兵发动转眼就到,怎么是那些百姓的速度能比?
当时沈其荣大惊,尤其是看到无数百姓往回跑,真的要冲动了自己的的防线,那一切就都糟糕了,于是,他毫不犹豫的下令,关闭刚刚百姓出去时候的出口,舍弃那些百姓,不要让他们冲动自己的本阵。
这个命令按照正常的明军是无可厚非的,百姓的性命在当官的眼里就如同草芥,为了战局舍弃他们乃是家常便饭。即便是沈有容和袁可立这样相对爱民官员,也认为理所当然。
但他们却忘记了,这是东江镇,是以爱民护民而得到百姓拥护而兴起的东江镇。沈有容的军令立刻被所有将士拒绝。
而就在这个时候,对面的许杰却果断的发布了命令,所有的炮火,不管是单荩忠的还是海边水师的,不惜一切代价,使用开花弹,在百姓和敌军之间炸开一道隔离火线,枪兵刀盾兵出击,不惜一切代价,挡住敌人,接应百姓撤退进壕沟后面。
命令本来准备撤退到第二道壕沟的赵伟停止撤退,对代善的主力进行牵制攻击。
一道道在沈有容看来绝对是不可思议的军令下达了,整个复辽军立刻动了起来。
结果本来是一个轻松就能困死代善的十面埋伏计划,却因为沈有容一个瞎参和,变成了一场血火死战。
第843章 炮火隔断()
贾老二,是从辽东逃难到东江镇的,一路上颠沛流离,遇到了无数的危险,在饿死了老娘,病死了老爹之后,总算是带着弟弟妹妹跑到了东江镇。
刚开始过来的时候,生活是实在没有着落,简陋的家当都留在了辽东,身上背着的一点家当,后来也因为累赘,被丢在了半路,只是1手抱着不断哭喊的妹妹,一手牵着身体虚弱的弟弟,踉踉跄跄的来到了这里。
但是东江镇当时只有一个小小的皮岛,地少人多,根本没有给他这个只会种庄稼的汉子足够的土地耕作。三个人分了三亩盐碱地,按照东江镇强制要求,种上了烟草,这年秋天喜获丰收。虽然烟草收获颇丰,但毕竟还是地少,只能勉强维持一个温饱,其实这已经就让他感恩戴德了。
但是东江镇,并没有让他失望,虽然没有给他赈济,但却给了他足够的工作机会,只要他有一把笨力气,每一天就足可以挣来一家三口人的温饱,小妹不再喊饿喊冷,小弟的脸上也红润了,日子越来越好了。
由于日子越来越好,人的野望也就越来越高,有了一日三餐的温饱,就更想有温暖舒适的家,等日夜奔忙之后,有了温暖舒适的家,他自然而然就看上了,同样逃难在这里的女子二丫。
一来二去的,也就有了眉目传情,也就有了私定终身。
本来这件事情是个好事情,于是他就请了一个媒婆过去,说这婚事,结果却让他万分沮丧,因为随着东江镇日子的好过,原本根本不敢要聘礼就将女儿嫁出去,希望能有口饭吃活下去的人家,结果现在不行了,对方提出了聘礼的要求。
这下子麻烦了,自己一个人养家糊口,而且又刚刚盖了一个狗窝,哪里有下聘礼的钱?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毛帅回了东江镇,为了让大家早日回到辽东的故国家园,发动了对建奴的进攻。
对于官府来说,战争就是一件烧钱的事情,但是反过来又说,那些流水一样的钱烧在什么地方了呢?还不是烧在了社会民间。
东江镇和其他的地方不同,战争的所有需要,不管是物资还是劳力,不是免费索取于民间,让无数人倾家荡产。东江镇所有的用度,都是真金白银,实打实的给足钱粮。
而且这次突然间征招的民夫,给的工钱更是在皮岛做工的三倍。
这让贾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只要自己跟随着复辽军上前线,挖掘一个月的壕沟,二丫家要的聘礼,就足以解决了。
于是,贾二就带着这样的目的野望,和十几万带着同样或者是别样梦想的百姓,加入了这个了随军出征的队伍。
工作的确是轻松,当建奴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他们就被指派就在这海滩之上,松软的土地上,挖掘出一道又一道壕沟,然后就坐在高处,悠闲的看着曾经自己的仇人,现在的正红旗代善,就像一只老鼠一样,被困在笼子里,心情是无比的愉悦,每一天对着战场上面的敌人指手划脚,说着自己的理解。
不要担心生计,按照规定,自己只要坐在战场上,每一天不但有足额的口粮,而且还有内地两倍的工钱发放,而一旦有挖沟的任务下来,是按照挖沟的长短深浅计算的,自己这样身强力壮的,一天挣的钱就比在内地高上至少三倍,也就是说,只要有挖掘的任务,不用半个月,二丫的聘礼就赚到了手。
但是可惜,战争真的打起来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复辽军不再挖掘壕沟,就这样看大戏一样,坐在高处,看两军征战厮杀,虽然也让大家兴奋,但其实也让大家感觉到失望,毕竟不能赚来更多的钱,看来二丫的聘礼,还得一个月呀。也不知道按照这样的战争的进程,还有没有一个月的工钱给自己。
结果正在他患得患失的时候,上面突然下令,让大家拿起锹镐,冲出前面的第1道壕沟,到那道壕沟前面百步的地方在挖掘出一道。
贾二没有战略思想,他眼中只有钱,只有那一份聘礼,只要有工作可干,一切都是让人兴奋的。
所以他第1个时间提着铁锹冲了出去,兴奋的跑向了自己的工地目标。
然而就当他跑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被对面隆隆的马蹄声吓的停住了脚步,2000个建奴带着狰狞的面孔,如排山倒海一样向自己冲来。
当时贾二亡魂皆冒,有钱可赚,但必须有命可花,二丫还等着自己回家呢,聘礼晚一些没有问题,但自己死了,不但自己的二丫再也不能同床共枕,自己的弟妹也将无依无靠,所以他果断的扭头往回跑。
但是建奴的铁蹄实在是太快了,哪里是这两条腿能跑过的?他已经感觉到了后背,建奴骑兵战马喷出的冷气。
“完了完了,这一下自己就交代了,可惜痴情的二丫,自己那两个弟妹。”就在他即将绝望的时候,头顶上突然间有无数尖利的啸声响起,无数炮弹飞过头顶,砸在了大家的背后,这一次复辽军打出的不是铁弹,却是无比珍贵的开花弹,那可是十两银子一个的宝贝啊,现在就好像不要钱一样的打了出去,就在自己和建奴的中间,迅速的炸出一道火海,并且为了隔断追击自己这些百姓的建奴,也不管他们后续到底有多少人马,一批批开花弹源源不断的在那一道火海里继续爆炸,无尽无休。
贾二感动了,这是复辽军在救自己这些卑贱人的性命,在辽东也好,在大明也好,只看见自己这些百姓被抛弃,被当成炮灰,因为自己这些人的性命,在官老爷的眼里,根本都连一支羽箭的价钱都抵不上。
但复辽军,却不惜将十两银子一颗的开花弹不要钱一般的丢出去,即便是傻子也知道,就这短短的时间,两面的炮弹,就得几万银子。
他们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自己这些根本就不值钱的贱民。
东江镇如此爱民,大家心存感激,为了给东江镇节省银子,贾二放开腿拼命的向壕沟冲去。
第844章 军民死战()
代善不是傻子,在发动进攻时候,怎么不在四面包围之中在四面留下戒备的军队?
在沈有容想当然的突然发难之后,瞬间就让代善抓到了战机,趁着西南两面百姓齐出,打过去,然后驱赶百姓冲乱敌人的阵脚,驱赶百姓,为自己填塞沟渠,突破敌人的防线,打开一道生的道路,打破这个四面包围,机会就在眼前,怎么能不抓住?
于是,他当机立断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