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都督-第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汉子就偷偷的撇下嘴:“我们一家在这里祖祖辈辈的,好歹在这里还有一点根基土地,要是逃进关内岂不是一无所有,如何生存?一家老小面朝西北张口大嘴和西北风吗?”
这是实话,大家在这里还能有点土地,土里刨食,除去上缴的,多少还能到秋落点嚼过,在加上悄悄的开点荒地,大家还能混个肚子圆,一旦进了关,关里的土地早就全部有主了,那可是什么也没有,那才叫个走投无路呢。
怀着这样心思的大有人在,于是一个中年人欠身道:“二憨说的也不是不对,族长大叔还是考虑一下,再说了,在哪不是种地吃粮,谁上来不是征粮纳税,对咱们百姓而言,我看到哪里都一样。”
“就是就是,依照我看,当初大明的狗官对咱们盘剥压榨的也是狠,尤其那个矿监高潜,更是让我们没有活路,说不定这建奴来了,要把这里当做他们的根基了,也就不会像从前那样抢掠一空,不会将我们全部当做奴才,要不谁给他们种地,谁给他们完粮?说不定这建奴还会比明朝狗官强上一点呢。”
这种想法在这个时候,普遍存在于现在辽东刚刚被后金占领的地方,也体现在后金攻打城市之时,一些辽人会选择里应外合的原因,因为当初大明的官员也的确太黑,和强盗根本就没有区别。
在百姓想来,换一个老爷也许能好上一点吧。
这是很多老百姓的真实想法,也是中国千百年来的真实写照,“天下大事,自然有大人物管着,关我们什么事?”如曹刿的邻居那句“肉食者谋之,关你屁事?”与其说愚昧不如说这是一种务实,一种对现实无可奈何的屈服,这是好听一些的说法,往难听说,老百姓就是被欺压的看客。
这也是当时的明朝庙堂之上对辽人不甚好感的原因,主政辽东的巡抚王化贞长把“荡平辽东”天天挂在嘴边,就连相对冷静明智的熊廷弼也数次提及“辽人不可用”。
族长看到几乎所有的人都不愿意离开,正所谓众愿难违,看看再说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也只好从了大家的心思,于是站起来,在桌子角磕打了下烟袋锅子,将烟袋塞在怀里淡淡的道:“既然大家都不愿意撇家舍业的走,那我们就先这么滴吧,咱们看看再说。”
“对,对,脚长在我们的腿上,要是这帮建奴比明狗还狠,到时候我们就一走了之。”众人纷纷附和。
于是族长就一面往外走,一面对着众人吩咐:“我看今年冬天没有下多少雪,明年开春一定墒情不好,大家回去多准备一些木桶水管,准备来年抗旱浇地,不管怎么说,这日子还要好好的过不是。”
大家就连连点头遵从照办。
结果族长的脚步还没出门口,就听见街上一阵轰轰的马蹄声,宗祠里立刻就炸了锅,认为又是哪股绺子跑过来抢掠了,一时间女人哭孩子叫。
丁家老族长立刻大声的对在大门附近的族人吩咐:“关门,快关门。”然后又对满院子惊慌失措的人大吼:“女人孩子都躲屋子里去,男人操家伙。”
东北人彪悍,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候,打打杀杀的是经常的事情。
只是一阵慌乱之后,大家就已经按照老族长的意思各行其事,院子里再次安定起来。
然后老族长就深深的吸了口气,对着大家道:“我出去看看。”
面对土匪或者是官军,百姓们的规矩是在能承受的范围内,还是要承受的,不管是土匪还是官军,还不是快过年了,大家想要点年货,按照规矩,给了他们也就能保得一村平安了,所有这些,还都要这个族长出面应付。
马蹄声在宗祠外面停下了,没有呐喊叫骂,倒是一声和蔼的通报:“里面有人吗?县尊大人驾临,还请里面的人出来一个搭话。”
这是这片里正的声音,这错不了,但县尊驾到?在这个对乡村疏散管理的年代,这对这些百姓来说,绝对是最大的官了,于是族长赶紧对着全神戒备的族人道:“快快,赶紧的丢下手中的家伙,出去迎接县尊大人。”
宗祠的门被几个家族的汉子打开,就在忠祠的门口,里正正谦卑的站在那里,手中拉着一匹高头大马,马上端坐着一个顶戴花翎的女真官员。
原本以为是明朝的县令,确是女真的官员,这的确出乎了族长的意料,但想一想,现在这片地方已经归了女真人管理了,来了一个女真人的县官也不足为奇,还是那句话,日子还要过,小民哪里管上面是谁?
族长就机灵的拉着身边族里的长者,给这个新的县长跪下,走了全套的礼仪。
那个高高在上的县令就对着跪满一地的丁家族人说道:“万岁已经开了恩,在整个辽东推行《记丁授田法》,你们立刻将你们族里的所有人头报上数目来,按照新的授田法,每一个人可以领取三十亩的土地,这些土地会让你们子子孙孙世代耕作下去。”
族长和族人的脑袋嗡的一下子,一个个就惊呆在当场,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巨大的幸福。这是新皇帝的恩典啊,看来,还是新皇帝比大明的皇帝好啊。
第150章 逼民逃亡()
汉人对土地的渴求简直到了一种病态,节衣缩食就是为了能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不管这片土地是瘠薄还是膏腴,只要是属于自己的,那都珍惜的像宝贝一样。
而现在的丁家村,整个丁家族人所拥有的土地也不过是300来亩,这是官府承认的,也是可以传授给子孙的,结果这个突然间一人可以平均得到传给子孙的30亩土地。按照丁家村300多人的人头算,那就接近1万亩,1万亩土地,对于一个氏族来说,那就是子孙万代的根本。这一次,终于让他们感觉到了改朝换代所带来的福利,现在在丁家村所有族人的心中,已经开始祈祷老天保佑这个新皇帝长命百岁,万寿无疆了。
“还愣着干什么?还不将你们的人口数目报上来?”高高端坐在战马上的那个县令就有些不耐烦。
老族长从这巨大的幸福里缓过神来,小心的询问道:“60岁以上的男人,襁褓里的孩子算吗?”
那个县令就大大咧咧的道:“当然算,不但60岁以上和襁褓中的孩子全算里,就连你家娘们肚子里的都算。”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这不得不让这些百姓发自内心的向长天高呼:“皇上隆恩,万寿无疆。”
这样的口号要是放在中原之地,这个县令多少应该谦逊一下,结果在这里却没有那些繁文缛节,更加不耐烦的道:“我管的地方太大,没有功夫和你在这里磨磨唧唧,赶紧的报上数字来,然后我给你们发放凭证。”
老族长赶紧爬起来,看了一眼里正,结果这个里正就像脸得了偏瘫,痛苦的扭向了一边,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于是老族长立刻叫来几个身边的老者,互相的计算了一下,当然也参杂了这些小民的小聪明,不但将老人孩子计算在内,而且还虚报了一些。然后恭恭敬敬的汇报了上去。在汇报的时候,还小心的冲着里正陪足了笑脸,生怕这一个知根知底的人,揭露了自己的小把戏。
当时族长都想了,如果这个里正帮自己隐瞒下来,说不得,在晚上的时候要牵上一头羊,让后生进山打猎,下河摸鱼,到他家里感谢一番。
“既然人口数目已经报上来了,我现在就给你们土地的凭证,你们现在就和我去圈定土地。”然后在怀里拿出了一张纸,顺手在上面添上数目,随手就丢给了这个族长。
在地上捡起这张契约,族长看着那上面血红的官印,不由得激动得老泪纵横,嘴里不断的喃喃:“皇上万岁,皇上万岁。”
怀着巨大的幸福,脚步踉跄的跟着老爷跑到了村外,看看画给自己什么样的土地。
结果这个县令就用马鞭往外面一指:“这里那里到那里,一万五千亩土地就是你的了。”然后扭过头来,对目瞪口呆的族长道:“按照咱们大金国的赋税标准,你每一亩土地要上缴200斤粮食,也就是说,你们丁家村每年要上缴三百万斤粮食。”然后脸色猛的一厉:“我可告诉你们,皇粮赋税可一粒不能少,要是到了秋天,我们收来的时候少了一粒,我便杀你全家。”
这时候憨子冲出来对着这个县令大声抗辩:“你给我们的土地哪里有一万五千亩?也不过二三百亩,还有,就这片土地里,还是我们原先丁家的,你干什么要我们三百万斤粮食?”
那个县令脸色猛的一沉:“我说有就有,我给你一万五千亩土地,当然要收回你原先的二三百亩,难道说你还不同意吗?”
“你这是狗屁的命令,我绝对不同意。”憨子就梗着脖子抗辩。
“砍了他。”县令也不废话,直接冷冷的道。
立刻在他的身边冲出来他的一群爪牙,还没等丁家人明白,刀光闪处,憨子的人头已经滚落在地上,一腔热血喷洒出来,转眼就将这片土地冻结成一片血红。
“还有没有反对的?”县令也不管大家的表情神态,坐在马上冷冷的问道。
“我——”一个汉子刚要张嘴,一支利箭飞射过来,直接穿透了他的咽喉。
“还有没有?”县令再次大声问到、
还有几个丁家的汉子想要冲出去和他拼命,但大家赤手空拳,在这群虎狼面前只能是送死。老族长立刻张开了双手,拦住了他们,而里正跑过来冲着在马上的县令连连磕头:“都是一些山野村夫,没有见过世面的,他们不识数,让他们晚上回去想一想。”
这个县令就冷冷的看着一群敢怒不敢言的丁家村百姓:“三百万斤粮食,开春先交一半,若是差了半斤,我便灭你全村。”然后对着那个里正道:“前面那座寺庙里有几个和尚?”
“十个,十个尼姑,他们就不要授田了吧。”
这个县令就狂妄的大笑:“尼姑也是人,是人就有向大金奉献的责任,授田令绝对不可以有任何水分折扣,我们现在就去那里。”然后就打马扬长而去。
摇曳的烛火在池塘里闪动着,在祠堂的正中间,摆放着两具不完整的尸体,整个族人全部围拢在这里,所有的人不再说一句话,都用眼睛看着族长。
族长就痛心疾首的道:“强盗就是强盗,让强盗怜悯我们是怎么可能实现的呢?回归中原故土,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现在我再问大家一句,走还是不走?”
其实已经不用问这个问题,所有的人心中都已经有了坚定的答案。
“老哥哥,中原路途遥远,翻山越岭的,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达到?即便是到了,这一族的老老小小,还能有几个人活下来?”然后泪流满面的哽咽:“如果这一去,便是远离了故土家园,这祖宗之地也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回来了。”说完,就趴在地上,对着上面的祖宗灵位嚎啕大哭。
在这哭喊里,所有的人都黯然神伤,是的,这一去,兵荒马乱,这一去万水千山,什么时候能回来给祖宗上坟烧纸,自己这一副身躯还能掩埋在祖宗之地吗?
这时候一个汉子坚定的提议:“中原遥远,我们去不了,但是我听说镇江的毛帅还活着,他们打败了阿敏那个奴酋,现在正在朝鲜休整,我们去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