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穿越之盛世独宠 >

第214部分

穿越之盛世独宠-第214部分

小说: 穿越之盛世独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所大学和令德、鹤鸣等知名学府的教授、山长积极响应,发起联名提议,统一中华纪年,以简化日常应用。简而言之就是确定一个中华历史的起点‘元年’,来统一重修古史和今史,日后称呼日期也用这个,常规的‘X宗XX年’只在官方庙祀或史书里备注,便于普及国史。其实这就是顾辞印象中的公元纪年概念,只是她习惯的公元20XX年这种表述方式是按西方基督教概念确定的元年,中华上国的耆老鸿儒们当然不可能承认,得搞出自己的大一统纪年才行!

    于是这些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老人家们突然焕发青春,开始挖坟考据,埋头编典的翰林和女文书们也从故纸堆里抬起头参与辩论,更何况还有最爱凑热闹的热血小鲜肉学子们。‘皇历定元’一事引起学术界大讨论,投稿之多简直堪称历史之最,隔着纸张都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吐沫星子在飞溅。争论焦点集中在哪年才算得上是元年。以纪元之始的西周共和元年为起算年代,抑或中华民族的始祖三皇五帝为源头?是定为首位称帝的秦朝始一统天下那年,还是以首个世袭制朝代夏朝初年为始?又或以‘汉人’之由来的大汉建国为起点?

    ‘大一统’的概念出自《春秋》里的《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汉书》对‘一统’的注释为‘天下诸侯皆统系于周天子’,经过沸沸扬扬的溯本追源,中华皇历元年定为周朝开国之年,神宗十五年将正式称呼为‘皇历2754年’。

    接下来舆论又神奇地转移到给堂堂大虞定‘国旗’、‘国徽’等议题上来,好在悬挂、铭刻于使馆或虞船上,标识国别身份。打了鸡血的饱学之士继续积极响应,甚至还有一撮人‘集社论道’,专门著书立作,研究为何华汉一族能保持数千年的‘大一统’思想。他们从伏羲画卦、仓颉造字,到秦始皇的‘书同文’,考证出正是汉字这种独特而稳定的辨识度,比起欧洲、大食等简单易混淆的豆芽文好得多,所以今人看到千年前的甲骨文都很容易识别,才能传承不断。尽管南北口音差异如鸡同鸭讲,但写出来的东西人人都能看懂,仅这一点就可极大地提升彼此认同感。而且,华夏文化兼容并蓄却强势,许多教义为了能在汉地传播,都不可避免地遵循汉人习惯,做出改动,没有爱闹事的宗教问题。还有人比较了西方资料,讨论中华上国之所以会产生大一统的制度,是为了兴修和管理大规模水利工程,‘治水帝国’的君主需要调控全国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完全人定胜天的大工程,才以此汇聚集体的力量,此君定是济朝皇帝的脑残粉。不过看看欧洲平坦草原上,顿河和窝瓦河离得这么近,都没修出一条运河,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顺应潮流,神宗明旨公布最新的大虞版图和国界线,南洋诸国去其国号,各处皆以城为名,划分辖下各岛和所规定种植的物种,以橡胶和通宁(金鸡纳)树为主。澳洲更名‘南洲’,纳入南洋范围,中南半岛以粮产为首要任务。北美洲也改称‘东洲’,南美洲称为‘下东洲’。确定了鲜卑荒野以北仍叫‘北冰洋’,东瀛与东洲之间的海洋还叫‘太平洋’。东洲西岸通往金山的港口称为‘宁仪城’(旧金山),地峡上的中转路线,西岸港口称为‘文定城’,尼加拉瓜湖改称‘斌湖’,东岸河口‘武定城’,连接南美洲的那条狭窄地峡称为‘国门峡’。

    自己的国土定名后,也要规范一下邻居们的称呼,横亘山—卓章海—大马士革海一线以北还是欧洲,苏伊士运河和红海以西是非洲。欧洲与大虞国境线之间的地方,什么大夏、波斯高原、康居草原、黎凡特、天方半岛,统称‘中陆’。对外自称‘华人’,以代‘汉人’,日后,所谓的‘欧亚大陆’称为‘中洲’,再无东亚、南亚、西亚、中亚、中东之分,只有‘我国’和其他。

    ***********************

    在这些个席卷全国的热烈讨论中,根据枢密院的战略,神宗静悄悄地调整了四军布防。

    顾翀夫妻镇守库伦,阿格迪回白城,海林察驻于庐滨,由钟鼐带着翟竣、张辅等人解决图瓦部。镇北军已占领之地,由舆部征调堪舆科的学生实地考察,按大河流向划定牧区,即为‘河牧区’。大型湖泊周边若有渔猎民族定居,则为其留出‘盟府’,没有渔猎之人,也将盟府当成收容老弱病残之人的据点,同时,作为行商、施政、断事、开庙、办学、会盟之地。待到图瓦部平定,所有归附的汗王按旗下人马多寡,封王分区,归鸿胪寺下理藩司统一处理。

    容临既已联络上林中百姓,可以和关三才一起,专心准备去横亘山安营扎寨之事,至于房良直,他的对手是斡勤汗国的蒙兀人。

    平南军除了在普兰、扎达、亚东等地轮防戒备萨哈鲁和天竺之外,在中南半岛配合顾劢,蚕食掸邦和真腊,其余进入南洋九大岛,保护橡胶庄园,但有反抗者,流放东洲修路。

    安东军没办法在东洲东岸占据海上优势之前,得靠陆地推进,保证领土不失。至于上面的土著印加人,人数那么少,完全可以送些东西打发掉。安东军目前除了在东海的对马岛节制东瀛以外,其他大据点只保留金兰湾和马公两处,小据点如大光、碧瑶等地保留一定船只,主要依靠平南军驻防,其余全部放去龙门和东洲,做战前准备。

    大局既定,神宗的精力就要放在内政上了。如此规模宏大的‘大一统’运动,也昭示了一个巨大挑战,朝廷要如何在这么大的版图内顺畅地推行政令,并保证结果准确无误。古人曰过,‘皇权不下县’,中央与地方的信息隔阂非常大,参差不齐的各城状况对官员‘因地制宜’能力要求太高,同一条政策在不同地方实施的效果,也经常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又有**这种万年痼疾,动辄春风吹又生,只能‘查、罚、换’,也没其他法子可根治。再好的体制,运行一段时间,内部仍会因为复杂的利益关系,形成了特有的筛选标准,从而影响或代替合理的考核机制。考成法考核官员们的工作质量,报纸传递政务信息,锦衣卫和都察院约束百官行径,这些都是官吏头上的紧箍咒,但远距离的控制又必须要放权,最好的做法不外乎封王就藩。

    针对眼下如此辽阔的版图,神宗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为儿子们打好基础。为此,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内政的调整方面,崇政院的工作量大大增加,应对各种博弈和妥协,不但扩大了锦衣卫的人数,还开始着手明年试行四品以上官员审计。

    ***********************

    安东军舰队顺利到达东洲西岸的金山,这儿曾发现金沙,吸引了中华矿业公司带着数万矿工入驻开采。经过测算、能通过平安河的船舶零件在文定城运上岸,在斌湖里组装完毕,几十艘小船载着军人、商人和官员们前往东洲东岸的平仪城,即顾辞前世的纽约。这里是整个东海岸最好的港口,也是欧洲人最早登陆的地方。不列颠人花了价值不到六十银币的小东西从当地印加土著手中‘买下’这片地方,还没等他们跨越高山密林,去发现五大湖,大虞拿着完整详尽的地图,驾驶火力威猛的舰队来撵人了。现在,由华人带上青茼蒿、东方蚊香等必备品,沿着河流往内陆探险。

    作为安东军东洲舰队的第一任指挥官,单归很开心能摆脱顾文恺这个炫女狂魔,他的任务除了拦住欧洲人,还得找到金鸡纳树。可惜东洲不长这个东西,还是监军明庭坐着大福船绕下东洲一圈去平仪城时,在伊比利亚人的地盘发现了这个大宝贝。他从伊比利亚人手中救下一位印加酋长,对方出于感谢,将树皮作为礼物赠送,他赶紧用一套甜白瓷茶具和玻璃壶向酋长买下百棵成株,按照神宗之前的交代,大半送去爪哇岛,留点拿到平仪城试种。陆去海也跟着来了,在军队的支持下,他拿着地图从印加人手中,用各种小玩意儿刮了一大片地,并‘友善’地请他们去中南部平原放牧,划出一个疆域为他们的自治区。当然,眼下语言不通、看不懂地图、也没有国土概念的印加人以后是不是承认这个自治区,不在他的考量中,若自治区发现金银矿之类的好东西,还让不让人家自治,也不会提及,总之,‘先礼后兵’他是做到了的。郭思若的师弟徐有贞收获最大,他本意是考察一下有没有开通运河的可行性,搞一个和师兄PK一下,意外地在湾区北边的山区里发现一个金矿矿脉。

    一个国家的土地扩张必须要有足够的动机,因为人口的压力需要新的耕地,或因经济的利益,又或是战略的需要。在这一点上,不管未来的大虞需要什么,神宗都已经先拿到手了,接下来,就是属性点大部分分配在种地上的华夏民族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175 反对党() 
有人曾如此评价,中华几千年的帝皇史里,充斥着王权和官权的斗争,实则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区别,彼此一起控制了最大的社会资本,‘土地’。权力是娘,资本是崽,儿子天生亲近妈,所以土地总是越来越往上集中。一旦二者之间的博弈影响了资本的聚集过程,就会造成****,如此一来,居于下风的官权便有了机会推翻王权,然后再次pk出新的王权,重新分蛋糕。当资本不限于土地时,畅通的物流、充足的人口、达的贸易、良好的政策环境让商业利益逐渐抬头,比土地的固定出息更能吸引资本的聚集。新的资本一样要向权力中心靠拢,如果生在欧洲,那么就会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或光荣革命,而在东亚,强势的王权会给新资本划下道来,比如晚清的红顶商人、官办商行十三行等,用行政手段干涉资本的聚与散。

    现在的大虞,虽然也是在给商业资本立规矩,但在王权层面,是用巨无霸式的官办贸易体全力支持和引导新资本流动,感受到金手指加成的商人群体很快崛起,靠向权力中心。活起来的资本,似乎有魔力一般,能在最贫穷的地方掘出宝藏,许多原本稼墙艰难的下县,因现矿产或特殊作物,一跃成为望县。

    以本土田地为基础的官权体系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土地曾是他们最大的仪仗,也不过是商业资本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工造局元老之一的田家,虽然时至今日仍寸土皆无,然而每年获得的分红攒一块,不比户部尚书李枞身家少。萧久更不必说了,东北田地一开放认购,他立刻在依兰城外买下千顷地,这样的手笔,连正三品的扶余布政使张圭白都比不了。

    这种不平衡的落差感,让反对的声音渐渐汇聚成一股暗流,他们在‘大一统’的热议中悄悄冒头,对此持批判态度,‘必欲唯持大一统,则不得不仰仗集权中央削除各省参差,以落后为基准;华人之恶****而恋大一统者,实无异于爱苗条而不舍甜食’,这个论调获得了不少人的共鸣。当国威已示,东洲再开一矿时,忧于‘连年征战,农事疲惫’的反对党们站出来了。

    这个‘反对党’的群体构成很复杂,有仅能依靠土地出息而活的不入流宗室,讲究风骨传统的清流世家,现自家兼并的田地增多但产出越来越少,却仍不肯让族人出去赚钱只读圣贤书的高官显贵,因不肯涨工钱任农田荒芜三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