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原始之再造文明-第2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胜利唯一可能了。想到这些,对苏攻略也就没有了太多的疑问。很大程度上,那是避免帝国战败的必然选择。
此时,他没有将目光放在世界地图上的基辅或是莫斯科,而是放在了巴尔干半岛。思考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提前对南斯拉夫展开协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巴巴罗萨计划在五月份左右比历史提前一个月展开。
在虎式坦克提前服役、四号坦克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更多突击炮也开始装备德军、运输装备和弹药准备也远远好于历史的情况下他相信:或许战争有可能是长期,但年底前争取主要战时结束,至少是不需要在牵制德国大量兵力那是可以预期的目标。
至于基辅还是莫斯科,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甚至在他看来:在每一个战略方向上都对苏军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未必是一种最佳的选择。让并不擅长野战和反攻的对手同己方进行所谓的野战和反攻,毫无疑问是行动中取得最大战绩的根本原因。当然在他看来,北线列宁格勒方向上好像也是一个鸡肋,至少可以节约出一个集团军用于中央方向以便用最快的速度达成突破。。。
数个月后,当张伟的一缕神念降落在莫斯科的时候,清晨时刚刚入睡后不久的斯大林终于醒了过来,无需听取其他人的回报,自己就已经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1941年5月下旬,仅仅几个小时以前,德国的进攻比历史上提前进行了。而且这一次,经过长达半年多战备准备的纳粹德国必然要比历史上进行的作战准备充分的多,优势也大的多,因为必然有一个水平不低的人代替了那位对军事了解并非细致的元首。时间比自己要提前的多,自己所拥有的优势,也仅仅只有的知道对方是穿越者这一个优势了。当然,另外的优势是所在的国家与世界格局不同。但张伟知道自己不输的目标当然不会是仅仅维持维持苏维埃的存在或者像蒋一样混过二战而已。
自己不仅要赢得胜利,而且格局还不能比历史更坏、更不利。因为自己的挑战对象不仅仅是德国。还有那在战争结束后必然会在几个月内爆发的新的世界大战。
(本章完)
第490章 补课()
张伟只是多少感觉到一丝压力,但并没有完全丧失希望。按照自己的估算。如果让自己在战争爆发之前一年左右的时间负责这个国家,那么不论对方有没有所谓的穿越者,自己都有把握在一年最多两年左右的时间内主动进攻击败纳粹德国。因为他相信:第三帝国的现代爱好者们绝大多数在军事细节与军事思想的理解上就连战争后期的斯大林都不一定比的上,很多事物的认识上也必然是不足的。
可晚于对方将近一年的时间,还无法做出任何战前准备和调整,这个劣势太大了。虽然自己施展神念可以轻易探知很多东西,但张伟并不愿意破坏规矩以至于即便赢得胜利也不能让人心服。谁也不知道此时在东线展开进攻的德国已经拥有了怎样的优势。至少这样看来:在边境或者某些国防线上遏制住德军的希望必然是渺茫的。
张伟思考一些问题的时候,身体内原本的主人斯大林也渡过了最初的震惊,并逐渐恢复过来。因为张伟并没有抹杀这人意识的打算,在自己就具备主神的一些能力的情况下也无需这样做。就像张伟所预料的那样:在教会学校渡过不少岁月也经受过不少艰难困苦乃至风险的斯大林很快就意识到了自己所面临的情况,并适应了这种情况,明白了这个占据自己意识的人并不是什么恶魔,而是想帮助自己渡过危险局面的人。
“时间不能再耽搁了,我决定此时应该立即召开一次会议。。。”斯大林有些焦急的说道。
“然后呢?”
“然后边防部队转入反攻、以可以确定的情报看,就算有不小的损失,军队也将在对攻中战胜对手。这不仅是我的意见,也是将军们还有那些军校教员们的看法。。。”
对此,张伟也并不觉得有什么意外。身为一个国家的领袖,的确可以比一般中等以下的军事爱好者在某些方面了解更多的东西,如果有这个必要的话。可其了解军事的水平也不可避免的受到整个军界水平的影响。
“如果此时的军队是一支拥有正常水平的军队,的确会是这样的。可现在红军的状况到底是一种什么样儿的状态,相信你在几个月前的那份报告中,还有上一场战争中应该是有很大了解的了。”
“可是进入今年的数个月以来。。。”
“进入今年的数个月以来情况确实有很大改观。如果军队要应对的是二十年前那场由步兵和炮兵为主角的战争,或者像两年前的苏芬战争那样的冲突,年轻军官们的表现或许是合格的。但如果是面临同我们的主要对手那样的立体战争,恕我直言:和这样的对手在国力和准备本就不足的情况下,无异于松肉上门。”
“可那也会消耗对手。。。”
“十比一纯损失比的消耗?”
“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纯损失比?我们的军队即便是步兵师也不是一支轻型力量,而是一支配备了。。。而且在演习中。。。”
张伟稍稍整理了一下思绪还是决定给这位元帅普及一些基本常识。至少在历史上的这场战争来看,这位元帅是一个能够虚心学习的人,也是多少有些战争经历的人,并非一个不爱好军事的人那样外行。
“在演习中,甚至可以说在当年的建国时的战争中,双方的后勤手段都是有限的,士兵们并不面临多少炮火威慑。我说的是弹片和声音弹来的心理威慑还有压制效果。而占领了整个欧洲的德国在卡车资源上和交通资源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还有还算靠谱的航空力量,在榴弹炮火的有效威慑和压制下,大多没有经历过战争锻炼的士兵步兵战斗效率会从演习场或步兵战中的一百到几百发子弹杀伤一人下降到数千发子弹杀伤一人。这还是考虑到相比沙俄时代,如今苏维埃士兵的软实力和战斗觉悟远远好于一战沙俄,完全不逊色于德军的情况下。你应该了解一些资料和情况:在沙俄时代的一战中,俄国的枪炮弹药对外依赖率远远超过三分之二,消耗掉的上百亿发子弹和数千万发炮弹仅仅杀伤二三百万对手,德军仅仅只用数十个师,不到现在一个集团军群的力量就抗衡了沙俄军队上千万现役军队可以投入的力量。至于意大利人,他们在拥有远远强于民国的工业实力和火力的情况下,取得的战绩还不如过去数年的民国,更别提战绩含金量了。而在实战中:一个士兵通常依靠携行具能够携带和有效运用的子弹不过几百发,这还是把机枪弹包括在内的情况下,实际运用最多人均不过一二百发,这样算下来。一支部队依靠自身的携行力量不过靠子弹杀伤百分之三四左右人数。而即便考虑到你在这些年的苏联比较重视狙击战术、坦克装甲力量,充其量能杀伤相当于投入兵力百分之十左右的对手就已经是极限了。这已经比上百万军队仅仅给对手造成的几万伤亡损失的波兰人,也就是当年让我们在华沙城下吃亏的对手好了不知道多少。。。”
斯大林明白张伟的意思,但也因此才说:“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保持主动,而不是消极的防御。。。”
“那你认为在没有制空权、无线电会遭到对手袭击和威慑、炮兵和装甲力量都会遭到对手威胁和压制、整个西部军区所有的卡车连预备师和现役师的携行都凑不齐、装甲力量完全居于劣势的情况下,有可能指望在战役中的主动权吗?主动权不可得的情况,失败的野战还不如失败的防御战,虽然两者的结果都是被围歼而已。”
斯大林有些疑惑的询问道:“我当然知道现在军队中存在的问题,可是两万架飞机就算再差怎么可能对付不了几千架、上万辆坦克就算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怎么可能对付不了几千辆?我不相信我们的坦克机械化军。。。”
(本章完)
第491章 优劣()
不仅是怀疑在拥有明显数量优势下还会遭遇那样严重的损失比,斯大林依据之前军事演习和诺门槛等实战中的经验,也不认为德军的航空力量会发挥那么大的作用。日本的航空力量训练也是相当严格和精锐的,在战场上就没有那样的优势。军事部门在演习场上的评估就更不用说。
自从具备如神一般的能力以来,张伟就很少沉思能够让人察觉的时间了,可是在压制自己神念的能力在常人范围的情况下,还是不由的沉思了片刻。想到的事情当然不是斯大林的那些疑惑,而是为什么苏联和新中国在建国以后,步兵和炮兵的军事建设往往问题并不大,甚至一些防空等技术兵种也往往有突出表现。可是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战备总是经历过一段时间不短的弯路、即便是一些当时的主流影视剧,也并不否认这些动力军中存在的问题。
但仔细想来,这确并不难解释:步兵训练和炮兵训练的成本其实都是不高的。不需要搞现代特种部队那种多任务培训的情况下,仅仅是把射术搞的好一些,一万发子弹加上一支报废步枪也不过这时代几百美元而已,防空等技术兵种虽然有一定的训练成本,但只要书本理论知识掌握的好,平时维护多用心也能以不高的代价来进行维持。
可是不论坦克飞机还是军舰,这些兵种都是需要消耗发动机寿命甚至机体寿命,毫无疑问会大大增加部队的训练成本。不仅如此,所谓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即便是人本身,在过多的训练中也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而这种失误就很有可能成为影响军事主管前途重要的危险品。如果说在正常情况下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还不是一个太的问题,那么刚刚过去的大清洗很显然就使得这些兵种与军种的建设存在严重的问题了。在张伟来看:从装备到部队本身,整个苏联动力机兵种必须完成一轮新的重建才能做到真正可以赶超德军在这方面的水平。
张伟当然不相信什么日尔慢神话。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二年,苏联的技术装备在拥有部分优势的情况下与德国的损失比是十比一。可是到了大量德国动物出现的一九四三年,技术兵器损失比反而削弱到了三比一左右。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此时的德军守多攻少、技术兵器和航空力量投入依然拥有一定优势的情况下。可以说:仅仅经过斯大林格勒半年左右作战争取到的时间,苏军就已经在重建的技术兵种上弥补了自身的问题,在装甲兵和航空素质上接近了德国。中后期的损失差距更多不过是攻防态势和装备性能技术本身带来差异罢了。
“我先不说几年前到现在航空装备性能本身的飞速发展,就说德军在俯冲轰炸机上的投入,就让它的航空对地攻击效率是几年后的美英同等规模的航空力量都无法相提并论的了。八十度角以上的俯冲轰炸至少可以让轰炸精度误差比比我们的那些伊尔二或者其他国家类似装备的弹药发挥效率高上几倍、如果再乘以几倍的载弹量优势,就是十几倍的对地攻击性能优势,这还不考虑对方在训练体系与航空人员素质本身方面的区别。两万架飞机即便都是中轻型飞机,一次出动也要消耗两万吨航空燃料、以现在我们的炼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