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穿越之青青麦穗 >

第24部分

穿越之青青麦穗-第24部分

小说: 穿越之青青麦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道,问药铺的大夫也没说出来具体门道。”栓子娘给三个人端来水,一边回答。

    “那都是什么样的感觉平时?”西远问道。他看栓子的样子,心里想着不会是营养不良加上缺钙吧?

    “就是浑身没劲儿,走几步路就褪发软,心也跟着砰砰跳。吃了半年的药也不见好。”栓子解释说。

    “我师父就是大夫,”西远先做好铺垫,不然他的话这娘俩不见得能够引起重视。

    “??”栓子和他娘都看着西明文,嘴里没出声,脸上的疑问却很明显。

    “是,我们村的李大夫,我家小远跟着他学习。”西明文也不明白西远为啥提李大夫,不过小远确实跟着李大夫学的认字。

    “那,你师父看病好不?”老人家急忙问。

    “还行吧,他那有几样祖传的偏方,治病挺灵的。”西远答。

    “我家栓子的病他能给治治不?”老太太拉着西远的手激动地问。

    “不用去找我师父,您儿子这病我在我师父那的医书上看过,症状一模一样。”

    “那小大夫你就能治?”老太太手都抖了,旁边栓子脸上也露出期盼的神色。

    “嗯,我也不敢百分之百治好,不过您要信我的就试试。”西远也不敢百分之百地打包票。

    “你说,你说。砸锅卖铁我都得给孩子治。”

    “不用砸锅卖铁,你就去市集那买点大骨头,用锅长点时间熬,把熬的大骨头汤给大哥喝喽,估计到过年的时候就能见效,要是不见效,您再想别的辄。”西远一口气把话说完,要憋死他了,为了这句话他做了多少铺垫啊!

    “我们村李大夫看骨伤是挺拿手的。”西明文在旁边给西远补充到。不过老爹这大骨头汤和骨伤您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啊,西远都要笑场。

    “哎,合着我家栓子病该好,我一会儿就去给他买去。”老太太倒是应了。

    相不相信只能凭他们自己,西远觉得自己只能做到这一步。

    看着栓子家这样的情况,西远父子也没再讲价,直接花三两银子把车买下来,西明文本来还在考虑车太小的问题,不过西远说回去可以自家备些木材,然后请木匠给做一个大些的板车,西明文也就打消顾虑了。

    栓子直接把和车配套的笼头之类的都给了西远,所以西远和西明文一起,老赵帮着,把驴车套上,父子两个坐上驴车,和李家娘俩、老赵分手作别,小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叮铃铃”的响,伴着父子两个走在回家的路上。

第23章 打探() 
不到酉时,西远爷俩赶着驴车回到莲花村。

    此时,天已完全黑下来。村里人秋收一完毕,就改吃两顿饭,所以晚饭吃的较早,基本上申时初(现在下午三点多)就开始吃晚饭,吃完饭赶天黑前收拾好,然后就不怎么出门了,所以驴车进村的时候也没人看见。

    把车停在院门前,隔着院门,西远看见西屋窗里透出朦胧的灯光,家里为了节省灯油,有时候晚上根本不点灯,即使点了,也是在爷爷奶奶住的西屋,然后一家人凑在一起,一边各自忙着手中的活儿一边聊天。西远跳下车去开院门,刚把门打开,屋子里面的人听到动静跑了出来,跑在前边的毫无疑问是两个小鬼头,看见哥哥站在院门处的身影一下子扑了过来,一左一个右抱住西远胳膊。

    “可算回来了,这俩孩子从晌午就开始掂心,天黑了也不肯上炕,非得等着,咋哄都不行。”奶奶冲院门口的身影讲到。

    “恩啊,恩啊,”这时西明文手里牵着的驴发出了叫声,好像不满意都到家了怎么不进院。

    “啊,驴,哥哥,驴!”

    “还有车!”

    两个小家伙也不粘着哥哥了,都跑到院外稀罕地看着驴和车。

    “呀,这还真买回来了?”西远娘也在奶奶身后惊讶地问。尽管家里人一起商量的这事儿,不过家里大人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他们从来没想过自己家里会买牲口买车,哪怕是驴和平板车!

    “这驴不错,你爹挑的?”爷爷边摸着驴边问,黑灯瞎火的也不知道他怎么看出来的好坏!

    “是我爹选的,还有咱们上次雇车的那个老赵也帮着看了看,爷,您还记得吧?”西选回到。

    “啊,记得,怎么不记得,那也是个实在人,咋地?碰着他了?”

    “嗯,在骡马市那碰到的。”

    西远和爷爷一问一答的说着,旁边西韦和卫成非要坐坐自家的驴车,西明文好脾气地把两个小家伙抱上去,两个孩子在车上规规矩矩地坐着,也不怕冷。

    “老头子,你咋还问个没完没了,还不让孩子进屋暖和暖和,跟着他爹跑一天了都。”奶奶发话了。

    “哎,你瞧我!快,小远快进屋歇着,我和你爹把车卸喽,把驴也喂上,没看刚才这家伙一门叫吗,这是饿喽。”爷爷笑着说,在黑暗中西远都能想象出爷爷笑眯眼的样子。老人家今儿是真开心。

    “行,爷。小韦,成子,来,跟哥进屋去,想坐车明儿咱再坐,现在咱家有车了,你俩啥时候想坐都成。”西远边说着边把两个小家伙抱下来,一手牵着一个领回屋里。

    “哥,驴能骑吗?”西韦问。

    “能,咋不能,那八仙过海里的张果老不但骑驴,他还倒着骑呢。”

    “啊?那他能看清路吗?”西韦问。

    “能,驴能看清,驴认识路。”卫成接话说。

    “对喽,他那驴认路,咱家的驴也认识。”关于驴认识路与否其实西远也不知道。不过他很快就为自己的乱说话而后悔,因为从第二天起,两个小家伙就要骑驴,不仅如此而已,人家还要倒着骑,家里人不让,人家理由还很充足,哥哥说的,神仙都这样骑,而且他家的驴和神驴一样认识路!害得西远一听两个小鬼头要骑驴就头疼!

    尽管昨天是天黑后才回的家,西远家的驴第二天还是遭到围观!整个莲花村只有里正家养了头牛,还有赵老七家有头驴,他家去年给儿子成亲买东西用的马车是雇的。

    没办法,一个是因为村子小,一百多户人家,谁家有点风吹草动全村都知道;另一个原因就是他家豌豆荚(西韦和卫成嘀咕一晚上给起的名字,本来西远说驴子脸长,叫鞋拔子好了,结果他的提议受到两个小家伙一致鄙视,说不好听,以驴在他家的地位得取个好名,最后定为豌豆荚,其实也没离开那张驴脸!),一大早西远还在梦中呢,他家豌豆荚“恩啊,恩啊”嘹亮的两嗓子,成功地唤来一群人。

    爷爷早就起来了,其实老人家昨晚就没睡多少,半夜起来跑到栓豌豆荚的地方蹲着一边抽烟一边摸着驴说话,问驴吃没吃饱!把奶奶气的,骂了好几句“死老头子”,爷爷也不生气,一个劲儿地嘿嘿乐。老人家一大早鸡叫二遍的时候就起来,给豌豆荚填草填料,拿着刷子给驴刷身上。村里早起的人过来看,他就很耐心地跟人家聊天。早饭时奶奶叫了几遍也没回来。

    奶奶又习惯地抹眼角,“你爷啊,一辈子都没这么高兴过!”奶奶还是了解老伴的。

    “奶,赶明儿咱家起大瓦房,让您也高兴高兴。”西远哄奶奶到。

    “哎,不用起瓦房奶奶也高兴!过了一辈子了,到今儿这日子才越过越有滋味!”老太太很容易满足。

    “奶,您擎好吧,以后咱家日子过得好了,有的是事让您和爷爷高兴,让您和爷爷乐得同年画上寿星老一样。”西远和奶奶凑趣道。

    “行,奶等着。”奶奶咧着嘴,眼睛旁的皱纹都带着笑意。

    我一定不会叫你们失望的,西远暗下决心。

    不过西远和奶奶没乐呵多久,村里婶子大娘什么的就陆续来他家串门。都是一个村的,喜欢不喜欢的,也不能不叫人家进屋,不过奶奶没往里屋让,她还是了解她大孙子的,小远别看跟谁说话都乐乐呵呵,其实性子格路(有特脾气)着呢,不熟悉的人看不出来而已,平时小远也就对家里人比较上心,别家人和事打听都懒得打听,他的东西,除了家里人,谁动一下都不舒服。所以奶奶就在堂屋里和村里女人们唠嗑。

    “诶呦,西婶子,你这可是享福喽,看这家里连驴车都买上了!”李婶啧啧两声说。

    “是啊,您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邻居从嫂子感叹道。

    “那驴得不少钱吧?”董大娘问。

    ……

    奶奶应付着这些人,没有不耐烦,谁家有好事不想让别人知道啊,谁家不想日子过得让人羡慕啊!去年小远生病老头子和她几乎把全村借遍了,也就王三爷爷家这些关系好的能帮的帮了一些,其余的人家,走路远远地看见都绕着走,怕她和老头子跟人家张嘴!人啊,谁知道谁以后会过到哪一步啊,当初借了那么些钱,她和老头子以为够家里缓个十年八年的,去年这时候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家里会有这一天!

    奶奶一边忙着手里的活儿一边和村里人唠着,看到别人脸上羡慕的神情,心里说不出的舒坦。西远娘也是,不过有老太太在,她就少出声,老人家经的多看的多,知道什么当说什么不当说。

    “婶子,你家的鸭鹅没少卖钱吧?”李婶问。

    “是啊,这又驴又车的,总得五六两银子。”董大娘也想探听一下。

    “可不嘛,我家小远可是忙活了大半年。”奶奶答。家里明面上的进项就这些东西,小远说了,其他的先不能跟别人说,免得招人眼。

    “还有春天你们那大白菜,对,你家那园子里的菜可下的真早,咋弄的啊?”李婶好奇的问,这也是其他人心中一直想问的,都憋了大半年了,以前只看见西远家卖大白菜、卖青菜,不过村里人都知道卫成看病花了不少钱,估计老西家也就是过路财神,赚的钱转手都花了出去,所以他们还平衡点,如今有驴这个实物直接刺激大家脆弱的心灵,所以都有些眼红,忍不住想打听打听。现在有人问了出来,大家的眼睛都盯着老太太。

    “呦,这我也说不清,得问我家小远。都是他认识的那个城里的孙东家叫小远弄的,不然我家哪有人会这些啊。”这是西远事先跟家里人对好的话,把所有事情都往他和孙叶那推,他是个半大孩子,说与不说,村里大人都挑不出理来,另外再借借孙叶的威风,孙叶在西远家待了几天,村里人也都看见了,庄户人从根本上说对城里体面的有钱人还是畏惧的。

    “啊?那不是你家自己弄的啊?”果然,一提孙叶别人都收起了打探的心思,本来都琢磨着怎么从老西家人口中套套话呢。

    “我家哪有那个本事,要不早发家了。”奶奶撇撇嘴,打量着我不明白你们想啥哪。

    “小远咋认识城里有钱人的啊?”有人问。

    “可不呗,这是认识财神爷了,你家这一年给卫成治病就花了不少钱吧?这还能买上牲口,一定没少赚了!”李婶瞪着大眼珠子道。

    “这都谁传的话啊?我家成子的病早好了,一共也没用多少钱!”奶奶不乐意了,打探别的事都好说,打探卫成,这让小远听见就得炸。

    “哦,也没谁说,就看着你家小远没事儿总去李大夫家……”看奶奶有点儿撂脸,李婶尴尬地解释道。

    “那是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