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汐的重生日常-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师好!”
“同学们请坐!”
一番问好之后,卢鑫笑容满面,语带惊喜地开心宣布:“跟大家说个好消息!上两周,我们学校不是把前十名的文章送上浔州市写作比赛评委那里了吗,现在结果出来了。浔州市的前十名,其中一个正是我们学校的!”
喔,太棒了!全班马上热闹哄哄的,然后掌声热烈响起。卢鑫看着学生们都在热烈讨论谁得了浔州市的前十,不过很快全班都得出了一个结论,“老师,应该是秦汐得了前十吧!那到底排名第几?”
卢鑫刚想回答同学的问话,但是底下马上又开始窃窃私语起来。“肯定是秦汐了,秦汐经常发表作文。所以我认为秦汐肯定是进了前三的。”
“我觉得前五有些可能,前三有点难吧!毕竟我们这里是边远乡镇,浔州二中、以及浔州初中部两所学校都是市里面的,她们应该也比较厉害吧!”
其她开始觉得秦汐发表过文章的应该会进前三的,立场立马有些不坚定。“这么一说,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我们这里教育这么落后,进前三还真有些不太可能呢!”
“是啊,是啊,虽然秦汐也很厉害,但是我们这里毕竟是乡下嘛!”
“哎,虽然我也很想秦汐能进前三,但是”
一开始还很是有些人觉得秦汐挺有可能的,现在一考虑到城乡间的教育差异,渐渐地对秦汐表示惋惜了!
卢鑫本来觉得挺高兴的,大家都猜到是秦汐进了前十,而且很有些同学还猜到进了前三的。现在却因为城乡差别自卑了,觉得自己不如市里的。卢鑫知道的确城乡教育差别是挺大的,但是还是对学生这种自卑的想法而不开心。
“咚咚咚”,卢鑫绷着脸敲着讲台,不再如之前那样满脸笑容。等同学安静下来后,心里很快过了一遍,得趁这个机会教育教育这些学生。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数,这次进了浔州市前十名的是谁。”
“喔,天哪!真的是秦汐,秦汐真是太厉害了!”
“真的是秦汐吔!我猜对了!”
“没错,就是秦汐同学进了这次比赛的前十。现在这里有一份奖状,是颁发给秦汐同学的。”卢鑫说完这句话,把秦汐的奖状正面面对学生,左右移动一会,让底下的学生看清楚!
坐在前面第一排的学生,很惊讶地地念出来:“第二名,是第二名吔!竟然真的进了前三,而且是第二名,竟然赢了那么多城里的学生!”
讲台上的卢鑫,把这位学生的话语听了个清清楚楚,这个问题很严重,一定要矫正他们的态度才行。
而看得清楚的看到了,看不清楚的也听到了看到的人的聊天,都知道秦汐获得了2004年秋季浔州市中学写作比赛初中赛段的第二名。纷纷恭喜秦汐,秦汐虽然也有把握自己肯定会有名次,但是前三名的话还是有些把握不大,这次竟然真的进了前三,真是高兴坏了,傻呵呵地在那笑着,连老师交上去领奖也没听到。
同桌姚欣萍颇感无奈,推了下正在傻乐的秦汐。
“啊,什么事。”秦汐侧着头看着同桌,眨着眼睛颇感疑惑。
莹白如玉的脸蛋,双眼迷惘,小嘴微阖。妈呀,姚欣萍用手撑着额头,低下头避过同桌的诱惑,艾玛。我一女的,就不要再诱惑我了,之前还小,这诱惑力还小些,现在人长开了,如此诱惑,小生如何经得起诱惑。瞧瞧同桌姣好的身材,浑身温婉的气质,秀美的面容,莹白如玉的肌肤,为什么我是女的呢,要是男的多好哇!
秦汐继续眨眨眼,不是同桌推自己的么,怎么现在又不理自己了。难道是是自己高兴过头了,出现幻觉了b不会吧!
“秦汐,上来领你获得的奖状。”
咦,又有人叫我了,难道是又出现幻觉了。不过还是顺着声音处看过去。噢,真的是有人叫我呢,领奖?!对了,是第二名的奖。想到这,秦汐兴匆匆地走上去,双手接过班主任卢鑫递过来的奖状,快速扫一眼,真的是第二名吔!等走回座位,奖状“嗖”地就从眼前飘过。秦汐顺着看过去,是同桌姚欣萍拿了。
姚欣萍拿在手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念完后,用手小心翼翼地摸了摸。然后才兴奋地把奖状递还给秦汐。“真是第二名吔!秦汐,真厉害,恭喜你!”
“哪有,我才第二名呢,说不定只是评委偏好我这类的文章而已,其他同学的应该也是非常不错的。”秦汐谦虚道,然后打算接过同桌递回来的奖状。“啊,这”。
秦汐转头,谁又拿了我的奖状啊!只见秦汐前面的同学笑眯眯地举着奖状,晃了晃,说道:“秦汐,让我们看看,啊!谁抢了!”
秦汐愣愣地看着前面刚拿了自己奖状的同学,前一秒还笑眯眯的,后一秒,奖状被人从他手里拿走后,立马变脸转身。囧oo只是一张奖状而已嘛,用得着这么,这么,咳(看着奖状又经过了五六人的手),这么稀罕吗?!呆愣中,秦汐不小心把心里话说了出来。
“当然稀罕了!这可是第二名,秦汐你可是在那么多学生中杀出来的呢,特别是还有很多城里的学生呢!”同桌姚欣萍一脸荣幸地说道。
“这干嘛要特别和城里的学生比啊!”秦汐有些不解同桌的心思。也是,秦汐上辈子可是读了大学的,比得上大部分城里学生,所以并没有这些小心思。
卢鑫也是知道了同学们对城里学生的自卑,趁着秦汐这次力压大部分城里学生获得第二名这件事敲打教育他们。
“静静!我想说件事,从刚刚你们的表现来看,你们是不是觉得你们是乡下的学生,因为教育比不上他们城里的好,就一定比不上他们?”卢鑫眼神犀利地盯着底下的学生。
(作者有话说:这章是补之前9月8日请假的,谢谢大家的体谅!)
第041章 参赛(三)()
卢鑫看着底下的同学一直沉默,没有出声。于是很耐心地教育道:“是,的确,我们的教育的确比不上他们,但是这并不是你们比不上他们的原因,这只是原因之一而已。看看秦汐,这么现实的例子在这里,她受到的教育和你们是一样的,但是她比很多城里学生厉害。还有,前十名中的蓝青,她是木头镇的,她也是农村的。所以导致你们比不上城市里的学生的,城乡教育问题只是其中之一。”
看着底下的同学若有所思,有所得后,又继续说道:“这应该是一个努力的问题。你们想想,你们一般都是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自己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而秦汐,我了解她,她是自己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的。还有,城市里的学生,比你们多了家庭方面的要求,人家父母不会像你们的父母那样,他们会严格要求自己子女好好读书的。这也是造成差别的原因之一。”
“所以,你们学习比不上他们,更多的是你们的努力程度不够,而不能把一切的责任归咎在教育差异方面。”卢鑫睁着眼说瞎话,因为虽然自己也是知道教育差异其实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推脱学习不好的原因,这会助长了学生的惰性。会想着反正因为我们的教育资源比不上,努力也没用,就不学了。这个一定要杜绝,必须睁眼说瞎话。
“最后,老师再说一句,多多换位思考下。你们不要觉得城市学生比你们懂得多,你们想想,你们不懂城市的,但是他们也不懂农村的。”看着底下的同学齐齐点头后,继续忽悠学生道:“你们应该这么想,他们城市里的,若是到了农村,最多也就几天而已,还是有很多不懂的,但是城市里的东西比较好懂,就算不好懂,等你们读高中、读大学有的是时间给你们了解,相反,城市里的学生想要了解农村就难了。所以,不要自卑,人生并不是只有现在而已,还有未来,你们的未来并不一定就比别人差。”
一番思想教育停止之后没多久,下课铃声就响了。“秦汐,等会你和老师出来下。”看秦汐点头应“好”后,宣布下课。
秦汐随手把书合上,看老师走出去后,起身,也跟着走了出去。卢鑫老师前脚刚在教室门口的走廊外站定,秦汐后脚就到了班主任的面前。
“秦汐,你这次文章写得真的挺好的,获得了第二名,但是不要骄傲自满。看看你前头还有座大山呢!就算你搬走了前面这座大山,中国那么大,你的面前还会有很多的大山。所以,一定要谦虚,一定不能放松自己。”
秦汐听到班主任这么关心爱护自己,如此耐心地教导自己,非常感动。“老师,谢谢你的劝解,我明白的,山外有山,认为有人。自己根本就不配骄傲自满。而且。我明白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然,方仲永就是前车之鉴!”
卢鑫看着自己的得意门生还是这么的谦虚好学,非常满意:“你懂得这些道理就好!”然后沉吟了下,组织好语言继续说道:“这次你和浔州初中部的李心怡,她是第一名,第三名的是二中的方进鹏。你们三个人这周末和下周末都要到浔州市的浔州初中培训。放心,这些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等都是咱们浔州市比赛单位负责的。不过自己的零花钱得自己带了。经过两周的培训后,第三周的周六,你们要到港平市比赛。”
卢鑫知道这是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而且秦汐对写作也比较感兴趣,所以对于提升秦汐的写作水平是很有帮助的。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参加比赛本身就是一件好事。毕竟像秦汐这样的农村孩子,没有去过城市(秦汐弱弱地说道,我去过的,不过是上辈子的事了),去城市里见见世面还是好的。
秦汐倒是没有想到城市里见世面,毕竟上辈子就见识过了。却是想着,正好能到市里买些在家里买不到的东西,比如买些豆浆粉,现在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饭量大,经常挨饿。晚上喝杯豆浆,总好过晚上泡泡面吃。
“老师,那是我周六早上我自己去吗?”
“不是哦,周六就开始培训了,所以是周五下午由英语老师,就是你原来的班主任带你坐汽车去。”
秦汐顿时皱起了眉头:“那老师我什么都没准备好呢,也没有和家里人商量好呢”。
卢鑫早想过这些问题了,于是直接开口道:“你家里那边有电话吗?可以打个电话通知你家里,然后顺便叫家里人准备好衣服什么的。”卢鑫说完有些怕自己的学生说不清,而且学生在家长面前信用力是比老师的差多了。“秦汐,还是你给电话老师,老师你家人说清楚吧,而且家长还是比较相信老师的。”
秦汐也觉得在理,立马把家里的固定电话给了卢鑫老师。卢鑫带着秦汐回到自己的办公室,然后叫秦汐先坐会,自己要先和秦汐父母通话好一会呢。
经过卢鑫老师唾沫横飞了好一阵后,秦汐父母都了解到这件事的好处,而且培训什么的也不要钱,也有老师带队,安全问题也解决掉这么好的事情,怎么会阻拦呢。
卢鑫看已经和秦父聊得差不多了,就把电话给了秦汐,方便秦汐与父母商量自己这边还缺什么,星期五上午一定要把缺的东西补齐。秦父问秦汐,有什么东西在家里,要拿给你的,想想看,我明天拿给你,并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