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中华苍穹 >

第34部分

中华苍穹-第34部分

小说: 中华苍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陛下,我很赞同陛下的话。”美国公使田贝一脸黑线,谁说一定要全部招齐才能开工,难道不能一段段的修吗:“陛下的意思是这次能招到足够的工人?”

    “是的,此次山西洪灾之大让人难以预料。平地也有三尺水。颗粒绝收是必然的了。受灾的人口有二百余万之多。而这些人为了生活必定只能离乡背井。这就给了我们招收工人的绝好机会。朕相信这次能招到足够的工人。朕的‘大十字铁路计划’也不会再是纸上谈兵。”

    “如此一来那太好了。不过皇帝陛下,我国对于贵国提出的所有修路材料均要出自贵国自产这点不知是否有可以讨论的空间。”为了能给国内库存品找到销路,田贝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提出。

    “不能,朕要做不是只是单单修一条铁路而已。朕也想通过修铁路来提升大清的基础工业水平。所以这点不可能有讨论的空间。不过朕很疑惑的是,为什么你老是在修路材料上费神。在朕看来此次‘大十字铁路计划’之大,将用到的材料之多,那就意味着须要大量的工厂和矿场来提供材料。而这些工厂和矿场上是不受这个条件限制的。”

    “是的陛下,感谢您的慷慨。”田贝很高兴。是呀,这就意味着清国这个有着四万万人口的市场向美国敞开了。可当合同拿到手一看心又凉了半节。与美国的合同中规定了只能在东北如海城,金州一共七处设立工厂。

    “其实这些合同早就已经拟好,由于工人的问题迟到今ri才能交于诸位之手。各位可回去后于各国商议再行决定。三ri后唐绍仪将会前住山西灾区招聘工人。各国可将的所须工人数目告之唐绍仪,他会尽力安排的。”

    “陛下,如果你允许。我想让人随同唐大人同行可否?”田贝真的是被国内逼急了,中国铁路早一天开工,国内也少一点压力。

    田贝话才出口,德国公使巴兰德就接上了:“陛下,我德国也希望能派员随行。”都让你美国把人都招完了,那我德国怎么办。

    “关于这点到是没问题,你们回去后选定人员,三ri后一同前去。”朕让你德国不急,还有让你急的时候。

    美德两国公使拿上合同急冲冲的回使馆了。英国公使欧格讷还留下来了。他万万没想到是,英国为得到铁路沿线十英里矿场开采权以退出清国的铁路计划相威胁。可清国不仅没有妥协,反而传出让美德两国在北方铁路完成后再向南铺设,直至完成计划。而德美两国为扩大在华的影响力,在各自的国家利益驱使下加快了北方铁路的步伐。这让英国国内大为吃惊。清国南方决不能让德美两国进入。当国内的命令传来,等他们草拟好计划送交清国皇帝后已经太晚了。是的因为清国皇帝跟本没有看他们的计划就直接退回来了。清国皇帝要看到如同德美两国一样的实地勘探的结果。而这时在清国这方面的人员已经让德美两国分光了。当他回想所发生的事情,当传来清国yu租借厦门于德国一事后,他突然明白过来。清国的皇帝不过是利用各国的矛盾。

    光绪拿起一份合同:“欧格讷公使,这份本来也是yu于贵国签定的合同。由于我们之间的误会导致贵国勘探进度的延误。朕看来,这次是赶不上了。但朕还是决定先将合同文本交于你。我们可以先讨论下合同的内容。要知道大清的南方是清国的主要财政来源,也是大清最为富庶之地。南方才是铁路主要铺设地。请不要怀疑大清对于铁路铺设的决心。”

    “陛下,我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只是要放弃铁路沿线的矿产开采权,我很难说服我国议会。”

    “不,我想你们是搞错了朕的意思。关于矿产开采权,朕只是想和你们合作开采。你可以看看合同的内容再说。”光绪将合同交给祁以德,并示意转交给欧格讷。

    “朕可以提前向你提前透露一下,在清国的南方,在朕未来的铁路规划中决不是这一根铁路。朕不仅要建成京城至广州的南北直通铁路,朕还要修建京城至上海的南北直通铁路、上海至湖南至四川的东西直通铁路。如果条件允许如福建、广西、云贵两省也是要通铁路的。而这些都只能有赖贵国大力协助呀。”

    “没有想到陛下的计划有如此庞大。”欧格讷才接过合同就被光绪的铁路设想给惊呆了。要知道还在十年前,清国的zhèng fu还在不断的阻挠各国的铁路建设。欧格讷心中在想是不是应该说服国会改变目前对清国的政策呢?光绪的下一句话直接让他当机。

    “在我大清的南方由其是西南,那里有无数的矿产。铁、煤、木材等等。这都须要我们共同去开发。都须要铁路将它们运出来。不是吗?”

    铁路、矿产的共同开发,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清国将全面开放,不须要一枪一炮就能打开了有着庞大国土资源和无数人力资源的国度。那么大清将会继印度之后,成为大英帝国王冠上的第二颗明珠。这也意味着他欧格讷会成为最有功绩的公使,将来有机会可以做上外交部长甚至首相。

    “陛下,您的理想相信会得到大英帝国的全面支持。”欧格讷难以掩饰他心中激动的心情。

    “是吗?朕还在想如何向贵国提出请贵国帮朕建造两艘战列舰呢。如此看来是有可能的了。”光绪心情很好。

    “我会将陛下的要求报告给国会的。”

    三国回去后如何跟各国国内如何商议的光绪不知道,但三天后清美、清德关于清国铁路修建签订了最后的协议。两国的协议中均有说到:由承建国提供全部的修筑资金和技术支持,清国按照修筑要求提供足够的人力,并提前完成土地收购事宜。同时京城至奉天、奉天至旅顺,京城至威海至胶州的铁路必须于1894年7月前完成并通车。铁路在修建过程中直接使用的材料必须来自清国国内工厂。铁路由各承建国du li经营10年,期间清国将不享有经营收益。此期间内如清国zhèng fu使用铁路将支付民用八成的使用费。一但出现战争,以清国对外宣战开始,清国zhèng fu将无偿使用,铁路经营方必须完全配合。铁路经营方在经营一年后所使用的中方雇员不少于80%。同时清国将在京城独资建立一家中西结合医院,由美德两国派医生任职。

    而美德两国不同的是:准许并仅限美国在清国东北奉天、海城、全州、盖平、锦州、辽阳、复州等七座城市为修筑的铁路材料开设工厂,并在奉天援建一家火车机车制造厂。清国向德国购买一批枪炮并于德国将援建一条枪弹制造线,并为江南制造局改进火炮生产。

    关于矿产开发事宜,只有口头协议。由清国成立一家中华矿业公司,其矿产开发事宜另行协议。

    协议签订的当天,唐绍仪及美德两国招聘人员就离京前往山西一带招聘灾民。而美国国内当收到清国已经正式签订协议后,大量工厂主带着各自的人员纷纷登上前往清国的轮船。德国开往清国的货船也纷纷起航。

    在光绪的授意下,顺风物流货运公司老板林永祥找到了美国驻天津的领事,正式提出铁路运输合作事宜,并提出向即将建立的奉天机车制造厂定购一批火车车皮的事情。而经过江苏路捐事件之后,天下人都知道这顺风物流货运公司的后台老板是光绪,美国领事立刻答应并将此事通报国内。

    而这件事在人为有意的情况下,无意让德国领事知道此事。

    早在清国提出由美国援建机车制造厂之时,巴兰德就向国内报告此事,并提出德国也应该同样建一家机车制造厂,并以本国制造jing密度的优势抢下这个项目。对此事德国国内认为不因该给清国提供过多的帮助而压后。当巴兰德收到顺风物流yu向奉天机车厂所下的定单是十列(而不是十节)火车的采购意向时一面惊叹光绪大手笔,一面向国内报告此事。德国一直想要一个远东海军基地,而清国的连云港是你德国自己不要的。因此与德国密议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内,将在朝鲜仁川或是琉球再给德国找一个港口。由此为前提,德国国内给他的回复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输出jing密制造设备。

    没想到第二天德国公使巴兰德就向光绪提出德国将在天津同样援建火车机车制造厂,希望光绪能将机车定单交于德国完成。这在光绪的意料之中,可光绪没想到的是,德国以自身jing密制造的优势,输出jing密制造设备并为清国培训一批工人为价,就为了拿下光绪的定单。德国的jing密制造技术无论现在还是后世在世界上都是顶尖的技术,这可是光绪自接受光绪的身份就一直眼馋的东西。没想到意外能得到,虽然肯定是有限度的,但光绪相信中国人的创造能力。随即就答应了下来:德国会拿到比美国更多的定单。

第四十三章 谁是谁的无间道() 
山西的洪灾确实让光绪有些促不及手,好在也是有惊无险。不论怎么样,总还能按在原计划进行。山西赈灾在礼亲王世铎为首,岑煊的监督下展开,又由美德两国招工。相信不会有太大问题。一批批的灾民正在一点点的转移到到东北的黑土地上。

    虽然铁路还没有开始建设,但各国在清国国内的工业建设开始了第一个小高cháo。特别是美国的商人已经在东北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虽然他们抱怨清国限定开厂的地点,抱怨招不到足够的人手,抱怨没有足够的建设材料,抱怨这抱怨那。但建设依然没有停止。

    一方面大量的失业人员进入工厂工作,有了稳定收入的中国人更愿意为了一口吃食而努力。另一方面,东三省本来人口就少,做为清朝龙兴之地的地方,更多土地成为皇室和各大官员的私人土地。光绪用皇帝的名头不仅大手笔的收购土地,而且将土地出租给农民,提供粮种帮忙建设简单的居所。这到使地方治安得到好转。而没有足够人手的美国工厂主更是直接到直隶地区招收工人。闯关东成了当时直隶地区的新名词。

    而光绪此时正对着林启兆发呆。因为他又没钱了。大伙说说,这做的是什么皇帝呀,想办点什么事第一件不是考这事怎么做而是想从哪弄钱来办这件事。

    “皇上,大清银行还须一月方能正式营业。在未正式营业前,800万两的储备金万万不能动用。否则失信于天下,以后就麻烦了。”

    嗨。光绪重重的叹了口气:“花钱的地方太多,来钱的地方又太少。这个岑煊,去了大半个月了,这官员也抄了不少了,怎么没见一两银子回来,又不好去催。真是急死人了。”

    林启兆淡淡一笑:“皇上还是得另想个赚钱的法子,抄官员的家总不是长久之计。时间一长恐有反心,皇上将来要施政还是要靠这些个官员的。要实在不行,大生那边的纺织学堂和顺风物流扩大之事先缓缓,这里面一个月内估计能拿出五六十万两银子,京城医院也先暂停,这样就有近七十万两银子,加之地方再拿出一点,安顿灾民的钱省着点也够用了。”

    “不行,学堂之事事关教育大计,这也是第一个由民间主办的学堂,朕也指望此举能带动民间办学之风气,决不能停。而你很清楚,大清银行和顺风物流是朕向地方收财权的两条路线。这两件正在朕试探的举措。两件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