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再起-第2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是卫所城池,更多的兼顾了军事上的作用,其城池不大,只有三百四十四丈的周围。但是,其高度则已经超过了七米,再加上雉堞、铺舍多有设置,门开三座,且皆修有城楼,况且城外还有一条护城河包围其间,对于一座仅仅是用以面对内部的黎人作乱,以及可能存在的南洋海盗的威胁,则已然是足够用的了。
按照命令,正午过后,蔡元带着那一千多人的清军战兵返回陵水县城。不给他们吃饱了,是最基础的,蔡元自接到任务分配至今就已经想过了太多关于拘押俘虏的事情,当也不会出什么差子来。
赶在蔡元之前回去的,是明军的传令骑兵。林察的舰队现在就在陵水县的港口待命。骑兵将战斗的报告带回,林察也会尽快拔锚起航,配合明军步兵来一个水陆并进,也算是反向的完成一下刘伯禄的遗志。
不过,计划按部就班的执行的同时,陈凯也送回去了一份刚刚打探到的情报。只是林察看过了情报,神色却变得怪异了起来,最后更是憋不住,自顾自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万州,鞑子的水师竟然在万州。这又是一只王八,唯一的区别就是,这只王八是要淹死在水池子里面了!”
………………
万州,位于海南岛东部,乐会以南、陵水之东北方向,即为后世之万宁。
唐贞观五年,以平昌县拆置万安,是为设县之始。随后,万安县、万安州、万安军、万宁县、万安军,行政级别和称谓屡有更迭,直至明洪武三年方更为万州,作为琼州府下辖的州一级行政单位。
万州州城始建于宋大观年间,起初只是座土城,后来历朝屡有增建。尤其是有明一朝,增建多次,甚至到了崇祯十五年,大明王朝已经即将被内忧外患彻底压垮之际,还重修了东、西、南城门的月城和门楼。
值此时,万州州城周长四百二十六丈,高二丈,宽一丈五尺。开四门,东门朝阳,南门镇南,西门德化,北门拱北,东、西、南三门修有月城和门楼。城外掘有一条护城河,长四百九十七丈,宽二丈五尺,深七尺,河上甚至还修了一座石桥连同内外。
若是算起来,这座万州州城虽非如陵水那般是占了原本的千户所城,但是在规模、坚固以及城守建筑设置上却要更胜一筹。
州城之内,八街二市九巷,纵横交错,将整个州城的州衙、学宫、城隍庙、关帝庙等重要建筑分隔开来。在其间,万州百姓时代生息繁衍,无论汉人,还是熟黎,所虑者无非是那些动不动就要出来闹上一闹的生黎作乱。反倒是这几年,对比此前的两百多年倒是多了不少变化,只是这些变化不太让人舒服罢了。
琼州一府,北部汉化程度高,范围大,是故其统治中心自然是在北部。北部在于谁手,琼州就是哪一方的。这几年,城头变化大王旗,琼州府乃是广州承宣布政使司下属的一个府一级行政单位,自然也免不了如省城那般来回来去的变更归属。几次下来,直至去年的时候,继李成栋反正而今,此间的百姓又一次的把辫子留了起来。倒是那前些天,南面陵水县的突变,却是给了此间浑浑噩噩之中填了些许谈资。
协守的水师总兵吴文献自朝阳街直出东门,视线掠过的便是东门市的所在。耳畔,无非是叫卖以及讨价还价,其中倒也有几句或压低了声音,或旁若无人,却尽实在讨论着陵水县那边的那支“大宋复国军”的事情。
他不是万州守将,更管不着万州州衙的事务,尤其是他这等协守降将的身份素来是最尴尬的,多一句、少一句,多做些、少做些,都是容易引人非议的。哪怕即便不说这个,那件天下奇闻,就算是在他的营中也总能听到,就好像是戏文里的故事似的,引人注目。
但是,作为降了清廷的旧明军,吴文献怎么想都觉着他在那些“宋人”眼里都得是个新附军的身份,这就更让他感到烦躁不已。倒是能有这样的觉悟,还得说是人家彭道台博学多闻,哪怕是没有见过大宋是什么模样的,但是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这一点在人家的身上是表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早前的与会众人无不是受益良多,在其中给吴文献带来些烦躁自然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无伤大雅。
军中已经被勒令停止议论此事了,吴文献不想自家的部下们没事儿就将自身的定位往反派的身上套——这不光是在于会影响士气,更要命的是一旦真的套上了,自暴自弃还好说,要是出了些不甘心做反派的,再把他这个大帅给宰了,起兵反正,那可就不美了。
刚刚进城,是州衙那边有请,无非是麾下军士骚扰民间的事情。若是普通小老百姓也就罢了,州衙犯不着在这么个用兵的时候跟他一个武将为难,哪怕他只是个协守的降将,连正经的差遣也无。但是这一次,却是麾下将士偷了本地乡绅家的东西,甚至在被发现时还动手打了那乡绅的护院,已经到了州衙不出头说道说道都不行了的地步。
南面的陵水县还有乱子没能平复,知州惧怕那些乡绅一个不满,站出来“响应大宋王师”,但也害怕把他惹急了纵兵作乱,干脆实现派了亲信前来说项,无非是做一出戏给那些乡绅看看,平复了一下乡绅们的情绪,彼此也都好向上峰交代。
吴文献也不想把事情闹大了,干脆去州衙,当着那些乡绅的面儿挨了知州一顿数落,然后勒令他回去管教士卒。不过,鉴于“军中将士于这大战在即,不免有些心理波动”,知州决定调拨一些鸡鸭鱼肉的犒劳一下,也是为了接下来吴文献更好的配合刘伯禄作战。
戏码,无非就是这么回事,可是走在路上,吴文献越是琢磨就越是觉着憋屈。他在大明那边好歹也是个伯爵,李成栋麾下的水师的大将,确实比不过杜永和、黄应杰、杨大甫、郝尚久之流一反正就封了伯爵的,但是怎么说也是手握兵权的,哪里受过这等窝囊气。越想就越是窝火,可他又能怎么样呢,难不成还跳反回去做明军,反正他是已经不太相信明军能够翻盘的了,与其跳来跳去,落下个反复小人的名声,还不如在清军这边先混着,混个富家翁也是好的。
混,不代表他能咽下这口气。没办法从那些清廷官员和乡绅们的身上出,就得回去拿犯兵撒气。待他回到营中,鸡鸭鱼肉什么的还在路上,吴文献在码头的兵营聚兵,当即便下令赏将那些犯兵拉出来杖责。
“大帅,实在是日子不好过,咱们才会出此下策的。看在咱们追随大帅多年,鞍前马后的,就饶了我等一会吧。”
带头的犯兵大声叫苦,在场的军官士卒们无不侧目。
再度降了清军,如他们这些二进宫的“反复无常”之辈,清军自然也不会信得过了。在琼山县的时候,刘伯禄就是格外的提防着他们,军饷、军粮乃至是武器添置和舰船修缮、补充,在这些费用上面无不是卡得甚紧,虽说还不至于饿肚皮吧,但是紧巴巴的日子过得实在难受。
正是因为如此,去年尚可喜手招,他们便立刻跟着杜永和奔广州去,哪怕是路上可能会碰到林察和陈凯,他们也没有打算回头。无他,到了广州,尚可喜是要用他们的,日子总会好过些,更别说若是卖力气,让那位老王爷重拾了信任,那就更别说了。起码,总比在琼州继续这样强吧。
然而,路上遭遇了陈奇策的突袭,业余碰上了专业,当即便被打得抱头鼠窜。凭着夜色摆脱了追兵,但是也和杜永和的舰队失却了联络。吴文献琢磨着,再走下去还要面对林察和陈凯,十有八九是一条死路,干脆一咬牙一跺脚就又带着船队直接北上,在沿岸抢了一波百姓,便又调头回了琼州岛。
并非是想起了刘伯禄的好处,只是不想反正,天下之大,除了此地他们是实在没地方可去了。而待他们回到琼州府,比之出发前缩水了一半拐弯的舰队就更加的不遭清军和官府待见了,克扣乃是平常事,舰船和兵员也不进行补充,反倒是刘伯禄得了尚可喜的授意,自行搞了个琼州镇下属的水营,对他们完全是暂且将就养着罢了。
这样的日子过着,麾下的将士难免要骚扰百姓。在府城那边,两千琼州镇绿营云集,他们是不敢的,但是到了万州,哪怕是刘伯禄其实就在不远的陵水方向,他们也实在耐不住了。做出扰民的事情为数不少,不过是这一次是捅在马蜂窝上面罢了。
犯兵求饶,麾下的众将士们也纷纷为其向吴文献讨饶。这与吴文献先惩处了犯兵,再用知州赠送的鸡鸭鱼肉安抚麾下将士的剧本有了些许出入。但是出入了也就出入了,吴文献早前窝得火也再没办法压得住了,当即喝骂了一番那些讨饶的部下,直接让亲兵对犯兵施以杖责,全无半点儿留情。
一棍棍打下去,那些早前为犯兵讨饶的军官士卒们无不心有戚戚。今天是这几个,下一次没准儿就是他们,这样的日子实在难受得紧。
杖责的数量不多,片刻之后,便已结束,吴文献重新申明了军纪,这时候知州派人送来的鸡鸭鱼肉也到了,时间恰到好处。一切尽在掌握,哪怕是出了些许出入,吴文献也按部就班的借着那些鸡鸭鱼肉来安抚了一番军心。岂料,就在这时候,远处的一艘小船驶来,上面的清军仓皇赶来,直接叫出了一个让他无法相信的消息来。
“大,大帅,港门那里被明军舰队堵了,是林察,林察!”
吴文献的水师在万州,具体舰船停泊点却是在万州东北的小海。那里是一处内海泻湖,面积约49平方公里。湖算不得多深,最浅处才一米深,最深的地方也就是五六米的样子,原本这里是就是停泊些渔船的,奈何吴文献的舰队几近打击,剩下的吃水都不是很深,有这一由陆地包围的湖泊保护,反倒是对那支不知底细的“大宋舰队”多了重保险。
然而,现在这重保险却成了把他的囚笼。小海与大海连同的港门一旦被堵,他便再难以出去了。更何况,堵在港门处的舰队还是明军,辅明侯林察的舰队,吴文献一旦听到这个名字,脑海里的那件“大宋复国军”的事情便立刻跳了出来,连带着将一个名字直接顶出了他的口来。
“陈凯!”
第十三章 关门打狗(中)()
这个名字,如噩梦般缠绕着吴文献,自广州城破的那一日就已经开始了。那一遭,原本陈凯只身劝降,他已经和殷志荣一起倒向了陈凯,并且按照陈凯的命令到东江口去监视和阻截清军水师。然而,当许龙的舰队突然出现,他自觉着明军大势已去,便与殷志荣一前一后的逃之夭夭。但是等到他们逃到了琼州,得到的消息却是陈凯在珠江全歼清军水师,同时掩护了超过三十万广州百姓逃出生天。
陈凯,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始终都留了后手。结果他们选择了背弃陈凯而去,而陈凯却结结实实的把尚可喜给算计了,使得清廷重建的广东水师一战覆灭,到现在都缓不过劲儿来。
吴文献不知道那一次陈奇策的突袭其实也是与陈凯有了默契的缘故,但是从广州一战后,每每想到那个只身入营的身影,每每想到那个身影背后的那个强大的郑氏集团,吴文献就不寒而栗。此刻,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