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平淡的穿越生活 >

第57部分

平淡的穿越生活-第57部分

小说: 平淡的穿越生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家有孩子吗?只有芳姨带着孩子。

    芳姨要帮着照顾赵容,自家孩子就有点管不上了,两个大的还听话同时,那才两岁的小女孩就是吵吵闹闹的。

    林正发现这府中最小的孩子,小小的还不到他膝盖,粉粉团团一坨,不经意间就被唤出些父爱来。虽然没真的把那小孩当做自己女儿,但也是偶尔逗弄,最后那孩子一见到林正比她亲妈芳姨还高兴。

    林正把这事情告诉赵容,义正言辞的让赵容小心一些,未来的孩子肯定更喜欢他,赵容做母亲可别太嫉妒。

    都说严父慈母,但赵容见到丈夫的样子已经是彻底明白,家里的情况只可能是慈父严母,她估计就是个唱黑脸的。心中愤愤的,就抓着林正的腰间捏了两把,把林正痛得直喊。

    因为跟那个两岁小女孩接触多了,芳姨那边的事情林正也是知道了。他当然是不觉得把孩子送过去能多好,想想吧,那家里可是还有个女主人的,看到自己前任留下的孩子,可能会喜欢吗?就算送了钱过去,芳姨不在徐州,孩子不是随他们打骂?

    赵容却是比较理解芳姨,要是跟着芳姨,那两个女孩比较难嫁出去。

    这是芳姨的家事,他们也就是随口谈一谈,倒也不会为芳姨做决定。

    大年三十夜里到了子时,忽然就爆竹连天,响彻整个京城,林正守岁不知不觉睡着了,然后被这爆竹声给吵醒了。

    再去看妻子母亲,妻子因为怀孕身子重,最近时常犯困,也是眯了眼睛。而林母今天没吃助眠的药,倒是唯一醒着的。

    林正对赵容一笑,握住对方的手,一起度过了除夕。

    赵容依着丈夫,迷迷糊糊又睡着了。

    作者有话要说:日常啊,日常,我会尽快把你解决掉的

第071章() 
赵尚书这个年本来也应该过得很顺畅;只可惜有些人总会做出点事情总让他糟心;而这个人偏偏是他母亲,他又不能说什么。

    说是庶支提嫡支;实际情况不过就是把原是庶子的先祖划在嫡母名下;这样称为嫡支;只能说是个假的。宗法严的地方,断然不会出现这种事情;然而事情也有例外;律法规定妾不可为妻,但是也不是有人家会这么做吗?

    赵尚书对母亲异想天开要提嫡支的事情;心里其实不怎么赞成。特别是这些年,因为这件事情,被大房为难;他更是不愿去做了。

    他现在手中有权,到哪里不是一言九鼎,做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惹人耻笑就不好了。

    不过母亲早年因为嫁入庶支,受了不少气,总想找回面子来,已经有些入魔之态,他阻着还骂不孝。

    赵之昊心一烦也就不愿意管了,入嫡支也好,庶支也罢,反正提个嫡,他又不肯能真的变了出身,然后做阁老。

    如果说老太太的执念是让二房变成嫡支,那么赵尚书的执念就是入阁了。

    一步之遥,入阁就在眼前,他也有这个资格,为何就差了些运气呢?

    前几个月方平郡病愈,原以为他能辞官空出位置的赵之昊满怀期待最后只能是帐然若失。

    其他阁老看上去位置也都坐得稳,每一个要不是德高望重,连皇帝都不敢轻易动,要不然就是滑不溜秋。

    难道他要和现在年纪最大的沈阁老,比比谁先死吗?

    以前和他关系最好的阁老是方平郡,他和沈阁老结亲之后,关系未达到预期,现在和他更亲近的还是方平郡。

    赵之昊虽然说有些失落,但也不后悔,只是嫁过去一个女儿,他也没亏什么。

    方平郡节后亲自来他府上走动,赵之昊倒是受宠若惊感动不已。两人喝着茶,回忆着当年会试殿试时候的场景,他们就是那时候认识的。

    “我还记得那时候我骑马不好是你扶了我一把,助我上马的。”

    “这事我倒是不记得了,当年应该只是随手为之吧。”赵之昊说道。

    方平郡笑道:“后面也是到翰林院才慢慢认识了,不过那时还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赵之昊接着道:“要说真正熟悉,也不就是你做了户部侍郎之后。”

    两人聊开了,也就谈到了些朝政之事。

    方平郡道:“每年路王宜王进京都是声势浩大,今年的年礼真是壮观,路王那株红珊瑚都有一人高了。宜王送的白鹿也合陛下心意。可惜啊,过了年还是要走的。”

    赵之昊道:“不过那些奏章也是如雪花飞来啊,都说路王奢侈、宜王扰民。要堆起来绝对比红珊瑚高。”

    方平郡哈哈笑了几声:“每年都是这样也没点新意,听说太子殿下又吐血了,路王宜王都在场。”

    两人口中虽然都是些听说的字样,事实上作为重臣,他们最是了解这些皇子之间的争斗。

    朝堂上真正明确站位的只有那些□□,支持太子支持太子嫡子,理所当然,以沈阁老韩阁老为代表,朝堂上皇太孙的呼声很高。

    其他大臣就算和某位皇子亲近一些,也都是藏着掖着的,不敢公开。

    皇子之间的争斗从来都是波涛暗涌,未曾摆在明面上过。

    现在的局势还是在太子那边,只是最终谁登基真正能决定的只有昭庆帝,这局势也是随时可能有变化的。

    “宜王又跑去翰林院国子监了,听说是要请教问题,也不想想,那可是沈阁老的地盘,他能拉拢的来吗?”

    赵之昊道:“毕竟成年的皇子不多,十三皇子不是只送了一碗汤羹就被圣上夸赞?”

    方平郡道:“倒是皇长孙受到了冷落,陛下似乎不怎么喜欢。”

    赵之昊想到昭庆帝那阴晴难定的性子也是叹气:“陛下什么时候才能封皇太孙?”

    “也许是要等太子去了之后?”方平郡带着些笑道。

    这算是大逆不道之言了,不过现在只有赵之昊和方平郡,和陛下太子等人相处久了,他们自然没那么多顾忌。

    不过像是方平郡这次说的这么明白,有点少见罢了。

    所以赵之昊看了一眼方平郡,发现对方表情如常,也就点了点头道:“这倒是最有可能的时间。”

    “陛下似乎是不太喜欢皇长孙。”方平郡道:“皇张孙是个好孩子,沈阁老教陛下的时候,没教对,但是到了太子太孙,他一个比一个教得好,太子也不说,虽然体弱多病,但是因此陛下对他也是疼爱居多,戒心反而比寻常皇子少,我们这些阁老生病多有目的,然而你觉得太子不是以此为生存之道吗?”

    赵之昊喝了口茶。

    他想到了先前沈阁老生病韩兴德入阁的事情。

    自己都会这一手,交给学生也正常。

    太子有些时候的确是病的恰到好处。

    “你见过那位皇孙吗?”方平郡突然问起,脸上的笑容极为有趣。

    “自然见过。”赵之昊回忆一下,他只见过几面,还多是在太子身边看到的,只觉得是个守礼的孩子。

    方平郡道:“沈阁老为他可是费尽苦心,现在十一岁已经是读过不少书了,行为举止之中颇有明君风范,至少我一看就觉得如此。”

    从一个小孩身上能看出明君风范?

    赵之昊本能的觉得方平郡夸大其词,然而他回忆起几次大典时候,那位皇孙的表现……的确,虽然年纪小,但是那位皇孙的礼仪比自己病弱的父亲还要好!那还是个孩子啊。

    “陛下不会喜欢一个那样的皇长孙。”

    方平郡说了这句话。

    赵之昊点了点头。如果皇长孙真的如同方平郡所说,被沈阁老教成了一身明君风范,那到真有可能。陛下绝对称不上明君,而且肚量极小,一个储君皇长孙居然比自己做得还好,这更显得他的昏庸,他绝对不会喜欢。

    “陛下虽然年纪大了,但是身体健朗。皇长孙有可能凭借太子遗泽,有可能当上皇太孙,然而也只是皇太孙,那把椅子真正能坐的是谁,终究还是要看陛下的喜好啊。”

    方平郡说道现在,赵之昊已经是明白,这次他绝对不是来找自己聊天追忆往昔这么简单了。

    他话语中不断往皇位之争靠,显然有点目的。

    不过赵之昊听着大多数时间沉默,偶尔应声几句,就是不主动说。揣着明白当糊涂这也是重臣的必备技能之一。

    赵之昊是丁点都不想掺合进来皇位之争里面,虽然选对人之后能获益非凡,但是错上一步就满盘皆输,简直如同赌徒赌上全部身家一般。

    他没这个胆子做。

    而且作为一个一贯习惯是揣测圣意的人,这种事情会惹得陛下讨厌,他也不愿去做。

    照现在看来,陛□体还好,再活几年不成问题,他何必急于一时呢?

    得不到赵之昊回应,方平郡也不觉得意外,临走前也是对赵之昊说了几句话。

    “你就是一贯犹豫太多,所以才会错过不少良机。”

    这的确是赵之昊的毛病,他的机会多是别人给的,真正的良机总是错过。

    赵之昊不做声,笑着送了方平郡走,回到家中却是坐在椅子上闭目沉思。

    赵之昊那边想着事情而赵二夫人也有烦心事,比起丈夫,她的烦心事自然就简单多了,至少只是一件家事,扯不上朝政。

    她生了两个女儿,都是疼爱异常视如明珠,原本这两个女儿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也是亲近,无话不谈。

    然而现在两个女儿都出嫁了,关系也疏远了。

    原因简单,因为二女儿嫁得比大女儿好,陪嫁更多,婚礼也更风光。

    二女儿婚事的时候,赵二夫人也是觉得对大女儿愧疚,想着贴补一番。可是大女儿原本也是玲珑剔透一般的人,怎么就在这间事情上死心眼呢,还是对妹妹淡淡的。

    后面赵二夫人才知道,原来是大女儿在婆家过得不顺心,她为女儿千挑万选的夫君实际上也就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货色,总和婢女勾勾搭搭,还喜欢呼朋引伴去青楼饮酒作乐,据说和一个什么花魁娘子心意相通。

    世间有名士风流这种说法,寻常学子上青楼饮酒作乐很是寻常,高档的青楼也都看上去不像青楼倒像是文人会馆。

    赵二夫人是听过女婿上青楼的事情,不过她并不当一回事情,反正也不会把青楼女子娶回家。

    只是她想得明白透彻,那心高气傲的大女儿对着夫婿满怀期待,又如何受得了?

    先前赵怡书对她说了几次,她都只是规劝大女儿把心思放在公婆上,行事上也不要出错,对夫婿要柔情蜜意。

    赵怡书终究是没办法做到,后面的结果就是她和夫婿闹僵了。

    而赵怡画那边,嫁得人家好,丈夫也好,婚后小日子过得也是和和□□的,夫妻相敬如宾。

    惹得赵怡书心里怨恨起来。

    为何妹妹能嫁得好,自己却要遭罪?

    赵二夫人先前没抓好重点,更让赵怡书觉得爹娘偏心,虽然说都是姐妹亲人,不可能真的有什么大的怨恨,但赵怡书在夫家不能使性子,习惯性的就在自家人面前发泄了。

    赵二夫人现在也是后悔,为何没看清楚大女婿的真正面貌。只是现在又能怎么办呢?嫁都已经嫁过去了,而女儿和女婿虽然闹得僵,但表面上还是维持住了。她也只能是期盼日子久了,女儿女婿能好起来。

    =============================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