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三国一路人-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这里说来投奔我,还求我收留?”
糜贞道:“这我还能骗你不成?罢了罢了,你们之间的事我不管了,这里面的事还是让她和你细说吧。不过我警告你啊……”
说着糜贞带着几分愤恨之意伸指用力一指陆仁,不过马上就泄了气,口中呐呐道:“我也拿你没办法……”
“……行了行了,把她请到这里来吧。我现在真的是一头的雾水,搞不明白她怎么会跑到我这里来,还是来投奔我的。”
糜贞点了点头,向院门那里的陆诚唤道:“子良,去将你的二位姐姐请来吧。哦对了!”
说着糜贞又扭头望向陆仁道:“要不要把子龙将军也一并请来?”
因为关羽还没走,所以赵云眼下还是暂住在萌村,不过陆仁因为这声“子龙将军”之故,又是一口茶狂喷而出。只不过很不巧,这口茶全喷在了糜贞的身上。随之而来的,便是糜贞的白眼与一顿粉拳。陆仁慌忙应付了几下,回应道:
“先别请子龙将军过来!这个事情要是没闹清楚,你信不信以子龙将军的为人,会拿枪在我身上捅十几二十个窟窿?”
片刻之后,陆仁便与甄氏姐妹见上了面。此时的甄氏姐妹可能是因为要隐瞒身份的缘故,再次的女扮男装,人也有些蓬头垢面,样子有些狼狈。
因为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陆仁也怕有所走漏,所以房中只有陆仁、糜贞、陆诚和甄氏姐妹这五个人而已,连陆方都被打发了出去守门。
勉勉强强的各自施礼之后,陆仁上上下下的打晾了这对姐妹好一阵子,这才沉声问道:“姜小姐、宓小姐,你们能不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不在徐州那里好好的呆着,偏偏要跑到许都这里来干什么?还有!你们可得跟小贞把话说清楚,前前后后的我可没碰过你们姐妹一下,可你们这么跑过来,小贞还以为我对你们、你们……”
后面的话陆仁实在是不方便说出口,旁边还坐着陆诚的说。再怎么说,陆诚还毕竟是人家甄家姐妹的亲弟弟,被人误认为自己把别人的俩姐姐给搞了,这玩意儿哪说得出口?
不过陆诚却凑到了陆仁的耳边,低声道:“大哥你搞了就搞了嘛,我绝无二话!再说你真搞了她们,回头婚嫁之后咱们兄弟不就亲上加亲了吗?不过大哥你是什么时候下的手?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
“我去你妹的!”
要不是跪坐的姿态脚一下子抽不出来,陆仁只怕会一脚把陆诚给踹出房去。当下就恶狠狠的瞪了陆诚一眼,把个陆诚给瞪得没敢再言语。
甄氏姐妹互相对望了一眼,随后便一齐向陆仁大礼拜倒,而后开口的是甄宓:“先生见谅,我们姐妹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那时我们被先生收留的时候,为求不祸及宗族,故有意的放出我们姐妹于商旅途中为贼寇所害的假消息。但不知为何,也许是事有不密,近日徐州地界之上有人在打听我们姐妹的下落。究竟来人是袁氏中人,还是甄氏族人,我们姐妹都不敢为人所探知,因为一但走漏,我们甄氏一族只怕就会……”
陆仁摆摆手:“这我理解,你们姐妹的消息一但走漏,中山甄氏就难逃夷族之祸,你们也只有急急忙忙的躲到我这里来。可是这些话你们和小贞明说就行了,但你们在小贞的面前瞎扯了些什么?小贞都还以为我把你们给……得得得,不说了不说了。”
陆仁这是不清楚这些女人的心思。这里只说甄氏姐妹哪会不清楚陆仁与糜贞之间的那种暧昧关系?而在正常情况之下,甄氏姐妹又怎么可能会不担心糜贞会生出嫉妒之心,而对她们姐妹不予收留?萌村可是人糜贞的地盘,想玩死她们姐妹不要太轻松。出于自保之心的驱使之下,也只有强行的说自己和陆仁有点不寻常的关系,让糜贞顾忌着陆仁的原因而不敢乱来。女人嘛,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就像在现代社会里,借着怀孕来威逼男人的事也太常见了点。
暂且不说糜贞那头是怎么想的,甄氏姐妹见了眼前的情形,也赶紧的想法子要转移一下陆仁的仇恨,当下就马上把一封信递给了陆仁。陆仁一看信是陆信写来的就展开细看,一看之下就又是一愣:
“孙策死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三回 来人来信()
“孙策死了!?”
陆信来信的开头就让陆仁愣了老半天才回过神来,心说孙策怎么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因为如果是按照原有的进程,孙策根本就没有到徐州来,然后就因为自恃武勇、疏而无备,一个人去打猎的时候被许贡的门客所暗算。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孙策来了一趟徐州,最后还被自己用断箭火枪给打伤了,回江东之后就该好好的在府里养伤,不怎么出来玩才对。这样一来从大致的时间上来算,刚好是把孙策原本孤身行猎的那个时间给顶替掉了,也就是说孙策没能再去孤身行猎而遭人暗算,可怎么还是死了?
想到这里陆仁赶紧的往下看,心说你孙策该不会是死在了我那两枪的伤口之下吧?真要是那样的话,孙氏和陆氏恐怕就成了不死不休的死敌。说起来孙权今年才十七、八岁,会有点什么样的举动还不太好说,可周瑜却肯定会一门心思的为孙策报仇,那陆逊那头不就完了蛋了?
再往下一看,陆仁却又觉得有些哭笑不得。其实自己的那两枪断箭,一枪是打在左肩,一枪是打在右肋,虽然有个寸许深的伤口,但都不是什么致命的伤。而且孙策是属于骁勇型的战将,仗从来就没少打,受些类似的伤也是常有的事,陆仁给孙策弄出来的这点伤对孙策来说其实很平常。孙策当时如果不是考虑到他是属于孤军深入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而选择了马上撤退,那么与陆仁之间的这场仗还有得打。
不管怎么说,孙策是选择了开溜之后回江东养伤,也的确是如陆仁最初所设想的那样没能去孤身行猎。但陆仁在某些方面却低诂了许贡门客的能量,他们既然是想暗杀孙策,就肯定会是千方百计。孙策原有的孤身行猎,不过是被他们找到了一个机会而已,孙策不孤身行猎,难道他们就不会想别的办法?
再按陆信来信中的说法,据说是孙策在某个别院养伤的时候。别院被人放火引发骚乱,孙策出来指挥灭火的时候被人用冷箭射中,之后便因伤重而亡。而当时所杀的刺客,据说足有四、五十号人。如果不是有孙策的卫士拼死挡住。孙策被冷箭射中之后,当场就被刺客们乱刃分尸的可能性都有。
看到这里陆仁也忍不住摇头叹息。孙坚和孙策这对父子吧,绝对是汉末三国这段历史中令人感到可惜的人物之一。而相比起徐庶,这对父子作为一方诸候,其所能造成的影响力更大。绝对有着能够改写时局的能力和机会。
不过这时陆仁却又想起了郭嘉说过的“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后来有人曾评价说郭嘉这刚好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但陆仁在有了自己参与的这些经历之后,却认为孙策之死或许有着其必然性吧?
又摇了摇头,陆仁再接着往下看,想看看陆逊那边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千万别被孙氏家族的人给记恨上才好。现在自己这头的人正在往夷州跑,陆逊的吴郡那头要是出了什么事,虽说不会受到什么致命性的影响,可是少了吴郡这么个中转补给站实在是很不方便。
这封信上当然有写陆逊那头是什么反应。事实上,这封信原本是陆逊写给陆仁的,因为陆逊在陆仁击退孙策之后就回了吴郡,而由于当时的交通信息不畅的原故,陆逊在写这封信的时候还不知道陆仁已经被调回了许昌,所以这封信是落在了陆信的手里。陆信则是在整合了一下相关的信息之后,再写了这封信给陆仁。
这么说吧。孙策死后由孙权继位,而这时的孙氏集团在江东地头上本身根基未稳,孙策突然遇刺身亡的事更是使孙氏集团有如碰上了大地震。为求稳固下来,孙权对江东地区的那些豪族世家仍只能采用怀柔政策。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孙权根本就不敢对吴郡陆氏有点什么动作,不但不敢有什么动作,还马上派人去与陆逊、陆绩讲和……这样一来大体上到是和原有的进程没多大的分别。而陆逊与陆绩见了这样的情形,也自然不愿和孙氏去拼个鱼死网破。用陆仁的话来形容,就是当时人们的乡土情节太浓重,既然可以保全自家宗族的乡土祖业。也不想再节外生枝。
陆仁对此只能是连连摇头,心说陆逊和陆绩也称得上是典型的善为他人谋而不善为己谋,等孙权觉得你没利用价值了,可以对你动手了,陆逊和陆绩绝讨不了好。不过这种事也只能是在心里面想想,再说孙权在江东想成事就不得不倚靠江东各族,怎么说也得利用上个二、三十年,吴郡陆氏有一大段的好日子可过,又哪里愿去拼?而陆逊也许就是看中了这二、三十年呢?
“算了不管他了,反正他能帮我保证一下吴郡这个中转补给点就行。二、三十年?我也不可能会在这个时代呆那么久吧?袁尚一死,婉儿的仇一报,我还是回自己的时代去吧。”
想完这些,陆仁就把信里的内容大致的和在场的四个人说了一下,至于得到了四个人什么样的回应,陆仁都懒得去理会了。当然了,少不了还要安顿一下甄氏姐妹。
除此之外,陆仁还得考虑一下把孙策之死的这个消息转告给曹操的事。以曹操的战略布署,为保证两淮一线的安定,自然会对孙权进行拉拢,封官加爵之类的事肯定是少不了的。若是事有可能,陆仁到是想在这件事上挂个名,也就说是由陆仁出面向曹操求情,封给孙权官职爵位,这样说出去也算是陆仁卖了个面子给孙氏集团,那么孙氏集团碍着这份面子,就不太好向吴郡陆氏有些什么发难之举。总的来说,能不闹僵的事还是别闹得太僵的好,另一方面陆仁也算是向陆逊有所反应,别让陆逊觉得自己这个“贤兄”什么都不懂。
稀哩糊涂的闹了这么一通,天就黑了下来。陆仁也就没打算急着回许昌城去。本来是想请云哥喝上几杯的,一问才知道云哥只带了几个随从也不知道上哪儿玩去了。说是玩,陆仁却猜得到赵云可能是和关羽在暗中有什么约定,这会儿应该是上哪儿打探消息去了才对。
既然如此。陆仁就随意的吃完了晚饭之后便一头钻进了萌村府坻中的书房,盘算起了自己这里的那点事。仔细的查阅了一下资料,陆仁手中把玩着毛笔,沉思道:
“按史料上的记载,许攸是在建安五年的冬十月投奔的曹操。而现在还只是在建安五年的七月底,还差着两、三个月。混了这么几年,有些事我还是很清楚的,比如说我现在就去跟曹操说乌巢烧粮根本就没用,因为秋收一般是在七、八月间,袁绍那边肯定是要收齐了粮草之后才送往乌巢。我现在如果就去跟曹操说,人家袁绍今年的大批粮草都还没有送到乌巢,那老曹去烧了又有个毛线的用处。
“另外按以前的经验,有些事会因为蝴蝶效应的缘故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但有些事却不见得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