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三国一路人-第6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个人又谈了几句,话题便转回了陆逊的身上。而谈了一会儿之后,徐庶与刘晔也来到了舍中与陆仁见面……这二位一时贪嘴多吃了些海鲜,刚才一起闹肚子去了。
不过这俩货过来,陆仁到是有了可以咨询的对像,就把现在的局面说了一下,然后向二人问道:“领兵打仗这一类的事我远不如你们,依你看陆逊现在停在山口,下一步他会如何去做?”
刘晔眯起双眼沉吟道:“不好说。这陆伯言确如主公所言颇能用兵,现在停在山口乃是极为稳妥的做法,其变数也有很多。比如说先在山口稳住脚跟,然后稳扎稳打,利用山越诸族不识兵法又单恃勇力的作风诱其出山对阵;也有可能先虚张声势,然后暗中派遣熟悉山越之人入山寻敌,或拉拢或用蚕食之法逐步向前推进;再就是……”
话未说完,有人在门外唤道:“启禀主公,适才细作来报,山口陆逊已拔营退兵,从退兵的方向上来看应该是退回会稽。”
陆仁笑道:“退兵了?看来陆逊也是个能够知难而退的人嘛!”
刘晔望了眼桌上的地图皱眉道:“主公,这恐怕其中有诈啊。”
陆仁被刘晔这一提醒也皱起了眉道:“对哦,山越与孙权有大仇,而且山越不平的话,孙权就不能进逼泉州与夷州。不把我们这里解决掉,孙权根本就不能安心去应对马上就要南下的曹操。还有,以陆逊的为人与才干,应该没这么容易放弃才对啊……”
“……我在泉州上岸的时候巡视过,可以在外城的东北方向划出一块地面作为山越居民区,方便山越族的居民。”
说着陆仁又把头转向谷利道:“谷族长,山越孩童去我泉州求学我自然欢迎,若是有愿去泉州定居的山越族人我也一样虚位以待。只是希望谷族长能向族人说清楚,在我泉州就当遵循我大汉律法,相应的税赋也当交纳。不过请大王放心,我夷、泉两州百姓的税赋一向很低且并无徭役,可保居民生活富足无忧。”
谷利道:“这个陆大人放心,我懂的。在你的地方就得守你的规矩,不能像在山里那么随便。其实我们山越也有自己的规矩,犯了规矩的人一样要受惩罚,只不过不像你们那么多条条框框罢了。”
陆仁低头沉思了一会儿又道:“谷族长,我也想借此机会和你订下一个盟约,不知谷族长你有没有兴趣?”
“盟约?说来听听!”
陆仁道:“我们不妨就以此间北部的关口为界,关北归大王管辖,关南则属我统领,彼此间秋毫无犯。但有百姓过境,需遵从南北两地的律法与规矩,若双方各有兵难,另一方可应邀出兵相助。其余的商贸互市如以往不变。如此不知谷族长意下如何?”
没读过什么书并不代表没有见识,不然谷利也不会成为山越部族中较大的一支的族长。盘算了一阵,谷中平又向陆仁提出了几个条件,换回陆仁与朱平、周牧商议。总之来回的谈了很久终于达成协议,双方可以说是皆大欢喜。
接下来小宴变大宴,谷利在宴上喝得大醉,回房睡觉去了。陆仁与朱平、周牧则是喝得并不多,三个人都很清醒,因为有话要谈。
“主公,此盟约当真有用?”
陆仁放下了手中的茶杯道:“不管有用没用,我要的是把这两处关口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说实话,没必要的话我不想和山越发生什么冲突,我可不想像孙权那样被山越整得到现在都头痛不已。”
周牧道:“主公所虑极是。只是山越诸族日后犯境又当如何?”
陆仁道:“老样子,他不来惹我,我也不会去动他。你开始不是问我为什么要容山越族人在泉州定居吗?因为我想先把迁居入泉的山越族人慢慢的同化……哦,是教化了。至于不迁居的,我们也可以渐渐扩大与他们的互市往来。我的想法你们两个可能一时半会儿的还理解不了,我就大概的说一下好了,像他们这些刀耕火种、狩猎采药的蛮族,你单单靠用兵去打只会越打越糟、越打越强,真正想征服他们应该用文雅的方法才行。”
朱平被闹了个啼笑皆非:“文雅?如何个文雅法?”
陆仁笑道:“你们想想,若是一个山中的猎户樵夫,打来的猎物与砍来的薪柴不能换到日常所需的粮米油盐会怎么样?”
二人先是楞了一下,随即明白过来笑道:“主公高见!”
说是高见,这俩货心里却有着另一个词……好狠!!
陆仁无所谓的笑了笑,他其实就是想通过与山越的各种贸易往来使山越对他产生一种依赖性。对于这种想法陆仁到挺有几分自信,历史上能够自给自足的国家与民族不是没有,但是这个文明一但落后于人,商路又被其他文明打开,所谓的自给自足很快便会被完全打破并对外来品产生极大的依赖性。
很不幸的,近代的中国便是如此。此外还有一个很典型,与山越也相像的例子,那就是美洲的印第安人。曾几何时印第安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只是在后来完全依整于欧洲贩来的武器与许多商品,而最后的结果也显而易见美洲落入了殖民者之手。(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七回 还得动手()
刘晔擅长战略布署,徐庶擅长战机决断,这俩货色凑到了一块儿,到很有那么些相益得彰的味道。
陆逊卡住了一个要道道口,刘晔加徐庶的这个组合针则是对这个情况建议陆仁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包括些什么防御阵地的布署,如何去调动山越进行防守,陆仁自然是全盘采纳,然后扔给朱平和周牧去做。
说老实话,如果不是考虑到一些太过敏感的因素,陆仁真的是想把刘晔或是徐庶留在泉州对付陆逊。但真的要是这么做了,很可能马上就会与孙权把脸皮给撕破。好在刘晔分析得很清楚,现时点的陆逊也不敢打得太过份,不然江东的兵力一但在山越问题上投入过多,孙权接下来就会有很多事情会不好办。
要知道在原有的历史进程里面,到赤壁之战前夕的时候,孙权能够集结起来的兵力也仅仅是三万而已。而陆逊在这一时期扫讨山越能够打得顺风顺水,主要是没有碰上什么硬茬。但现在的情况是孙权的力量基本上没什么变化,山越那头却是多了个陆仁在给山越撑腰,还外带进行战略与战术上的指导,陆逊的山越扫讨战打起来可就没有原有的历史进程那么顺利了。
闲话少说,只说陆仁与徐庶、刘晔反反复复的商议、演算之后,给朱平与周牧留下了一份完整的防御布署与泉州的防御建设工作,只要这俩货不搞什么自作主张的事出来,相信把陆逊给挡在泉州北部的山区之中就不会出什么问题。
只是即便如此,陆仁还是有些不放心,毕竟防御陆逊的活主要是以谷利为首的山越部族在做,而这些山越部族不见得就会对陆仁派出来的人言听计从。如果说会发生什么意外变故的话,纰漏也肯定是会出在这些个山越部族的身上。
对此陆仁觉得自己这里还有必要再做点什么。到也不求有什么斩获与战果,只要能唬得陆逊死守关口,不敢再多前进一步也就行了。
正思索间探子来报:“主公,山口陆逊已拔营退兵,从退兵的方向上来看应该是退回会稽。”
陆仁愣了愣:“退兵了?不可能吧?”
刘晔望了眼桌上的地图皱眉道:“将军,这恐怕其中有诈啊。”
陆仁被刘晔这一提醒也皱起了眉道:“对哦,山越与孙权有大仇,而且山越不平的话,孙权南面不能进取泉州、交州,北面根本就不能安心去应对马上就要南下的曹操。还有,以陆逊的为人与才干,应该没这么容易放弃才对啊……”
徐庶也看了一阵地图之后才道:“会稽亦是临海之地,说不定陆伯言是选择了绕道而行,从沿海一路直奔泉州而来了。”
“从沿海的路过来!?那样的话和孤军深入没什么分别啊!”
徐庶摇头道:“不,会稽也有一定的水运基础,现在又是西北季风的时节。孙权领地沿海的舟船或许无法和我夷、泉相比,但转运一定数量的士卒或是运送粮草却不是难事。最主要的是这样他能够避开与山越诸族的纠缠,而且只要能打下泉州便能断去我们对山越暗中的支持,稍晚一些还可以两头出兵攻打山越。说到底,泉州才是孙权真正的目标,而泉州现在也还没有正式的成为兄长的地盘。”
之前陆仁还没有得到官职的时候考虑到很多事情不能太过火,所以泉州在明面上还只是山越部族的贸易集散地而已。这个事即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不说了,坏处就在于现时点陆仁还真不方便对内陆宣称自家对泉州的所有权。
到不是说不能宣布,而是在那个时代这种事需要不少时间,可现在人陆逊都打到家门口来了你才说,反到会给人一种从别人的嘴里抢了肥肉的感觉,回过头来就变成了陆仁理亏,然后就给了孙权一个借口。大致的意义和陆仁当时如果把孙尚香给扣为人质的性质差不多。
陆仁明白这些道理,心中盘算了一下便起身道:“这里先交给你们俩,我得马上回夷州去,照现在的情况可能要动用我们夷州的海军了……尼玛!甘宁吃饱了没事在这个时候跑去印度那边干什么?”
徐庶与刘晔一齐点头,陆仁则是带上了护卫赶赴码头,不久就有三支快船离开了码头。不过这只是明面上的东西,陆仁真正的情况是故弄了点玄虚之后,在某个没人注意的地方驾着反重力翔板升上了夜空……
夜幕下的夷州到处都是明亮的灯火,喧闹之声不会比白天差。
汉时人们的习惯一般都是日出而作日幕而息,但这并不表示人们就一点夜生活都没有。正所谓“吃喝嫖赌,流传千古”,话虽然是难听了一点,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人不可能只知工作而没有娱乐。
陆仁搞了那么多年的内政对这一点深有体会,所以在夷州立城之初就有兴建一批小型的娱乐设施。之后随着夷州的人口越来越多,人们生活越来越富足,各种相应的娱乐设施也随之发展了起来,而夷州从小城到码头那灯火通明的夜景,在当时来说都可算作一绝。
离夷州码头稍远的地方有一间较大的酒楼,夷州现有的各类服务在这里基本上都看得到,自然也少不了众多的流莺穿梭其间……妓这个东西是没办法完全禁止的,陆仁对此那也是深有体会。既然没办法禁止,那还不如进行合理的管理。反正在那个时代,这玩意儿也是合法的存在,利用得好了好处也会不少。
其实这间酒楼是陆仁名下的产业,赚钱都还是放在次要的位置,更多的是能从来这里游玩的人口中取得各个阶层的各种情报。很多时候这一类的情报对治理政事是非常有帮助的。当然,类似于这样的酒楼陆仁手下还有好几间,也各有各的目标人群。
某间厢房中……
“好好好!唱得真好!我凌远今天还真是能一饱耳福啊!燕儿姑娘可否近前一叙,与我共饮几杯?”
自投奔陆仁后凌远认真苦干,再加上陆仁得到了正式的官职,所以凌远也从水军试守管领转为正式都尉。后来陆仁派凌远去督管邪马台……你说几十只大船往邪马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