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现代都市电子书 > 如意佳婿 >

第14部分

如意佳婿-第14部分

小说: 如意佳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洗菜一边竖着耳朵听灶房里的动静,却迟迟没听到奶骂刘青的声音,刘雅琴不由一阵失望,奶真是越来越偏心了,这样都不责怪二丫。

    刘青烧开了蒸饭的水,蒋氏并没有急着把饭甑放下去,而是先拿铁勺舀了一盆开水出来,对刘青道:“去我屋里的茶几上,把茶叶拿过来,你爷他们回来正好能喝一碗茶解暑。”

    “好。”刘青哒哒哒跑去蒋氏的屋子,驾轻就熟的把包茶的油纸包都拿了过来。

    刘家人,或者说这里的人都有喝茶的习惯,也不怎么费钱,刘青听说后山就有野生的茶树,清明前后采摘回来,放到铁锅里炒干了,用防潮的油纸包起来,每天泡一小撮,够吃到明年了。

    蒋氏已经把饭甑放下去蒸了,接过刘青递过来的茶纸包,伸手捏了一小撮,一边盆里扔,一边对刘青讲解道:“茶叶不用放太多,多了会有苦味。”

    刘青点点头,忽然灵光一闪,问道:“奶,解暑的话喝点凉的不是更好?”

第十八章() 
蒋氏已经转过身去切菜了,听到刘青的话,头也不回的问:“什么东西凉?”

    “绿豆汤啊,煮熟了放些汤,沉到井水里凉,下午干活的时候,我给大家送过去,又能解暑止渴,还能填肚子呢!”刘青本来只是福至心灵,现在说着已经想流口水了。

    蒋氏毫不留情的拒绝了:“糖可是精贵东西,哪能这么糟蹋?”

    刘青心头闪过一阵失望,挣扎道:“奶,这可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候,过年还要吃好的呢,你们这么累,怎么能不补一补身子?不然您盯着,我就放一小勺糖,咱们家里还有晒干的桂花,扔一把桂花干下去,也很香甜的,吃的好了,干活才能有劲嘛!”

    蒋氏和刘大爷都权威惯了,即便是她最宠的刘雅琴,也不敢这么缠磨撒娇,此时对缠功一流的刘青,倒有些无可奈何了,无奈道:“就让你试一次罢,要是太糟蹋东西,以后就别想了。”

    刘青没想到峰回路转,蒋氏也有改变主意的时候,顿时恨不得拍着胸脯保证:“奶放心罢,我一定好好弄,爱护粮食!”

    蒋氏倒也有自己的用意,既然打定主意要培养这丫头,以后好嫁入高门,除了绣花,灶上的活计自然也要精通,虽然她觉着这丫头想的都是歪门邪道,什么都比不上填饱肚子重要,但是有钱有势的人家不愁吃喝,说不定就对这丫头那些心思感兴趣呢?

    她不懂那些,倒不如放手让这丫头去试试,真要让她琢磨出一些对有钱人家胃口的东西来,以后也多一个砝码。

    得了蒋氏松口的刘青,生怕蒋氏忽然改变注意,中午觉也顾不上睡了,刷干净锅碗瓢盆,便烧火准备煮绿豆汤。

    几个熊孩子没事的时候,喜欢扎堆凑到刘青跟前,此时见刘青忙活起来,也不乐意回屋睡觉了,一个个偷溜出来,队伍整齐的围在灶前,三叔家的小五在熊孩子里年纪最大,流着口水带头问刘青:“二姐,这是在做什么?”

    “当然是做好吃的。”既然熊孩子们主动送上门来,刘青也不客气,使唤着他们烧火的烧火,洗绿豆的洗绿豆。

    平日里恨不得上房揭瓦,谁也管不住的熊孩子们,被刘青捏住了七寸,乖乖跟着她忙前忙后。

    火烧得大,绿豆汤很快煮熟了,特有的清香味传出来,小五连忙指着锅对刘青道:“二姐,熟了。”

    “还不够。”刘青探头看一眼锅里,轻轻拨开认真玩火的小七,弯下腰去撤出几根柴出来,火势一下子降下去。

    绿豆其实在农村并不稀罕,因为产量高,开一块地随便种种,也能收到几十上百斤的绿豆。

    但这时代的主要粮食还是稻谷,豆类产量高却没市场,要么就是太便宜种了不划算,就连税粮也不要豆类,所以多半还是自家种了自家吃。

    但刘家这两年收成好,家里条件差是差些,却还不到用杂粮当主食的地步,一斗大米里头掺一斗豆子的吃法,刘家还吃得起。

    刘家的豆子吃不完,不然蒋氏这么个节俭到抠门的人,也不会同意刘青拿粮食来练手。

    绿豆不稀罕,绿豆汤自然也不是稀奇的东西,只是庄稼人没那么多讲究,吃食只要煮熟了便行,煮出来的绿豆汤往往是一半绿豆一半汤,绿豆的味道都没煮出来,带着一股青涩味,又舍不得放糖,当然不大好喝。

    但刘青上辈子最喜欢喝绿豆汤,尤其爱把绿豆熬得烂烂的,用勺子一戳都能成为绿豆沙的程度,就算不放糖都好喝。

    小火慢慢熬着绿豆汤,里面的水大概越煮越少了,隔着锅盖,一阵阵绿豆特有的清香传出来,几个熊孩子已经忍不住在流口水了,瞪着一双双大眼睛,看着刘青把火熄了,将热腾腾香喷喷的绿豆汤乘出来。

    刘青将准备好的桂花干洒下去,又放了一勺糖搅拌均匀,回头瞧见几个孩子的眼神,忍不住笑了:“现在还不能吃,都回屋睡觉去,睡完起来就能吃了。”

    因为有吃的吊在前面,熊孩子们也听刘青的话,一步三回头的回了各自的屋。

    刘青把绿豆汤用桶装着,小心放进井水中,也收拾了东西准备回去睡午觉,经过蒋氏屋子的时候,还在门外打了声招呼:“奶,汤已经弄好了,你们出门干活的时候,从井里提起来就行了。”

    蒋氏一般都不睡午觉,这会儿正坐在椅子里纳鞋底,闻言便应了一声:“行了,你去睡吧。”

    ***

    从这日以后,刘家添了一道茶余饭后的甜点——绿豆汤。

    而刘青也从厨房打杂小妹,升级成为蒋氏的副厨,除了偶尔有荤食、或者稀罕的菜,蒋氏怕被刘青糟蹋了,宁愿自己上,大多数时候,她都只在一旁指挥,看着刘青拿着铁勺挥汗如雨。

    刘青每天顶着刘雅琴羡慕嫉妒恨的眼神,心里真觉得当副厨没什么意思。

    天气这么热,以前她打下手的时候,好歹还有抽空给自己扇风乘凉的时间,现在要炒菜一边还要控制火势,因为蒋氏说她以后出了门,未必有人在她做饭的时候跟着打下手,她都学会一把抓。

    此举直接导致刘青每次炒完菜,都要流一身的汗。还没办法偷懒。

    明明一点都不幸福。

    中午,小憩过后,刘青轻手轻脚从床上爬起来,穿好衣裳,拎着针线篮子出了屋。

    此时外边正是炎炎烈日,刘家院子里静悄悄的,都在好眠中。

    刘青本来也能睡到下午两三点,等太阳没那么烈了,刘家人出门干活,她也才去师傅家报到。

    奈何前几天她师傅走亲戚回来,带回了一副屏风,现在正起早贪黑的绣屏风。她作为徒弟,自然要配合师傅的工作时间。

    刘青走到檐下,想起什么,又折回到蒋氏屋门口,请示道:“奶,我去师傅那儿了,顺便带点绿豆汤过去给牛牛吃,好吗?”

    蒋氏没有作声,刘青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片刻后,屋门开了,蒋氏出来道:“也不是什么精贵物,你多装点过去,叫他们一家人都尝尝。”

    “好。”刘青点头,放下针线就去灶房拿盆子了,转身前还注意到蒋氏手里还捏着糖罐子,心想蒋氏抠门归抠门,待人接物却是没得说的,给她师傅家送的绿豆汤,也舍得多放点糖。

    刘青又想到她拜师的时候,蒋氏买的整整一斤的肥肉。

    也算是大出血了。

    刘青把井里的绿豆汤提了上来,这几日大家都爱喝,蒋氏便叮嘱她多煮了些,整整大半桶。

    蒋氏也不手软,倒了三分之一出来,把盆子装的满满当当,又挖了一大勺糖倒进去,才递给刘青:“拿过去罢,你师傅用心在教你,你可要用心学。”

    刘青点头,她如今养得壮实了,穿越过来几个月,就算近来不用下地,但该干的活也不少,很是受到了一番锻炼,端着一大盆绿豆汤,挎着针线篮子,脸不红气不喘的来到她师傅家。

    大花姐正抱了她弟弟在院子里玩,见到这阵仗忍不住笑了:“青青,你这是做什么?我家又不是没有绿豆,哪用得着你眼巴巴送过来。”

    “我们家的绿豆做法不一样,待会你喝了就知道。”刘青对自己的手艺还是很自信的,端着东西径直走到堂屋。

    小朋友听说有吃的,自然在旁边闹,大花姐抱着他去灶房拿了几幅碗筷过来,刘青给他们接地两盛了,又盛了满满一碗,端起来道:“我送去给师傅。”

    大花姐正拿着勺子小心喂她弟弟,闻言摆了摆手:“去罢,给你也拿了副碗筷,你记得出来喝。”

    喝完绿豆汤,该工作了。大花姐也抱着弟弟进来,把小家伙放在摇篮里,时不时摇一摇哄一哄,倒也能分出心神来,帮她娘一起绣屏风。

    刘青知道她师傅这是在锻炼大花姐,她则只能默默的挎着篮子,绣自己的小荷包。

    这是她师傅正式开始绣屏风的时候,给她找的边角料,让她拿着练手的。

    为这个李氏和蒋氏还惊呆了一下。

    李氏惊讶的,是她师傅这么快就让她练习绣荷包了。

    而蒋氏,听到她说练手的布都是她师傅给,而且她师傅家还有很多边角料的时候,脸上的笑容就再也收不住了。

    刘青也知道是她占了便宜。

    说是边角料,其实用来做荷包的,也要两个巴掌大的布才够,寻常人家,有这么大的布,早一块一块拼起来做小孩子的衣裳了。就算不做衣裳,也多半要留着打补丁的。

    要蒋氏拿这么大的完好的布,给她当练手,只怕要心疼好一阵,现在她师傅给她准备了,家里的自然能省着。

第十九章() 
小家伙不哭不闹,三个大的埋头工作,全神贯注,室内一片安静。

    忽然,屋外传来一阵熟悉的吆喝声,是卖货郎挑着担在村里叫卖。

    刘青眼睛一亮,总算等到亲哥说的卖货郎了。

    自从知道绣花短时间内不能来钱,刘青就在想别的法子。她也有自知之明,就算她学有所成,恐怕也不能像她师傅一样能赚钱。

    而且她师傅赚的钱不算少,却也不算多,在农村当然可以衣食无忧,但这点底子,在城里只怕房子都买不起。

    更何况亲哥要念书,束修,在县里的生活费,书和文房四宝,以后说不准还要赶考,这就是个无底洞,她就是天天绣花,把眼睛熬坏了,恐怕都供不起。

    只能另寻出路了。

    刘青想自己到底有些后世的见识,现在没有头绪,便希望瞧瞧卖货郎卖的东西,找找灵感,或许还能找到发家致富的办法呢。

    其实卖货郎每日都能来,但一般都是大中午,刘家人都在屋里睡午觉。可能卖货郎自家也有农活要忙,只能趁午休出来,而且不挑这个时间,大家伙都下地干活去了,他即便来了也卖不出东西。

    只是能听见叫卖声,可刘青在屋子里不方便出来,她娘倒好忽悠,若是不小心把李氏吵醒了,推说自己出去上茅房,她娘也不会怀疑。

    难对付的是蒋氏。蒋氏几乎不睡午觉,一听到点风吹草动,就出门探查了,她根本不敢在蒋氏眼皮底下动作。

    刘青想,现在她中午跟着师傅刺绣,师傅门前的动静,蒋氏未必听得见,就算有所耳闻,应该也不会当回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