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刀剑啸云歌 >

第145部分

刀剑啸云歌-第145部分

小说: 刀剑啸云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诙校ㄎ髟抡平瘫展兀笫π值篮头馑⒌氖乱睬迩宄芈涞降李诿媲啊�

    然而,众人想象的狂风暴雨并没有出现,除了之后的半月,终南峰顶突然出现一个久久徘徊的身影外并没有其他的异常,众人正纳闷这位秉性刚烈,欢脱执拗的掌教亲传什么时候转了性子之时,峰顶的身影却悄然消失了。那天,西月真人破关而出,在山门前驻足良久,从道和到道清的几位传承弟子也都似变了一个人般陷入了一种沉默,那里面,似有害怕,似有愤怒,似有庆幸,更多的,却是履步道途的坚定。

    当然,这一则看似简单的消息背后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又有多少震动州郡的庞大势力被那些层层传递的消息惊动,好似林中歇息的鸟儿一般刹那间飞出无数的动作。令人无奈的是,无论是激起波浪的推手,还是被惊飞的鸟儿,都不会想到这样的动作会给这个江湖带来怎样的影响。这世界就像是磨盘上的碾子,按照固定的轨迹缓慢前行,但就有一颗或许并不起眼的坚石,会猛地将如此厚重的碾子顶起来,再重重地落下。当时候,磨盘上的一切还是否是原样,就没人能说清楚了。更令人遗憾的是,除非石碾高飞,否则没人知道眼前的凸起,究竟是软嫩的粮食,还是一颗将会改变世界的坚石。甚至,石碾落下,才会有人豁然惊醒。更甚,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

    柳七当然不会知道明天的事将会在江湖上掀起怎样的波涛,这个波涛甚至并不限于权力欲望,不限于江湖拼杀。所有人都以为故事会朝着自已意料的结局发展,但命运的变数总是超乎想象,尽管所有人都尽力地做到最好,却不能奢望最终的那个结局。

    这样的道理柳七从一开始就知道,所以尽管他十分相信玄明的智谋,他还是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初六他借口身体不适早早地辞别了墨非躲在五龙殿中。那夜一反常态,只吃了些清粥小菜,刚刚酉时末便禀退左右,回到偏殿歇息。

    他先是打了几趟拳,直到身体微微发热却不见汗,体内筋骨齐鸣,血奔如江,将一口浊气从身体中挤出来,再纳入新气。紧接着盘膝在云床之上闭目调息。过了一会儿,他将玉龙从袖中取出。

    这鸟儿先是与他开了血咒齐奔东宫,已有沉睡之兆。后来跟着与墨非厮混,醉生梦死,这两日到是有多半在睡着。这鸟向来天不怕地不怕,柳七万没想到它见着林萧远便似老鼠见着猫一般,远望着便打颤。自从与柳七进宫,倒是有大半时间都在柳七袖中躲藏。

    柳七唤醒玉龙,在它耳边轻语片刻,那鸟儿乖觉地点点头,轻声鸣叫,又用翅膀拍着胸脯,做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紧接着这鸟面目一肃,浑身羽毛好似抖水一般微微抖动,一道细不可查的金线从它喙尖沿着脑袋缓缓向尾部延伸而去。这鸟儿一双大眼上一层半透明的眼睑遮了下来。眼下顿时有许多光芒闪烁,周身雪白的绒羽也似玉一般流转着莹润的光华。

    不过片刻,那鸟儿化作一道流光投入柳七胸口。柳七只觉体内似乎多了点什么东西,只是那东西熟悉而自然,好似本来就长在那里一般。他细细地体味一番,一些本来存在却隐隐被遮盖的记忆又一点点清晰起来。他好像对这种情况并不惊讶,暗自试了试变化便不再理会。

    经过这一番理会差不多已到亥时,柳七跌坐床上,身心沉寂,催动血气涌动透出一股股劲力来,那些劲力好似一块块滚木擂石,在他的筋肉骨膜中来回穿透滚动,振动他全身的血肉发出好似打鼾的震动声。

    这一坐又是一个时辰,柳七听得三更鼓响,觑得月上中天,正是夜半子时阴气极老,一阳初生。只见他猛然开眼,陡射出两道冷光,他探手一抓,立即有一股无形之力将桌上的长刀拉到手中。他缓缓地褪去刀鞘,迎着窗外的月光轻抚刀身,又缓缓地闭上眼睛。刀身如雪,随着沉凉的夜色逐渐冰冷而银亮,一道卓然的冷意从刀身上荡漾出来,紧接着缓缓退去。连同柳七身上涌动的血气一起,缓缓退去。

    柳七身上的气息越来越淡,横亘在膝上的刀也渐渐变得平和起来,直到寅正之时,柳七猛然开眼。此时他身上气息之淡,简直和普通人也差不多。那把长刀也变得暗淡无光,被柳七缓缓收入鞘中。他猛地站起身来,郑重地将刀挂在腰间,推门而出。

    与此同时,玄明望着灯火通明的太庙广场,以及广场上早已备好的一切,嘴角泛起一丝笑意。

【破阵子】19、演礼() 
内常侍从四品,乃是内官中仅次于总管的要职。内侍走到这一步,基本上就算到头了,毕竟一州的牧守,也不过正三品。从普通的内侍到正七品的令丞,张礼用了十年,从令丞到御前行走,再到如今的内常侍,又用了十年。他本是读书人家的庶子,虽自小不受重视,却也颇受熏陶,知书达礼,待人和善。

    或许天不恤善人,他全家卷入一场仇杀之中,对于崇尚武力的神州龙庭来说,这样的事情再普通不过,江湖仇杀,恩恩怨怨,这里面的纠缠大部分都理不清,多数的县令也不愿意去理清,毕竟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侥幸活下来的张礼也明白这个道理,自小身体羸弱的他用武力复仇的机会几乎为零,但他明白,他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来完成复仇,比如权力。

    并没有机会入监学的他在从文为官一途上也是暗淡的,虽然他做过县学的先生,但真正闯入那百舸争流,千帆竟过的仕途,去搏一搏如同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对他来说还是太渺茫了。复仇的心事急切的,他等不起!

    相对于前朝,龙庭的内侍是一个极小的群体,一来并不限制女子发展的龙庭经过千年的熏陶,几乎杜绝了扼杀女婴的现象,而且武风强盛的龙庭,与其聘用去势之人,不如任用女官。二来去势虽然有利于某些功法的速成,但无法突破先天,而儒学和武学的双管齐下使得各个阶层的通道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畅通。因此,宫内去势的内侍其实只占很少一部分,大多是女官。要不是发生过妃嫔与女官磨镜的事件,估计如今宦官已变成了历史。

    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张礼去势入宫之后,在宫传的特殊武学之上竟颇有天赋,早早地便修炼到后天的极限,加之他颇懂为人之道,入宫不到三年,他便借助当地郡守之势为自己报了仇。然后,他便老老实实地在宫中为奴为婢。或许上天转了性,作为一个性格和善的老人,入宫的第十个年头,在众人的拥护下,他做到了司礼监的令丞。在这里,他遇到了对他来说,可能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人,那就是刚刚当上太常令的颜清臣。

    颜清臣为人清正刚直,但对于更多人的人来说,这种清正刚直便是令人难受的古拙刻板,司礼监作为禁宫中直属太常寺管理的内监,常常与颜清臣打交道。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张礼在与颜清臣打交道的过程中,非但没有觉得难受,反而相处得非常融洽,这自然得意于他的出身——县学的先生。颜清臣发现这个宦官在儒学上的造诣竟然不比许多监生低,于是也和他多有来往,一来二去便有不浅的交情,张礼佩服颜清臣的为人和博学,往往执弟子之礼,两人颇有些默契。

    这样又过了十年,张礼升为司礼的内常侍,但这个小小的内常侍在儒学上的造诣却闻名神都,很多追寻儒学的监生都会来拜访他。但与颜清臣天下大同的目标不同的是,张礼一直都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避免当初他所面对的悲剧。儒学的仁义礼在面对江湖侠士的波及之时所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而且君子对于小心地防护手段也过于单一,事后的以直报怨甚至还会把仇恨延续下去。

    张礼很困惑,而且不止一次地求教过颜清臣,但颜清臣所谓的坚守并不能让他满意。直到他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在他看来拥有极大的智慧和无限的可能的人,在他听到这个人对于世界的描绘之后便真心诚意地拜伏与他。而这个人就是当今的监国,大皇子姬子都。

    所以,尽管他心中对于玄明和柳七这两人颜清臣的亲近之人充满了爱护之情,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别样的冲动,让他不止一次地想做些什么。他无数次地想过大皇子会找他,会让他这一颗几乎没人知道的暗子帮自己除掉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不安定因素,其实那样他会好受一些。像现在这样好像认命一般的毫无动静,反而让他更加难受,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做些什么,也不知道当前的选择是对是错。但有些东西,明明唾手可得,却因为某种坚持而放弃,这里面的难度不言而喻,在命运的诱惑面前,就算是张礼这种大儒,也会变得木讷起来。

    所以当玄明从太庙中迈步而出,笑着迎接即将到来的喜事的时候,张礼还有些发怔。一方面因为内心的天人交战,另一方面也是猝不及防之间看到那一张充满笑意的脸,那一张可以说绝世的脸上,有着婴儿般的笑容,有些猛士般的坚定,更多的,像是仿佛下一刻便要从那层层叠叠的黯云中猛然跃出来的朝阳,带着无尽的希望。当张礼那一双并不算混浊的老眼看到这样一张脸的时候,所有的阴暗污秽念头便都好似被光明驱逐的暗影,瞬间消失无踪。他不自觉地挂上模式化的笑容,紧接着好似被那股希望浸透,一丝从内心涌上来的温柔和暖意浮上面皮,恭敬地冲着玄明拱手道,“见过殿下,请殿下沐浴更衣,准备大典!”

    玄明笑意不改,顺从地任由张礼带领的内侍宫娥们侍弄。他的态度令张礼有些疑惑,毕竟大伴提前打过招呼。但眼前的玄明与大伴口中执拗的二殿下迥然不同,安静地跟随众人到先到昭庆殿中焚香沐浴,紧接着更换礼服,认真地听张礼将大典的过程交代一遍,又将一些注意的地方仔细地询问了一遍,才默默地回到殿上等待。

    张礼站在殿前,望着朝阳缓缓地从东天升起,不知为何,心中突然涌出一股平和之气。这样一个历遍苦难的宦吏,饱经世事的大儒在这一刻突然相信起命运来,神州的未来走向哪里,龙庭的主人究竟是谁,这些问题总是在不久的未来水落石出,而这一刻,他想的仅仅是眼前的朝阳是如此地美丽,而这一天即将迎来的大典也是如此地美丽,这是人出于本能地对于美丽事务的爱护和赞美,于是他不由自主地朝着玄明拱手笑道,“老奴贺喜殿下娶的良伴,恭祝殿下和王妃和和美美,地久天长!”

    玄明略有诧异地看了他一眼,对于张礼他并不算熟悉,但也听过他的名头,知道他不仅是九位常侍之一,更是神都有名的大儒。玄明能够看出张礼脸上洋溢的真诚,他不忍破坏这份真诚,但事情终究要令他失望。不过玄明还是微微欠身,表现出对于这种真诚的敬重,“多谢公公,那就承公公吉言了!”

    张礼没有料到玄明如此客气,地位的悬殊还是让他不自觉地闪了一下身,忙道,“殿下折煞老奴了!”

    玄明摇摇头道,“公公这一句话从心而发,我这谢也从心而发,并无高下,公公不必如此!”

    张礼眼前一亮,行了一个拱手礼道,“是老奴小觑了殿下!不怕说与殿下知晓,老奴自从知道殿下回宫,这心里便起伏不定,如今天下暗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