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170部分

晚明之我主沉浮-第170部分

小说: 晚明之我主沉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老师还是提点别的要求吧!”

    “那……老臣暂时没有别的要求了,”孙承宗老眼发出异样的光芒,这小皇帝有眼光呀!他想了一会,又对朱由检说:“陛下,辽东军人将以生命为代价,出关骚扰建奴,为大明拱卫山海关,战死或者受伤军人的抚恤金,能否及时发放?”

    “辽东军士日夜死战,焉能饿着肚子?军人的抚恤金不能及时发放,也会寒了将士们的心。老师放心,辽东的军饷、抚恤,朕保证,将会足额、及时发放。”朱由检一脸决然。

    “多谢陛下。那老臣就没有问题了。”孙承宗拜别朱由检。

    平台奏对后,孙承宗没有回到保定,而是在京师候旨。

    当天下午,朱由检下旨,召见蓟辽经略高第。

    三天后,高第回京,面见朱由检。

    随后,朱由检下旨,免去高第蓟辽经略、兵部尚书之职,调任户部左侍郎,同时,孙承宗为蓟辽经略,总督蓟辽军政事务,加兵部尚书衔,即日赴任。

    朱由检的圣旨,内阁可以封驳,特别是新任的蓟辽经略是东林党人,但阉党在第一次朝见朱由检时,就发生了分裂,现在已经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团结,再说,这是朱由检第一次下达的有关政务方面的圣旨,黄立极也不想触朱由检的霉头。

    送走了孙承宗,朱由检微服来到火器局,他所谓的新军,都是以火器为基础。

    朱由检对火器局一点也不陌生,他曾经担任过火器局的主管,在火器局成立了研发院,实行流水线生产。

    但朱由检离开京师,去陕西剿匪后,刘一飞就成了火器局实际上的主管,朱由检登基为帝后,根本没有时间管理火器局,刘一飞又恢复了火器局主管的职务。

    “臣刘一飞叩见陛下!”见到朱由检突然来访,刘一飞叩拜在地。

    “一飞,起来,朕是微服出访,不用如此大礼!暂时也不用宣扬朕的身份。”

    “陛下,火器局认识陛下的人太多,恐怕瞒不住。”

    “嘿嘿。”朱由检不以为意,“那就随缘吧!”

    “陛下,大喜呀!”刘一飞神神秘秘的。

    朱由检停下脚步,“大喜?喜从何来?”

    “臣一来恭喜陛下登基为君——以陛下对火器局的厚爱,以后,火器局的日子会好过多了。”

    “那……还有什么喜事?”

    “陛下此次来火器局,可是为了视察火炮与燧发枪?”

    “恩?火炮和燧发枪研制得这么样了?”朱由检心中悸动,他隐隐有一种感觉:火炮和燧发枪都研制成功了。

    “恭喜陛下,火炮早就可以量产,燧发枪也可以定型了。”刘一飞一直跟在朱由检后面,朱由检没说去哪里看看,他也没时间问,只要挑朱由检可能感兴趣的重点口头汇报。

    “奥?具体说说看!”朱由检抑制心头的狂喜。

    “陛下,火炮经过多次试验——上次陛下已经见过试验的效果,性能十分稳定,早就可以量产。”

    “那你们量产了没有?”火炮已经在陕西剿匪时使用过,朱由检对火炮的效果比较满意,只要性能稳定,就可以量产了。

    “没有。”刘一飞也有些沮丧,“陛下,什么时候可以量产?”

    “没有?”朱由检大怒,他恨不得抓住刘一飞的衣领,将他提起来摔到半空中,“你们为什么没有量产?”

    “陛下?”刘一飞迟疑着,“兵部和工部,都没有要求我们量产呀?”

    朱由检这才想起,自己回京师以后,一直忙于登基的事,根本就忘了火器局,没有兵部或者自己的命令,小小的刘一飞,哪敢擅自量产火炮?

    “一飞,这样吧,朕现在正式给你下达命令,立即量产火炮。”

    “是,陛下。”刘一飞模仿士兵,给朱由检敬个军礼,“可是,陛下要生产多少门火炮?”

    “恩……生产一百门……远远不够……一千门,对,先生产一千门,越多越好。”

    “一千门?”刘一飞瞪大了眼睛,“陛下,真的生产这么多?”

    朱由检觉得自己没有向刘一飞说清楚,“一飞,不是生产一千门,是越多越好——你们有足够的钢材吗?”

    “陛下,钢材倒不缺,不过……这一千门火炮,不是短时间可以完工的。”刘一飞张大的嘴巴还没有合拢,一千门火炮,那工匠们要赚多少银子?

    “没关系,朕也不是明天就要,但你们不仅要抓紧时间,更要保证质量,要是生产出不合格的火炮,朕一定会重重治罪。”

    “陛下放心,火器局绝再也不会有不合格的产品流出。”刘一飞不用担心,现在火器局已经实行流水线生产,每一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检测,质量不合格的一定回炉重铸。

    以前火器局有大量不合格的产品流出,那是因为工匠们的酬劳太低,而且,每次宫里派人来收货,只验数量,不验质量。既然干好干坏一个样,谁还花心思去校验?反正工匠们自己又不会去前线打仗。

    “陛下要不要再次去看看火炮的威力?”

    “朕一会去看看,一飞,你再说说燧发枪的事。”燧发枪才是朱由检的心头肉,在战场上,火炮的威力虽大,但真正面对面解决敌人,还是要靠士兵手中的短武器。

    “陛下成立了研发院,毕懋康集中了研发院所有的技术骨干,现在一切问题都已解决,正在进行各种测试,效果都不错,符合陛下的要求。如果陛下需要,也可以量产了。”

    “这么快?质量能保证吗?”

    “陛下放心,我们绝不敢拿士兵的生命开玩笑。”刘一飞竖起右手如同宣誓。

    “那好,朕要实地看看效果。”朱由检领头,朝演示场走去。

    五门火炮,并排立在空地上,前面三千米处,有一方两米高、半米厚的水泥墙。

    每门火炮旁边,都有五名炮手,两人负责装填炮弹,两人负责校验、瞄准,一人点火。

    “一号炮校验完毕!”

    “二号炮校验完毕!”

    “三号炮校验完毕!”

    ……

    刘一飞拿出一团棉花:“陛下,一会要开炮,开花弹威力巨大,陛下还是堵住耳朵吧!”

    朱由检这才想起开花弹与实心弹不一样,爆炸时发出巨大的响声,他赶紧接过棉花,堵住耳朵,后面的亲兵们也是照做了。

    传令兵令旗上扬,炮手两人一组,搬起炮弹,向炮管填去。

    “一号炮装填完毕!”

    “二号炮装填完毕!”

    “三号炮装填完毕!”

    ……

    刘一飞看着朱由检,朱由检微一点头,刘一飞向骑手打个手势,骑手手中的令旗猛地向下一挥,点火手迅速点燃导火#索。

    “轰,轰……”

    几声巨响过后,矮墙上还冒着白烟,地上的青草已燃烧待尽。

    朱由检来到矮墙边,发现矮墙高低不平,呈不规则锯齿状,矮墙的表面一片灰黑,如同常年使用的锅底。

    再看着弹点,有三发炮弹打在矮墙上,一发打在矮墙的前面五米处,一发打在矮墙后面八米出。

    见朱由检观测完毕,刘一飞过来汇报:“陛下,火炮在三千米以内,误差在十米,三千米到四千米之间,误差在二十米,超过四千米,就没法保证了。”

    “不错,再打两发试试。”朱由检要看看火炮的稳定性。

    “是,陛下。”刘一飞转身对后面的炮手说:“每跑两弹,不间断发射。”

    十发炮弹之后,矮墙已经残缺得就像是断壁。

    朱由检摘下棉花,他还不放心,“一飞,所有的炮手都能达到这个水平吗?”

    “回陛下,刚才的炮手都是随意点的。”刘一飞又向后方大喊:“换炮手。”

    朱由检回到炮阵后方,指着前面的一块青石:“以那块青石为目标。”

    刘一飞目测一会:“目标正前方,两千八百米。”

    十发开花弹,地面上的青石已经凹在地平线的下方,所有弹坑与青石的距离,都没有超过十米。

    朱由检露出满意的笑容,然后在刘一飞的指引下,观看了燧发枪的演示。

    燧发枪的有效射程达到一百步,也就是一百五十米,每分钟能射出三发子弹。

    演示结束,刘一飞给朱由检介绍:“如果士兵加强训练,射速还会增加;射程为两百米是,命中率会下降三成,超过两百米,命中率会严重下降。”

    “好,射程和射速都会超过弓箭,可以量产了。”

    “陛下,要量产多少燧发枪?”

    “越多越好,先造十万支。”

第118章 军队改革() 
大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九月十九日,朱由校“九虞”之礼的最后一项“送葬”在几筵殿举行,丧礼由英国公张惟主持。

    朱由校的灵柩静静矗立在中堂,英俊而年轻的黑白画像,就正靠在灵柩的大头。

    先由太师、太傅、太保参拜灵柩,然后是三孤、三公参拜,然后是宗人府宗人令、左右宗正、左右都督、左右宗人参拜,然后是六部尚书、左右侍郎参拜,然后是京师的其他官员参拜,最后是两京十三司派入京师的代表参拜。

    朱由校没有男丁,朱由检以弟弟的身份、张嫣以内眷的身份还礼,但他们的身份都是太高,没有在几筵殿下跪,只是分别站在灵柩的后面,隔着布帘躬身还礼。

    所有人员参拜完毕,礼部官员鸣炮十五响,预示朱由校是大明的第十五任皇帝。

    已时整,朱由校的灵柩被抬上灵车,在一片哭闹声、送行声中,灵车缓缓离开几筵殿,驶向宫门,驶向皇陵。

    张嫣哭得死去活来,在灵车离开的一刹那,已经晕了过去。

    即使张嫣是清醒的,作为女人,她也不能随灵柩一道,亲眼看着朱由校下葬。她只能茫然地呆在几筵殿,灵柩离开几筵殿的时刻,就是她和夫君的永别……

    丧礼完毕,全国停止一切祭祀朱由校的活动,国家同时步入正常的轨道。

    九月二十二日,朱由检召见兵部在京的三大尚书崔呈秀、李春烨、王永光,四人密谈大半天,中午朱由检在乾清宫赐了宴,直到黄昏,崔呈秀、李春烨、王永光三人才离开乾清宫。

    十月一日,朱由检召开第一次正式的朝会。

    崔呈秀、李春烨、王永光三位兵部尚书联名抛出一份《大明军队改革方案》。

    《大明军队改革方案》已经印刷多份,在朝堂散发给参加朝会的主要官员,《大明军队改革方案》主要内容有:

    一、撤销京师三大营,重新编制新军;

    二、新军以班为基本单位,每班十人,另外设班长一名,三个班组成一个排,三个排组

    成一个连,三个连组成一个营,三个营组成一个团,三个团组成一个旅,三个旅组成一个师,三个师组成一个军。

    每个军有三万三千至三万八千人。

    营以上设长官一人,副长官一人,参谋一人。

    三、四武营改编成新军第一军,军长袁崇焕,下辖第一师,师长李红军;第二师,师长宁显龙;第三师,师长刘玉闩。

    四勇营改编成新军第二军,军长杜文焕。

    四威营改编成新军第三军,军长俞冲霄。

    神机营改编成新军第四军(军长洪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