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负责登记的人员见来人实在太多,就让他们排队,好说歹说,现场秩序还是极度混乱,似乎错过今日,他们既要丧失成为汉人的机会。
最后,负责登记的汉人,让每户派出一名代表,为全家登记,围观的百姓这才少了些,但围拢的过来的百姓情绪还是各不相同,已经登记为汉人的,喜笑颜开地去了,暂时没有登记的百姓,都是愁眉紧锁,有些人还急得大汗淋漓。
负责登记的人员个个都像是从麻六甲水道里捞上来的,不但工作强度突然增大数倍,被成千上万的百姓围着,在密不透风的闷热环境中工作,连喝口茶水的时间都没有,不出汗才怪。
天色渐渐暗下来,但没有登记的百姓还有很多,他们围着登记点不肯离去,大有不登记就不让离开的架势。
登记点热火朝天的场景,终于传到郑兴的耳中,他嘿嘿干笑几声,然后带着几名亲兵,亲自去登记点察看。
暮色中,大量的百姓围着登记点不肯散去,嘈杂的声音像是两支军队在战斗。
郑兴大喜,他让亲兵立刻重新找来当地的汉人,临时开辟两个登记点,这才将原先的登记人员脱身出来,回家洗澡吃饭。
排队的人群,差不多闹到亥时,这才全部满意地去了。
第二天一早,大街上到处是告示,还有许多陆战队的士兵帮助人群解读,告示的内容,主要是登记为汉人的百姓,将要得到的优厚待遇,比如,所有汉人将得到南海舰队的安全保障,农户重新分发农田,商户将按照大明的低标准征税,不会汉话的将免费安排教员培训等等。
等到下午的时候,人口登记处再次出现爆棚,但负责维持现场秩序的士兵发现,有许多人逡巡不前,士兵觉得奇怪了:这大好的形式,你们为什么还要犹豫不决?
上前一问,士兵们才明白,原来这些人已经登记为其它的民族,他们不知道能否更改。
士兵们也不能回答他们的问题,于是问题一直反映到郑芝龙面前。
对于这些墙头草,郑芝龙原本是不愿搭理的,但考虑到这里距离大明,实在是太远了,南海舰队将来驻扎这里的时候,多少会需要这里的百姓协助,汉人越多,他们选择的余地就越大。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汉人数量足够多,朝廷很可能考虑在这里立省,那收复这快土地南海舰队,又为大明开疆一次。
郑芝龙考虑良久,终于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将数个人口登记处放到一起,原来登记为其它民族,现在需要改为汉人的,必须先撤销以前的登记,方能重新登记为汉人。
改为汉人也不麻烦,现在登记处就在一起,这边撤消了,那边就可以重新登记。
两天之后,麻六甲城的人口登记基本结束,城中的一万六千户,登记为汉人的超过一万二千户,汉人占总人口的七成。
郑芝龙仰天大笑,这个数字,恐怕比云贵和两广的汉人比例都高,朱由检如果听到这样的讯息,麻六甲地区,想不立省都难。
“司令,这仅仅是一座麻六甲城而已,其它地方恐怕很难有这么高。”郑兴在惊喜之余,还是有些担心,麻六甲城附近有三宝山这样的古迹,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郑芝龙想了想,“没关系,先搞一些亲民活动,比如立即清查附近的土地,拉开重新分配土地的架势,邀请当地汉人百姓参观军队的训练,发出告示,准备成立临时地方官府,凡是识汉子、会汉语的百姓,可申请来官府任职。”
“司令想得真周到,如此一来,归化的人口绝对不是少数。”郑兴大心眼里佩服这位叔叔司令。
郑芝龙继续教导郑兴:“关键是让百姓广泛知道,我们建立的是保护他们的官府。”
三天之后,郑兴安排当地的汉人,在陆战队士兵的保护下,开始在麻六甲附近的旁加兰、蔴坡、芙蓉、新生等地开展人口登记。
这些地方都是较大的村落,除了旁加兰有一个狭小的城堡,其余的地方完全是不设防的,当地的百姓都是以耕作为主,听说明军给他们重新分发土地,他们热烈欢迎南海舰队的到来,归化为汉人都是超过当地人口的一半。
郑兴自南向北归化当地的百姓,一直顺风顺水。
明军所到之处,登记为汉人的人口,那是万头攒动,无论是城镇,还是村落,没有不过半的。
直到遇上一个叫劳勿的村落,郑兴才发现了意外。
这里根本没有汉人,当地的百姓不知道为什么,全部不同意登记为汉人,实际上,他们根本拒绝明军的人口登记。
明军开设的人口登记处,只有一张方桌,和几名百无聊奈的登记员,连前来围观的百姓的都没有。
郑兴觉得奇了怪了,他找来通晓当地一样的汉人百姓,深入到村民当中,这才发现了端倪。
探听情形的汉人百姓回报:这里已经是马来半岛的中部,深入内陆,又是吉保山脉的南麓,平时根本没有汉人,所以当地的百姓根本不知道汉人,也不知道大明。
郑兴无语,汉人来南洋谋生,以商业为主,多半生活在沿海沿江的富庶地区,这样穷乡僻壤,鬼才愿意待下去。
刺探情形的汉人还告诉郑兴,这里本来就是当地头人的天下,连葡萄牙人的势力都没有渗透进来。
郑兴没法,他虽然手中有兵,却不敢轻易使用,郑芝龙一再告诫过他:千万不能用强,万一激起民变,将来建立地方官府就难了。
(ps:多谢克鲁查加路口、南木子、布伯、悠悠闲人ln、冬临渊、木泊云、原是儒医等朋友们的红票支持,多谢习习凉的打赏和朋越的月票支持,多谢朋友们订阅和来访,再次谢过)
第438章 东吁余孽()
第439章 打古里的惨状()
“师座……”亲兵再次提醒郑兴。◇↓,
郑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东吁士兵施虐,陆战队的燧发枪,根本不适合战场拼杀,只有防守一条路。
但他实在看不下去了,无辜的百姓,已经被东吁士兵砍伤砍死大半,他低头吩咐身边的亲兵:“开枪,将东吁兵吸引过来。”
“砰,砰!”
两声枪响,正在奔跑的百姓呆住了,他们甚至忘记了身后明晃晃的死亡之刀,跑得精疲力竭的女人,竟然被燧发枪吓得软瘫在地。
东吁士兵也听到了燧发枪的声音,他们和百姓一样,第一时间呆愣在毒辣辣的阳光里,有些士兵还擦着眼睛,以为看错了,“明军?这里怎么会有明军?”
“明军?”东吁军的统领上到队伍的最前面,逆着阳光,向明军极目远望,服装、燧发枪,还有熟悉的队形,“真的是明军。”
“怎么办?”
“打吗?”
“明军怎么会跑到我们的前面?难道长了翅膀?”
……
东吁士兵乱糟糟的,但谁也没有再向前迈步,连百姓趁机逃跑了,他们都没有发觉。
压力全部集中到统领的身上。
打不打?
打,能打得赢吗?附近有没有明军的伏兵?
如果不打,明军会追过来吗?自己能不能脱身?
东吁兵统领一直在观测着对面的明军,他是吉伦海的部下,与明军只是在白古城相遇过一次,基本上没有面对面战斗过。
他不是担心明军的战斗力,对面的明军,看起来不过数百人,比东吁士兵少得多,但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战场指挥官,明军纹丝不动,才是他担心的原因。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明军?
“统领,打吧,没准我们一冲,明军就要撤军了。”
那统领摇摇头,“撤。”
东吁士兵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随着统领缓缓北去。
郑兴十分扫兴,“这些东吁畜生,怎么见了明军就跑?难道被陆军打怕了?”
陆战队的士兵也轻松起来,刚才端平的燧发枪也是放下来,士兵们开始小声交谈着,一面咒骂着这些丧失人性的东吁余孽。
东吁统领在撤退的时候,偷眼打量着明军,见明军没有追击的意思,他顿时明白了:明军不敢追击,他们没有援军,这是一支孤军,“弟兄们,列队,杀死这些明军,为我们死伤的兄弟报仇。”
“报仇……”
“报仇……”
“报仇……”
……
说到报仇,东吁士兵立刻热血沸腾起来,不需要统领动员,士兵们一个个像是饿狼,叫嚣着扑向对面的明军,谁都希望,自己是第一个砍下明军头颅的人。
山呼海啸,脚步震天,风卷残云,浊浪排空。
一千余名东吁士兵,挥舞手中的砍刀,泥石流似的泻向明军的阵地。
明军重新端起燧发枪,在东吁士兵进入射程之前,他们不动如山岳。
如果说东吁士兵是发现猎物的猛虎,正在向猎物发起致命的一击,那明军就是等待猎物进入攻击范围的雄狮,它蛰伏在草丛里,正期待着猎物向自己靠近。
“砰。”
“砰。”
“砰。”
……
最后一刻终于来临,当东吁士兵进入燧发枪的百步死亡线时,明军的燧发枪立刻开始招呼他们,第一排枪手完成齐射,顿时有数十东吁士兵摔倒在冲锋的道路上。
东吁士兵还在出击,他们踏着同班的尸体,继续向明军猛扑过来,气势一定都没有减弱的迹象,明军还在射击,第二排、第三排枪手也是完成齐射。
一波射击,就有超过百名东吁士兵倒下,或死或伤。
这些一贯欺负大城的东吁士兵惊呆了,明军的火器,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
躺在地上的士兵,也许就是他们的归宿。
面对死亡的恐惧,东吁军进攻的势头被燧发枪遏制。
东吁士兵的速度开始慢下来,不知道是害怕明军的燧发枪,还是要避开地上同伴的的尸体,也许他们是被受伤的东吁士兵惨状吓怕了。
速度越慢,燧发枪的命中率就越高。
又一波射击,东吁士兵又是伤亡过百。
但后面的东吁士兵看不到前面的惨状,他们还是像潮水一样前涌,因为立脚不住,他们推着前面的士兵一步步向前送死。
东吁的统领彻底懵了,这还不到一盏茶的时间,明军在没有任何伤亡的情形下,他对士兵伤亡已经接近三成,伤兵经过同班的践踏,眼见着也是活不成了。
在他迟疑的时候,明军的抢手们没有闲着,他们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人,只是在机械地重复着几个简单的动作。
又是两波射击。
东吁士兵已经伤亡过半,要是明军遭到如此的损失,恐怕都要崩溃了。
训练有素的军队就是不一样,东吁士兵虽然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但没有撤退的军令,他们还是低着头缓慢向前冲锋。
东吁的统领撑不住了,“撤,快撤!”他欲哭无泪,到现在他才明白,为什么他隆与吉伦海,在明军面前屡战屡败:明军不是他们同一水平线上的对手。
“砰,砰,砰……”
在东吁士兵撤退的时候,枪手们一刻也没停止过燧发枪的发射,他们将射程加到最大,落在后面的东吁士兵,不是后背中弹,就是脑袋、大腿被燧发枪打得血肉飞溅。
无论什么部位中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