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重生之童养媳 >

第5部分

重生之童养媳-第5部分

小说: 重生之童养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然后又看别人是怎么招揽客人的。

只是,一开始她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大声的吆喝,这样一来,自然就没什么人气。魏大娘道:“寄姐,这样不行,你吆喝几句。”

都到这一步,羞答答的可不行。沈寄学着旁边的人吆喝起来,“快来买福气结啦,出入保平安,招财纳福。又好看又便宜的福气结啊。”

、赚钱(5)

这么一吆喝,果然便有人往这边看来。沈寄满怀希望的等着,总算有个小姑娘看着新鲜,拉着大人过来看。

“这个怎么卖啊?”她指着挂着树上的一个比较精巧的问。

“这个啊,本来卖五文钱的,小姑娘你是第一个主顾,就算你四文。”沈寄笑着回答。

“阿娘”小姑娘伸手拉拽母亲的一角。

沈寄看做母亲的还有点犹豫,又拿起蓝白布上搁的一个圆环里编出平安二字的中国结来,“开张生意,再送你一个平安。”

“好吧,拿一个。”妇人把四文钱递过来,魏大娘收下。

开了个头,生意就好做了。渐渐有人围了过来。沈寄发现她原本的定价有些偏高,小玩意儿普通人不舍得这么多钱,便都搭上一个小一些一起卖。魏大娘都由得她做主,看着生意不错,脸上满是笑意。这个寄姐挺能干,这么一会儿卖了七八十文了。她捏捏钱袋,准备回去马上再买几捆红丝绳。还有,楹儿说的,要给寄姐一些分红。

这一天不到午时就卖完了,一共卖得了三百多文钱。魏大娘给了沈寄五十文,然后还给她买了一只糖葫芦吃着回来。

沈寄看着糖葫芦,笑了一笑,然后接过来,“谢谢大娘。”她编到最后,手指都勒疼了,还破了皮。不过还好,六天赚了五十文。她的身价是两千文,要赎身或许还要涨点。也许卖鱼丸汤赚得比这多一点吧。沈寄这会儿是浑身充满了希望。

魏大娘更是欢喜,成本一共三十多文钱。给寄姐五十文,买糖葫芦花了两文。这样也还净赚两百多文。这可比她绣东西更赚。

离下次庙会还有十二天,到时候再来。她也可以帮着编,让寄姐教一教自己就好。

“大娘,已经编过的,恐怕就不好卖了。我得想些新花样。而且,那些人聪明一点的,应该也可以举一反三。下次便不会这么好卖了。”长期来看,还是魏楹说的鱼丸汤比较靠谱。这个毕竟是只有自己才掌握的技术。别人买了去,也学不来。

她当时做的时候,魏大娘在旁边看着都有些目瞪口呆的。其实,她也是试着做的。这里没有机器可以打鱼丸,她就用原始的办法,把鱼去刺,然后鱼肉一直捣成碎肉。靠着吃货对调料的敏感,这才做了出来。既然要卖,那就得跟下点本钱。

“大娘,再去杂货铺买点调味料吧,不是要卖鱼丸汤么。”

沈寄首战告捷,魏大娘当然依从,便带着她又到了杂货铺,由着她挑选那些复杂的调味料。说实在的,她做饭,一向就是用最简单的盐巴而已。可是,同样是用盐巴,寄姐做出的饭菜就是比她做出来的香。她倒也有几分信服她,厨房的事基本都交了给她。

沈寄想着鱼丸主要是靠鲜味吸引人,可是家里做菜还是得多些调味料才好,于是趁机买了不少样。

“好了,大娘。”

买好花去三十几文,魏大娘颇有些心疼,一斤肉才十六文呢,这要买两斤肉还有富余呢。

、赚钱(6)

不过,钱是寄姐挣的,也是为了卖鱼丸汤买的。而且她做菜的确好吃,楹儿最近饭量增大了看着人都精神了不少。魏大娘咬咬牙就付了钱。又另卖了些需要的东西,再买了些米。沈寄看到买米,心头欢喜,多挣点钱也许就可以吃干饭了。

“大娘,过两天又要赶集了。你说福气结拿到集上好卖不?”沈寄想去赶集。今天的成功也给了她一些信心。去赶集,也许还有意外的收获也说不定。

“到时候咱们把鱼丸汤试着拿去卖,然后再摆上些福气结。”她不遗余力的游说着。

“嗯,试试吧。不过如果到时候有人问我,那鱼丸汤我怕我说不清楚,你也一起去吧。”

“好。”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回去后,魏大娘便把好消息告诉魏楹,魏楹笑着指指桶里,“寄姐真是能干!喏,已经有人送了五斤鱼来了。”

沈寄先把自己的五十文找了个缺口的小瓮放到柴房,然后出来杀鱼。一边忙活,一边唱着歌。五十文,也就是五十元,钱不多。但是可以给人带来极大的成就感,满足感。

魏大娘帮着去鱼鳞,鱼刺她却不会剥离,所以对寄姐那一手整鱼脱骨法非常的好奇。沈寄便大方的教给她。如今,大家是同舟共济。这对母子虽然有点剥削她,可是她无处可去,这里有有吃有穿还有住。魏楹还能给她讲不少关于这个时代的常识。这个芝麻包子前两日又给她普了下法,她现在的户籍都是挂在魏家的。没有户籍,她就没有可以冲州过府的路引,相当于后世的身份证。说简单点,离了魏家她就跟偷渡客一样,要一直躲躲藏藏的。所以,她是被魏家吃定了的。

如果他们今天不分钱给她,她也是毫无办法的。不过好在,魏楹还懂得,想要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要不然,她也不会卖力气的,得过且过就是了。

“小小少年,很少烦恼……”沈寄不知不觉的就哼出了声,见魏楹盯着自己立时警觉,这个芝麻包子可厉害着呢。于是,她又赶紧哼起了在村里听过的小调。

“寄姐,这一次辛苦你了。”

听芝麻包子,不是,是魏楹这么说,沈寄赶紧道:“不辛苦,应该的。我也吃家里的饭,该出点力的。”这小子忒贼,不是又想起奴役她的法子了吧。

“你别紧张,我是瞧着你前几日,手磨红了,所以托王二叔买了点药膏回来。他方才拿来给我了,回头你拿去擦擦。”魏楹看自己一说话,寄姐眼底就格外警觉,便放缓了声音。

寄姐忽然被自己的口水呛住了,尼玛,不要笑这么好看好不。

魏楹本来就是美男子一枚,这些天,吃得下睡得好,白日又在练习五禽戏。脸上长肉了,气色比以前红润了,总之整个人精气神跟十来天前大为不同。所以,毫无疑问的更加的好看了。

眼见沈寄咳个不停,魏楹好心伸手给她拍了拍背,哭笑不得的说:“没事吧,小心点。居然这样也会呛到。”

、再接(1)

沈寄是吓了一跳,本来当他是小孩子不设防的。没想到她一颗二十几的老心,居然在十四五的正太的微笑下有点把持不住。

对了,魏楹比这个身体的本尊正好大六岁,十四岁半。其实不算小了哦,前几天沈寄出去,村里还有姑娘跟她打听魏楹的身体好点没有呢。他这样的读书人,在村里姑娘眼底,应该是很不错的对象吧。

不过,魏大娘,仿佛没有要在村里给他结亲的意图。成日家念叨的就是下场考试。这不,魏楹,已经在自行开始温书了。估计是日后中了举才会结亲的吧。

今晚的依然不是干饭,不过,已经稠多了。沈寄很满足了。想一想从一个到处觅美食并且偷师的吃货变成如今能不喝没几粒米的稀粥就满足,这个跨度着实大了一点。

正在做的时候,又有两个小孩儿送了五斤鱼来。沈寄收下了,然后从魏大娘手里拿了两文钱给他们,“二狗子,今天跟明天就不要了,你出去同其他人说一声。”

“好!寄姐,我捉的鱼特别肥美,以后我每天都捉来。”

“好的。”

从下河捉鱼开始,沈寄的伙食也开始得到改善,所以这些天不但不但魏楹精神好些了,她也长胖了一点,不再是一根芦柴棒了。脸上有肉,看着就比刚到魏家的时候好看多了。二狗子忍不住多瞅了两眼,然后才笑着出去。

十斤鱼肉,全部要做成鱼丸汤还是需要一些时候的,便分成了两天来进行。然后,还要洗出几个干净、大小合适,最要紧是没有缺口的小碗来装。毕竟是镇上,消费水平肯定比村里高。碗稍微好一些,东西也好卖点。

魏大娘把碗柜里的碗都搬了出来,让沈寄挑选。沈寄挑来挑去,也没有合适的。只得临时又讨了几文钱到杂货铺去买了十个细瓷碗。

第二天一大清早,沈寄就起床和魏大娘忙活上了。

所以,就不能慢慢的走去了。搭了王二叔进城的牛车,沈寄不到十岁免费,魏大娘一文钱。然后两个背篓就被两人抱在怀里,省得占位置。还有一个小桌子,两张小凳子,一个小炉子,便也收了两文钱。

一起赶集的人看了就问:“魏大娘,你们这是要做什么呢?”

大家一起去,这是瞒不住的。魏大娘便笑道:“去卖鱼丸汤。伢子们送来的鱼多了,”

有几个小孩便往她们背篓里瞅,沈寄笑着说:“还是生的,得去了现煮,不然凉了有腥味。”

可惜到了集上,已经没有什么好位置了。只得找了一处稍微显眼的把摊子摆上。一起赶集的村民也各自占了位置摆起摊子。沈寄她们旁边的是同村何老幺的竹编小器物。

不及多看,魏大娘便开始生小炉子的火,沈寄动手把捏好的鱼丸等物摆放到小桌子上。沈寄不会生火,而且她等会儿是做汤的人,也不适宜弄得灰头灰脸的。今天她还特意穿了魏大娘给做的一件素净的衣服,这样看着也干净些。

、再接(2)

火升起来,沈寄把汤底放到上头煮上。这汤底也是来之前就兑好的。从第一天开始摸鱼到现在,经过许多次的实践找出来的调料和汤水的最佳配比。

水开了,沈寄揭开锅盖,香味开始四溢。

来前她就同魏家母子商量过了,为了招揽客人,第一天就允许前十位客人免费试吃一个。所以,这会儿汤锅开了,她便吆喝起来。

听说可以免费试吃一个,便有人驻足停下,“来一个我试试。”

沈寄便拿起细瓷碗舀了一个出来,配上点汤,再撒上点葱花,“来,您尝尝。”

旁边又来了要试吃的,她照样热情的舀了送上。然后,又有几个人围了上来。

“嗯,不错,鲜、嫩,味道好。你这个怎么卖啊?”这第一个客人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看来也是比较有吃螃蟹的精神的。

沈寄笑眯眯的说:“四喜鱼丸,一碗四个,四文钱。”

这会儿第一锅的十个鱼丸已经只剩两个了,有人说:“哎呀,我还没尝出什么味儿就没了。你再给我舀一个。”

还有这种人哈,要是你一直说没吃出味儿,不得一直白吃啊。沈寄陪着笑脸,“小本生意,请体谅。而且,您后头还有两个客人等着呢。”沈寄知道跟这种爱占便宜没完的人说不通,便把矛盾转移到让他给后头的人让道上去。

“就是啊,没吃出味儿是你的事。别人都吃出来了,快让开,最后两个了。”

旁边同村的何老幺几个也帮腔,“就是啊,这可是从二十多里外背来的,可不容易呢。”

那人这才讪讪走开,一边道:“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稀罕吃呢。”

沈寄心头窝火,白吃你还这样。不过,她大学在麦当劳打工的经历让她依然保持了甜美的笑容。

“他不稀罕吃,我稀罕,小姑娘,给我来一碗。”第一个客人掏了四文钱出来。

“我也来一碗,确实不错。”

沈寄一喜,看来镇上的人是要舍得花钱些。一旁的魏大娘也已经洗净手开张卖了几个福气结出去了。花样还是之前的十个,沈寄决定卖过这次再添新花样。卖得好的就可以先保留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