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画说蒙书经典—画说中华经典 李诚 >

第24部分

《画说蒙书经典—画说中华经典 李诚-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萍镜虼幔趺隙奸掠壬酢H灰造糁惺鳎薷曳フ摺!

颔联紧承首联,写进入祠中所见。春草凝碧,黄鹂鸣叫,但是,从一个“自”字,一个“空”字看出,这里却有些荒凉了。

刘备三顾茅庐,虽然不像《三国演义》上面写得那样,但亲自去拜见邀请,而且去了三次,却是事实,《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就有“由是先主(刘备)遂诣亮,凡三往,乃见”的记载。诸葛亮也一生忠于蜀汉,刘备死后,尽心辅佐后主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对诸葛亮的知遇,诸葛亮对刘备的忠心,这种君臣风云际会,是被后人所啧啧称道的。颈联所写,就是对此的缅怀。

诗的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虽然客观上蜀国的北伐不可能战胜曹魏,但是,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个人悲剧,却引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感叹与共鸣。

杜甫有不少吟咏诸葛亮的诗,还有一首七律,也非常有名,是他在夔州时写的著名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今录于下,可以与这首《蜀相》参看: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杜甫在成都,生活也并不是一直都像《江村》所描写的那样惬意,老朋友严武对他很好,不免会引起他人的嫉妒;有时故人的禄米未至,也有揭不开锅的时候。他曾经写过一首《百忧集行》:

忆昔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

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

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上元二年(761)秋的一场大雨,更让杜甫苦不堪言。屋上的茅草被风刮跑了,本想多少捡一些回来,修补一下屋顶的罅漏,但茅草又被顽皮的孩子抱走了。

风倒是暂时停了,但是雨却落了下来,床头屋漏,布衾破裂,这长长的寒冷雨夜,如何才能熬到天明。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屋漏偏遭连夜雨了。更何况还有老妻,还有幼子,杜甫真是要再一次感叹“所愧为人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了。

如果诗仅仅写到这里,那么,不过是老生常谈的叹老嗟卑,与贾岛、孟郊的穷诗没有什么区别。但这是杜甫,他的心里,永远都不是只装着妻儿和小家。他博大的胸怀,使他每一次遭受不幸的时候,都能够推己及人,把目光和关爱投向下层人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如果什么时候“眼前突兀见此屋”,他愿意“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境界之高尚,已经远远超越了儒家的“达则兼济天下”,而是一种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思想光辉,千古以来,唯杜公一人而已!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诗堪称杜诗中的第一快诗。

“安史之乱”自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两年后,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两年后,安庆绪被部将史思明所杀;两年后,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所杀;两年后,史朝义兵败自杀。整个“安史之乱”,就这样闹了八年。

宝应元年(762)冬十月,仆固怀恩等屡破史朝义军,叛军大将薛嵩、张志忠等降唐。广德元年(763)春正月,史朝义在莫州(今河北任丘北)自杀,延续近八年的“安史之乱”结束。

宝应元年,严武受调回朝,杜甫一直把他送到绵州(今四川绵阳)。哪知道严武一走,西川兵马使徐知道就造反,于是杜甫只好继续北上,到梓州(今四川梓潼)。严武走了,杜甫在成都也有点呆不住,年底,干脆回成都,把家人也接到梓州来了。直到广德二年(764)严武再镇蜀,他才又回到成都草堂。

“安史之乱”平定的时候,杜甫在梓州。听到这个喜讯,杜甫高兴极了。苦难已经过去,天下终于太平,自己也可以回到故乡了,他甚至已经设想好了返回故乡的路线。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写于这个时候。

剑外,即剑门关外,也就是四川,这是站在中原人的角度来看的。忽然听到蓟北(安禄山的根据地)收复的消息,诗人不觉喜极而泣。书是看不下去了,妻子的愁眉也舒展开了。放歌纵酒,诗人已经在准备返乡的事了。

尾联极有情致。这是诗人展开想象的翅膀,为自己设想了一条回家的路线。从长江顺流而下,经过三峡,先到湖北,再回洛阳。

遗感的是,诗人的这个愿望并没有能够实现。严武死后,他去了东川,寓居夔州,然后乘船出峡,不过仍未能返回故乡,而是漂泊湖、湘,最后死在湖北耒阳的船上。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首七律,被《杜诗镜铨》的作者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明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为什么呢?是因为那震烁古今的一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是因为诗人万里悲秋、百年多病的人生悲剧打动了读者?

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已经住了两年。这时,他已经五十五岁,是一个百病缠身、风烛残年的老人了。

诗的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被视为歌咏长江秋色的千古绝唱。

后四句写登高感触之情,意蕴丰厚。罗大经评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说:“万里,地辽远也;秋,时惨悽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鹤林玉露》)分析得琐碎了一些,但也是实情。杜甫此时,对仕途已经完全绝望,他的悲秋之感,主要是两个方面。一、“常作客”。他一直想回到故乡,主要是想回洛阳。杜甫少年时代是在洛阳度过的,他寄居在姑母家中读书。他在洛阳,可能还有一点田产,《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自注说:“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但一直到死,他都未能回去。二、多病。杜甫中年以后,身体就很不好。他有糖尿病,在《同元使君舂陵行》中说:“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长卿即司马相如,他患有消渴症,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糖尿病。杜甫的肺病也一直很严重,他的诗中常常提及,如“病肺卧江童”(《别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肺病几时朝日边”(《十二月一日三首》),“衰年病肺惟高枕”(《近照》),“肺气久衰翁”(《秋峡》)等。他还有严重的风湿麻痹症。他在《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中说:“老妻忧坐痹,幼女问头风。”后来甚至半身不遂了。他在《清明》诗中说:“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而且眼也花了(“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小寒食舟中作》),齿也落了(“齿落未是无心人”《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身体差到了极点。

罗大经说“独登台”是“无亲朋也”,说得很好。以杜甫现在的身体,他要去登高,不可能没有人陪着,至少儿子宗武应该在身边,但是他却说“独登台”,是因为他最关心的弟妹和最知心的朋友都不在身边。杜甫有四个弟弟,只有最小的弟弟一直跟在他身边,其他的弟弟和妹妹天各一方,有时连消息都没有。他的诗中常常说到“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恨别》);“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他登上高台,思念亲朋,其孤寂的心情溢于言表。

尾联很伤悲,也很无奈。时事艰难,生活也艰难,头上的白发倒是不断地增加了,而且因为病,最近连酒都不能喝了,人生至此,可谓惨痛至极了。

这首诗为后人所推崇的,还有炉火纯青、不露一丝斧凿痕的技法。明胡应麟说:“此章五十六字,如海底珊瑚,瘦劲难移,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此篇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诗薮》)

贼退示官吏并序/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令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元结的《舂陵行》和《贼退示官吏》,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诗以外最好的现实主义诗歌,也因此受到杜甫的激赏,写下了《和元使君〈舂陵行〉》。

小《序》说“癸卯岁”,即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又说“明年”,当是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定一年,天下尚未太平。元结被任命为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道州是一个小州,又经战乱和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已经残破不堪。元结在《舂陵行》的小《序》中说:“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以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连“贼”都觉得道州民很可怜,破城而不屠。但是,贼退了以后,官吏们却不管那么多,照样横征暴敛,元结因此写了这两首诗。

诗的前句回忆从前,在太平的时候,“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还算过得去。。电子书下载

然后说自己这几年一直在军中,现在才到这里做地方长官。这里曾经因为太小太穷,所以连“贼”都“不屠”,算是在战乱中得以保全。但是,现在这些使臣,却打着奉朝廷之命的招牌,“忍苦征敛”。“岂不如贼焉”,是诗人愤怒的指斥。

作为一个有良心的官吏,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对人民大众充满了同情,不愿意像那些狠毒的“使臣”一样,昧着良心去征敛,让百姓们陷入绝境,自己博得一个“时世贤”的美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