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画说蒙书经典—画说中华经典 李诚 >

第30部分

《画说蒙书经典—画说中华经典 李诚-第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样先说诗题。这首诗以《锦瑟》为题,全诗并非咏锦瑟,而仅以首二字为题,实际上等于是“无题”,这符合我在上一首诗中所说的第二种情况。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李商隐诗歌中比较难懂的一首。字句并不难懂,难懂的是他究竟要说什么,或者说,究竟为什么而作。历来有爱情说、悼亡说、自伤身世说、政治寓意说等等,但又似乎都不贴切,大概是诗人晚年回忆过去的感伤之作。

诗以锦瑟起兴,也不过因为诗人写此诗是大约五十来岁,为了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便于叙述而已。

“锦瑟”就是瑟,古时弹弦乐器,最早有五十弦,据说黄帝听素女演奏时,感觉声音太过哀怨而破为二十五弦。但诗人写作,往往不一定完全遵照事实,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也说“五十弦翻塞外声”。

“思华年”,就是回忆过去年轻时美好的岁月。

颔联和颈联连用了四个传说故事。“庄生晓梦迷蝴蝶”,是庄子的一个著名的寓言。《庄子·齐物论》说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他就真以为自己是蝴蝶。醒了以后,不知道蝴蝶是在自己的梦中,还是现在这个自己是在蝴蝶的梦中。“望帝春心托杜鹃”,是蜀国的开国之君杜宇的传说。据说,杜宇也就是望帝后来变成了杜鹃鸟,但心系故国,常常在春天飞回来在田间鸣叫,催人春耕。这两个故事,是表示世事变化莫测,美好理想化为梦幻。“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海中的鲛人,哭泣的眼泪会化为珠。“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是地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是著名的产玉之地,据说在太阳的照射下,美玉的光泽就像烟霞一样。这两句很美,但诗人的意思,不过是借此说明往事如水泡,如烟霞,都已经幻灭,不能再追寻了。

尾联有一点沉痛。这样的感觉,并不是要等到今天来回忆的时候才有,其实在当时,也就是身临其境的时候,就已经感到惘然了。

橡媪叹/皮日休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

伛偻黄发媪,拾之践晨霜。

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

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

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

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如何一石余,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脏。

典时作私债,农毕归官仓。

自冬及于春,橡实诳饥肠。

吾闻田成子,诈仁犹自王。

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

这是皮日休《正乐府》十首中的第二首。

晚唐时期,社会已经极为黑暗,而贪官墨吏更是明目张胆地盘剥百姓,民众的生活苦不堪言,晚唐诗人的斗争精神虽然远不能和杜甫、白居易等相比,但还是有不少诗人在诗歌中对这种黑暗现象进行了大胆地揭露,这首《橡媪叹》就是其中之一。

“橡媪”是皮日休随意创造的一个名词,也就是收采橡实的老妇人。就像李白在《秋浦歌》中别出心裁地称被炉火映得全身通红的冶炼工人为“赧郎”一样。

“橡实”是什么东西呢?就是橡树的果实,味苦,多食易中毒。诗的前半部分写一个“伛偻黄发媪”,从早到晚在山中拾橡实,“黄发”,指年老。人老了以后,头发一般先变黄,再变白。陶渊明《桃花源记》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是指老人和小孩。穷人以拾橡实为生,是没有种好庄稼吗?不是的。诗的下面接着就说“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但是,这些是用来交租税的,“私室无仓箱”,家里是一点也没有剩下。

更为可气的,是官吏明目张胆地贪赃,以大斗量入,一石只当作五斗计,他们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样豪夺,根本就不畏惧刑罚。老百姓把所有的收成都交给了官家,一年到头,只能靠橡实来哄一哄饥肠了,这是多么惨痛的情景啊!

诗的最后提到田成子,他是春秋时齐国的相,名陈恒。他曾经把粮食借给老百姓,以大斗借出去,以小斗收回来,所以得到人民大众的拥护,后来杀掉了齐简公称王。在儒家的眼中,田成子对老百姓的“仁”是假的,是为了某种目的的,所以叫“诈仁”。但是现在这些官吏,连“诈仁”都做不到,完全撕掉了遮羞布,明目张胆地巧取豪夺了。诗人对此也无可奈何,只能洒下一些同情的泪水:“不觉泪沾裳。”

咏田家/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唐诗中斗争性很强的,是一些直接描写民生疾苦的诗歌,如李绅的《悯农》二首: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聂夷中的《咏田家》也是其中比较著名的。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二月,蚕尚未结茧,就已经提前把以后缫出的丝卖了;五月,禾苗还在田中,就已经把以后成熟的谷子卖了。这种卖法,价钱会压得很低。所以下面马上说“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后面四句,被有的选本删掉了,其实没有必要。这是诗人对“君王”的一种规劝和希望,虽然近于痴人说梦,但诗人的愿望是好的。

贫女/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表面上看,写的是一位贫女的自伤自怜,其实是作者借此表述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这一类的诗作在唐诗中还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张籍的《节妇吟》、王建的《新嫁娘》等。

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表面上看,是新婚的妻子在早起梳妆的时候,问丈夫自己的打扮合不合时宜。其实是朱庆馀在向当时任水部侍郎的张籍询问自己的文章合不合主考官的口味。张籍还回了他一首诗: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的《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入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表面上看,是一位已婚的女子在婉拒另一位男子的追求,实际上是拒绝当时的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对自己的拉拢。

秦韬玉的《贫女》,也是这样的诗作。

“蓬门”写女子出身贫家,也暗指自己出身低微。“拟托良媒益自伤”,对贫女而言,是因为出身贫寒,而世人所重的是富贵;对诗人而言,自己品格高尚、才华横溢,但世人所重的是门第金钱。

中间四句,在贫女,是表示自己不慕荣华,不随流俗,而自信心灵手巧;于诗人而言,则是表示自己不攀附权贵,独善其身。遗憾的是世人所重的是权势富贵,有谁来赏识自己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情操呢?

话虽然这样说,但贫女未必不想一段美好的姻缘,贫士也未必不想有一场好的际遇。只不过一年又一年,希望总是落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忙”(罗隐《蜂》),诗人也只能感叹“为他人作嫁衣裳”了。

山中寡妇/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在晚唐揭露社会矛盾,表现人民困苦的诗歌中,杜荀鹤的这首《山中寡妇》算得上是最出色的一篇了。

晚唐社会黑暗,最痛苦的还是老百姓。“四海十年人杀尽”(杜荀鹤《哭贝韬》),没有被杀的人,也不过是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而已。这首诗的主人公,就是丈夫已经因兵燹死去,在沉重的租税下无法生活,逃进了大山深处的一位寡妇。

她为什么要逃进深山呢?因为“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农民们赖以生存的,不过是耕织而已,但是桑柘已废,田园荒芜,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了,而统治者们仍然课以沉重的租税。“征苗”,指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青苗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所以称“征苗”。

颈联是写寡妇逃进深山的生活情况,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

但就是这样,也逃不脱官府的追索。他们会追到深山的更深处,催租逼税,敲骨吸髓,贫民们最后大概也只有死路一条。

唐诗故事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时恩

王维有一首叫《息夫人》的诗: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时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息夫人,是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妻子,名叫息妫,因为长得美,所以人称“桃花夫人”。楚国灭掉息国以后,把息夫人掳掠回去。她虽然被迫与楚王生活在一起,并且生了两个孩子,但是终身不与楚王说一句话。

王维为什么会写这首诗呢?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

宁王李宪是唐睿宗的长子,他本来是应该继承皇位的,但是他把皇位让给了唐玄宗李隆基,所以他死后被追赠为“让皇帝”。

李宪也是一位风流才子,他有宠妓数十人,个个都貌美如花,而且能歌善舞。有一次,他路过府门旁边的一家饼店,看见饼师的妻子身材窈窕,皮肤雪白,人长得很美。于是,他给了饼师一些钱,把他的妻子“要”了去。宁王对她非常宠爱。

过了一年,宁王问饼师的妻子说:“你还想念那个饼师吗?”女人低着头没有回答。

第二天,宁王大宴宾客,席间,他让人把饼师叫来,让他们夫妻见上一面。

女人看着自己的丈夫,非常悲痛,眼泪止不住流了出来。

宁王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大家,大家对这一对夫妻都充满了同情。宁王让大家就这件事赋诗。当时在座的王维就写了上面那首《息夫人》。表面上看,是说的息夫人,但影射的,是宁王和饼师夫妻的事。

后来,宁王把女人还给了饼师,算是成就了破镜重圆的一段佳话。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中唐诗人顾况,有一次和几位诗友在御苑边的流水旁休息,忽然看见许多阔大的梧桐叶随着御苑流水漂了出来,仔细一看,有一片梧桐叶上好像有字。他们把它捞上来,看见上面有一首诗:

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

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

从诗句看,是一位宫女的自伤之词。

第二天,顾况跑到御苑的另一边,也在一片梧桐叶上写了一首诗,把叶子放在沟中,让它随着流水漂进了深宫。诗是这样写的:

花落深宫莺亦悲,上阳宫女断肠时。

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

十多天后,有人在苑中踏青赏春,在水中又发现一片写有诗句的树叶。他知道顾况的事,就把它捞起来,送给顾况。顾况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

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

后来怎么样了,不知道,大概也就没有了下文。

但另一位御沟题诗的宫女,却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唐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