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

第1部分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第1部分

小说: 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孟德

主编:李诚



辞典简介 本册工具书是国学小百科书系之一,共收录259条词条。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书法的美,在于用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在特殊的宣纸上画出的变化无穷的线条,以及由这些线条组成的图案。这些图案,就是以真、行、草、隶、篆等不同形式表现的中国文字。中国文字的形式多样形成中国书法的多姿多彩,笔墨线条的无穷韵味使即使不认识汉字或不懂篆书或草书的人都能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主编简介 李诚,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育部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四川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点负责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1998年获“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2002年获: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1998年、2002年、2007年连续三届在缺席的情况下被学术界推举为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屈原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文化文学、巴蜀文化、俗文学。著述甚多,承担多项教育部重大课题,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李诚教授同对长期关注中小学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工作,强调青少年人文素质的培养,他认为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孩子、对学生应该有平实客观的评价,尊重孩子、学生的选择和愿望,让他们朝这些方向发展,这才是最好的教育。他在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师德标兵”。

书法简史

商周书艺 范金刻石

中国文字,因其特殊的结构形式,使它从一出现开始,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书法。

甲骨

今天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虽然是用刀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与传统书法用笔书写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的字形结构于平正中又错落有致,对称中不乏穿插避让,章法上大小交互,行款参差不齐,具备了书法的一些基本要素,为后世书家所推重。

钟鼎文

商周时期的另一种文字,是范铸在钟鼎彝器等青铜器上的文字,它们被称为“金文”“籀文”“钟鼎文”,区别于秦统一文字以后的小篆,又被称为“大篆”。金文虽然也不是用笔书写,但是,几乎已经具备了后代书法的一切特点。邓以蛰在《书法之欣赏》中说:“钟鼎彝器之款识铭词,其书法之圆转委婉,结体行次之疏密,虽有优劣,其优者使人如仰观满天星斗,精神四射。”这个评价十会精彩。

《乙瑛碑》

商周时期已经有石刻出现。而且出现了成就极高的大篆《石鼓文》。

《礼器碑》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文字不同。秦统一中国以后,废除六国文字,统一于标准的小篆,并让李斯等人书写范本,颁行天下。

《泰山刻石》

小篆结体规范,对称圆匀,秀媚整饬。秦始皇六次东巡,在泰山、琅琊台、之罘、会稽、碣石、峄山等处留下七次刻石,全为李斯一人所书,书法精美无比。

《石门颂》

甲骨文瘦硬奇崛的古朴之味、金文庄重威严的雄浑之气,是先秦巫觋文化、尚武精神和哲理思维的产物,而小篆的整饬对称、一丝不苟,则是秦王朝大一统精神的表现。

易圆为方 汉隶生辉

据说秦时有一个狱吏程邈,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大狱。他在狱中用了好几年的时间,研究出一种新书体——隶书。这当然是传说,出土的战国器物中,已经发现了隶书。

和篆书相比,隶书书写便利些,很快就成为汉代主要的书体。

隶书将篆书的圆转下垂变为横直方正,打破了篆书匀称对称的规律。它的变圆笔为方笔,与其说是便于书写,毋宁说是对力度和气势的追求。隶书较之小篆,有较强的随意性,尤其是波磔笔法的出现,使字体向左右扩展,增加了飞动之势,增强了流动之美。

隶书在汉代蔚为大国,不仅碑碣众多,而且风格各异,或高古,或纵逸,或厚重,或秀丽,各臻其妙。其中,《礼器碑》《乙瑛碑》《华山碑》《史晨碑》《张迁碑》《曹全碑》等,都堪称名碑。

除了这些比较规范的碑碣以外,还有两种隶书,以其随意性和不规范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第一种是摩崖,字是直接写在稍加削平的崖壁之上的。书写镌刻者是用绳系在腰上,从山上坠下去,悬在空中书写的,因此字的大小不可能统一,笔画不可能太规整,排列不可能太整齐,而恰好因此形成了摩崖石刻灵动舒展、酣畅淋漓之美。著名的《石门颂》《开通褒斜道刻石》《西狭颂》等,都是摩崖刻石中的上品,其中,尤以《石门颂》最为著名。

第二种是竹木简。这是直接用柔软的毛笔书写在竹简或木简上的,可能是限于时日,书写随意性更强,也更为飞动跳脱。

篆书和隶书都是一笔不苟的,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人把不连贯的笔画连贯起来,把繁复的笔画变得简省,于是,一种新的书体章草便诞生了。

章草虽然仍保留了隶书的基本体势,波磔分明,但不再安于横平竖直的规矩,而是左伸右踢,飘然欲飞,隶书的方折又开始向篆书的圆曲回归,尤其是各自独立而不相往来的笔画开始呼应连接,使人耳目一新。

章草的书写比篆、隶快捷,但辨认就难得多了,所以,与其说是便于书写,不如说是更具观赏性。到东汉时期,出现了杜度、崔瑗和被尊为“草圣”的张芝等章草大家。

当隶书和章草几乎一统汉代书坛的时候,一种更为大胆便捷的新书体已经在孕育之中。

东汉末年,有一个叫刘德升的书家,创造了一种叫“行押书”的新书体,“务从简易”,很快便得以流行,这种书体被称为“行书”。

魏晋风度 美不胜收

汉末的大乱,残破了国家,却解放了思想。老庄思想的兴盛、南北对峙的无奈、改朝换代的频繁、现实社会的险恶,使得人们更多地采取逃避现实的人生态度。一种人,沉迷声色犬马的享乐而醉生梦死,一种人却寄情于对艺术的追求。士大夫以清谈为务,但又扩大了他们的视野,深化了他们的思想。抽象思维的能力大大加强了,使得人们不满足于形式美的表现,而开始追求风神、气韵、情采等抽象意趣,凡此种种,都导致了书法艺术的革新与发展。

(晋)王羲之《兰亭序》

魏晋南北朝的人在思想上追求的是个性解放,在艺术上追求的是个性的张扬。篆、隶过分的规范化,很不受魏、晋名士们的喜爱,他们在寻找,或者说是在探索一种新的表现形式,楷书也就应运而生了。

《始平公造像题记》

楷书八法具备,笔法比隶书复杂,但书写却要便利得多。三国魏的时候,就出现了钟繇这样的楷书大家。

但是,楷书并没有成为魏、晋乃至整个六朝书法的主流书体,原因是魏、晋的名士们仍然嫌它规矩了一些,所以,流丽飘逸、似连似断、大小错落、盼顾生辉的行书很快受到士大夫们的喜爱而成为六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书体。而且产生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书圣”王羲之,产生了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

汉代已经成熟的章草,深含隶意,不够流畅,变化也少了些,而且其用笔与六朝时大行的楷书和行书完全不同。因此,在王羲之等人的努力下,完成了章草向今草的蜕变。六朝时期的草书,蕴藉秀美,神韵天成,内擫而不张扬。

东晋以后,北方被强悍的少数民族占领,他们的审美理想,与南方民族大异其趣。鲜卑拓拔氏靠武力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权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措施,自魏、晋以来禁止刻碑的禁令被取消,碑刻不仅成为统治阶级纪功颂德的工具,也被普通老百姓用来祈福悼亡。

北魏的书法,以复古为主导,但并未得到汉隶的精髓;以楷法入碑,又没有掌握好楷书的要领。形成了一种似隶非隶、似楷非楷的书体,加上许多刻碑者的拙劣,因此形成了中国书法史上又一种独特的新形式——魏碑。

魏碑书法,具有北方民族质朴刚健的气质,它把隶书的方笔推向了极致,形成了与南帖秀美蕴藉特色交相辉映的两大书风。

《龙门造像题记》是魏碑中的佼佼者,《郑文公碑》《吊比干文》《张黑女墓志》《刁遵墓志》《张猛龙碑》等,都是北碑中的名品。

大唐风貌 法度森严

隋、唐的大一统,融合了南北两种不同风格的文化。唐代初年,二王书法笼罩书坛,一方面是地方世族的势力尚大,江左贵于清绮的审美趣味占据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统治者的喜好。

楷书是诸种书体中最难、最重法度的,必须一笔不苟,毫无取巧可言。隋代书法,已经开始从隶书向楷书过渡,《龙藏寺碑》《张黑女墓志》《董美人墓志》等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楷书作品。

唐代的国力强盛,泱泱大国,讲求法度,全社会有一种恢宏之气,即使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中唐时期,也不稍减,楷书这种特重法度的书体在唐代受到极大的喜爱和重视。

欧阳询《九成宫》

初唐时期,虞世南、欧阳询的楷书,承二王书风,结体内擫,还带有浓厚的隶书方笔笔意。到褚遂良,开始尝试挣脱这种束缚,追求一种流动飘逸之美。

盛唐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批庶族地主通过科举登上历史舞台,绮靡清丽而伤于纤弱的南方世族的审美情趣,已经不能与宏壮磅礴的时代精神相适应,书法艺术也是如此。

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的书法,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颜真卿的楷书,彻底摆脱了隶书的影响,把含有隶意的方笔变为圆笔;把中宫紧密的内擫结构变为舒展大方的外拓结构;把秀媚的侧姿取势变为凛然的正面示人。

柳公权《玄秘塔》

晚唐时期的柳公权,是唐代楷书的集大成者,他把二王、欧、褚、颜等冶于一炉,形成一种极刚健、极秀美、纯正贵族气派的书风,将唐代楷法推向极致。

唐人在规矩法度和恢宏之气之外,也充满狂放不羁的浪漫精神。正像诗歌中有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风格,也有李白、李贺的浪漫主义风格一样,欧、褚、颜、柳的楷书之外,也有张旭、怀素的草书。

怀素《自叙帖》

张旭和怀素,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草圣,被称为“颠张醉素”,他们把今草发展到草书的极致——狂草。

唐代的楷书,足以雄视百代,后莫能继,而唐代的草书,继承和发展了二王书风,已开了宋人重意轻法的先河。

重意轻法 各呈风流

两宋是一个较为畸形的时代,重文轻武的结果,是国家的贫弱,但另一方面,又是文化的极为发达。宋人没有汉、唐的宏大气魄,而气格较为卑弱,所以,在书法上,虽然也出现了苏、黄、米、蔡和宋徽宗等名家,但是却始终没有像汉、晋一样形成自己的时代特色,也没有像唐代一样群星璀璨,名家辈出。

宋初,承晚唐五代余绪,诗尚西昆,词宗婉约,已绝无盛唐气概,书法也以追摹古人与时贵为时尚,总的来说,成就不高,较为突出的是“宋四家”中的蔡襄。

北宋中、后期,是宋代文化最为辉煌的时期,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