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榍缮ⅲ谡迤壬嫌喝莺推剑袂迤
《九成宫》很明显地带有浓重的隶书意味。其“乙”法外略,很像隶书的波磔笔法。很多字保留了隶书横向扁平的隶书结构。它的结构,中宫紧密,明显向中心靠拢,但一点也不显局促,有一种“威而不猛”的气度。
它的用笔,以方笔为主,似北碑,但是方中带圆,起笔方,收笔圆,如铁画银钩般有力,而又不失灵动,正所谓不方不圆,亦方亦圆,骨格嶙峋,又不乏温润之致。历代书家对它评价极高。明陈继儒曾评论说:“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气充腴,能令王者屈膝,非他刻可方驾也。”明赵涵《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元虞集题此碑说:“观此帖结构谨严,风神遒劲,于右军之神气骨力两不相悖,实世之珍。”
由于《九成宫》超卓的艺术成就与森严的法度的完美结合,使得它在当时就深受人们的喜爱。它还一度被作为科举考试的标准字体。直到今天,《九成宫》仍然是学习楷书的最好范本之一。
《九成宫醴泉铭》,简称《九成宫》《醴泉铭》。唐魏征撰文,欧阳询书。唐贞观六年(632)刻,碑高2。70米,厚0。27米,上宽0。87米,下宽0。93米。二十四行,行四十九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褚遂良
唐太宗时,高僧玄奘法师(唐三藏)为弘扬佛法,历尽千辛万苦,到天竺(今印度)学习,求取真经,经历十七年,终于带回大量佛教典籍。他在慈恩寺内建大雁塔,以保存经书,并在里面译经。唐太宗亲自撰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唐高宗撰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命褚遂良书写,刻石后安置在慈恩寺内。
(唐)褚遂良《大唐三藏圣教序》
褚遂良写此碑时五十八岁,已是他书法大成的时候。虽然仍带有隶书的方笔意味,在运笔上仍然方圆兼施,逆起逆止,横画竖入,竖画横起,首尾之间皆有起伏顿挫,提按使转以及回锋出锋也都有了一定的规矩。但是,笔画已经越来越纤细瘦硬,但随意性更强,变得像行书般灵活。
《圣教序》的结体疏朗、轻逸脱俗、高贵典雅,在严谨的法度之中又显示出高度的艺术美。唐张怀瑾评褚书说:“若瑶台青璅,美人婵娟,似不任乎罗绮,增华绰约,欧、虞谢之。”(《书断》)其实不然,他的字在秀丽的结构中,是蕴含力度的。王世贞就说:“评书者谓河南如瑶台婵娟,不胜罗绮,第状其美丽之态耳。不知其一钩一捺,有千钧之力,虽外拓取姿,而中橅有法。”(《弇州山人四部稿·褚河南哀册文》)
《圣教序》的行文以及整体布局,乍看上去,显得无迹可寻,但是细细揣摩;又犹如品茶之道,不断回味,方现其中的真谛。秦文锦评论说:“褚登善书,貌如罗绮婵娟,神态铜柯铁干。此碑尤婉媚遒逸,波拂如游丝。能将转折微妙处一一传出,摩勒之精,为有唐各碑之冠。”
《大唐三藏圣教序》凡二石,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褚遂良书。行数模糊不清,行四十二字。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褚遂良书,二十行,行四十字。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
岳麓寺碑 唐/李邕
(唐)李邕《岳麓寺碑》
以行书书碑的首创者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位极爱书法的皇帝,留下了《温泉铭》和《晋祠铭》两个用行书书写的碑。此后,以行书书碑就多起来了,其中最有名的是李邕,他的《岳麓寺碑》《云麾将军碑》《法华寺碑》《卢正道碑》等,都是行书碑刻中的极品。其中,尤以《岳麓寺碑》为最。
《岳麓寺碑》是李邕存世书迹的代表作,李邕一生书写过的众多碑铭,以《岳麓寺碑》最为精美。该碑运笔博采魏、晋及北朝诸家之长,多取法二王,但又不同于王字儒雅散逸、恬淡洒脱,而是凝重雄健、峭利劲健。在结体上更为欹侧奇险。宋黄庭坚说它“字势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力太深耳,少令功拙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说:“《岳麓寺碑》虽已残剥,然其锋颖尚凌厉不可一世。北海奇人,故所书尔尔。昔俞仲蔚谓此碑胜《云麾》,必有所见也。北海书宋初人不甚重之,至苏、米而稍袭其法;又至赵文敏,每作大书,着意以拟之矣。”
据说此碑不但是李邕撰文并书,而且是亲自抚刻的。碑后有“黄仙鹤刻”字。《苍润轩碑跋》说:“是碑笔势雄健,刻字亦出公手。大凡李公书言黄仙鹤、伏灵芝、元省己者,皆托名也。”但不知是否有根据。
《岳麓寺碑》,亦称《麓山寺碑》。唐李邕撰书。开元十八年(730)立。碑高2。70米,宽1。35米。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六字。今在湖南长沙岳麓公园。
多宝塔碑 唐/颜真卿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
颜真卿的书法,早、中、晚三个时期风格不同,而且每一通碑的风格都不一样,初学者往往不知如何入手,也不知应当先临哪一种。有时候看见一些书法教师在教四五岁的小孩子或柔弱内向的女孩子临习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或《勤礼碑》,总有一种怪怪的感觉。《多宝塔》秀媚多姿,容易上手,但是和后期颜书差别太大,一般书家都不主张多习。
《多宝塔》是现存颜书中最早的,是颜真卿四十四岁时的作品。他后来那种正面示人、大气磅礴的书风还没有形成。把它和唐欧、虞、褚相比,似乎也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倒是与民间写经书手所书极其相似,看得出颜真卿是认真向民间书手学习过的。古代书家,大多看不起民间书手,更不屑于向他们学习,使他们的书法总有一种凛然的贵族之气,其实也限制了他们的发展。颜真卿书法的大成,不能不说与他这种眼光向下、兼收并蓄的态度有关。
《多宝塔》结体秀美匀稳,用笔中规中矩,是唐楷中的上品,也是初学楷书极好的范本。但气象略小,没有后期颜书的气势。盛时泰《苍润轩碑跋》说:“鲁公书《多宝佛塔碑》最窘束,而世人最喜。”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多宝佛塔》结法尤整密,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米芾则把这些问题归咎于刻工。明孙鑛《书画跋》说:“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掾史家鼻祖。又点画太圆整,笔写不应若此。米元章谓鲁公每使家僮刻字,会主人意,修改波撇,致大失真。观此良非诬也。”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记禅师楚金深夜持诵,身心俱静,恍然如见宝塔,中有释迦分身,因此发愿建塔。后皇帝捐赠大量钱财,并颁赐塔额。立于唐天宝十一年(752)。碑高2。63米,宽1。40米。正书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现藏西安碑林。
麻姑仙坛记 唐/颜真卿
(唐)颜真卿《麻姑仙坛记》
自魏、晋以来,楷书和行书都是以左紧右舒的侧姿取媚的,所有的横画都是左低右高,使字呈微侧之势。在结构上,则是向中心靠拢的所谓“中宫紧密”式,字画左右有相背之感。
颜真卿改变了这种欹侧的结构,横画端平,左右基本对称,使每一个字都以正面的形象示人,有一种堂堂的正气。左右的主要竖画呈圆弧形,使字形开展而丰满。
在用笔上,颜真卿改二王、欧、虞的内擫为外拓。把篆书的圆笔融入到楷书中,逆入平出,创造出极富特色的蚕头燕尾的笔画,真正做到了如屋漏痕般地自然,真正做到了如绵里裹针般地有力。
《麻姑仙坛记》正是颜真卿这种艺术风格的典范。
碑文书法苍劲古朴,骨力挺拔,线条横竖笔画粗细对比变小,笔画少波折,用笔时出“蚕头燕尾”,多有篆籀笔意。其结体四面撑满,方正厚重,笔画很少四面伸出,更增加端庄凝重之感。欧阳修《集古录》中称赞它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巨细皆有法,愈看愈佳。”可以算是对《麻姑仙坛记》最公允准确的评价。
《麻姑仙坛记》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因另有中、小字《麻姑仙坛记》,此碑又称《大字麻姑仙坛记》。楷书。唐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大历六年(771)四月立。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据传世剪裱本计共九百零一字。现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藏有宋拓本。
颜勤礼碑 唐/颜真卿
(唐)颜真卿《颜勤礼碑》
《颜勤礼碑》是颜真卿晚年重要书作之一,但自北宋以后,就被埋入土中,直到1922年才在西安出土,所以不见于宋以后的著录,后人无从临习,当然也就无从评论。但它一经出土,其光彩绝伦的书法,立刻轰动一时。1927年宋哲元任陕西省主席,将此碑移入新城。又陆续从兴平、华阴、蒲城、富平等县迁来《汉武都太守碑》《唐述圣颂碑》《黄庭坚诗书》等三十八通碑石,俨然成为一个小小的碑林。
颜勤礼是颜真卿的曾祖父,曾与其兄、为《汉书》作注的著名学者颜师古同为弘文崇贤学士。本人精篆籀,明训诂,是唐初的“终南名士”。颜真卿在《颜家庙碑》中曾提及。《颜勤礼碑》是颜真卿的晚年佳作,其书法艺术已趋于完全成熟时期,通篇气势磅礴,用笔遒劲严整、苍劲有力,字体刚健雄迈。由于出土较晚,未经椎拓剔剜,所以笔画锋芒如新,神采奕奕,近代习颜字者多习此碑。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唐大历十四年(779)立。楷书,颜真卿撰并书。四面刻,三面存十四行,行三十八字。今存西安碑林。
玄秘塔碑 唐/柳公权
(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学过柳书的人一定会有一个感受——难。书到柳公权,已经把楷法推到极致,一点一画,一笔不苟,笔力挺拔,法度森严,临习极为不易。《玄秘塔碑》,是柳书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玄秘塔碑》是柳公权六十四岁时所书,书体端正瘦长,笔力挺拔矫健,行间气脉流贯,全碑无一懈笔,有以方取势、引筋入骨之赞。《玄秘塔》的用笔和结体,几乎无可挑剔。它避开了颜字肥壮的竖画,把横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它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字画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长处,把点画写得好像刀切一样爽快典丽。和颜字相比,笔画显得刚健有力,充分体现了“柳骨”的特点。
虞、欧楷书结体中宫紧密,显得不够开展,不太适宜书写榜书一类的大字。颜真卿楷书易方为圆,含蓄不够,有时被人讥为“叉手弄脚田舍汉”。《玄秘塔》综合二家长处,上紧下松,有收有放,骨肉匀停,丰约得体,几乎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邵建和、邵建初镌刻。立于唐会昌元年(841)十二月。楷书。共二十八行,行五十四字。现藏西安碑林。
醉翁亭记 宋/苏轼
(宋)苏轼《醉翁亭记》
读过古文的人,没有不知道欧阳修《醉翁亭记》的。苏轼曾为之书,而且是楷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