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小百科书系·书法小百科-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近万首,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
陆游与范成大、朱熹、张即之合称南宋四大书家。他说自己“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疯(凝式)”(《暇日弄笔戏书》)。明文彭说:“放翁书法遒严,所谓人品既高,下笔自不同者也。”(马宗霍《书林藻鉴》)
传世书迹有《自书诗卷》《自得我心诗迹》《与仲信明远二帖》《拜违言侍帖》《与明老帖》等。
吴琚
宋室南渡以后,吴琚是学米芾有成,成就比较大的书法家。
吴琚,字居父,号云壑。开封人。宋宁宗时官至少师,留守建康。工诗词,尤精翰墨,孝宗常召之论诗作字。《江宁府志》记载说:“琚留守建康,近城与东楼平楼下,设维摩榻,酷爱古梅,日临钟(繇)、王(羲之)帖。”擅正、行草体,大字极工。其书法明显特点是酷似米芾,后人认为南宋著名书法家中,得米芾笔墨神韵者,应首推吴琚。
传世书迹有《观李氏谱牒帖》《焦山题名》《与寿父帖》《观使帖》《急足帖》等。
赵孟
看过杨家将故事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个八贤王赵德芳,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但皇位却被宋太祖的弟弟赵光义继承了。八贤王主持正义,处处保护杨家。其实赵德芳二十三岁就死了,他的后代,到宋末元初出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层关系,使他挨尽骂名。有一次,他去拜访从兄赵孟坚,赵孟坚不让他进门,后来在夫人的劝说下,才让从后门进去。他走了以后,孟坚就叫下人把他刚才坐过的椅子拿到外面去洗。他就是著名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赵孟睢
赵孟睿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湖州人。湖州古称吴兴,故又称“赵吴兴”。中年居处有鸥波亭,又称“赵鸥波”。卒谥文敏,世又称“赵文敏”。他是自幼聪敏,宋末以诗文书画名重一时。元初,元世祖慕其名,征召入京。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惊呼为“神仙中人”。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元仁宗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卒赠魏国公。
赵孟钕
北宋苏、黄等人倡导的以意为主的书风,到南宋时期已经变为既无法又无意的胡闹。赵孟钪髡呕指垂欧ǎ踔撂拼弊肺骸⒔绕涠远跬瞥绫钢痢T谒拇罅μ岢拢沼谑故榉ǜ垂槠秸呱辖】捣⒄沟牡缆贰
赵孟畹氖榉ǎ褪钦庵掷砺鄣氖导!对贰け敬匪邓白ⅣΑ⒎帧⒘ァ⑿小⒉菔椋薏还诰沤瘛薄T钤亍逗擦盅空怨础匪邓白ㄒ怨湃宋āW蚍ā妒摹贰蹲绯罚ピ蚍吼馈⒅郁恚小⒉菰蚍ㄒ萆佟⑾字薄K淖畲蟪删停诳⑿小⒉萑濉K目椋帽是饔谕ㄋ祝崽寮憷觯胙铡⒘⑴凡⒊扑拇罂椤P】任钍橹凇G宸氚唷抖垡魇橐匪担骸罢运裳┦槌鋈牍湃耍匏谎В岽┱遄茫笔背衔谰!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著名的有小楷《洛神赋》《汲黯传》《道德经》等,大楷《仇公墓碑铭》《胆巴碑》《三门记》《寿春堂记》《妙严寺记》等,行书《千字文》《兰亭十三跋》《洛神赋》《与山巨源绝交书》等,章草《急就章》等。还有《六体千字文》。
鲜于枢
元代书法家与赵孟畈⒊啤岸睢薄岸堋钡模窍视谑唷C髀缴睢顿采郊匪担骸笆榉ū钟谒渭尽T耍髡哂泄Γ哉晕庑恕⑾视谟嫜粑揠ⅰV赵溃鋈氪硕摇!闭悦项都曾经说:“余与伯机同学草书,伯机过余远甚,极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机已矣,世乃称仆能书,所谓无佛处称尊尔。”(马宗霍《书林藻鉴》)
鲜于枢(1256…1301),字伯机,号困学民。祖籍德兴府(今张家口涿鹿县),生于汴梁(今河南开封)。他体态魁梧,胡须浓重,被称为“髯公”。同时期的诗人柳贯说他“面带河朔伟气,每酒酣骜放,吟诗作字奇态横生。其饮酒诸诗,尤旷达可喜,遇其得意,往往为人诵之”。一生仕途坎坷,历任汴梁、扬州、杭州、金华等地小官,三十七岁后定居杭州,于西湖虎林筑困学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于钱塘。
据说,他早年学书,未能至古人,后见二人挽车行泥途中,顿悟笔法。
鲜于枢书法,以草书最为著名。明代吴宽《匏翁家传集》说:“鲜于困学书名,在当时与赵吴兴(赵孟睿⒌税臀鳎ㄎ脑└餍鄢ひ环健@аФ辔菔椋涫榇诱妗⑿欣矗事浔什还叮慊粒杂幸馓谷斯壑谎帷2蝗艚袢宋词杜贰⒂荩对斓摺⑺兀渖⒙又疲瘴膳盥荻选!
他的传世书迹有《老子道德经卷上》《苏轼海棠诗卷》《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书萧山文庙碑》等。
康里巎巎
赵孟钤底约阂惶炷苄匆煌蜃郑道飵j巎说自己一天能写三万字,而且不会因为精力不济而放笔。当然,写得多不足贵,难的是又多又好,赵孟畈挥盟担道飵j巎也是又多又好。
康里巎巎(1295…1345),字子山,号正斋恕叟。他是色目康里部(蒙古族人)人,元代著名少数民族书法家。风流儒雅,博极群书。历官监察御史、礼部尚书、奎章阁大学士,除浙西廉访使,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为官清廉,卒时几无钱敛葬。他精真、行、草书,陶宗仪《辍耕录》说他“正书师虞永兴,行书师钟太傅、王右军。笔画遒媚,转折圆劲,名重一时。评者谓国朝以书名世者,自赵魏公后,便及公也”。
传世书迹有《草书李白诗卷》《渔父辞》《幽竹枯槎图卷跋》《秋夜感怀诗》等。
宋克
赵孟盍Ψ此稳耍β曳凑釉撩鳎跋煺鍪樘场C鞔跄辏榧椅K亍⑷慕榧岸颍ㄉ蚨取⑸螋樱⑷危ㄋ慰恕⑺苇j、宋广)基本上都走的追摹晋、唐的道路,其中最著名的是宋克。
宋克(1327…1387),字仲温,号南宫生。南京人。他曾饱读诗书,常以李白、东坡自比。年轻时任侠使气,后受学于书法名家饶介,闭门攻书,日书十纸,很快就书名远扬。和他同时的高启《南宫生传》说:“克素工草、隶,逼钟、王。患求者众,遂处于希家南宫里,故自号南宫生。”他是明代章草名家,学索靖《急就章》。明吴宽《匏翁家藏集》说:“仲温书索靖《草书势》,盖得其妙,而无愧于靖者也。”明詹景以《詹氏小辨》说:“国朝楷、草推三宋,首称仲温。然未免烂熟之讥,又气近俗,但体媚悦人目尔。”
他的传世书迹有《李白行路难》《七姬志》《杜子美诗》《定武兰亭跋》《刘桢公讌诗》《形增影古诗》《急就章》《书孙过庭书谱》等。
沈度
明成祖曾召善书者入翰林,沈度与滕用亨、陈登被选上。其书法深为成祖喜爱,与沈粲并称“二沈”。
沈度(1357…1434),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以能书为明成祖所重。当时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等都是名书家,但成祖最喜欢沈度的字。每天让他在便殿侍候,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的、藏之秘府的、颁行属国的,都命他书写。累迁侍讲学士。明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说:“太宗征善书者试而官之,最喜云间二沈学士,尤重度书,每称曰我朝王羲之。”
沈度的书法,婉丽秀美,但并无灵动飘逸之趣,是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成就并不算高,影响并不太好。清王文治《论书绝句》说:“沈家兄弟直词垣,簪笔俱承不次恩。端雅正宜书制诰,至今馆阁有专门。”
他的传世书迹有《题李龙眠维摩演教图》《跋宋刘松年登瀛图》《跋宋刘公麟归庄图》《不自弃说》《宝积经》等。
祝允明
有一次,文征明的儿子、著名篆刻家文彭在书房里准备了蚕茧纸、精墨良笔,请父亲的老朋友、著名书法家祝枝山到家中来写字,说好是有偿服务,报酬颇丰。祝枝山欣然前往,挥毫写下了著名的《古诗十九首》,书法极为精彩,文氏父子大为赞叹,后刻入文征明的《停云馆帖》。文彭的这次举动,是因为祝枝山晚年很不得意,经济也十分拮据,为了照顾这位父执的面子,才想了这个办法来资助他。
明代中叶的苏州,是人文荟萃之地,画有“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书法诗文有“吴门四才子”祝允明、唐寅、文征明、徐祯卿。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号枝山。因手有枝指,又号枝指生。他的草书,号称明代第一。他自小聪明好学,有神童之誉。三十二岁中举,却七试进士不第,五十五岁才授兴宁县令,不久辞归。晚年调往南京任京兆应天府通判,因此后人称他为“祝京兆”。
祝允明的外祖父徐有贞和岳父李应祯都是著名的书法家,对他的影响很大。他更是一生酷爱书法。取法钟、王、欧、虞、褚、赵及张旭、怀素,他的狂草,被称为明代第一。明王世贞《艺苑卮言》说:“京兆楷法自元常(钟繇)、二王(羲之、献之)、永师(智永)、秘监(虞世南)、率更(欧阳询)、河南(褚遂良)、吴兴(赵孟睿恍胁菰虼罅睿ㄍ跸字⒂朗Α⒑幽稀⒖袼兀ɑ乘兀⒌咝瘢ㄕ判瘢⒈焙#ɡ铉撸⒚忌剑ㄋ臻⒃フ拢ɑ仆ゼ幔⑾逖簦总溃也涣傩垂ぞM斫诒浠鋈耄豢啥四撸绻抢寐煺孀菀荩孀闵吓湮庑耍宦垡病!
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出师表》、草书《自书诗卷》《和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赤壁赋》《杜甫诗轴》等。
唐寅
说唐寅,也许还有人不知道,说唐伯虎,就尽人皆知了。
唐寅像
关于唐伯虎的传说和故事太多了,像因三笑姻缘点秋香、酒楼画扇偿酒钱,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唐伯虎。历史上的唐伯虎,学识渊博,诗文俱佳,书画名重一时,是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据说他因为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所以名唐寅。古人有天生于子,地生于丑,人生于寅的说法,生于寅年寅月寅日的人是不多的,屈原就是一个。
唐寅(1470…1523),因属虎,字唐伯虎,更字子畏。喜桃花,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号六如居士、逃禅仙史等。南京吴县人。
唐寅自幼聪颖,二十九岁参加应天府试,得中第一名“解元”,世又称“唐解元”。三十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他的书法,取法赵孟睿榉缙媲涂⌒恪C魍跏勒辍稄m州山人稿》说:“伯虎书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他的传世书迹有《落花诗册》《行书七律诗轴》等。
文征明
文征明是明代中叶的书画大家,集诗、文、书、画于一身。他是罕见的长寿老人,活到九十岁。八十多岁,仍然能写小楷。九十岁的时候,还在给人写墓志铭,尚未写完,端坐而逝。
文征明(1470…1559),初名璧,以字行。后更字征仲,别号衡山,又号停云生等。曾任翰林院待诏,故又称“文待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虽然聪颖博学,却屡试不第,五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