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

第14部分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第14部分

小说: 国学小百科书系。元曲小百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一个读书人来说,是很不幸的事。这一段时间,他寓居杭州,与马致远、贯云石等人交往。四十岁以后,迫于生活,开始求仕,但只做过一些小吏,先后在绍兴、衢州等地为路史十三年之久,六十岁之前,在处州做过一任酒税都监。此后,在浙江德清隐居了三年,然后又出山,任徽州歙县监税,也就是《录鬼簿》所说的“由路史转升民务首领官”。七十岁了,他还在昆山做幕僚,八十岁左右还“监税松源”。他这一生,沉沦下僚,寄人篱下,一直郁郁不得志。

  张可久是元代比较少的全力写作散曲的人,他的散曲作品,在生前就自编为《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新乐府》四个集子,现存有小令八百五十三首、套数九,是元散曲家中留存作品最多的,是作品存世第二的乔吉作品的四倍。

  张可久一生足迹遍江南,游历过金陵、扬州、苏州、绍兴、天台、洞庭等地。与贯云石、卢挚等人交往。久屈于下僚,志不获伸,对他这个以儒学传家、读书万卷的人来说,是一种悲剧,是怀才不遇与寄人篱下构成的人生悲剧。

  张可久的一生,都处在一种仕既不成,隐又不能的尴尬境地。他的〔中吕·满庭芳〕《野梅》描写的就是他的这种矛盾痛苦的心情:

  风姿淡然,琼酥点点,翠羽翩翩。罗浮旧日春风面,邂逅神仙。花自老青山路远,梦不到白玉堂前,空嗟羡。伤心故园,何日是归年。

  咏的是野梅,其实是以梅自喻自伤。“梦不到白玉堂前”,不是暗喻仕途之不畅吗?“伤心故园,何日是归年”,是干脆直说了,仕既不行,归又不成,这样的日子,何日又才是尽头呢?

  张可久的散曲中,有不少说到归隐田园,友猿鹤而侣渔樵,但他一生,归隐林下,不过短短三年,其余时间,都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甘为小吏,所以,他的写归隐之乐的作品,大多是理想中的虚幻世界,或者是对前辈隐者的艳羡。比如〔黄钟·人月圆〕《客垂虹》:

  三高祠下天如镜,山色浸空濛。莼羹张翰,渔舟范蠡,茶灶龟蒙。故人何在,前程那里,心事谁问。黄花庭院,青灯夜雨,白发秋风。

  三高祠在吴江县垂虹桥南,祭祀的是春秋时的范蠡、西晋时的张翰、唐代的陆龟蒙,他们都是著名的隐者。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泛舟五湖做生意,后来成了著名的富翁陶朱公;张翰为齐王东曹掾,在洛阳,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莼菜羹、鲈鱼脍,便命驾归乡。唐代陆龟蒙,曾为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号天随子。但作者在这里感叹的,是“前程那里,心事谁问”。

  再比如下面几首:

  〔双调·清江引〕

  幽居

  红尘是非不到我,茅屋秋风破。山村小快活,老砚闲功课,疏篱外玉梅三四朵。

  〔双调·殿前欢〕

  爱山亭上

  小阑干,又添新竹两三竿。倒持手版搘头看,容我偷闲。松风古砚寒,藓上白石烂,焦雨疏花绽。青山爱我,我爱青山。

  张可久的散曲,走的是儒家“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的路子,没有前期散曲家那种敢喜敢怒、敢骂敢笑的精神个性,也缺乏那种充满市民精神和情趣的通俗语言,而是比较雅化,更向词的意境和语言靠拢。有人说元散曲的特点是情语多而景语少,而张可久的散曲,则明显地是景语的加强和情语的淡化。换句话说,则是前期散曲作家言情比较直接,而张可久则将情语寓于景语,亦情亦景,亦景亦情。比如〔黄钟·人月圆〕《春晚次韵》: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张可久有不少登临怀古之作,既不以之玩世,也不以之戏谑,更不是借以抒写满腹牢骚,更多的,是对古人的一种倾慕和向往,当然也包含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感伤。比如〔中吕·普天乐〕《次韵怀古》:

  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黄鹤矶头,白鹭汀洲,烟水共悠悠。人何在七国春秋,浪淘尽千古风流。隋堤犹翠柳,汉土自鸿沟。休,来往共沙鸥。

  朱权说小山曲“有不食人间烟火气”,大概就是指的这一类作品。但是,张可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之人,他的作品中,也有愤慨叹世之作,比如著名的〔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之一: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张可久的题情之作不算多,但也有一些写得比较好的。比如〔中吕·山坡羊〕《闺思》:

  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谁,不做美。呸,却是你。

  张可久的散曲格律严谨,用词典雅,他被奉为散曲的“正宗”,对明代以后的散曲创作影响很大。

  徐再思

  徐再思因为好吃甜食,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号叫“甜斋”。他与另一个著名散曲家贯云石齐名。贯云石号酸斋,后人把他们的作品合在一起,编为《酸甜乐府》。其中,收有徐再思散曲一百零三首。

  徐再思(约1280—1330后),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人。他的生卒年和生平事迹都不详。《录鬼簿》只说他做过嘉兴路吏,似乎并未入仕。

  徐再思虽然与贯云石齐名,并且合称“酸甜乐府”,但两人散曲的风格完全不同,甚至可以说正好相反。贯云石散曲旷放清逸,而徐再思散曲则清丽俊秀,表现了南方文学的柔媚清婉的风格。他的生平与张可久有些相似,所以对世事的感觉也差不多。但他的怀古之作,不像张可久那样恬淡,而是充满一种悲凉的沧桑之感。比如〔黄钟·人月圆〕《甘露怀古》:

  江皋楼观前朝寺,秋色入秦淮。败垣芳草,空廊落叶,深砌苍苔。远人南去,夕阳西下,江水东来,木兰花在。山僧试问,知为谁开。

  徐再思散曲中,最多的,也是写得最好的,是题情之作。他很善于刻画陷入爱情的女子的纠结心情。比如〔南吕·阅金经〕《闺情》:

  一点心间事,两山眉上秋。拈起金针还又休。羞,见人推病酒。恹恹瘦,月明中空倚楼。

  尤其是他那首著名的〔双调·沉醉东风〕《春情》:

  一自多才间阔,几时盼得成合。今日个猛见他门前过。待唤着怕人瞧科。我这里高唱当时水调歌,要识得声音是我。

  徐再思的许多散曲,描写情感都非常细腻,而且语言非常优美。他那首〔双调·水仙子〕《夜雨》,就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老二忧,都到心头。

  贯云石

  在元代的著名散曲家中,有一批少数民族作家,他们学习汉文化,而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蒙古族散曲作家阿鲁威、维吾尔族散曲作家贯云石、女真族杂剧家李直夫、蒙古族杂剧作家杨景贤等。其中,贯云石的成就最高。

  贯云石(1286—1324)是回纥(今维吾尔族,元朝时称色目人)人,原名小云石海涯。他的祖父是阿里海涯,从忽必烈攻宋,官至安南行省左丞相。死后封荣国公,又进封江陵王。他的父亲名贯只哥,他就以贯为姓。自号酸斋。

  贯云石出身武官世家,自幼习武,“年十二三,膂力绝人,善骑射,工马槊”。

  贯云石二十岁时就荫袭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各地的监管官,拥有实际兵权,一般为正三品)。后把官爵让给弟弟,自己弃武习文,北上从姚燧学,诗文皆有可观,尤善散曲。元仁宗时,拜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但不久就辞官,自号“芦花道人”,归隐于杭州一带,“与文士徜徉佳山水处”,“倡和终日,浩然忘却”。

  贯云石历览名胜,名声越来越大,他每到一处,“士大夫从之若云,得其片言尺牍,如获拱璧”。于是决心避世的贯云石进而隐姓埋名,定居在钱塘(今杭州)正阳门外,靠卖回回药为生。他在凤凰山避暑,到包家山修禅。有时上天目山与中峰禅师论道,有时到城东阿里西瑛的寓所去吹奏铁笛,切磋乐律。他与张可久交厚,常常一起游湖观潮、饮酒唱和,在秀丽的西子湖畔度过了一生中创作最旺盛的时期。

  贯云石后来一心向道,他是决心归隐的,于是变更姓名,改易服饰,混迹于普通人中间。乃至后来与人的接触越来越少,中午以后就拥被睡觉,以昼为夜,可能这样也影响了他的健康,泰定元年(1324)就去世了,年仅三十九岁。

  贯云石算得上是一个奇人,他的个性,他的行为,都大异于常人,也正因为此,他的散曲也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贯云石的散曲,今存小令八十首、套数九。他的散曲,内容以写山林逸乐和男女恋情为主。

  贯云石是北人,但长期生活在南方;他是色目人,但又酷爱汉文化;他出身官宦人家,但淡泊名利,性爱山水田园,所以,他的山林逸乐之作,有一种清俊爽利之气,比如〔双调·水仙子〕《田家》(三首录一):

  绿阴茅屋两三间,院后溪流门外山,山桃野杏开无限。得浮生半日清闲。邀邻翁为伴,使家僮过盏,直吃得老瓦盆干。

  他有〔正宫·小梁州〕《春》《夏》《秋》《冬》四曲,其实都是写四时山林逸乐之趣,如:

  春

  春风花草满园香,马系在垂杨,桃红柳绿映池塘。堪游赏,沙暖睡鸳鸯。

  〔幺〕宜晴宜雨宜阴阳。比西施淡抹浓妆。玉女弹,佳人唱,湖山堂上,直吃醉何妨。

  夏

  画船撑入柳阴凉,一派笙簧,采莲人和采莲腔。声嘹亮,惊起宿鸳鸯。

  〔幺〕佳人才子游船上,醉醺醺笑饮琼浆。归棹晚,湖光荡,一勾新月,十里芰荷香。

  贯云石写男女爱情的作品,占了他作品的很大部分。一般都写得很有情致,如〔正宫·小梁州〕:

  巴到黄昏祷告天,焚起香烟,自从他去泪涟涟。关山远,抛闪的奴家孤枕独眠。

  〔幺〕盼才郎早早成姻眷,知他是甚日何年。何年见可怜,可怜见俺成姻眷。天地下团圆,带累的俺团圆。

  最著名的,是他那首〔双调·清江引〕《惜别》:

  若还与他相见时,道个真传示。不是不修书,不是无才思,绕清江买不得天样纸。

  没有天一样大的纸,就写不下那么多那么深的相思,用宋吕渭老《卜算子》“若写幽怀一段愁,应用天为纸”意,奇思妙想,让人拍案叫绝。

  贯云石受教于姚燧,曾结识赵孟睢⒃龅戎娜耍钟胝趴删谩⑿煸偎肌⒀畛⒌仁呛门笥选K救吮ザ潦椋纳⑶绺穸嘌蜓呕蛩祝蚝婪呕蚯謇觯烊ā短驼羝住菲榔淝叭缣炻硗宴帧保傅木褪钦庑┨氐恪

  钟嗣成

  要了解元代杂剧和散曲,有几本书是必须要读的,其中就包括钟嗣成的《录鬼簿》。

  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家,绝大多数社会地位都不高,而杂剧散曲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