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趣味京剧灯谜_ >

第14部分

趣味京剧灯谜_-第14部分

小说: 趣味京剧灯谜_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河水开始上涨,尾生不愿意失信,就抱着桥下的柱子,被水淹死了。这两则故事都发生在桥的下面,所以才和谜底相扣合。

  再比如我以“乃公居马上而得之”为谜面,打《三国演义》人名一,谜底是“武安国”,就是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时候,被吕布一戟砍断手腕的那员大将。“乃公乃马上得之”,是汉高祖刘邦对儒生陆贾说的话。汉高祖登基以后,陆贾等人就经常在他面前提到《诗》《书》,刘邦很不耐烦地骂他说:“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对他说:“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刘邦的意思就是我是以武安定国家的,所以,谜底就是“武安国”。

  择格

  最后,要说一说择格,也就是选择谜格的问题。

  谜格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并不是为了增加制谜和猜谜的难度而故弄玄虚,恰恰相反,它是把一些不可能成谜的情况变为可行,而且也大大增加了制谜猜谜的趣味。

  有一些文字、词语或者其他事物,不太好联想,不太容易形成“别解”,用它们制作谜语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很多人名、地名、事物名等。我们常常用《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中的人名制谜,也常常用一些作家、演员、科学家、运动员等的姓名作为谜底,但是,绝大部分都无法制出谜面,有一些即使制成了谜面,也显得非常勉强,那么,适当地使用一些常用的谜格,就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样一些难题。

  比如我以《三国》人名“孟达”为谜底制谜,“孟达”不是一个词语,不可能直接制成谜语,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个是用“分扣法”,即把“孟”字和“达”字分开来制谜,实际上是制了分别以“孟”和“达”为谜底的两条谜,再把它们合在一起。另一个办法,就是利用谜格。如果我们把“孟”换成同音字“梦”,那么“梦达”就可以理解为“梦中到达”了,这样,谜面就有了比较宽的选择范围。于是我选择了“白头格”,再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的“一夜飞渡镜湖月”作谜面来扣谜底,这条谜语就成立了。

  再比如我用《西厢记》“孤眠况味”为面,射《西厢记》“枕头儿上孤零”,谜底、谜面扣合得天衣无缝,但是,底、面都有一个“孤”字,而这两句话又是《西厢记》的原文,是无法更改的,所以,只有选择了“露春格”。

  当然,如果能够不用谜格,最好还是不用。即使不得不用,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合理,二是尽量不要使用生僻的谜格。

  制谜的要领

  制谜猜谜是一种游戏娱乐活动,它正是因为可以发挥制谜猜谜者的联想、推理、分析的能力去探微索隐而受到大家的喜爱。如果谜语太浅露,让人一看就懂,一猜就中,大家也就没有兴趣了。但是如果太生僻,太艰深,让人左想右想,仍然摸门不着,甚至公布了谜底,都让人如坠五里雾中,那么,大家就更没有兴趣了。前面引用李汝珍在《镜花缘》中对制谜的原则要求那一段非常精辟的论述,就是制灯谜的要领——贴切显豁,如“清潭月影”,既不能“浮泛”,也不能“晦暗”。

  谜语不同于词语解释,也不同于数学计算,它需要人发挥想象力去猜,它要把有一些东西隐藏起来,所以有时采用混淆视听、转弯抹角、故弄玄虚、无中生有、不按常规、不循理路的办法,让你不能一下子猜中谜底。

  但是,谜语毕竟还是要人猜的,好的谜语,应该以让人通过努力能够猜中为原则,因此,它又必须把有的东西显露出来,让人可以找到切入点,顺藤摸瓜,抽丝剥茧,最后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制谜的要领和原则,就是“隐”与“显”,“藏”与“露”的辩证的统一,该藏的藏,该露的露,至于哪些该藏,哪些该露;藏多少,露多少;如何藏,如何露,就是检验制谜者水平的试金石。

  下面,我们就谈一谈制谜过程中如何把握显与隐的辩证关系,如何制出好谜的一些要领。

  混淆视听 阐释词义的人要把人们引向正确,恶作剧的人要把人们引向错误,而制谜的人,则要将人们引向正确与错误的交汇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制谜者往往有意混淆视听,干扰人们的思维。

  比如我以“上不见下,下不见上”为谜面,打一字。谜面照正常的理解,应该是“上面的看不见下面的,下面的看不见下面的”,但是,它应该理解为“‘上’字的下边不见了,‘下’字的上边不见了”,剩下的,当然就是“卜”字,它的谜底就是“卜”。

  再比如我以“谅解”为谜面,打一词语。谜面是得到了别人的原谅,或者原谅了别人的意思,但是,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把“谅”字“分解”了。“谅”字可以分解为“言”和“京”两个字,把它们稍作改动组合,就是谜底“北京话(京言)”。

  转弯抹角 有的时候,谜面和谜底并不是直接发生关系的,而是需要转一个弯去思考。

  比如我以“工、农、兵、学”为谜面,打成语一,谜底是“五音不全”,乍一看起来,“工、农、兵、学”和“五音”好像是一点关系也没有,但是,我们平常习惯说的“工、农、兵、学、商”,“工、农、兵、学”显然是“缺商”,而“商”又是“五音”“宫、商、角、徵、羽”中的一“音”,“缺商”,也就可以猜射为“五音不全”。

  再比如我以“深处泊孤舟,只在浅水边”打中药名一,谜底是“漏芦”。谜面和谜底也是好像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谜面的上一句是李后主《望江梅》词“芦花深处泊孤舟”的简省;下一句是司空曙《江村即事》诗中“只在芦花浅水边”的简省。两句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漏”掉了“芦”花,所以谜底是“漏芦”。

  故弄玄虚 谜语不能让人不假思索就能猜中,不然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所以,有的时候,故意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有意加上一些迷惑人的东西,让猜射的人在迷惘中找出头绪。

  比如我以“一半在天,一半在地。既不是我,也不是你”为谜面,打一字。头两句一下子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东西一半在天,一半在地,后两句一样让人不解。其实这则谜语是让人从文字上去动脑筋的,“天”字可以分成“二、人”两部分,“人”也就是“亻”;“地”字可以分成“土、也”两部分。把它们各取一半,“亻”加上“也”,就成了“他”字,不就是“既不是我,也不是你”了吗?

  无中生有 有的谜语,可以把本来不存在,或者不可能的事物,加以合理的解释,它虽然也许还是不存在、不可能,但是它又在谜语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中有其合理性,比如在前面举过的我以杜甫的诗句“日足下平地”为谜面打“旦”字,就是无中生有的极好的例子。

  再比如我以“撼山易”为谜面,打一字,谜底是“扫”字。意思是用手把山推倒的意思。但是“撼山”真的易吗?当然不是。但是这南宋初年岳飞抗金时,金人被岳家军打怕了,他们喊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作为一个形象的比喻,它又是非常合理的。

  不按常规 常规是指一般的规律,这种规律为人人所习见,但是,任何规律也都有例外的时候,人们对这些“例外”往往忽略了,谜语正是很好地利用这种例外,让你按常规去想,得不出结果,只有换一种角度或者思维方式,打破常规,才能抽丝剥茧,找到谜底。

  比如我以“天在下,地在上”为谜面,打一字,谜底是“夫”。从谜面看,是不合常理的,天怎么会在下,地怎么会在上呢,但是我们说的是“天”字在下,“地(土)”字在上,这又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再比如我以“只恐花睡去”为谜面,打五言诗一句,谜底是《石壕吏》中的“夜阑更秉烛”。花怎么会睡去呢?但这是苏东坡《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中的诗句,是诗人的浪漫想法,用它来扣“夜阑更秉烛”,非常贴切。

  不循理路 许多谜语都是不能按照正常的推理模式来制作和猜射的,它需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对待。

  比如我以“沐猴而冠带”打一字,谜面是曹操《薤露行》中的句子,原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在灭秦之后,有人对他说,关中是称霸天下的好地方,但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急着回去炫耀乡里,所以有人说:“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说项羽智力低下,就像猴子穿上衣冠一样。所以曹操的诗接着就说“智小而谋强”。但是如果我们按这个思路去想,是不会有结果的。那么,我们可以从其他的方面去联想。猴是十二生肖之一,与天干地支对应的是“申”。“冠带”是戴上帽子、穿上衣裳,而衣帽都是丝织品,那么,把“纟”和“申”合在一起,就是“绅”字,也就是谜底。

  再比如我以“石头人”打一字,如果我们从石头人的特点上去分析猜想,是不会有结果的。我也曾经以“秦俑”打一字,谜底是“碎”,就是从秦俑是石头“士卒”来联想猜射的。而这里的“石头人”却不能这样去猜想,而要用“别解”的方法,把“石头”理解为“石”字的“头”,也就是“石”字的第一画,是一个“一”字,加上“人”字,谜底就是“大”字。

  怎样猜谜

  猜谜的基本条件

  猜谜虽然是一种游戏娱乐活动,但是,是一种文化含量很高、技巧性很强的娱乐活动,因此,要参与猜谜活动,就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

  首先,猜谜者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如果是猜谜语,尤其是比较浅显的儿童谜语,还不需要有多少文化知识,只需要丰富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但是如果是猜灯谜,由于灯谜本身是文义谜,没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是不行的。且不说灯谜中有许多用到唐诗、宋词、《论语》《孟子》《三国》《水浒》《红楼梦》《西厢记》《聊斋》,就是最常见的字谜,没有文化也是不行的。

  比如我以“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打一字。你首先得知道,谜面是东晋诗人左思《咏史诗》中的两句,在它们前面还有“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两句,这样,我们就知道“径寸茎”指的就是“山上苗”,也就是“草”,而“百尺条”,指的就是“涧底松”,这样,我们很容易就猜到谜底是“菘”字。

  黎孟德《霜刃未曾试》

  再比如我以“随君直到夜郎西”为谜面打歌名一。如果你知道这是李白的一首很著名的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一句,你立刻就会联想到它的上一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也就会明白“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是明月,这样,谜底《月亮代表我的心》就呼之欲出了。

  我同样以“随君直到夜郎西”为谜面,打七言唐诗一句,你应该很容易就猜到谜底是张若虚著名的长诗《春江花月夜》中那句“愿逐月华流照君”了。

  谜语涉及的面非常广,几乎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