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裂碑记-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疾风喘了口气,颤声道:“我……我不成了,你马上……破我天灵,取我真元……”
灵木大惊,道:“不,不,这……这万万不可!”
疾风道:“我……是唯一……将近修成元婴之人,你身中奇毒,唯有这……这半成的元婴,可助你驱毒,你……你得活著,抢回……陆小子……”
灵木道:“不,师兄,我不能这样做!”
疾风双眼血红,道:“快动手!我若……断气,元婴也……也会散了……别浪费我的道行!”
灵木双手发颤,满面泪痕,不知如何是好。
疾风喝道:“你若不肯奉命,我……我亡灵不安,从此永堕地狱!”
疾风发了这样的毒咒,灵木再无法推辞,只好一咬牙,深深吸著气,将所有真气蓄在双掌,摇摇晃晃地举起。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奔出了道观,叫道:“道长,道长!”
灵木与疾风都一怔,奔出的居然是陆寄风。
二道既惊且惑,陆寄风奔到他们身边,关切地问道:“你们怎样?受伤了吗?”
灵木道:“你怎么出来了?她们……她们肯放你?”
陆寄风道:“她们本要赶我出来……”
才说了这句,疾风与灵木更是吃惊,陆寄风服过天婴,他是将来杀舞玄姬的重要元素,舞玄姬座下护法葛长门怎会放他离开?
只听陆寄风接著道:“是若紫妹妹不肯让我走,我说我得出来看二位道长的情况,若紫妹妹才让我暂时离开,一会儿还得进去……”
疾风喝道:“不行!你,你得跟灵木,上……上通明宫……”
陆寄风道:“先别说这个,道长你需要什么药物,我进去跟若紫妹妹说,让她叫那些女道士拿来医治你们。”
陆寄风越说,二道越是迷惘,灵木道:“你说什么?”
陆寄风道:“她们全听若紫妹妹的话,不然我和封伯伯这几个男子,早就被杀啦!”
灵木与疾风总算明白了,这一路之上,圣我教的人用尽了心机,要夺的人物是云若紫,而非有天婴的陆寄风。一想明白了这层,疾风心情陡地一阵放松,仰首大笑。
疾风笑了几声,便真气阻塞,难以呼吸,喘著气道:“陆小子,你……你千万答应我一件事……”
陆寄风以为他又要说上通明宫的事,这事他虽然已经答应了疾风,但是现在云若紫没有回云家,也不知当初之约,算不算数。可是见疾风如此惨状,陆寄风又不忍在此时谢绝了他,因此陆寄风为难地望著疾风,有点不知如何回答。
疾风道:“你……你回到……里头,杀了封秋华,把……把他的天灵打破。”
陆寄风骇然道:“为何要这么做?”
疾风凄然道:“谁叫……他落入的,是葛妖婆手里……她,她擅长行尸走气,我,我不愿封秋华身死之後,成为邪教的武器……”
陆寄风怔怔地看著灵木,灵木也点了一下头,道:“没错,陆小子,这件事只有你办得,别犹豫了。”
陆寄风只得含糊点了一下头,道:“你们要什么药材?我进去要。”
疾风冷笑一声,道:“呸!我……宁肯死了,也不……不会领邪教的恩!”
那沙哑低沉的女声再度自天而降,笑道:“呵……疾风,只怕你想领,我也没这么大方,你的徒儿封秋华内息耗尽,早该死了;可是他筋骨强健,空有一具行尸走肉的好资质。我将他调教成圣女老人家的杀手,你说好不好?”
疾风全身发颤,道:“你……你……”
女子扬声长笑,阴沉沉的观门中,缓缓栘出了一道人影,灵木与疾风一同看去,赫然便是面色阴沉,昂然横剑而立的封秋华。
※※※
花絮:
萧冰的枭羽扇
羽扇简介:
现代的羽扇是圆形的,但这是明朝以後才有的造型。在魏晋时期,如萧冰手中所持的羽扇却另有其状。与本书时代相合的画家顾恺之所昼的“断琴图’中显示:魏晋时期的羽扇,大体上是一只张开的鸟翅的外型模仿。另外,书中作为“通明真人司空无’的模特儿——山中宰相陶弘景——所传世的昼像中,也乎持鸟翅状的羽扇。
这种鸟翅形的羽扇,造型优美,确实能烘托出魏晋名士轻袍缓带的风范,但是,拿来扇风却不怎么凉。後世改成圆形,就比较阿沙力了。疾风道长的武功
“子午之法’简介:
根据道家修行成仙,或长生不老的入门圣经《周易参同契》,有修“外丹”与“内丹”,外丹是指炉火服食,内丹是指引内养性,二者不可偏废,而内丹的修习更与中医的气化论生理学相合,并非虚诞。
子午之法就是内丹修行的运气之法。首先要练成小周天功法,气起於北方会阴,沿督脉而上,通三关至泥九,为运转河车:此法又称为“进火”。接著将气在泥丸宫盘旋捭聚,与心火之气相会,沿任脉下入丹田,与肝木之气会合。此称作“退符”。
进火与退符往返进行,有如周天运行不息,故称小周天。(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主角张无忌就是练小周天功法的。)而由方位言,北子、南午、东卯、西酉。子当右转,午乃柬旋,内气是由子右转至午,过西酉白虎,由午东旋至于,过东卯苍龙。
能将小周天功法炼列一定火候,任督二脉运行使已经无所阻滞,就算生了小病,也可以在三五分钟内痊愈。接著便可以进行列大还丹的境界,也就是大周天功法。
大同天功法又称“两孔**法”、“活子午法”,将小周天功法所炼出来的内力,提升加强,使之戍丹,甚至成为“子婴”,也就是元婴元神,不但可以长生不老,甚至可以离体寄神,或是去老返少,重修生命。
予午之法是道家修炼内丹的主要途径,正统的丹道派高人都一定会苦练的。
疾风道长身为道教七子之首,他的子午法力当然是高不可言。小说中设定:通明真人司空无甚至不止一个子婴,有可能一人数化喔。护手钩(钩镶)
在钩上带有月牙护手的兵器,长约八十七公分。
护手钩上面是钩,下方是刺。可以以钩部攻击,或是钩住敌方兵器,使之不能施展;或是钩住对方衣服或身体。而下方的尖利则可以扎刺敌人。护手钩的月牙是尖刀状,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钩作为武器,可攻可守,是威力颇大的全方位武器。但是缺点是使用者必须十分熟练,否则反而容易伤列自己。
“钩”在汉朝称做“镶”,又称“推镶”,或“钩引”。远在《墨子》一书中便已经有它的记载,做为在坑道里近身白刃战的工具。可以说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兵器。关于道教
道教的分支很多,在这个时代,仝真教还没出现。汉朝以後的三国时期,道家的思想哲学与法术及群众运动结合起来,才具有宗教的雏形,而成为道教。到了本书的时代魏晋,原始的道教分为符禄、丹鼎两大派。
符禄派不脱装神弄鬼,也就是五斗米、太平道之流,是一般民众的信仰。而丹鼎派则追求长生不死、术仙飞升,又称为神仙道教,流行於贵族门阀之间。通明宫的风格,自然是丹鼎派,所以才能取得政治力量。
可是其实就连贵族都搞不清楚两派的分别,像晋朝的王羲之是五斗米教徒,但他修行方式却是丹鼎派的神仙道教。
到了西晋时,葛洪将丹鼎派的学说奠定了下来,在《抱朴子》一书中,将炼丹与养生的理论系统化,并提出完整的宗教思想,使丹鼎道派大盛。
接著陆修静、陶宏景师徒又将丹鼎派的礼仪、教条充实得更完整,与政治紧密结合,也使道教完全官方化,创立了新教———上清教,并且与佛教思想做出融合,成为中国的主要宗教。陶宏景还排列出仙谱,为道教诸神排出等级。
上清教的修行基地是茅山,因此又称茅山宗,影响後世至钜。
但是南北朝时代的胡人较为重视佛教,而汉人重视道教。胡盛汉衰,道教也较为失势。寇谦之在嵩山隐居修道,自称得列太上老君的传授,立志要成为帝王师,也透过许多努力,接近北魏太武帝、宰辅崔浩,使道教势力雄极一时。
太平裂碑记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有道教与佛教的势力消长的故事背景。
第十三章 此身非我有(1)
乍见封秋华步出观门,众人都是一惊。虽然他的外表和以前一样,但是眉宇间笼罩著一股阴霾,邪气在俊挺的五官间流窜。
疾风道长本已奄奄一息,却突然间一跃而起,挟著一股猛烈的真气,双掌击向封秋华!
这一下大出众人意外,灵木惊呼一声,封秋华长剑往上一挑,倏地变幻剑路,由左至右一削,竟骤然封住疾风道长的去势,若是他再往前,非得破拦腰砍成两段不可!疾风道长去势一顿,重重地摔落在地,昏死过去。
灵木急得叫道:“师兄!”
疾风道长面色发黑,气若游丝。
灵木大骇,说不出话来。而这么一惊,内息-乱,藏坤仙毒登时气势凌驾他的真气,逼得他胸中一阵气闷,差点也要软倒。
灵木见得十分清楚,封秋华所使出的剑招,是极普通的通明宫入门剑法“圆通剑法”,招式子平无奇,但封秋华这随手一挥,四方无碍,有如流水,确实将圆通剑法真谛发挥到了极限。
一阵低沉的女声笑道:“呵……不愧是道门的得意弟子,这一手剑法如何?”
灵木骇然不语,封秋华竟突然间将剑法发挥出这等威力,到底是什么原因,他怎么也想不透。疾风道长武功乃通明七子之首,被这入门的剑法逼得退落,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身上所中的两种毒性太厉害,另一方面,封秋华实力骤强,也是主因。
疾风道长本已守定根本,护著心脉,强忍著不死,以期用自己的元婴拯救灵木。可是见到封秋华将要成为葛长门的傀儡,他心中一急,想以最後的一口气击破封秋华的天灵。没想到一击失手,真气散乱,再也无法聚集,正中了葛长门的诡计。
葛长门的行尸走魂之术,绝非只是控制死者这么简单的术法,到底会让半死的封秋华变成什么,才是教灵木与疾风思之恐惧的。
灵木勉力站起,扬袖一挥,“嗤”地一响,一道剑气便往封秋华颈部划去。
封伙华随手举剑一抗,“铮”地一声,剑气与剑刃相格的清音未绝,陆寄风眼前-花,什么也看不清,封秋华已身如鬼魅,立在灵木背後,长剑疾刺向灵木的背心。眼见灵木绝对来不及回身抵挡这一剑,不料“碰”地一响,一道掌力将封秋华的剑势击偏了,灵木这才来得及闪过此剑。
击出那一掌的正是倒在地上的疾风道长,他及时醒转,紧急中再度出招,打中了封秋华。这一掌虽能打偏他的剑势,却一点真气也没有,根本伤不了对方。封秋华不假思索,反手一剌,剑尖掠处,疾风道长的双腕已被划出两道深长的口子,鲜血淋漓,深可见骨,只要再砍得准些,疾风道长的双手非齐腕而断不可!
只见封秋华手中长剑血迹殷红,面带邪诡的微笑,睨视疾风道长,那神态完全变了个人。他待要举剑再刺,却被人拦腰抱住,叫道:“住手!封伯伯,住手,他是你师父啊!”
抱著封秋华的,自然是陆寄风,陆寄风与疾风、灵木二道虽然敌对,这几日相处下来,他已渐渐了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