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喜事-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分了两桌,刘老爹带着儿子坐在炕上,沈氏则和家里的媳妇闺女围着地上的桌子坐了一圈。
一大家子共十三口人,做了这么多菜也没怎么剩下。
吃完了年夜饭,收拾完了桌子,家里的女人们又开始忙着剥菘菜、剁五花肉,和面准备包午夜要吃的饺子。
去年假装跟杨氏学着包饺子,今年怎么着也应该有些长进。
于是莲子便拿出自己包饺子的真实水平,赢得了杨氏和春子的一番夸奖。
男人们歪在炕上一边抽着旱烟,一边说着话儿。
杨氏虽然手上忙着包饺子,但是耳朵却听着那边,只听刘老爹道:“老二,你家如今的日子算是不错了,但是也不能忘了根,不能分了家就忘了家。就算再破,也是一拉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的地方。”
自从分家之后,家里忙着赚钱,又是这事儿,又是那事儿的,根本就没啥空闲。所以不论大人孩子,除了中秋和过年,几乎都不会来这边。刘老爹以为他们分出去之后就故意不过来了,心里自然是不舒服得紧。
刘景仁点头答道:“哎,哎,我记得了。”
包完了饺子之后,离午夜已是不远。女人们收拾了杂乱的场面,又把面盆、馅子盆刷了。
李氏一屁股坐在了板凳上,揉着腰,口中直嚷着“累死了”,被沈氏一个眼神,给制止住了。
大过年的,说啥死了活了的,忌讳不忌讳。
春子和杨氏去了灶间,将大锅里添了水,这才起火。
莲子姐妹也去了灶间,那边烧着火,暖烘烘的,还有喜欢的人能一起说话,她们自然不愿意在堂屋待着。
大锅里的水咕咚咕咚地冒着泡儿的时候,外面打更的声音也响了起来。随即一片欢腾,有炮仗的“啪啪”声,也有庄上人的呼喊声。
栗子早已拉着莲子跑到院子里看炮仗,看到的也只不过是声响过后的一个小红点。
这小小的村子,过年能放个炮仗,听个响就不错了,谁家也没有闲钱去买烟花。
“真是可惜,要是去村前的空地上看就好了。”栗子惋惜说道。
在村前的空地上,有时候还能看到邻村有钱人家放的烟花。
“等咱有钱了,咱也要买烟花。”栗子又道。
莲子点点头,嗯了一声:“咱们一定要有钱。”
杨氏将圆鼓鼓的饺子哗啦啦下进大锅里,盖上锅盖继续烧火,待锅里滚了三滚,才捞出盛在瓷盆子里,和春子一人端起一盆,送去了堂屋。
刚刚吃了丰盛的年夜饭,并不是十分饿,但是过年又必须吃饺子,所以每人又吃了一碗。
杨氏给孩子们每人盛了一碗,笑道:“赶紧吃,吃了又长一岁了。”
“我都八岁了。”莲子笑道,心里有些说不出滋味。
重活一次固然好,但是她心里,还是感觉微微有些惆怅。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五十三章 虎子的志向
吃完了饺子之后,刷了碗,二房一家这才回去。
莲子早已是困得呵欠连天,被杨氏拉着手走,路上都差点睡着了。
好不容易回到家,莲子连脸都没顾得上洗,栽到床上就再也不愿起来。谷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给她脱了衣裳,让她好好睡。
莲子只感觉才睡下没多久,就被杨氏喊了起来。
“大过年的,可不能睡懒觉。”杨氏拍拍她说。
莲子还没睡够,拉过被子蒙了头,口中无意识地嘟囔道:“困死了。”
“呸呸呸,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杨氏又拍拍她,喊她赶紧起来。
莲子也知道大年初一不能晚起,又在床上磨叽了一会儿,这才起来穿衣裳。
姐姐们早已起来了,莲子慢悠悠地穿好了衣裳,又梳好了头发,去了灶间洗脸。
杨氏见她起来了,从大锅里舀了热水给她兑了,让她赶紧洗漱。
“饺子都快煮好了。”杨氏说道。
大年初一也是要吃饺子,杨氏天还没亮就起来了,包了两盖帘的饺子,一直忙活到现在。
吃过饺子之后,刘景仁和杨氏便带着孩子去本家的长辈家里拜年。
先去了刘老爹那边,给刘老爹和杨氏磕了个头,道声“过年好”,沈氏今年竟破天荒地给了每个孩子五文钱,连麦子都不例外。虽然给的很少,但确确实实是头一遭。
出了门,杨氏和刘景仁又带着孩子去了刘老爹的叔辈儿兄弟家,一一磕头拜年,孩子们得了不少的花生和葵花籽儿,有的人家还给了糖。
给本家的亲戚拜完了年之后,刘景仁遇到村里几个相熟的男人,便与他们一起晒着太阳说话,杨氏则带了孩子,去了赵氏家。
进门先说声“过年好”,赵氏见她们来了,忙让她们进来。
“屋里还冷,不如晒着太阳暖和,咱娘儿们就在太阳底下坐着吧。”赵氏说道。
杨氏笑道:“行,我也想晒晒太阳,暖和暖和。”
赵氏从屋里拿出了几个矮凳,给杨氏和孩子们每人一个。
“老太太,虎子呢?”栗子问道,她找了一圈,没见到虎子的影子,要是在家的话,听到她们来了,只怕早就蹿出来了。
杨氏闻言笑道:“还虎子呢,该叫小爷爷。”
栗子咧嘴一笑,小爷爷,他哪里有小爷爷的样儿?他自己还叫莲子妹妹呢。
赵氏也笑道:“他小孩儿家家的,经不住叫,叫虎子就行。论年纪啊,虎子正好比你家栗子大了一个月,叫的着,叫的着。”
说完又看向栗子道:“在茅房呢,这会儿只怕是急着出来了。”
栗子闻言转头向后一看,果然见虎子从茅房那边走了过来。
“一大早儿的就想出去玩儿,我和他说了,等会儿你们会过来,这才收了心。”说罢又指着虎子嗔道:“这孩子啊,一点都不让人省心,比不得你家的闺女。”
杨氏笑道:“哪里啊,男娃儿有男娃儿的好,女娃儿有女娃儿的好,都是一样的。”
周通礼不在家,他家是外来户,只留下了这么一脉,在村里也没有本家,应该不是出去拜年了,该是出去找人说话儿去了。
“我瞧着虎子就喜欢的紧,现在上了学堂,更是有模有样了。”杨氏又道。
虎子和栗子同年,今年九岁了。他今儿身上穿着一身紫红色新衣裳,个头也比先前长了些许,再加上此时竟斯斯文文的,看上去确实让人喜欢。
“哎呦”,赵氏轻轻拍了杨氏一把,说道:“可别说了,正整日家闹着不想上学呢。”
杨氏看向虎子道:“咋了?咋还不想上学呢?我家栗子想去还去不成呢。”
“那正好啊,让栗子替我上去。”虎子一拍手,笑道,刚才的斯文劲儿霎时烟消云散。
“嘿”,赵氏无奈,“这孩子,咋梦哪儿说哪儿呢。”
杨氏呵呵一笑,又看向虎子道:“我见栗子跟你学认字学得不错啊,你肯定学的更好,只要再努力努力啊,将来一定能考个功名,带着你爹娘享福去。”
这话赵氏爱听,也是她最想听到的,但是口上仍谦虚道:“我们哪有那个福气啊,不求他为官做宰的,只要别连自己名字不会写就行了。”
“名字谁不会写啊,太简单了。”虎子不屑道。
一句话逗得杨氏和赵氏都笑了起来。
栗子鄙夷地看着他:“就这点出息!”
“我说大奶奶”,杨氏凑近赵氏说道,“我可是听说了,那苏知县家的公子明年要去考童试,虽说你们家虎子开蒙比他晚,但是到明年也就进学两年多了,咱考吗?”
“啊?真的吗?”赵氏问道,随即又说道,“考啊,我们也考。”
虎子在一边自然听到了她们的谈话,说道:“我不考!”
苏可言考肯定能考过,人家是咋学的啊,他又是咋学的,他能考过才怪了呢。
赵氏一听有些生气了,说道:“你不考你上学是干嘛?不考童试就不能考科举,哪怕你只是过了童试,只考个秀才的功名,也能每月领官府的米。”
“就是,你要是不考,我就不跟你学字了。”栗子也随道。
莲子见虎子小嘴撅起,知道他确实不爱学习。其实说实话,莲子也确实觉得他不是那块料,只是不能打击他罢了。
“不考试,那你长大了想干啥啊?”莲子问道。
这个问题总算是虎子还想回答的,他晃了晃头,说道:“我要当掌柜的,我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啊?”莲子笑道,“你咋赚钱啊?赚钱哪有那么容易。”
真是天真,站着说话不腰疼。
谁料虎子竟说道:“我见你赚钱不是挺容易的嘛。”
“天哪”,莲子心中狂呼,“你哪只眼看见我赚钱容易了?”
再说了,她整日拉着全家人起早贪黑、辛辛苦苦的,一年也才赚百十两银子,那算赚什么钱啊,只能保证饿不着冻不着就是了。
“你可是要做掌柜啊,掌柜的能赚到的钱,十个我也比不过啊。”莲子直翻白眼,你想清楚点好不,大哥。
虎子笑道:“那好啊,我就要做掌柜的。”
“哎,掌柜的”,莲子调侃道,“你想卖些啥啊?”
虎子摇头晃脑地想了一会儿,说道:“这谁知道,以后再说。”
莲子笑了起来,还想做掌柜的,不过看虎子这机灵样儿,说不定在这方面还真行。倒是和栗子想到一块儿了,都想做掌柜的。
大年初一不动针线,因此杨氏只是坐着和赵氏闲话家常,谷子和豆子在一边听着,时不时插上几句。
栗子只坐了一会儿,便没了兴致,推推虎子道:“要不咱再去学字儿吧。”
虎子也正想溜,遂道:“走”,说着起身进了堂屋,栗子也跟了上去。
虎子刚进门,忽然又转身看向莲子道:“你也一起,不多你一个。”
莲子十分想笑,忖道:“还不多一个呢,我认得的字可比你认得的多了去了。”
但是她当然不能这么说,答应了声“来了”,也进了堂屋。
虎子教给栗子的,还是些他最初学的一些启蒙读物,至于再难一些的,估计他自己都不会。
栗子本来不喜欢虎子的,自从跟着他学认字儿之后,慢慢地对他也不那么讨厌了。
就算是讨厌也没用啊,除了他,没人愿意教她认字儿。莲子就是个坏蛋,自己都会那么多了,就是不教她。至于苏可言,那更是想都不用想了,她一个月还不一定能见着他几回,还学啥字啊。真是想不明白,莲子是咋学会那么多的。
莲子装模作样地和栗子一起,跟着虎子学认字。别看虎子平时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教起来倒是有模有样的,活脱脱一个小先生。
杨氏和赵氏一直坐到快中午的时候,杨氏才喊了栗子和莲子回家。
回去之后,杨氏又和了面,几个孩子帮着一起包了饺子。
过年要吃三天的饺子,这和前世的时候倒是差不多,只是莲子顶多吃上第一天,往后的两天越吃越腻,好不容易等过了初三,才算是解放了胃口。
吃过午饭之后,刘景仁又出了门,娘几个在家实在闲的没事可做,便在莲子的提议下,去了地里。
三级地离家有些远,但是正好权当饭后散步,消磨这富余的时间了。
今年的气候风调雨顺,地里的冬小麦长势不错,只要是不出意外,到了夏天,定是能够丰收的。
就连那一亩撂荒的地,表层也长了一片片灰绿色的花荠菜。
麦地里长的花荠菜味儿最是鲜美,莲子想着等到再过个几天,拿着篮子过来剜上一些,回去不管是做汤还是炒鸡蛋,都是很好的。
这一片都是三级地,地力都不怎么好,但是如果要买的话,恐怕也没人愿意卖。在乡下,土地都是祖祖辈辈的传下来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