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材-第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怕他们父子之间的关系会因此而疏远。
陈法林脸色肃然的答道:“前些天我已经跟他说了,这次不论考得怎么样都要去这所学校深造,现在的成绩好坏不重要,关键是今后要努力学。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对你们在社会上闯荡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你,身上的责任更大,不仅学习不能耽误,公司里的事情也要办好。不要辜负了我和张廷对你的期望!”
这段话说得字字千斤,让赵启明的心情很沉重,才刚满十七岁就扛上了这么重的担子,其中的滋味可一点都不好受。
那帮接受培训的新公司成员也没闲着,全部被发配到车间熟悉产品工艺流程,虽然这么做有点画蛇添足,但陈法林的意思是不想让他们太无聊。几天没看到张总对他们来说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不仅如此,连一起上课的那个小年青也没见着,这让大家越来越弄不清赵启明究竟是什么身份了。
随后接到厂里的通知,要他们做好准备去上海的新公司,听到这个消息大家个个喜笑颜开,终于可以离开这个麻雀小城回上海了。姚俊峰和裴斌更是高兴的上窜下跳,他们俩是上海本地人,平时到处转悠惯了,在这里的集中培训差点把两人给憋死。
十来个人坐火车到了上海,刚出站就看到张总在出站口等着接站,赵启明也在站在旁边。张廷带着他们俩提前到了,先是请人把公司重新粉刷了一遍,又雇人把上次订的办公用品收拾好,前后用了三天时间,还能挤出空来去证券公司研究股票。赵启明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张廷的工作效率,不过主要还是充分发挥了钱的作用,对于擅于用钱的人,这点小活还是费不了多大事的。
陈致远和赵启明跟着张廷住在一起,能离开家独立生活让他们俩感到很开心,但想起还有个类似于紧箍咒的张廷,他们又乐不起来了。尤其是陈致远,啥时候见到张廷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老实,赵启明还从没见过这家伙如此怕过哪个人,私下里提起这事就要嘲笑他一番,少不了挨一顿暴打。
大队人马原先热热闹闹的场面立刻就冷却了下来,在张廷面前,谁也不敢太随便,免得被扣上不注意个人形象的帽子。他们一个个拎着行李老老实实地钻进了那辆新买的金杯面包车,张廷先把家在外地的职员送去了公司为他们租的公寓,然后又把几位上海本地人一一送回了家,这个举动搞得几个上海人非常感动,都觉得张廷虽然很严厉,但是对大家还是很细心的。
第二天8点半准时上班,大家来到新公司,这里已经粉刷一新,办公桌椅、电脑、资料档案柜等设施全都摆放得井然有序,给人整洁清爽的感觉。
张廷分派完众人各自的办公桌,接着吩咐道:“……大家先到会议室开个会,有些工作上的事情要交待一下。”眼下还没来得及请秘书、财务等内务人员,通知开会这种事情张廷只好自己先干上了。
会议室和厂会议室布置的差不多,中间是一张长长的会议桌,靠墙放了几张沙发,每个人都找了个位子坐下,却发现赵启明早已经端坐在正位的下首等着大家了,而陈致远却坐在靠墙的沙发上,这两个少年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感到有些意外。
陈致远不是公司职员,所以只是以旁听的身份参加会议,其他人看他坐在旁边并不感到奇怪,而赵启明就不同了。
他们多数人在厂里曾经打听过赵启明,听说是老板眼前的重要人物,但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让大家误以为是老板培养的接班人。可冲着眼前这架势,不仅参与公司的正式会议还坐在谁都不敢过去的那个位子,就绝不是培养那么简单的了。
张廷坐在会议桌的正位上,扫视了众人一番说道:“先向大家宣布一件事情,这位赵启明……,和陈法林先生一样,是怀圣堂医药公司三位董事之一,也是本公司的副总经理,今后有什么事情,如果我不在公司的话向他请示就可以了。”他实在不知道应该如何称呼赵启明,明显在称谓上打了个顿,但他的话说得严肃认真,令所有人都为之瞠目结舌。
赵启明随后站了起来,带着无比真诚的笑容向大家打了个招呼,看着底下这些人的表情,奸商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这种感觉好久都没有体会过了。
相信任何人突然听到这个消息都不可能继续保持镇定,对众人的血压绝对是一种考验,大家心中的惊讶指数达到了200%,赵启明的身份终于真相大白,这帮人千算万算也没人算到他居然是公司的董事,而且行政职务还是仅次于张廷的副总经理。
这种场面张廷早已经猜到了,他没理会大家现在的心情,把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全都布置了下去。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在座的各位每个人负责一个省的销售工作,需要干哪些事情在培训期间就已经讲过了,关键就是要建立起销售网络。
目前的这个战略构想其实是执行了赵启明当初在上海的提议,奸商直觉地认为这样是最好的办法。实际上经营医药公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专营本企业的产品,厂里的产品即将生产出来了,公司的销售网络要尽快运作起来,药品都是有效期的,西药的质保期限最多只有两年,产品在仓库里多放一天都不是什么好事。
另一种是从各生产企业调货,然后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向全省或全国的二、三级经营公司配送,用这种方式赚钱最简单,但是生产企业愿不愿供货是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况且还涉及到庞大的运作资金。
因此,在公司成立之前,陈法林仔细考虑了赵启明的意见,三人商量了一上午,最终决定首先销售怀圣堂药业所生产的品种来建立网络,下一步看发展情况再定。
“……工作分配完了,大家对今后要做的事都清楚了吗?如果还有什么不明白或者不满意的地方随时可以问我。”张廷说完之后,询问了一句,得到底下一片肯定的回答。
只听有人问道:“张总,我们什么时候开始工作……?”赵启明抬眼一看,是姚俊峰那个小胖子,他越看越觉得这家伙有意思,脸上不禁掠过一丝笑意。
张廷点头道:“赵经理昨天跟我商量了件事,他希望把大家划为两个部门,由我和他分别管理,对两个部门的工作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考核,赵经理为此还提出了有关的奖励制度。我个人比较赞成这个办法,可以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至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等部门划分好之后,大家就可以做事了。一些相关细节请赵经理向大家说明。”他说完示意赵启明发言。
其实划分部门的事情赵启明只是提出了个简单的想法,张廷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办法很好,然后进行了完善,让赵启明在这个会议上向大家做介绍,是希望一步步竖立起他的威信。
奸商心里稍稍有点紧张,毕竟这是他第一次在正式场合面向大家讲话,跟以往回答问题的感觉可不一样。他暗自深吸了口气,看了大家一眼,学着张廷的口吻说道:“咱们公司才刚开始,今后的销售工作能干成什么样还是个未知数,张总曾经告诉过我,有竞争才有进步,因此我才向张总提出这个建议。大家都是做营销工作的,但是单纯以销售量为硬性评比标准,我觉得不够全面,还应该增加与客户的满意程度、与其它生产厂家的交流程度……。”
他说了两句之后就找到了感觉,心情放松了下来,侃得头头是道。虽然这些细节大部分还是张廷想出来的办法,但奸商对生意上的事情一学就会,把好的想法变成自己的东西那还不跟玩似的。
说到最后,他总结道:“……这些软性指标,我和张总在每个季度结束之后,会分别到对方部门负责的省份抽查工作,按评分标准执行评定,哪个部门的评分最高,奖金就归他们组。每季度奖金不低于两万,而销售量最高的个人,我本人会拿出三千块钱作为私人奖金!”
在场的十余人一听到这个数,全都热血沸腾,张廷给他们的月工资订的是五百块,即使是这样,也比普通企业要高出一些来。部门分开之后,两万块分到每个人身上那可是至少三四千呀!而且还有赵启明赵副总的个人奖,大家兴奋得忘记了张廷的存在,全都议论起来,眼睛里透射出欣喜的目光。
私人拿钱做奖金的想法是赵启明即兴发挥的,一年也不过才一万二,这对于他来说根本算不上回事,但是对于干活的人来说,那可是个不小的诱惑呀!
张廷冲着赵启明微微一笑,打断了众人的议论:“既然每个人市场都划好了,下面就进行部门划分,愿意跟赵经理一个部门的人请坐到赵经理那一排,愿意跟我一个部门的请到另一边……”他说完便望向大家,等着他们自己进行分组。
可这句话反倒让大家犹豫了起来,半天也没人动,更是没一个人说话。中国人做事情想法是最多的,他们这些人里绝大部分是愿意跟着张廷做事的人,原因自然不用明说。但他们又担心赵启明对自己有意见,虽然人家年纪小,但毕竟执行董事,又是副总经理,得罪了他回头要是弄了几双小鞋套在脚上,那滋味可不好受。
等了半天大家全都大眼瞪小眼,你看着我、我瞅着你就是没人做这个出头鸟,赵启明非常明白他们的想法,笑着说道:“大家要是实在为难,那就抽签决定怎么样?”他提出了个很普通却又是最直接的办法来,让这些人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
第七十四章 又见妖女
就在大家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裴斌和姚俊峰对视了一眼,站起来走到赵启明这边的位子上坐下,裴斌对赵启明说道:“赵副总,我们俩不用抽签了,跟你一个组。”
姚俊峰也接着说了句:“没错,我们就愿意跟您这样年少有为的人一起做事,好向多您学习学习!”姚小胖说这句话的态度诚恳,听起来很像是肺腑之言,但绝对有拍马屁的嫌疑,赵启明再傻也能闻得出来那股子味。
不过俗话说得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管他说得有多恶心,至少奸商听得心里挺爽:“呵呵,哪能这么说,我年纪小,今后还要向你们两位多学习呢!”他挺喜欢这两个家伙,姚俊峰更是那种对他胃口的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比较喜欢的那种类型的人,赵启明看着姚俊峰顺眼也很正常,何况这人虽然说得是拍马屁的话,但给人的感觉就是非常舒服,措辞不用多华丽,三言两语只要说到点子上就足够了。而且看他的长相就不是个卑鄙小人,充其量也就是个喜欢耍小聪明的人罢了。
这是赵启明在近来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的一种感觉,对于不同的人他有着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吃了两次亏之后,他在认人的能力上日趋成熟。如李胖子这种人,虽然跟自己一样奸滑,做生意却有着原则上的底线,不会干背信弃义的事情。张志诚更要实在一些,至于杨君筱,根本就是某类硬汉的代表人物。还有陈法林、张廷、齐雅婷、刘光伟等等,通过和这些人的交往,赵启明现在几乎从目光中就能看出面前的人是属于哪种类型的。
这是一种人生阅历的总结,也是陈法林为什么一定要陈致远跟着赵启明一起混迹于邮票市场的原因。一分钱的生意也不用陈致远做,他跟着几个老油条鞍前马后跑来跑去,学的是察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