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妻策,倾城花嫁-第4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次温彩在绘图的时候,慕容标就乖乖地由麻嬷嬷抱着,或是任由双双抱着,不哭不闹,一双滴溜溜乌黑的眼珠看着温彩一笔一划的描画,温彩一边画还会一边嘀咕:“应该是这样的吧,我再想想,这样对不对,若不对,就再修改一下,对,发展农事,就要是花最小的银钱却要最大程度地便利于民。这样制作花银钱太多,百姓们接受不了。对,这犁头可以设计得再宽些,犁头尖锋用寒铁制造,其他地方继续用铁打造……”
雍王府的匠人们很忙,无论是铁匠还是木匠,他们总有做不完的活,要帮温彩制作各种各样的东西,他们乐此不疲,甚至也开始自己制作一些好东西,一旦好用,就会得到温彩的嘉奖,甚至还给他们在肃州专门开了一个铺子,售卖的东西便是他们制出来的物件。
试种田庄是第一批试用这些农具的地方,那些来学习的学徒,一个个眼睛透亮,看到这样好又实用的东西,一个个欢欣鼓舞。
慕容恒在初春时,玩了一回微服私访,抓了两个贪墨知县,直接重惩降为罪人,送到玉矿做苦役,后又上禀朝廷细说此事。
玉矿那边,皇帝亲赐小镇为“祥玉镇”,玉器匠人们制出了一批批的玉杯、玉碗、玉盏、玉砚等物送往京城,户部官员照着温彩提供的“赌石”玩法,把一些毛石送往京城供权贵们赌玩玉石。在京城做这生意的是太子慕容恪,他为此派了幕僚去开这“赌玉坊”,也兼卖一些祥玉镇生产的玉器,若是有人当场赌出玉来,可以在赌玉坊加工成自己喜欢的首饰或玉器。
慕容恒的视线再次落到温彩的肚子上,这一看才突地忆起了一件事:“镇远候府来信了,你哥终于上呈奏疏,请求父皇立温鹏远为镇远候世子。”
去岁八月,梁氏又给温青添了一对儿子,是一对孪生子,据信中温绿所叙,这七少爷、八少爷长得一模一样,不同的是七少爷脖子上有颗痣,温绿每次辩认他们,都是根据这痣来辩别的,可去年冬天他们穿得厚,遮住了痣,引发的后果是,温绿不知道谁是七少爷,谁是八少爷。
上个月,这对孪生子满周岁。温青见自己有三个儿子,到了该立世子的时候,夜里与梁氏商议一番,还是决定照着各家的规矩来,立嫡长子为世子,温青连夜写了奏疏上呈朝廷。
八月末时,朝廷的批文下来,皇帝下旨赐封温鹏远为镇远候世子,又封梁氏为镇远候夫人,享二品诰命。
温彩看罢了信,“顾家派媒人去镇远候商议阿绿的婚事了,挑了五个吉日,嫂嫂问了阿绿,定在了明年正月二十六,阿绿问我回不回京城吃喜酒。”
那个时候,她正是孕重之时,怕是回不去了。
现在正是九月时节,肃州刚刚大丰收,推行出去的苞米、土豆收成颇丰,百姓们欢欣鼓舞,一些还没种苞米、土豆的村子纷纷请求,希望雍王府能在来年给分发一些粮种。
第314章水祸
第一年在田庄学习的学徒有七成回到了各自的村庄,他们是第一批种植苞米、土豆的百姓,温彩兑践承诺,在他们的去年秋天离开的时候,每人分发了苞米、土豆种子,他们知道是种子,是舍不得吃的,全都带回家种了起来,听说今年秋天便收了不少,那些原是村子里只种一户的,这一收明年春天整个村子的人都能种上。
而今春又新收了三百名学徒到田庄,又是秋天了,又到了他们离开要领种子回家的时候。但跟着牛庄头学习全套种植技术的学徒还在,他们得继续学下去。
近来,西北各州的知州、知县纷纷写信来,请求慕容恒也帮他们培养一批种植能人。
慕容恒应了,要他们明年二月将选来的人送到肃州应选。
*
翌年暨天乾二十五年五月,西北大地发生了一件大事:黄河泛滥,黄河沿岸的民田民宅被毁,无数百姓无家可归。
肃州因慕容恒整治河道,虽被冲毁一部分,却是整个西北受灾最小之地。除了离黄河较近的百姓受灾,其他百姓安然无佯。水灾后,慕容恒给肃州受灾百姓补发了一批苞米、土豆种子,又派各地官员帮助百姓尽快恢复生产,再建家园。
西北其他地方的百姓听说肃州因整治河道受灾极轻,又闻肃州百姓有苞米、土豆,以为肃州百姓不挨饿,灾民纷纷往肃州一带云集,一时间肃州城内人满为患。
温彩当机立断,从京城的陪嫁庄子急调苞米、土豆种子到肃州,京城
几大镖行、漕运全部被雍王府征用运粮、运粮种进入西北。
肃州知州与雍王府二管家站在肃州城墙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百姓,拖家带口,或全村逃难,或全镇逃难,大声喊道:“百姓们、乡亲们,朝廷知道你们的家园被毁,会尽快派人来赈灾,现已调集粮种、粮食来西北,会尽快发放到各州府、县衙。你们尽快回家,领取粮食、粮种,朝廷来的官员会帮助你们重建家园。”
城内人满为患,为恐生出事端,肃州知州当机立断下令不许灾民再入肃州城。可就算如此,还是有西北各地的百姓云集肃州,其间亦有一部分灾民往京城方向、未遭灾之地转移。
种在田地里的庄稼被冲毁,家宅被毁,就连一些人也被活活淹死了。黄河泛滥,洪水奔涌,像一片无边无际的地狱在口,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亲人被卷入洪浪着,自此了无音信。
灾民们从数百里、乃至近千里之地赶来,就是希望能在肃州吃上几口热粥、热饭,虽然雍王妃令府中婆子、小厮在城外搭了三处粥棚,怎耐粥棚太少,灾民太多,每人连半碗都分不到,就是如此,每天雍王府也要投入上百担的粮食。
慕容恒夫妇从京城而来,虽然雍王府有五千亩试种田,可这大部分种的都是苞米、土豆,收了之后,便变成种子,分发到肃州各县(镇),惠及肃州百姓。府中的余粮原就不多,就是现在拿出来的粮食,也是肃州粮库的。
有几个百姓仰头望着城墙,彼此相望,他们好不容易来了,怎能就这样离开。
“肃州是四皇子的封地,只管肃州百姓,有了好处也是肃州第一个得到。早前好些天,四皇子就把粮种给肃州受灾百姓发下去了,听说苞米苗都从地里长出来了,还有土豆苗也长出来了,甚至在临河一带补插了薯蓣苗。”
“这薯蓣苗可是好东西,以前只有南方有,这回我们西北也能种了,可这些好东西,我们西北其他几州的百姓就没有。”
他们听说这都是因为肃州是雍王的封地,他一到肃州就替肃州做了不少的好事:整治河道、教百姓种植苞米、土豆,甚至于对以前种植庄稼不对的地方也进行了纠正。现在肃州百姓一提到雍王、雍王妃,谁不赞上几句:“这是我们肃州的福星,雍王仁厚,雍王妃更是菩萨转世。”“我们雍王聪慧神武,文武兼备,雍王妃更是个天仙般的人物,人长得美,心肠也是最好的……”
这会子,有带头的百姓大喝道:“我看肃州知州就是故意要赶我们离开,朝廷赈灾的官员哪有这么快就来的。”
“一定是骗我们的,是要赶我们离开肃州。”
“我们不能走,一离开这儿就只有活活被饿死的份儿。是我带着村里年轻力壮的人出来逃难,就是希望雍王能发发善心,能给我们村分点粮种带回去,没有粮种,我可没脸见全村父老乡亲。”
百姓们越发议论得厉害了,七嘴八舌,嗡嗡的议论聚在一处,却有着海浪一般的呼啸声,最后将肃州知州的声音淹没。
肃州知州无奈地看着二管家,抱拳道:“秦二管家,你看这儿……”
二管家道:“雍王府哪里还有粮食、粮种,殿下已经下令各州放仓派粮,只要那边一派粮,他们得了消息就会各回家园。”
站在城墙根下的几个百姓大声道:“我们不要粮食,我们要粮种,我们要肃州百姓一样的待遇,我们要种苞米、土豆。”
他们来到肃州,一路上都见到百姓们种着这些庄稼,又听早前种过的百姓称赞,说这产量高,又说雍王府的人还教会了他们打储存土豆的地窖,把土豆存到地窖能吃上一年的时间,且这土豆可作菜,可做粮食食用,最是填肚管饱的食物。
知州大人拧着眉头:“得让各州官员把他们的百姓带走,聚在我肃州城算怎么回事?”
要是发生民变,原不是肃州百姓,倒成了他的过错。
知州大人抚额,压力颇大,一转身对旁边的师爷道:“给西北各州送递官文,让他们来此领回各自百姓,要是逾期不领,本知州便把百姓留在肃州。”
他诡异一笑。
若是各州没了百姓,这也是他们的失职。
第314-315章 匪袭
若是各州没了百姓,这也是他们的失职。
人群中,几个戴着篱帽的男人相互凝望,看着肃州城墙上站着的官员高喝声,几声退出了人群,在一边的僻静处坐了下来。
“大燕种成了苞米、土豆、木棉,听说就连麦子、稻子的收成也比以往提高二三成不等。”
“若是我们西凉也能得到种子和种植技术,百姓们就不会再饿肚子。”
从海外引进了粮食新品,且还有极好的种植技术,这让他们眼馋得发狂。
几人目光齐聚在其间一个眉目英俊的少年身上屋。
这次西北黄河泛滥,许多百姓受灾严重,就连西凉也有几州遭受灾害。他们一路扮成客商,穿过边陲重镇来到此地,就是想弄到粮种带回西凉。
肃州原是西北的贫寒之地,却因是西北最早一批种植苞米、土豆的地方,百姓们也最先一部解决了饿肚问题。对百姓们来说,他们不管谁做皇帝、谁当官,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能过平安踏实的太平日子,他们就支持谁,谁就是好皇帝,就是他们的福星、是他们心目中的菩萨、圣人。
肃州百姓们听说粮食是慕容恒先预先发放出来的,心生感激,听了农事官的话,正积极帮着农活,进行补种。
现聚在肃州城的灾民不是肃州百姓,而是从西北各地云聚到此的,他们听说肃州去年大丰收,肃州百姓家家都有吃不完的余粮,便希望能在这里吃上饱饭,当然传说中的苞米、土豆也对他们有着极大的诱惑。
“主子,以奴才之见,这次大燕朝廷为了挽回损失,定会给西北百姓发放粮食。这几年,大燕各地都在种苞米、土豆,这可是好东西,到时候我们可以……”他比划了一番,做出一个抢强粮种的动作。
“只有粮种没有种植人才也是惘然。”
早前大燕也曾种过,皆都失败。
入京城抢粮种、人才,这不现实,京城离西凉太远了,弄过不好,途中就会生变。最好的法子,就是在肃州抢人才,再从各地派发的粮种里进行抢劫。
英俊少年使了眼色,他们要借着这次洪涝想浑水摸鱼,从中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
其中一人走入百姓中,大声喝道:“雍王的封地在肃州,他只顾肃州百姓,我们外地人的死活就不管了?我们见不到朝廷的赈灾粮,见不到粮种就不离开。雍王是肃州的雍王,也是大燕的雍王,他得把我们西北的事禀告朝廷,让朝廷来帮我们。我们要粮种,我们要粮食……”
肃州知州凝着眉头,“先写通告张帖城外,各州开仓放粮,至于粮种的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