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恐怖科幻电子书 > 未来光脑系统 >

第126部分

未来光脑系统-第126部分

小说: 未来光脑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⒉恢档闷诖�
  陈东也没有公开解释,最好的解释是用事实说话,在《舌尖上的中国》播出后,看收视率和观众口碑。
  连续5天,《舌尖上的中国》的预告片在明珠电视台轮番播出,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第218节舌尖上的中国(中)!

  明珠电视台是全一个大台,观众群体遍及全国各地,经常留意明珠电视台的观众,以及经常关注陈东动态的粉丝,现在都开始关注《舌尖上的中国》这个节目了。
  色泽鲜香的一道道美食,以及美食背后美食文化、人文故事,是这个节目吸引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1月22日,也就是大年初6,晚上9点,收视黄金时间。
  《舌尖上的中国》开播,很多关注《舌尖上的中国》的观众早早地等候在电视机前。
  “《舌尖上的中国》总算开播了!”
  “已经期待很久了。”
  这时,全国有很多观众将频道锁定在明珠电视台。
  在一个广告之后,画面一转,伴随着一阵优美悦耳,充满民俗风格的音乐声中,出现一幅充满韵意的水墨画面,水墨画面就像湖面的水一样,一阵拔动,出现一串金黄色的谷穗,画面再一跳转,一双粗糙的手在揉面,然后,再几个画面,包子,馒头,豆腐,等各种跟人们息息相关的食物。
  随着这些画面跳转,出现一串串的字幕,出品人:陈东,优乐视频。总编导:陈东,。
  片头播放完后,最后出现一串字幕,舌尖上的中国,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这么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
  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伴随着配乐,吐字清晰。缊含感情的配音,以及画面上不断跳过的美食的图片、片段,还有人们在野外捡拾松茸,在干涸的湖里挖掘莲藕,在冰层下面的湖里的捕捞鱼虾,。
  看到这里。很多人明白了,‘自然的馈赠’的含义!
  稻谷,鱼,竹笋,虾蟹等等自然界各种食材是自然给与人类的馈赠,而人们通过采集、捡拾、挖掘、捕劳,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
  “妈/的。看到这些美食我已经流口水,我决定了,我要照着上面出现的美食一一尝个遍。”
  “我也是,看到画面里那么多好吃的东西,口中忍不住咽口水了。”
  “谁说陈东的节目做得不好,我看这个节目做得挺好的,各种诱人的美食,还有,这些美食背后的美食文化,有趣的故事。很看好。”
  “是啊是啊,‘松茸’这段故事就讲得不错,松茸,价值昂贵,对很多普通人来说。听过,但无缘一尝,只知道是松茸一种难得的山珍美味,通过藏族母女采集松茸来向观众揭开松茸神秘的面纱。”
  “奸商啊,一只松茸产地80块钱,卖到日本东京700元。”
  
  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后,很多人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于《舌尖上的中国》的评论。
  “这部纪录片是谁拍的,拍得不错,非常有意义,即向大家展示了中国的各个地地的特色美食,又讲述了各种地区特色美食的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定海一座宅院里,一个老人说道。
  “爸,这部纪录片的总导演是小东。”唐天海坐在唐天明旁边,用火钳把脚下的炭火拔旺,说道。
  “小东?!他这段时间不是在忙爱心午餐行动吗?怎么拍起纪录片来了。”唐天明诧异地向唐天海问道。
  “小东提供的节目创意,任节目总导演,具体赶赴全国各地拍摄美食素材由7名分集导演负责。”唐天海说道。
  闻言,唐天明点了点,“小东这小子很有才华,做什么事都能做得很好,就是跟我学画画,以及字画鉴定有些漫不经心,三天打鱼,二天晒网,否则的话,早就在字画鉴定圈子闯出一定的名气了。”
  “爷爷,我要吃这个。”这时,一名小男孩从被窝中伸了个头,乌溜溜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电视里被炭烤得金黄的松茸,说道。
  “好,明天中午带你去吃。”唐天明说道。
  …
  在明珠电视台的数据监控室里,杨尚明眼睛盯着屏幕上不断的数据,虽然一脸镇定,但是,心里却忐忑不安。
  晚上9点钟,可以说是,是收视的黄金时间段,一般拿来播放热播剧,或是一些收视率火爆的节目。
  但是,现在破天荒地拿来播放一部纪录片,这让很多人不解,很多人说了怪话,很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
  ‘不解’,‘怪话’,‘反对’,也是很正常的。
  要知道,纪录片已经日渐式微,在近几年,很少有纪录片能火的,原因有很多,纪录片缺乏娱乐性,太多说教,很多都带有政/治目地等等,当然,最主要的是原因,国内缺少优秀的纪录片。
  杨尚明在看完《舌尖上的中国》后,觉得《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没有说教,没有太多深度,不带政/治意义,只是用味道营造出一个个真实的故事。
  相比‘烹饪大师’,‘美食专家’的故事,或是一场精彩‘厨艺大赛’,手工工挖莲藕,两小时采竹笋,全中国只剩5人继承的高跷式捕鱼,70多岁吉省‘鱼把头’,卖黄馍馍的陕北老汉,陪外婆制作年糕的江浙慈城小姑娘,更接地利,更接近人们的生活,观众更喜欢看。
  杨尚明相信,《舌尖上的中国》会火的,所以,他力排众议,将《舌尖上的中国》安排在黄金时间段播出。
  不过,相常自信是一回事,〈舌尖上的中国〉能不能火,还是要看收视率以及观众口碑。
  0。68%,这是《舌尖上的中国》播出的半小时前统计的收视率。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接近9点钟,收视率也些上扬,这让杨尚明松了一口气。
  不过,他知道这是陈东的名气带动的收视率上扬,并不能说明节目有多优秀,观众有多爱看这个节目。


 第219节 舌尖上的中国(下)

  “0.89%,不愧为陈东,号召力真强,平常这个时候也就0。5%,0。6%左右,单‘陈东’两个字就带动了0。2,0。3%的收视率。”
  这才刚刚开始,节目才刚刚播出,好看不好看大家都不知道,但,单凭陈东的名气就把节目的收视率带上来了,完爆了之前在这个时间段播出的热播剧。
  “看来这个节目要火了。”一个工作人员说道。
  接下来的情况,确实如这位工作人员想料到的一样,《舌尖上的中国》火了,有多火,监控室的屏幕上显示的一组数据就是直观的说明《舌尖》有多火。
  《舌尖上的中国》开播之时,收视率0。89%,这是靠陈东的名气带动的收视率,如果《舌尖上的中国》不如大家期待的那样,精彩,好看,这个收视率会不断下滑,反之,《舌尖上的中国》如观众所期待的那样,非常精彩,好看,收视率会不断上涨。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舌尖上的中国》收视率狂飙,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1%轻松破,1。12%,1。3%,1。4%,。。。,一直到破了2%。
  “节目火了。”
  这是毫无疑问,连之前在台内激烈反对,置疑杨尚明把《舌尖上的中国》放在黄金时间档播出的副台长徐德立,节目总监李光锐也明智地闭上嘴巴,事情明摆着,收视率数据监控屏幕上一条上扬的曲线,很刺眼,但已经就说明了一切。
  《舌尖上的中国》成功了。取得前所末有的成功。
  收视率直接破了2%。
  也许普通人无法理解破2%是什么概念,但是,作为守在监控室里的台长,副台长,节目总监。工作人员,可是非常清楚破收视率2%是什么概念。
  简单的说吧,明珠电视台作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台,收视观众遍及全国各地,一天的平均收视率在0。2,0。3%左右浮动。南湖电视台最近这几年,出了很多精品的娱乐节目,受到了很多年青人的欢迎,要高点,0。3,0。4%左右浮动。黄金时间段播放热播剧的时候0。7%~0。9%,这些是全国性的大台,一些的省台日平均收视率大多0。1%都过不了。
  可想而知,2%是一个非常高的收视率。
  还有,近年来明珠电视台播过的最火的热播剧《爱情来了》最高都没有破2%,而在这时,被《舌尖上的中国》一部纪录片。轻松破了2%。
  这让所有人震惊了,包括,杨尚明,他知道〈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收视会火,但,他没想到会如此之火,收视率播出才20分钟直接破了2%。
  此时,杨尚明终于完全松了一口气,毫无疑问。《舌尖上的中国》成功了。
  杨尚明整个人‘挤’进沙发上,身子软得像蛇一样,轻舒了一口气,这半个月来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来自副台长。节目总监的反对,置疑,以及电视台很多人的不解和怪话,随着这口气全部释放出来,‘轻松’的感觉真好,现在轮动他们两个难受了,想到这里,杨尚明轻瞟了副台长徐德立,节目总监李光锐一眼,两人神色有些复杂,坐在沙发有些坐立不安,在在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震惊,惊讶的表情。
  杨尚明笑了笑,继续将视线回到监控屏幕上,从各个时间段收视率曲线上看,2%并不是收视率最高点,仍在上扬,2。08%,2。16%。。。。。。
  
  节目继续在播放,观众跟随着镜头,从彩云之南香格里拉,到天寒地冻的东北查干湖,到四季常青的南海省,。,松茸传奇,笋的故事,诺邓井盐,藕香飘逸,冰湖渔歌,海洋的恩赐,丰收余韵,这些节目片段充满了风土人情,人文风俗,还有一点追求传统。
  这些‘传统’的核心无不例外延续自然的馈赠,就比如,片子中卓玛采摘松茸后,会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不被破坏,还有,查干湖渔民心中相传的严格规定,冬捕的渔网是6寸的网眼,这样稀疏的网眼只能网到5年以上的大鱼,新年的第一天,石把头独自上冰,春天50万斤鱼苗将会重新投放到湖里,。
  燕京一栋四合院里,一位老人坐在炭火上烤火,旁边坐着是他的儿子,儿媳,孙女,一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是东北查干湖,冬捕者正在将绞盘固定在冰面上,再把大绦缠在绞盘上,通过牲口的拉力拉动冰下长达两公里的捕鱼大网,惊人的一幕开始了,渔网在透明的冰面下缓缓地移动,能够看到冰下走网,,被上天厚爱的人群又一次获得了馈赠,令人感慨的一幕发生了,大鱼们肥美的身躯刺激着所有人的神经。
  “好多鱼啊。”小孙子忍不住了叫了起来。
  “是啊,一网拉上来至少有几千条吧。”王硕也开口说道。
  ‘毫无疑问,《舌尖上的中国》一部非常优秀的纪录片。”看着电视上,一条条活蹦乱跳的湖鱼,老人陷入到沉思中,在心里默默说道。
  老人叫王运昌,是中国纪录片协会的副理事长,拍过《燕京故宫》,《长江》,《山洞里的村庄》等一些优秀的纪录片,他有很多弟子的圈子也很名,可以说,王运昌是中国纪录片泰山北斗级的人物。
  一部算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