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惊雷逐鹿 >

第737部分

惊雷逐鹿-第737部分

小说: 惊雷逐鹿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宋之岁币输纳与汉唐之和亲,还是有所区别的。汉唐和亲,权宜之法,多属一时之短痛,君臣终究不忘雪耻复仇之念,可见血性未泯;而宋之岁币和戎,年年岁岁,流血长痛,以向敌国臣服输款来偷得一时平安,弱己而奉敌,纯属饮鸩止渴之举,贻害无穷。哼,战败赔款犹有一个限度,这所谓的岁币却几乎没有尽头,而且常常被敌国利用,以索求岁币为‘误敌之资’,乃至‘兵已登城,而和不绝口’,屈辱之极。

……‘岁币输纳’,戕害最大的,就是大宋朝君王臣民的精神、血性。大宋朝这样的国度,不可谓不富庶,不可谓不辽阔,也不是没有精忠血性之臣民,然而士兵骄惰,官僚怯弱,作为国家栋梁的儒家士大夫们,姑息、苟且和懦弱往往成其主流,党争踊跃,倾轧频频,争权夺利,攻讦内耗,大宋朝的君君臣臣屡屡戕丧国权以求忍辱偷安也就不足为怪了。……”

“……国家的根子,在一开始都烂掉了,这国家还能有什么指望?大宋赵氏苟延残喘,惯于以子女玉帛奉敌,也算是一种奇观吧!从澶渊之盟开始,庆历和议、海上之盟、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呵呵,赵光义的儿孙们,已经习惯于逆来顺受,习惯于被人勒索被人要挟吃大户了。”

封七娘、伊十一娘虽然被禁制了气脉,实力下降了大半,又离着有一段距离,但是平虏侯父子三人的谈话,她俩却仍然能零零碎碎的听到一些。听了这么一小会,她俩也就知道雷瑾父子三人,正在探讨故宋一朝的政治得失,争论两宋施政的利弊。

封七娘很有些惊讶,她也是见多识广的超卓人物,中土豪门世家的父子相处,可是很少有象平虏侯父子这般‘随便’的!

平虏侯竟然能如此‘随和’、如此‘兴致勃勃’的,与两个儿子就某个问题诘难争辩,她在惊讶之余,不由想到平虏侯那些春风化雨一般的控制手段、政治手腕——

譬如雷瑾对舆情的散播控制,手段上虽然比较柔和,但是种种棉里藏针的措施也绝不含糊的,对说书弹唱艺人、邸抄、邪抄、新闻、小报皆加以控制和审查,对报房、报馆什么的商社字号则伺机出手兼并收购,对各种书肆、书坊、刷印作坊实行备案审查和抽检突验,对公私书院、学校用于讲授学业的书籍讲章也要有司审定其篇目内容,等等。

又譬如西北幕府极为重视‘粮政’。多年以来,西北已经形成了军粮仓、官粮仓、常平仓、义仓等多套官方、半官方的仓库储粮衙署;又由官方出面牵头,联合各家大商、行会等开办若干处‘粮市’,西北地面的官粮军食出入,必经各地‘粮市’吞吐;同时也提倡商社民仓代储官粮军食,官府给予补贴和减免税役优惠,意在‘藏粮于民’,封七娘从佛道戒律会得知的可靠消息,象雷氏名下的百鑫大当铺,作为新兴的西北粮商巨擘,就为此将其积储粮食业务与代官储粮业务分离,专门设立了‘粮食积储总社’和‘粮食代储总库’,台帐之类的帐目也各自分设,从而将粮食的积储调拨权与粮仓的保管收藏权一分为二,俾以互相制约。这些粮政上的举措虽然都看着毫不出奇,其中分量却是不轻,在柔和的手段中暗藏着刚硬的骨头。经手粮储的官吏人等,现在再想东拆西补上下其手以贪墨耗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不但风险猛增,而且从中做手脚的成本也已经大大增加;而半官方‘粮市’的设立,则让西北幕府手中掌握了随时干预和调控粮价的有力手段。

封七娘非常敏锐的看出,现在的平虏侯已经不是早几年那位行事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平虏侯了,他已经学会隐藏自己的獠牙利爪,学会了使用阴柔的手段、温和的手腕来解决许多问题,而不再一味的依仗强硬暴烈阴狠毒辣的铁血手腕,而且如此刚柔并济、软硬兼施的平虏侯,并非只是在外头‘刻意’怀柔市恩,在家里燕居之时他也是一样的‘平易近人’,他的‘随和’是真的从骨子里透出,绝非刻意为之,身有猛虎之威能却能示人以蔷薇之柔和,该柔则柔,毫不迟疑,该硬则硬,毫不含糊,这就是火候,这就是分寸,这就是阅历,这就是岁月,这就是洗练,这就是智慧。

封七娘心中不禁感慨,齐家治国一脉相通啊,难怪平虏侯府中美女如云,平虏侯膝下子女众多,却能保持一片太平安乐的景象,外间几乎没有听说过平虏侯府有姬妾争宠勾心斗角以致家室不宁的丑闻。要说平虏侯府的内宅,自有规矩章程,譬如什么信赏必罚,恩威兼施的章程也尽是有的,但许多大家巨室同样有各种严苛家规,却是屡屡爆出兄弟倪墙,姬妾争宠,勾心斗角,家室不宁的丑闻秘事。平虏侯能将内宅的争端一一摆平,将姬妾间的矛盾扼杀于萌芽之时,绝不是靠着某些软硬手腕、甜言蜜语或者信赏必罚就可做到的。听说雷瑾曾经宣称,内宅中只须做到待人处事公平公道,又人人都有事儿可干,家宅中自然能够安宁和美,也许他说的是真心话啊。

伊十一娘这时心里也与封七娘一般的惊讶,不过她就不象封七娘那样浮想联翩的想太多。

伊十一娘倒是知道,平虏侯身为西北文官学院、西北武官学院等官办学校名义上的‘大祭酒’,近年也经常深入下去,与西北各家学院的师生讲学和研讨军政策略,而在‘护卫亲军’中,雷瑾也经常与麾下的将领、军官、锐士探讨军国征伐的方略、排兵布阵的门道、行军作战的战法,可以说雷瑾现在已经将相当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转到‘文教’和‘立言’方面。

“明白了大局,才能安排一些小东西”、“吾所行所在,即是华夏”,想起雷瑾在某几次讲学中说过的一些名言,外人听着虽觉狂妄,但你不得不承认,枭雄气度就是从这些言语中凸显出来的。

心中感慨万千的伊十一娘,这时便看到雷瑾在花架下向着这边招了招手,忙跟着女官和封七娘一起走了过去。

看着眼前的两位明艳动人的女宾,‘牛头禅’门下封七娘,‘华严宗’门下伊十一娘,雷瑾心里暗想:戒律会与我西北多有龃龉,并不和睦,这两位求见却是为的什么?

外面关于封七娘、伊十一娘与平虏侯的某些暧昧传言,雷瑾其实早听说了,他实在是哭笑不得,真想说声:冤枉啊,本侯与她们可真没什么关系,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

雷瑾也是知道自家的名声,在女色上的风评实在是不怎么样的,也难怪那起子人乱嚼舌头的——谁让他平虏侯将封七娘、伊十一娘等人,随便借了个由头,就扣押软禁在河中府呢?

一番寒暄,听对方道出来意,雷瑾不由一怔,这两位原来是听说平虏侯府藏有宋版的道经丹书孤本善本,特意上门来借阅抄录的,另外就是有些道家金丹大道上的疑难,她们想以道友身份,当面向平虏侯请教一番。

雷瑾在武技上的修行路子,并不是正宗的道家玄门,雷氏的根底毕竟出身魔道,与‘山海阁’‘青云山’等魔道宗门渊源极深,最多只能算墨家、杂家、兵家、道家、阴阳家、形势家、儒家、佛家、神巫等等的混合杂糅,根子上还是以墨家和道家的传承为主源,勉强一点也能归入道家玄门,却与道教南北两宗诸流派传承的金丹大道不尽相同。当然,雷瑾对玄门丹鼎之道钻研很深,在修行者的圈子里,名声也是极响亮的,在家学渊源之外,能与北疆蒙古的天狼大萨满颉颃,又与峨眉、崆峒、青城等流派的玄门高士来往甚密,平虏侯那丹鼎大家的名头也是世所公认,没人能否认得了。

只是这两位出身佛门释家的名门弟子,却来向出身魔道源流的平虏侯,请教道教门中金丹大道上的疑难,这真的是比较诡异之事。虽然本朝以来,儒释道三教趋于混一共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实在难分彼此,但儒释道骨子里的理法本质还是各家各有依归,泾渭分明,但是眼下这佛家弟子向雷瑾请教丹道之术,怎么看都是有些怪异的。

不过,别人家的事情,雷瑾也不耐烦多问就是。

宋版的道经丹书,他确实有一些孤本善本。宋徽宗赵佶,除了雅善书画丹青,独创瘦金体之外,平生沉溺道术,其一生搜藏道书丹经甚多,在靖康之乱时,大宋宫廷的藏书有不少落入雷门世家之手,其中部分孤本、秘本、善本,雷瑾也能从家族中弄到一些,但大多数还是他自行手抄的‘写本’居多。以封七娘、伊十一娘的身份,要借阅抄写,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雷瑾当即一口应允。

而封七娘、伊十一娘向雷瑾当面请教丹道,事先也有所准备,她们主要请教的是与《西游记》有关的金丹大旨——没错,就是《西游记》,而且封七娘、伊十一娘拿出来请教的还是《西游记》手抄善本。这种《西游记》当然与市面上经过书商删节窜改,纯粹当作小说话本编辑刊刻出售赚钱的通俗演义刻本(比如南都金陵‘世德堂’刻本《西游记通俗演义》)大不相同,虽然其中故事仍是唐三藏西天取佛经,出身道家门下的孙猴子、猪八戒、沙和尚先后投在门下,作为唐玄奘的弟子一路护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妖魔出没,艰难困苦,最终取经而归,成就佛果,乍一看还以为著作此书之人的立场乃是一心谤道崇佛,但《西游记》善本却完整保留了‘原本’中有的大量金丹歌诀,一字未易。不要说真正的道家玄门中人,就是对道家丹道之学有所涉猎的人,一看便知《西游记》中诸般故事都是在隐喻金丹修行中的次第和境界,非同小可,所以很多修道人是直接称其为《证道书》或《西游证道书》,而不说《西游记》,盖因其书主旨合于金丹大道也。

有人向自己请教丹道,雷瑾此刻倒也没有敝帚自珍的心思,何况他也不是以金丹大道为修行根底,虽然钻研颇深,成就颇大,都不过是以资借鉴,假他山之石以攻玉尔,故而与人说说自家在丹道修行上的独有心得也没有什么顾忌。

“《西游证道书》,除了暗合全真秘本《性命双修万神圭旨》外,又图解了《还源篇》(道教南宗经典),借俗语以演大道,其间性命源流,工程次第,火候口诀,无不详明具备,书中处处藏着暗谜,识者只有破谜而觉悟,方能证道。”雷瑾倒是开宗明义,单刀直入指出《西游证道书》的主旨所在,又说道:“《西游证道书》真正的原著者们,已妄不可考,有人说是长春真人(丘处机),也有人说是清和真人(尹志平),但想来必定是一位或者数位出身全真而又与全真‘为难’的道家全真大能。我怀疑乃是全真道门下某几位不为世人所知的隐士大德所著,其人距今不会超过百年,我敢肯定不是古人,此书有可能最早写成于正德年间或之后,当然这也只是推测,没有什么确凿证据。

神挡杀神,佛挡灭佛,其人于求真路上,有杀师灭祖心肠,乃真大丈夫也,呵呵,敢以‘谤道崇佛’之语,喻金丹证道之谜途,非常人行非常事,后学诸辈如我,惭愧啊!

窃以为,市面《西游记通俗演义》上所谓的‘华阳洞天主人’,也绝非《西游记》原稿著者,这人或者就是将原书删校重编,并在其中糅和搀杂许多金陵土语方言的校书者,又或者世上根本就无此人,只是金陵书商谋利而假托虚构之人,所谓‘华阳洞天主人’实属子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