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穿越架空电子书 > 状元娘子 >

第60部分

状元娘子-第60部分

小说: 状元娘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照清翁关照我的话回答他。姓马的愣了半天,说要在京里等。这,这可有点麻烦!”

“不要紧!谅他盘缠不见得充裕,等得等不下去,乖乖会走的。”

“那么,要不要告诉文翁呢?”

吴大澄想了一下说:“这你不必管了!你听我的话。这件事很费你的心,文卿将来会谢你。”

“哪里的话!”张司事说,“为我们苏州人的面子,理当效劳。”

于是,吴大澄立即托潘家的听差到上房去通知,要见“两老”— 潘曾莹、潘曾绶。两者恰好都在家;听吴大澄说明经过,面面相觑,好半天开不得口。

毕竟潘曾莹当过侍郎,一句话抓住了关键,他说:“为今之计,总得先把那封信弄来看创,才谈得到其他。”

“这话说得是!”潘曾绶望着吴大澄说,“能想个什么法子,把信弄来。”

“法子倒有一个,不知道能不能成功?让我去试试看。”

他的办法是托张司事去看马地保,只说有便人要到保定,可以把他的信捎给洪钧。张司事很会办事,加了一句话,把马地保说动了。

“洪状元不知道哪一天回来;你老等着也不是回事。不如先把信寄去,洪状元看过了自然有回音,也许提前回来,或者邀你到保定去面谈都说不定的。”

马地保怎么样也想不到,他是蓄意来骗信的;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毫不考虑地将信交给了张司事。不过问了一句:“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回信?”

“那不过三、五天的事。一有回信,我就派人送来。”说完,张司事离了佟家小店,直接到米市胡同去复命报功。

这封信接到吴大澄手里,便觉意外;原以为洋洋洒洒,必有诉不尽的缠绵之意,岂知信封极薄。当着潘家二老的面拆开一看,越发诧异,失声说道:“只是一句诗!”

潘曾莹接来看,果然!花笺上端端正正七个字:“天涯海角同荣谢。”

“这好像是成句。”他说,“一时想不起来是谁的诗。”

“像是唐诗。”潘曾绶说。

吴大澄没有开口,到书架上取下一部诗集,翻了一会,轻快地说:“找到出处了!我记得是玉谿生的诗,果然不错。”

“不管是谁的诗;理文生义,知其本心。”潘曾莹说:“这件事看起来麻烦!”

“是!看来所望甚奢。”吴大澄皱着眉说。

“很明白的事,”潘曾莹接口说道:“文卿是状元,她就要当状元娘子。只是有件事值得推敲,这到底是李蔼如的一厢情愿呢?还是文卿的轻诺?”

“听说文卿常跟她集句唱和,这句诗,多半是文卿的轻诺。”

“那就更麻烦了!”潘曾绶的神色益发不,冶,“轻诺则寡信;寡信则— ”

刚说到这里,窗外有人接了一句:“寡信则不义;不义则不祥!”

人随声至,正是潘祖荫从宫中散值归来。吴大澄赶紧起身,恭恭敬敬叫一声:“老师!”

两者自然不动,脸上亦都毫无表情。因为听潘祖荫的语气,与他们的想法大有距离,自然不快。但是份属尊亲,只为潘祖荫如今是撑持门户的一家之主,不便出言驳他,只好出以这样的神态,表示不满。

“怎么样?”潘祖荫问吴大澄,“信取来了?”

“是!在这里。”

“拆开了?”潘祖荫微觉诧异,“文卿没有见过?”

“给他看干什么?”潘曾绶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对他儿子说:“你如今是有身份的人,出言吐语,很有关系。”

一句告诫的话不曾说出来:说话务必慎重。潘祖荫笑一笑答道:“爹爹,我看这件事听其自然最好。”

“何能听其自然!惹出乱子来,你当读卷官的第一个脱不了干系。你好糊涂!”

世家大族规矩重,潘祖荫看父亲有发怒的模样,不敢再多说什么。吴大澄看他们父子话不投机,将成僵局,无法商量正事,便找个借口,说左宗棠寄来一批关中新出土的碑版拓片,其中颇有珍品,不妨看看。就这样将潘祖荫调了开去,才能重拾话题。

“伯寅书呆子的味道越来越重了!”潘曾莹跟他老弟说,“有人告诉我,说他在南书房也随便说话,而且措词不甚检点。有时提到皇上,竟说是‘小囡’。万一有懂苏州话的太监听见了,到宫里去搬弄是非,那不要闯大祸?”

“是啊!”潘曾绶答说:“我也说过他好几次了。文卿这件事,不要他管。”

“可是有人会问他。你关照他如果有人问到他,只推说不知道好了!”

“我会关照他。”潘曾绶转脸问吴大澄:“你看这件事怎么办?”

吴大澄由潘祖荫的话得到启示,“状元娘子”这桩公案,站在蔼如这边的人,可能并不少。为了慎重起见,不妨邀集同乡来谈一谈。

这个建议为潘家二老一致接纳;不过潘曾绶又提出很重要的一点:“是不是先要告诉文卿呢?”他说,“本主都还不知其事,旁人瞎起劲,似乎不合情理。”

“这哪里是瞎起劲?”潘曾莹大不以为然,“要说‘天涯海角同荣谢’,我们三吴同乡,不也一样吗?总之,此事决非文卿家务,更非文卿私事;所以亦不能听文卿自作主张。”

“既然如此,就不必先告诉他。”吴大澄说,“等办妥当了再跟他说也一样。”

就这样,获致了一个初步的结果。由吴大澄用两老的名义,出了一份“知单”,邀约同乡大老宴叙。另外又托一位同乡将潘祖荫邀去赏荷饮酒,为的是不让他参与其事。

※       ※        ※一共请了六位客,来了五位;翁同和约略知悉此事,因为请假回原籍常熟葬亲,已经奉准,长行在即,不愿介入纠纷,所以托病辞谢了。

应邀的五位客中,自然有庞钟璐和殷兆镛。因为是熟客而天气又热得厉害,所以都宽了长衫,科头葛衣,露坐聚饮。主人由时局闲闲说起,谈到三吴的人才;潘曾莹很快地一转,话锋及于苏州府的功名富贵。

“实在说,先公状元宰相,是本朝苏州极盛之时。彭文敬为其后劲,当年在军机,亦颇有赫赫之名。文敬下世,至今不过十五年,苏州人可真是太寂寞了!你看,”他指着庞、殷二人说,“就靠你们两位撑苏州人的面子了!”

“什么面子?且不说入阁拜相,苏州人做京官,还巴结不上一个尚书;做外官,哪一省的督抚是苏州人?”殷兆镛说,“倒是伯寅,有南书房的差使,总算‘内廷行走’还有人,这才是替苏州人挣回一点面子。”

“我在想,苏州的文运与仕途的得意,关乎时世盛衰。盛世的状元、宰相,常出在苏州;自从长毛造反,一成气候,天下大乱,苏州人就倒霉了!如今,”殷兆镛很起劲地说:“东南底定,将逢盛世,果然状元又出在苏州!这不是信而有征的事吗?”

“着啊,”潘曾莹很兴奋地接口,“正因为如此,我们非保全洪文卿不可!”

就这一句话,洪钧成了苏州人的希望之所寄。于是敬陪末座的吴大澄说道:“文卿也很烦恼。”

“慢点!”庞钟璐忽然插进来说,“洪文卿不是由会馆搬到北半截胡同了?近在咫尺,怎么今天不约他来?”

“怕他不便说话。”潘曾莹说,“也怕有他在座,我们不便说话,所以没有约他。”

“喔,那么伯寅呢?”

“他另有不能不赴的约。”

“嗯,嗯!”殷兆镛看着吴大澄问:“文卿自己是怎么个意思?”

“这很难说。不过,我想文卿不是不识大体,不顾大局的人。”

于是渐渐专注于正题,一面饮啖,一面听吴大澄细说前因后果。宾主之间,对于洪钧绝不能做这件娶蔼如为妻的惊世骇俗之事,态度是一致的,但如何打消其事,却有不同的意见。

有人说:既然是洪钧自己惹出来的麻烦,就应该由洪钧自己来料理。然而马上有人质疑:洪钧如何能够料理得开这场麻烦?或者,洪钧根本不以此事为麻烦,要坚守他对蔼如的承诺,又如之奈何?

“果然如此,是他自作孽!”殷兆镛说:“我们当然要劝他,但是不可以瞒他。否则,做对了他没话说;万一别生枝节,事情压不下去,闹了开来,他反而可以振振有词地说:是我自己的事,我当然知道怎么做才妥当。大家越俎代庖,弄成这个样子,其谁之过?大家请想,哪一位担得起这份责任?”

这一问,问在要害上。潘曾绶首先觉得犯不着做此傻事,便向他老兄说道:“我看,还是得告诉洪文卿。”

潘曾莹还在沉吟,庞钟璐已表示附议,“告诉本主是正办;照正办而办不通,可以无憾。”他说:“瞒着他办,是走偏锋的办法。倘或吃力不讨好,不但受本主的埋怨,而且亦不容于公议,说我们霸道、多事。那时有口难辩,落个灰头上脸,岂非笑话?”

这期于无憾的一种看法,说服了潘曾绶,“那么,”他问,“是此刻就请洪文卿来呢?还是托清卿跟他去谈?”

照常情来说,应该是吴大澄私下跟洪钧去谈,婉转劝喻,比较理想。但吴大澄怕辩不过洪钧,觉得利用同乡大老,施以压力,就不怕洪钧不就范。因而很快地接口:“事不宜迟,就此刻把洪文卿去请来;看他有何难处,大家帮着他出出主意。”

座客都无可无不可地同意了。于是吴大澄即席写了一张便条,说有“要事奉闻,即请命驾”;派潘家的听差,套着车去专迎洪钧。

※       ※        ※洪钧一到就觉得气氛异样,心里当然也意会到多半是谈蔼如的事,不由得便有怯意,因而寒暄谈吐,都显得有些不大自然了。

这是件很尴尬的事,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开口问他。当然,如果仅是潘家二老,就没有什么不好说的。吴大澄为了打开僵局,用眼色征得了主人的同意,将洪钧悄悄拉了一把;两人挪开座椅,促膝对面,避客交谈。

“马地保来了!”

就这一句话,洪钧便变色了,“人在哪里?”他问。

“说来话长。先告诉你最要紧的一句话,他带来一封李蔼如的信,还有四样文玩。信,我们已经拿到手了。”吴大澄停了一下又说:“潘家二老作主拆开来看了,里面是一句诗:”天涯海角同荣谢‘。文卿,这是怎么回事?“

洪钧瞠目不知所对,心里空落落地,只是反复响着这七个字:“天涯海角同荣谢,天涯海角同荣谢!”

见此光景,吴大澄心里雪亮,用略带讥刺的意味说:“这就是你对她的千金一诺?”

这下才惊醒了洪钧,眼前还有个人在等自己的回话,茫然地问道:“你说什么?”

“我说,李义山的那句诗,可是你借来赠李蔼如的?”

“嗯!”洪钧点点头。

“如今呢?仍旧记着这句诗?”

“义不可负!”洪钧答得很快。

话有些接不下去了。吴大澄想了一下问道:“这会搞成一个怎样的局面,你想过没有?”

洪钧默然。他自然想过,但想起来便揪心,根本不敢往下想,亦就无从回答。

这情势就很明白了,虽然义不可负,而不负又何可得?吴大澄觉得事情有点把握了,便好整以暇地剥着指甲,连眼都不看地催问一句:“怎么样?”

“我亦不知道该怎么样?”洪钧忽然问道:“马地保住在哪里?”

“你想找他?”

“不!”洪钧答说,“我也许托人去找他。”

“既然如此,眼前你就不必问了。”吴大澄向高谈阔论的庞。殷等人呶一呶嘴,“这几位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