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异世无相逍遥 >

第4部分

异世无相逍遥-第4部分

小说: 异世无相逍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8。日月穴:第九肋端下缘。
  79。风市穴:大腿外侧膝上七寸。
  80。阳陵泉穴:腓骨小头前下方。
  81。委中穴(又名血郄):膝腘窝中动脉外。
  82。承山穴:委中与跟腱之间。
  83。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
  84。血海穴:屈膝,膑骨内上缘上二寸。
  85。大陵穴(又名腕心穴):掌后骨下,两筋间陷中。
  86。尾宫上穴:即尾宫上一分许。
  87。鹤顶穴:位于膝盖骨上缘上一寸正中。
  88。外踝尖穴:即足外踝最高点。
  89。内踝尖穴:即足内踝最高点。
  90。膀胱穴:即膀胱。
  91。泪孔穴:(又名睛明):目内眦头外一分。
  92。所闻穴(又名听宫):即耳珠,大如赤小豆。
  93。中府:第一肋间隙外侧近噱突处。
  94。绝骨穴(又名悬钟):外踝上三寸。
  95。膈俞: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6。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97。太渊:腕关节横纹上,桡动脉外侧。
  98。然谷穴:舟骨粗隆下方凹陷处。
  99。曲骨穴:脐下五寸处。
  100。大都穴:足拇趾内侧本节后。
  101。魄户穴: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
  102。天窗穴:颈侧。胸销乳突肌后缘。
  103。箕门穴: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
  '编辑本段'致命36穴部位
  1。眉心穴(又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
  2。头额前穴:位于眉心上一寸正中。
  3。太阳穴:眉外一寸陷中,即眉梢与眼外眦之间后的一寸陷凹中。
  4。枕骨穴(又名脑户):位于枕骨粗隆上方。
  5。厥阴穴(又名头窍阴):位于脑后两边,乳突后当浮白与完骨之间。
  6。华盖穴:胸骨柄与胸骨体联合的中点,即天突穴下二寸。
  7。黑虎掏心穴(又名建里):位于脐上三寸正中。
  8。巨阙穴:脐上六寸,即鸠尾穴下一寸。
  9。气海穴(又名丹田穴):脐下一寸五分。
  10。关元穴:脐下三寸。
  11。水分穴:位于脐上一寸。
  12。中极穴:脐下四寸。
  13。左膺窗穴:左乳上一寸六分。
  14。右膺窗穴:右乳上一寸六分。
  15。左乳根穴:左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6。右乳根穴:右乳直下,相当于第五肋间。
  17。左期门穴:左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8。右期门穴:右乳下二肋,相当于七。八肋间。
  19。左幽门穴:巨阙穴左开五分。
  20。右幽门穴:巨阙穴右开五分。
  21。左商曲穴(又名左肓俞):脐中左旁五分。
  22。右商曲穴(又名右肓俞):脐中右旁五分。
  23。左章门穴:左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4。右章门穴:右腋中线第十一肋端下际。
  25。左腹结穴(又名左七劳):脐左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6。右腹结穴(又名右七劳):脐右侧四寸,再向下一寸三分。
  27。左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左侧一寸五分。
  28。右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右侧一寸五分
  29。命门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正中。
  30。左志室穴(又名志堂穴):位于命门穴左旁三寸。
  31。气海俞穴: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
  32。鹤口穴(又名尾宫穴):位于尾骨宫下两腿骨尽处。
  33。海底穴(又名会阴穴):前阴与肛门之间。
  34。涌泉穴:位于第二。三趾跖关节后方,蜷足时所现的凹陷处。
  35。右志室穴:位于命门穴右旁三寸。
  36。藏血穴:位于脑后右玉枕穴下五分。
  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大致穴位列表: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穴位与暗杀相关:
  穴位是指神经末稍密集或神经干线经过的地方。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
  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有108个要害穴,其中有72个穴一般点击不至于致命,其余36个穴是致命穴,俗称‘死穴‘。
  死穴又分软麻、昏眩、轻和重四穴,各种皆有九个穴。合起来为36个致命穴。生死搏斗中,做为‘杀手’使用。
  另附:
  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胳走向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
  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
  所谓经,是指神经纵运行的在的干脉。所谓络,是指神经横运行的网络系统的小支脉。经络如环无端、内外衔接,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分十二经脉,络无法计数。
  人体主要有十二经络和奇经八脉。
  十二经络走向包括:
  手三阴经:从胸沿臂内侧走向手。
  手三阳经:从手沿臂外侧走向头。
  足三阴经:从足沿腿内侧走向腹。
  足三阳经:从腹沿腿外侧走向足。
  而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正文 最后一个凑字数
     更新时间:2009…5…29 16:08:38 本章字数:4660
  武侠小说中常出现奇经八脉之说,那么到底什么是奇经八脉呢?其实,奇经八脉只是人体经络走向的一个类别。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八脉中的督、任、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会阴;称为“一源三岐”;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任脉行于胸腹正中;上抵颏部;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带脉起于胁下;环行腰间一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腿膝外侧上行;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踵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编辑本段'奇经八脉的分布规律
  奇经八脉的分布部位与十二经脉纵横交互,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其中督脉行于背正中线;任脉行于前正中线;冲脉行于腹部会于足少阴经。奇经中的带脉横行于腰部,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部;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和颈部。
  '编辑本段'作用
  奇经八脉交错地循行分布于十二经之间;其作用主要体现于两方面。
  其一;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奇经八脉将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督脉与六阳经有联系;称为“阳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阳经经气的作用;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冲脉与任、督脉;足阳明、足少阴等经有联系;故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具有涵蓄十二经气血的作用;带脉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诸条足经;阴阳维脉联系阴经与阳经;分别主管一身之表里;阴阳跷脉主持阳动阴静;共司下肢运动与寤寐。
  其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
  冲、带、跷、维六脉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与任、督脉之中;惟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故与十二经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十四经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所属腧穴;是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在临床上是针灸治疗及药物归经的基础。
  '编辑本段'特点
  《难经·二十七难》说:“凡此八者,皆不拘于经,故曰奇经八脉。”也就是说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不同,其特点如下:
  (1)奇经八脉不隶属于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
  (2)奇经八脉除任、督二脉有自己的独立腧穴外,其他六条经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正经与任、督脉之中。
  (3)奇经八脉的循行错综于十二经脉之间,而且与正经在人体多处相互交会,因而奇经八脉有涵蓄十二经气血和调节十二经盛衰的作用。当十二经脉及脏腑气血旺盛时,奇经八脉能加以蓄积,当人体功能活动需要时,奇经八脉又能渗灌供应。《难经·二十八难》把十二经脉比作“沟渠”,把奇经八脉喻作“湖泽”,即形象地说明了这一功能。
  '编辑本段'奇经八脉的基本内容
  1。督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②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③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④上行巅顶,⑤沿前额下行至鼻柱。(图1-14)
  主要病候: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交会腧穴:长强,陶道、大椎,哑门、风府、脑户、百会、水沟,神庭。
  2。任脉
  循行:①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②向上行于**部,③沿着腹内,向上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