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里-第1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春瑛郑重点头:“小飞哥,你也要多保重!”说罢展颜一笑:“一定要平安回来呀!你会给我捎礼物吧?”
胡飞笑了笑,点头道:“我会的,我……我会……”
注:“西洋”在明代指的是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和北非。
(P。S。有JQ不?)
第四卷 淑女 一百三十二、码头上
出发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春瑛磨了几日,终于说服路二叔带她一起去码头送胡飞。三人便坐着马车,拉着行李往东便门外的大通桥上来。
这里原是南方来的漕船抵达的终点,京中人士欲往南边去,有不少都从这里出发,借漕船的东风南下,因此河两岸极热闹。
码头上人声鼎沸,车来车往,还有许多苦力拿着扁担、绳钩侯在一旁,等待别人的雇佣。春瑛掀开车帘子往外瞧了几眼,见那通惠河其实不算很宽,河边停的船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只有四五艘二三十米长的船正在卸货。倒是大通桥上走的行人不少。还有几个穿了军装的士兵,悠悠闲闲地扛着长枪,边指着船夫说笑边从岸上走过。
路二叔把马车停在大通桥下的一颗树旁,临近便是一处酒楼。虽然不是饭时,楼中却有许多顾客,二楼的几个雅间还掀起了竹帘,从外面可以看到有男子三三两两地坐在里头,或轻聊慢谈,或争得面红耳赤,小二举着盛有酒菜的托盘,拉长了声音吆喝着菜名,楼上楼下地不停穿梭。
酒楼对面是一排商铺,京城特产和外地货物应有尽有。伙计大声招揽着客人,见路二叔走近了,忙凑上去:“客官,买点南货吧,绫罗绸缎、脂粉香油、茶叶糕点、金银事件儿,小店应有尽有,还有景德镇的瓷器,戴春林的香粉……”又压低了声音:“才到了一批上好的胡僧药,包你一包下去,快活得紧……”
路二叔啐他一口:“快快滚开,没瞧见我侄女儿在这里,休要胡言乱语!”春瑛正在下车,闻言转头过来好奇地问:“二叔,他方才在说卖什么药来着?”难伙计笑嘻嘻地掩了掩嘴,便转身去拉别的客人了。
春瑛觉得有些古怪,想问问胡飞是怎么回事,却看到他,满脸通红,憋出一句:“妹子……你别问了,叫人听了笑话……”春瑛猜想大概是什么不正经的东西,也有些脸红,轻咳一声,便扯开话题:“二叔,小飞哥要坐什么船去?是不是要问那边的几艘船肯不肯载他一程?”
路二叔笑道:“这个你就别管了,自然有船可坐。如今只怕还没来呢。”春瑛皱皱眉头,便对胡飞道:“小飞哥,你别嫌我啰嗦,出门在外,不比往日,你要多保重自己。我替你做了一打新鞋,还有几件新衣裳,都收在那个蓝花布的包袱里了,你要记得换洗。南洋天气虽热,出了汗一吹风,也是会着凉的,你别偷懒,要主意换衣裳啊。该花的钱就要花,不要为了省钱就亏待自己……”
她念一句,胡飞便点一次头,路二叔听得不耐烦了:“春儿,二叔从前咋就没发觉你有这么啰嗦?胡小哥这么大的人了,还不懂这些么?再说了,他是去做管事的,你还怕他到时候没人使唤?”
“话不能这么说。”春瑛反驳道,“他还从没试过一个人过日子呢,在外头又不认识什么人,谁知道服侍的人够不够细心呀?出门在外,还是要靠自己才行。”
路二叔笑了:“是呀,就春儿做事最细致了,谁都比不上你!”他手搭凉棚望了望远处,丢下一句:“我去打听打听。”便走开了。
春瑛正为他的打趣而生气,胡飞便哄她道:“你从昨儿晚上便开始交待了,二叔一直听着,才会觉得不耐烦。可我心里知道你是好意,你别生气,多说几句吧,我就爱听。”
他这么一说,春瑛倒觉得不好意思了:“我也知道我太啰嗦了……”摸摸头,忽然想起一件事,便爬上马车,回身朝胡飞招招手:“小飞哥,你过来。”
胡飞心中疑惑,便坐上车辕问:“怎么了?”
春瑛左右瞧瞧,见没人注意到自己,才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袋,递给胡飞:“这是给你的,拿去,别让人瞧见。”
胡飞接过布袋,打开绳结一看,居然是十张银票,俱是十两的面额,每一张都整整齐齐地折成两寸见方,顿时吃了一惊:“这是哪里来的?!”
“你变卖了东西以后,不是把我出的本金和红利一起还给我了吗?”春瑛道:“我把那些银子,再加上从前存在家里的一些碎银,又当了三少爷前些日子赏给我的一块玉牌,凑够了一百两银子,换成小张的银票。我打听过了,这个钱庄在南京、苏州和漳州都有分店,银票是通用的。”
胡飞睁大了双眼,他记得还给春瑛的银子只有六七十两,虽不知道她从前存的银子有多少,但想来也多不到哪里去,而那玉牌的价值他曾经大略估算过,这一百两对于春瑛而言,几乎算得上是倾囊。他忙把布袋塞回给她:“不行,我不能收你的银子,你不是正要存钱么?”
春瑛闻言,神色黯淡下来:“别提了……我想存多点钱,原是打算……将来给全家人赎了身,可以在外头过上不愁吃穿的日子……可从前还好,最近一年,我娘几乎就忘了这回事,我跟她提起,她还不耐烦,上回她来看我时,甚至还打算买个小丫头,说是别的管事家里都有,我们家没有太丢脸……这都是那个马婶调唆的!我娘说了,马婶最近手头有些紧,若是方便,就借她些银子。哼,我才不要借她呢,反正这些钱大多数都是你赚回来的,还不如给你花!”
胡飞叹了口气,仍旧把布袋递过去:“总之我不能要,妹子,你帮了我许多了,这既是你要预备给自家人赎身的银子,就该好好收着才是。”
春瑛将布袋推了回去:“我如果自己收着,我娘再发话,我就不好推辞了。我实在不想自己赚的钱平白便宜了别人。小飞哥,你要是心里过意不去,便当作是我投资的钱,就象是从前咱们合伙那样,你爱怎么使就这么使!”
胡飞想了想,便揣好了布袋,正色道:“既如此,我绝不会叫妹子吃亏的。”
春瑛笑了,忽然瞥见路二叔回来了,忙跳下车迎上去:“二叔,怎么样?问到什么了?”
“马上就到了,等一会儿吧。”路二叔远远瞧着河面,“才问了人,说是可能已经过了通州了,不久就到。”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他说的船终于到了。不过出乎春瑛意料的是,这不是“一艘”船,而是一个船队,前后有两条大船、三条小船,缓缓顺着河道驶来。为首的两条大船,船头都挂着灯笼,一盏蓝的,上头写了“李”字,另一盏白的,上头写了“霍”字。春瑛恍然大悟,知道这定是大少爷和姑太太、表小姐到了。
路二叔几乎是一看到船的影子,便丢下春瑛和胡飞跑开了,不一会儿,就带了两个侯府家丁打扮的人回来,站在岸边等候。原来自他回京的次日开始,大通桥码头处便有侯府的四个家丁日夜轮班,等待霍家人上京的消息。如今一看到船,另两人便快马回府报信去了,这两人和路二叔一起,负责码头上的接待事宜。
船依次靠了岸,很快便在船边与河岸之间搭了几条长木板,船上下来几个人,路二叔与那两名家丁迎上去,谈了几句,其中一人便到桥下雇挑夫去了。接着船上又下来一个人,五官端正,眉毛长得很好看,头上戴着方巾,穿着灰青色的素绸袍子,腰间系着黑丝绳,只挂着一个白玉佩,简简单单,施施然迈下船来,那木板虽晃得厉害,他却一点惊慌之色都没有,显得很是稳重大方。
路二叔一见他便迎上去顿首下拜,春瑛虽然听不到他说话,也知道那就是侯府的大少爷。只见大少爷望胡飞这边望了几眼,胡飞遥遥作了个揖,他点了点头,便回身吩咐仆役们一番,然后往酒楼走去。
路二叔向胡飞使了个眼色,后者心中明了,对春瑛道:“妹子,你看好行李,我去去就来。”春瑛应了,见他走进酒楼,与大少爷一前一后地上了楼上的雅座,知道他们定是有机密事要谈,便安心侯在门外,拉好了马车,又转头去看那几艘船。
家丁雇好了几顶轿子,跟船上的人说了,甲板上的船工才退到船尾处,从舱房里走出十来个粗壮的仆妇,手里拿着一卷卷的深蓝色粗布,展开挡了两边的路,开出一条避人的道来,一直延伸到轿子前。抬轿的轿夫早被家丁赶开了。
春瑛起了兴致,便盯着看船上的情形,却只听到隐约有几声女孩子说话的声音,然后便是木桥轻晃的吱哑声,轻巧而急促的脚步声,鞋子踩在石头上的喀嚓声,除此之外,却是什么都听不到。待仆妇们收了粗布,四抬轿子已经安安稳稳地立在当地,连帘子都放得严严实实的。
家丁细细叮嘱了轿夫们,后者也战战兢兢,不敢有误,小心地抬起轿子,先行一步。
这时候,大少爷正好从酒楼里出来,便有人牵来一匹马,又递上马鞭,他翻身而上,抽了两鞭,马快步追上了轿子,扬长而去。
这时候,挑夫们才开始搬运船上的行李。胡飞走回马车边,有些不舍地对春瑛道:“妹子……我要走了。”
春瑛一惊,咬咬唇:“我知道……”她跳下车,又帮他拿行李,胡飞忙一把接过,张了张嘴,最终还是只说了两个字:“珍重……”便毅然扭头往船的方向去了。
春瑛红了眼圈,忽然迈开脚步追上去,越跑越快,眼见着胡飞上了其中一只小船,她正要开口唤他,却听到有人在叫自己:“春儿?”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家父亲。她怔了怔:“爹……”
路有贵有些诧异,又有些惊喜:“你怎么会来?是你二叔带你来的?快,来帮爹拿行李,都是好东西,爹专程给你娘和你姐妹俩带的!”
春瑛朝他迈了两步,又回头去看胡飞,已经见不到后者的身影了。她悄悄抹了一把脸,才低头向父亲走去。
(又迟了,对不起!!!)
第四卷 淑女 一百三十三、会亲
大少爷李敬一路领着家仆,护送着姑母和表妹的轿子,回到了庆国侯府的大门前。
早有守门的家丁报进门去,其他人则上赶着前来向姑太太的轿子请安,虽没得到一声回应,却有霍家随行的仆众分发了赏封下去。摸到赏封份量不轻,他们个个都喜气洋洋的,总算还注意到了霍家仆从身上灰蓝色的布衣与腰间的白布条,勉强抑制住了喜色,恭谨地护送轿子进门,又换了一拨清秀的小厮抬轿,才往二门去。雇来的轿夫,则有专人引到旁边的小屋里休息与领赏,自有人把他们的轿子送回来。
轿子到了二门前,又换了粗使仆妇来抬,不过进了二门后不久,便停下了。四名管家娘子一拥而上,到了轿前,先行礼请安道乏:“姑太太安,表小姐安,一路上可好?可累着了?老太太等许久了,正盼着姑太太和表小姐呢。”
落在最后的两顶轿子先掀开帘子,走出两个女子来。前面那一位,穿着靛蓝色上袄、鸦青色马面裙,头上挽着简单发髻,只插了两根镶玉银簪。她年约三四十岁,低眉顺目,规行矩步,只是偶尔抬眼往旁边一瞥,才露出一道精光。后买你那位却是个十四五岁的丫环,梳着整齐的双鬟穿一身豆绿衫裙,长相虽不算十分出众,却行止稳重。
她们二人下得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