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权术-第4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低眉敛目,深深的舒了一口气,对万贞儿问道:“万贵妃,朕今天之所以把你传召而来,是有一件事情想询问于你。”
“皇上,您有什么事尽管问奴婢好了,臣妾只要知道的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既然如此,那甚好。朕且问你,于冕的死到底同你有没有关系?”
万贞儿听朱见深这么一问,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朱见深见万贞儿肯配合自己,心里这才微微安定下来,他继续问道:“万贵妃,你有什么不妨同朕说出来,朕赦免你无罪就是了。谁是谁非到如今已经不重要了,而于冕也已经不幸而逝,朕现在最想知道的就是事情的真相,还惊染姑娘一个交代。”
万贞儿听皇上这么说,她便长长的叹口气,说道:“好吧,皇上既然您要问我,那我就把事情说出来吧。不错,于冕的确是我把他送到怀明苑去的,也是我在他的胸口处补了一匕首。我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觉得他已经十分痛苦,不想他痛上加痛而已,那杀手实在是太过于残忍了,杀手拼命的折磨于冕。倘若于冕再这么下去,他一定会全身疼痛而死,倒不如一刀结束了他的性命,如此还让他痛快一些。如果皇上和惊染姑娘因此而怪罪我的话,那我也无话可说。”
朱见深之前一直不知道万贞儿会怎么回答,他听万贞儿这么说完之后,不禁在心里微微的叹了一口气,便转过身来问唐惊染,说道:“惊染姑娘,事实的真相你到如今可明白了吗?”
唐惊染只望着万贞儿,她的眼神中颇有不可思议的神情,她说道:“你说是你害死了于冕,可是为什么我要相信你?你说你之所以一刀结束他的性命,乃是为了让他减除痛苦。可是据我所知,于冕身上所受的伤并不足以致命的,难道你不知道吗?”
万贞儿的面色波澜不惊,她缓缓的说道:“不错,我的确不知道。我只是一个寻常的人而已,我也不会武功,我哪里知道这些。我只记得于冕跟我说他很痛苦,我原本是一片好心想把他送到怀明苑中医治的。可是我见到他如此痛苦的神情,不忍心看不下去,所以才想一匕首结束他的性命,让他死的痛快一些,免得再受到那么多的折磨。要是你觉得我做得不对,你尽管可以问古公公就是了。”
万贞儿其实此时此刻她早就想通了整件事情,她觉得于冕的死一定跟古冷意有关系。
因为之前的时候她并不知道于冕致命的死因并不是身上的伤,而是因为胸口的那一匕首,但是万贞儿清清楚楚的记得当他们把于冕送到怀明苑门口的时候,于冕的胸前并没有伤。
而当时她已经带着所有的侍卫走了,只剩下古冷意一个人,那么由此可见于冕身上的伤一定是古冷意造成的。
万贞儿回去想明白了这一点之后,她一直没有声张。
她知道古冷意刚刚才为皇上挡了一刀,皇上一定对他十分器重,所以现在她对古冷意只能笼络,而不能加以遏制。
虽然她心中对古冷意有十分的不满,她觉得古冷意的所作所为太令她失望了。
一直以来,她都把古冷意当做心腹来栽培,但是古冷意竟然做出如此对不起她的事情来,这让她情何以堪。
万贞儿每当想起这件事来,心中就悲愤的难以遏制。
她之所以在唐惊染面前把杀死于冕的事情拦下来,也无非是皇上的意思,而她心中所想更多的是怎么样可以再得到皇上的信任,进而铲除古冷意为于冕报仇。
同时,每次她见到唐惊染,心中都会十分的不自在。
她觉得于冕的死和她有着脱离不开的关系,倘若不是她在皇上进言,让皇上拿于冕作为和简怀箴交换金玉杖的条件,那么于冕就会无端枉死。
她心中越是这么想,就越会觉得愧疚,越是觉得愧疚,每次见到唐惊染的时候就会觉得十分不自在。
而她想起唐惊染之前和于冕是如此的恩爱,但是到了现在于冕竟然已经不在人世了,她的心中就会忍不住对唐惊染增添一分恨意。
这种感情是十分微妙的,怎么说都说不清。
古冷意正在一旁瑟缩着,因为他身上受了重伤,所以他的瑟缩在旁人看起来都觉得是十分正常的,只有他自己心目中已经明白万贞儿知道于冕是被他杀死的了。
之前的时候,他从万贞儿的一举一动之中窥探出了万贞儿对于冕的爱意,所以他才处心积虑的把于冕给杀死了。
他这么做,无非是希望万贞儿不要因为于冕的事情再生出什么事端来。
他一直以为万贞儿不知道他对于冕下了毒手,可是听万贞儿说到于冕胸前那处匕首伤的时候,他便已经明白了。
事到如今,万贞儿恐怕已经知道当真杀死的人是他自己了,但是他又不明白为什么万贞儿要在皇上面前把这项罪过给拦下来,难道是为了包庇自己?
古冷意越想越觉得事情有些奇怪,但是他现在也顾不得想那么多了,他见万贞儿问自己,连忙应声说道:“是,一切正像是贵妃娘娘说得那般。”
“怎么样?惊染姑娘你还有什么话要问我的吗?我知道这件事情是本宫做得不对,但是所谓死者已矣,惊染姑娘也不要太过于伤怀才是。若是于冕公子泉下有知,知道姑娘为他的事情而伤怀,那他心中该是多么难受呀!”万贞儿在一旁劝说。
万贞儿的话听在唐惊染的耳中,只觉得她这个人十分虚伪,所说的话也是假惺惺的。
唐惊染原本一直以为于冕的死是朱见深一手造成的,可是今天朱见深把万贞儿和古冷意召来对质,才发现原来一切都是万贞儿下的毒手。
唐惊染指着万贞儿,眼神之中有冷冽的刀锋在闪烁,她问万贞儿说道:“于冕与你何冤何仇,为什么你要做出这种事情来献他于死地?难道于冕死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吗?”
万贞儿只觉得心头一阵哽咽,泪水差点要流出来,她连忙背过身子去,像是在望着天一般。
一五七,情与金
她叹息一口气,说道:“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也不想对于冕公子有什么非难,可是要我眼睁睁看着他受苦,我也是不能够忍受的,所以我才助他一臂之力。倘若惊染姑娘你不肯相信我,那我也没有办法。皇上,这件事情就请皇上裁夺吧。”
朱见深见万贞儿肯出头替自己把这项罪过给认了,他当然不会处置万贞儿,他便清了一下嗓子咳了一声,说道:“好了。事到如今,死者已矣,朕便是再做什么也换不回于冕公子的性命了。惊染姑娘,你还是不要太过于忧伤才是,万贵妃她当时之所以那么做也是一番好意,她只是不想看着于冕受苦罢了。”
唐惊染冷哼了一声,说道:“皇上倒也是会附和万贵妃所说的话呢。”
她言下之意就是责怪朱见深偏袒万贞儿。
朱见深定定的望着唐惊染,一字一顿显得十分诚恳的对她说:“惊染姑娘,我并不是偏袒某个人。万贵妃在我身边呆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难道她说的话朕不相信她吗?再说了,你要怪这件事情就怪朕吧。倘若不是朕想从皇长公主手中把金玉杖夺过来,也不会请万贵妃帮我出主意,更不会拿于冕为交换条件同皇长公主换金玉杖。说到底都是朕为了一己私心而种下了祸患呀。”
朱见深一边说着,一边忍不住涕泪横流。他的表现倒是让唐惊染大吃一惊,怎么说他都是一国之君。
唐惊染从来没有见他这般模样,如今见他为了忏悔于冕的死竟然会难过成这般样子,心中一时也很有些感慨。
她知道朱见深此时此刻多半也意识到自己已经错了,更意识到自己不该听万贞儿的劝谏做出人神共愤的事情来。
唐惊染想了想,她觉得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情始终也不是他做的。
她继而想起了于冕身上的伤,还有于冕那折断的两根肋骨,便转而问万贞儿说道:“万贵妃,你说当时于冕他身受重伤已经是不行了,那么我希望你可以告诉我到底是谁把于冕折磨成了那般样子。”
万贞儿叹息一声说道:“这件事情其实说起来也怪不得旁人,都是那林建安。因为林建安想在皇上面前立下功劳,所以就假传圣旨让杀手折磨于冕公子,才把于冕公子折磨成了那般模样。皇上后来知道了这件事情,一怒之下就把林建安给杀了。林建安可是我们宫廷中的内廷总管,皇上杀了他可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的。皇上之所以这么做,一则是为于冕报仇,而另一方面也是对惊染姑娘的一番心意罢了。要是惊染姑娘你不相信,尽可以问皇上就是。”
朱见深则在一旁一句话都不说,他听万贞儿为自己说了这么多好话,心中对万贞儿很是赞赏。
唐惊染喟叹一声,说道:“好了,事情的真相我已经明白了。皇上,我想先退下。”
“好,那你先退下吧。你好生休息,不要为难了自己才是呀。”朱见深满面怜悯的望着唐惊染。
唐惊染微微点头,便转身而去。
朱见深则遥望着她的身影,半日才回过神来,他转而对万贞儿说道:“万贵妃辛苦你了,你为朕做的事情朕全部会记得的。”
“皇上,您又何必这么说呢。”万贞儿苦笑一声道:“能够为皇上做事那是贞儿的福分,皇上也不必记在心里。皇上若是没有什么吩咐,那贞儿也先行告退了。”
方才,万贞儿在皇上和唐惊染的面前把杀死于冕一事给认了下来,其实她的心中那种悲伤与绝望是如同滔滔的洪流一般奔涌不息的,但是她不能在任何人的面前表现出来,她只能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好让皇上和唐惊染他们都会产生错觉,达到自己想要的各种的想法。
万贞儿如此的忍辱负重,她心中就像是被钝刀慢慢撕裂一个口子一般的痛楚。
朱见深见状,忙说道:“好吧,万贵妃就回去好生休息吧。”
万贵妃答应一声,便掉头而去。
古冷意望着她的身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他觉得以万贞儿心狠手辣的性格,恐怕不会这么放过自己的,他早就已经看出了万贞儿对于冕是有私情的,所以他才为万贞儿除掉于冕。
他原本以为这件事情没有人会知道的,谁知道万贞儿竟然不知道什么时候听人说到于冕的致命伤乃是胸口上的一把匕首伤痕,那么所有的证据都直指古冷意了。
古冷意对皇上说道:“皇上,既然万贵妃也退下了,那么奴才也就不耽搁皇上了。”
说完,他便转身往外而去。
朱见深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
古冷意浑身瑟缩着,牙齿疼的打颤,他颤颤巍巍的跑了出来。
出来之后,便紧跟着万贞儿走了几步,扑通一声跪在万贞儿的面前,对万贞儿说道:“娘娘饶命,娘娘饶命。”
万贞儿白了他一眼,眼睛之中有高深莫测的神色,她对他说道:“你为什么要让我饶命,难道你做了什么对不起我的事情吗?”
古冷意望着万贞儿,他说道:“娘娘,古冷意之所以这么做一切都是为了娘娘着想,还请娘娘看在古冷意为娘娘效劳这么多年的份上,不要同我一般见识才是。”
万贞儿仍旧是冷笑一声,说道:“我不知道古公公在说什么,古公公难道你做了什么对不起本宫的事情吗?”
“娘娘,其实你是知道的,于冕公子的死——”
说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