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美无花-第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真正要求娶的是荣县令的女儿。
难道那荣家与格纳的大皇子有什么勾结不成?
边防小城的官员要真与别国有所勾结,后患无穷呀,特别是那种不起眼的小官员。
于是皇帝慎重的考虑了一会儿,“你说的也有道理,看在你仰慕的西楚文化的份上,朕答应你,必不辜负你的心愿,让你如愿娶一名我西楚的有才之女!”
叶无痕听出了西楚皇帝的话外之意,答应你娶一名西楚有才之女,可没答应你娶的有才之女就是荣家千金,“无痕只想娶荣小姐这样别具心思的西楚才女,还望皇帝陛下成全!”
叶无痕的话,让皇帝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看了必定是有猫腻了,事后一定要好好调查!
看来现在不能直接拒绝,只能缓缓了,让自己有时间好好查查这个荣县令,“既然无痕皇子心意已决,朕也不好多说,待朕宣了荣县令来京,无痕皇子亲自与荣县令说亲,荣县令要是答应了,朕也乐意促成这桩姻缘!”
☆、第141章 所求
看来现在不能直接拒绝,只能缓缓了,让自己有时间好好查查这个荣县令,“既然无痕皇子心意已决,朕也不好多说,待朕宣了荣县令来京,无痕皇子亲自与荣县令说亲,荣县令要是答应了,朕也乐意促成这桩姻缘!”
叶无痕听了皇帝的话,知道皇帝虽然答应了,但还是想拖着这件事,好不容易走了这一步,叶无痕哪里肯轻易放弃,“多谢皇帝陛下成全,只是无痕不方便在西楚久呆,还望这事能快点定下来,无痕也好及时回格纳!”
听了这话皇帝脸色有些不好了,答应你就行了,你小子还不知道见好就收。
不过君无戏言,也不能拖久,于是当场下旨,“望陲县令荣海林,勤政爱民,封为内阁侍读,即刻来京叙职,不得有误!”
于是自有小太监去拟旨。
叶无痕没想到自己这么大努力,居然只给未来老丈人弄了这么个小官,不过此刻也知道自己不能再不知道进退,要不然惹毛了西楚皇帝,自己可就什么也捞不着了,于是欢喜的谢恩,“谢皇帝陛下!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见叶无痕下来,叶来歌笑眯眯的冲他偷偷竖起大拇指,“还是皇兄厉害,我刚这么一提议,皇兄就办成了。”
叶无痕笑而不语。
叶来歌继续说,“不过刚才我都替哥哥捏了一把汗呢,我还以为哥哥真想求娶那个能养木耳和灵芝的周姑娘。还好!还好!皇兄志不在周姑娘,要不然咱们可就麻烦了。”
叶来歌不会知道,自己的这话确实有些刺激到了叶无痕。
麻烦?不就是自己现在还不是太子,现在的格纳还不够强大么?要是自己登上了格纳的宝座,必将要把格纳打造成一个强国,到时候想求娶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说不定那时候西楚的皇帝还得巴巴的送公主过来了。
宫嫣然此刻见到叶无痕竟然真求到了荣家小姐,不禁对小美嘀咕,“你说父皇怎么想的?怎么就答应了那个无耻的格纳皇子的请求了?”
小美笑了笑。“皇上自有安排,帝心可不是小美能揣测的。”
宫嫣然听了小美的话,才知道自己造次了,要是小美真顺着自己的文化揣测皇上的心思。那可就是大罪了,于是笑了笑,不再说这个话题。
而有了刚才格纳皇子求娶周小美的那一出戏,在场的一些皇子以及官员们也都有了一个想法浮现在自己的心里,那就是要是能将那位能种植木耳和灵芝的周小美周姑娘娶回家,那将来定能名利双收,只可惜了那个姑娘的身份有些低了,不过做一个侧室还是可以的!
此刻的大皇子宫宇池与三皇子宫宇滨却比别人更有眼光,二人见识了小美的本事,都有心娶为正妃。只可惜大皇子已经有了正妃,而三皇子也刚定下了正妃的人选,当然,也许是因为二人都有了正妃,才会觉得自己舍得用正妃的位置拉住周小美这样的人才。
小美以为寿宴中还会有什么惊天地的插曲。毕竟电视里和小说中正常情况下不都是这样么?这么隆重的一个寿宴,总要发生点什么菜够特别嘛!
想不到,整个寿宴也就出了格纳皇子求亲的插曲,也就完了。
而自己原本以为作为主角,这趟进宫怎么还不会得些赏赐?想不到却也仅仅说是露了个脸,皇帝居然什么都没有赏赐给自己,内心不由得腹诽西楚这个皇帝可真够小气的。
看来自己真是苦命人。只能靠苦干才能挣钱了。
怀着这样的心情,寿宴终于落幕了。
小美也随着大长公主府的车驾回了公主府。
第二日,小美早早的就来到大长公主的院子里跟公主告别,“这段时间打扰大长公主了,小美在这里多谢大长公主这段日子对小美的照拂!”
说完对大长公主恭敬了行了一礼。
大长公主没等小美的礼福下去就赶紧叫人给扶了起来,“快扶周姑娘起来!”
说完慈爱的对小美笑道。“瞧周姑娘说的,该说感谢的是我们呢,你这段时间可都是辛苦在帮我们给太后准备寿礼呢!”
“不过话说回来,周姑娘那灵芝盆景,我活这么大岁数都是一次看见呢!真想不明白。你小小年纪,怎么就会那么多别人不会的呢?”
小美谦虚道:“哪里就是比别人厉害了,只不过是有缘看到了别人没有看到书罢了!这些事情做一遍就会了,府上的侍卫小军哥现在就是料理木耳和灵芝的一把好手呢!”
大长公主听了先是一惊,随后就乐了,“那感情好!周姑娘还把这技艺就这么传授给了我们府里的人了,你说我得怎么感谢你呢,说说你想要什么?”
在大长公主看来,小美有这等技艺,将来必有大造化,自己有缘结识小美将来都能有很多方便。
想想刚开始宫里的贵人们知道木耳的来历的时候,不都一个个的来巴结自己给弄些的么?
现在又传出了那样的灵芝,将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小美却摇摇头说,“小美能养出木耳和灵芝也都是因为有四皇子和楚少将军给小美弄出那些原料,要不然小美也是空有技艺,所以小美还得感谢楚少将军对小美的信任,小美才能有今天!因此小美没有别的所求,只想求大长公主帮小美和四皇子说说,能不能将那套琉璃器皿送给小美,还有就是让郭元德掌柜的以后能给小美提货!”
见大长公主愣了愣,小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那琉璃器皿价值连城,许是不方便,小美造次了!”
大长公主这才知道小美误会自己了,“别说那些器皿了,就是再弄些给你也无妨!我当你会提什么要求呢,原来就是这个呀!这个就不用去问浩儿了,这个主,我这个当姑姑的还是能做的,想想这批琉璃器皿当初还是我去给他办下的呢!你尽管拿走就是!”
☆、第142章 辞别
大长公主这才知道小美误会自己了,“别说那些器皿了,就是再弄些给你也无妨!我当你会提什么要求呢,原来就是这个呀!这个就不用去问浩儿了,这个主,我这个当姑姑的还是能做的,想想这批琉璃器皿当初还是我去给他办下的呢!你尽管拿走就是!”
原本只是随口一说的小美没想到真能得到这些,当即很是高兴,“那就多谢大长公主了,小美也没有什么能让大长公主看得上眼的谢礼,以后但凡是小美养出的木耳和灵芝,大长公主又需要,尽管开口。”
的了小美这话,大长公主内心也是相当高兴,自己心里正有此想法,正苦于怎么和小美开口,没想到这孩子这么上道,竟然自己先说了出来,大长公主当即就乐呵呵的点头,“那我可把这话当真了!以后我要是看上什么灵芝盆景,你可不许舍不得给我哟!”
“这是自然!不过说到这个灵芝盆景,墨荷阁还有几盆呢,只是造型上没有给太后那两盆那么精致,大长公主要是不嫌弃,一会儿就让人去搬过来吧!”
听了这话,大长公主两眼放光,“真的呀?”
随后赶紧吩咐身后的嬷嬷,“张嬷嬷,你带几个人去把那灵芝盆景搬过来,让本宫瞧瞧!”
张嬷嬷笑着应“是”,转身就去办事了。
大长公主犹不放心的交待道,“让人小心点!可别弄坏了!”
说完这些,似乎又觉得自己这么急吼吼的去搬那灵芝盆景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对小美说,“说起来,你这孩子瞒得也够紧的,在府里这么久,倒弄出这么大的动静,我竟愣是没有一点消息。只知道你们在弄木耳!”
“不过这也都是轩儿那孩子把你那院子看得紧,生怕别人打听到墨荷阁离的木耳,弄得你们在里面倒出了这么大的东西我和驸马竟是一点风声都没收到!”
小美笑了笑,对大长公主恭敬的说到。“大长公主,实不相瞒,小美今日前来,是有两件事要和大长公主禀明的。”
见大长公主点了点头,“嗯!”了一声,示意小美继续。
小美便继续说道,“一件就是给大长公主准备的那几个灵芝盆景,另一件就是来和大长公主告辞的!”
“告辞?这么快就要回望陲了吗?你一个姑娘家一个人上路多不安全,何不等两个月,和轩儿一道去。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多谢大长公主关怀!不过小美此次不是回望陲,而是打算在京城开一个铺子,京里有一个长辈已经在那边打点着了,要是能在京城站住脚,小美就打算把家人也都接过来!”
大长公主这才放心的点点头。“原来是这样,那我就放心了,既然你在京城也有相熟的长辈在,铺子也都租下了,我也就不留你了,记得开业的时候要告诉我一声!”
小美当然不会拒绝,有大长公主这活招牌一露面。将来在京城肯定能省去很多麻烦,于是连忙行礼道谢,“多谢大长公主!”
说完就打算告辞离开了,“那小美就在这里与大长公主辞别了!”
说着又行了一礼。
大长公主点头,朝一边吩咐道:“绿萝,你去账房支一千两银子给周姑娘。顺便送送周姑娘!”
绿萝应了声“是”就去领了对牌。
小美哪里肯接受,于是忙拒绝,“大长公主,这可使不得,我在公主府这么久。吃住都是顶顶好的,哪能临走还拿这么多银子呢!”
大长公主却很严肃的对小美说,“这话怎么能这么说,之前就说了,你来这里是为了给我们公主府准备寿礼的,辛苦了这么就没道理让你白干的,这要是说出去了,别人还不得说我公主府的人欺负人了?以后还有谁肯来帮我们府里做事的!”
“那也用不着那么多呀!”
“多出来的算是赏给你的了,你这次的差事办得很好,值得这些银子!要是再不收就是让本公主为难了!”
见大长公主拉下脸来,虽然知道大长公主不是真的生气,但小美也知道自己确实不能再拒绝了,于是只得谢恩,带着银子走了。
怀里有了一千两银子的银票,小美内心还是美滋滋的,看来以后做什么事情还是不要抱太高期望的话。
想想自己去皇宫的时候,原本还以为会得些赏赐的,结果什么都没有捞到,而在公主府这么久,根本没想过能得到银子,至少没想到大长公主会给自己银子,想不到不仅的银子,还得了一套试验器材!
有了这一千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