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玉-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老师,您招的学生都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中心的研究生基本是历史系考古专业的学生,背书查阅资料还行,动手能力就太差了。”江天一脸的失望,“去年我在美国考察过,那里有一两所大学也是刚刚开办的海洋考古专业,他们基本上招的是人类学、地质学和海洋科学的本科生。这些学生除了人文历史的专业背景外,还掌握了海洋考古中必须的物理知识。”
江天叹了口气,“我要寻找的也是这样复合型的人才,所以我两年没有招研究生了。好在‘中国沿海沉船与海洋考古研究’这个项目明年才正式启动,学校早早和我谈也是让我明年多带些学生。”
孙纯有些担心地问:“像我这种在职的,怎么去上学呢?”
江天则是胸有成竹,“这你不用担心,平时我会通过邮件来指导你的功课,你只要保证一年中有两个月来学校就可以了。”
江天站起来,“好,你们明天还都有工作,早点睡吧。我们找时间再聊。”
江天走后,霍远阁没有放过孙纯,一是约定直播结束后去小岛下面探探孙纯感应到的东西,二是东拉西扯地说起筹备中的打捞公司。直到孙纯不停地打哈欠,霍远阁才放过了他。
//
第三卷 第十五章 水下直播(七)
丁大一驾驶着一辆小奥托,奔驰在通往京郊的路上。车的后座上,温如玉正在给他的小女儿讲连环画。三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笑容,俨然一个其乐融融的三口之家。
丁大一的心情十分愉悦,一路上常常笑得合不拢嘴。他没想到温如玉竟积攒下这么多小人书,更没想到这无意中拿出的小人书竟一下子夺去女儿的全部心神,上了车还不忍放下。在两个大人的强力制止下,小女儿就缠着温如玉给她讲。
温如玉也不看,就把一本本小人书的故事娓娓道来,而且评论着哪本小人书画得好,哪本画得不好。小女孩儿和她的父亲都听得津津有味,老男人的心,也如同春日里苏醒的万物,有一种萌芽的兴奋。
温如玉此时的心情也极为舒畅。方冰走后的第二天,她惟一一次完整地把水下考古的电视直播看了下来,孙纯竟也充当了一回报道记者,把文物和考古说得生动有趣,连她这门外汉都看得兴致勃勃。第三天又换成了那个女记者,虽然也报道得不错,却让温如玉失去了兴趣。但海底那精彩而陌生的世界,那像鱼一般来回游动的潜水员,却激起她的创作欲望。
当时她就从画室里搬出一个画架,绷好画布,调好蓝色的颜料,往画布上铺了一层浅浅的肌理。等待颜料干的过程让她非常痛苦,她甚至拿出吹风机,不停吹着画布。然后她非常耐心地一点一点的把多余的肌理刮掉,再拿砂纸把它打平。
第二天,在直播开始后,她关掉电视声音,想像着季小娜和古丽的样子,在画布上一气呵成地画下两个游动的少女。
画布上,蔚蓝的海水里,两个如美人鱼般曼妙的女孩儿,繁与简,拙与巧,动与静,流畅与滞涩,还有色彩的浓艳和沉稳的对比,都使这幅画极为传神,甚至还有点儿神秘的色彩。
四天时间就画好一幅画,是温如玉从未有过的速度。这其中,好像有一股气在支撑着她,令她画得非常放松、非常投入、也非常连贯。她明白,半年来坚持不懈地练习孙纯教她的“坐禅”功夫,已经取得了效果。如果放在过去,可能这样疯狂地画一天就会晕倒。
直到丁大一带着女儿来找她,她才明白又是一个周末了。流畅快速地完成作品而心情大好的她,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去郊区游玩的邀请。
季小娜匆匆走进船舱里临时设置的更衣室,脱光身上的衣服,在尹静的帮助下换上她那件粉红色的潜水服,又急忙走到船舷,套上其它的装备。
已经是直播最后一天的最后时刻了,按照既定的设计,季小娜将入水在沉船边上做直播的最后收尾。
所有的潜水员已经下潜,配合进行这直播中最盛大的一刻,就连陪伴她的潜水员也急不可耐地跳下水,在水中等候着她。
好在经过几天的锻炼,尹静已经能熟练地帮她挂好一切设备,只是两人都没注意到,季小娜身上的气瓶是潜水员们用过的一个,里面的气还不到饱满时的三分之一。
孙纯的镜头正对着几米外做收尾的季小娜。
“中国人从汉代开辟出的“海上丝绸之路”,由于当时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限制,使不少满载中国外销瓷器的船舶在海难中沉没。其数量究竟有多少,谁也无法确认。而我们直播的这条南海沉船,也就是其中再普通不过的一条货船,可已经发现的上万件中国瓷器,说明南中国海确实是众人所说的‘海底瓷都’,而中国古瓷,就是海底沉船中的最大宝藏……”
孙纯最先意识到不对,镜头里季小娜的脸色很难看,她有些吃力地抬动了一下手腕,指了指身后的气瓶,孙纯不再犹豫,箭一般窜了过去,把自己的备用气嘴塞进季小娜的面镜里,两人开始用孙纯身上的气瓶一同呼吸。
耳机里传来齐民调动另外一名摄像师的声音,孙纯和季小娜几乎贴在一起,已无法拍摄季小娜的图像,他只好把镜头对准了沉船。
调匀了呼吸的季小娜立刻接上报道:“很抱歉,看来是我的气瓶出现了故障,我现在用的是摄像师孙纯的备用气嘴。这各情况在潜水中非常常见,大家不必为我们担心……”
电视直播史上出现了一幅即温馨又滑稽的画面,女主持人几乎和男摄像师贴在一起,完成了最后的直播报道。好在石清提醒后,齐民把镜头很快切到孙纯所拍摄的沉船画面上,但这短短的一瞬,还是成为第二天各大媒体争相引用的画面。
浮出水面。在甲板上众人的欢呼拥抱中,梁洁冲上来,以一个新闻记者的敏感采访了季小娜。这几天,她一直用着季小娜的潜水服,在孙纯和众多潜水员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次的水下报道。此刻,无论于情于理,她都不会放过这大好的新闻题材。这“女主持人遭遇意外,与摄像师共用一个气瓶呼吸,完成最后的直播报道”的花絮,无疑可以给她这些天的新闻报道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春日的田野,土地上稀稀落落的农民,让温如玉仿佛回到儿时,回到广袤的新疆,那曾经体验的,曾经热衷的,对大自然的感受全都苏醒。她没有动手中的速写本,也没有去拿小油画箱中的画笔,只是静静地体会着令人陶醉的土地的芳香。
小女孩儿在一旁看小人书,丁大一飞快地在速写本上画着,那笔尖接触纸张的“刷刷”声清晰地传来。
温如玉知道丁大一在创作一组题为“北方”的大画,在几幅成品和半成品中,她看到丰收的大地、憨厚的农民、温馨的小院,就是冬日里的一片肃杀,在他的笔下也洋溢出一种欢快,而被他起名为《暖冬》。
她看过许多和丁大一年纪相仿的写实派画家的作品,她没有他们广博的阅历,也没有他们深刻的人生思考,可她实在不喜欢其中表现出的,那种疲惫、沉重、负荷很大的状态。而丁大一的画不同,那里有一种平静,在平静中可以获得自然给人们的清新的、愉悦的、美好的感受。
她想起丁大一的话:“我想表现的是,阳光下中国农村的现实生活,这其中看似很平淡、很朴素的东西,其实都蕴含着一种美。”
她忽然又想起那个身处南中国海的男孩子,他们的直播今天就结束了吧?她想起男孩子对丁大一的评价:“他的画有我特别熟悉的东西,很温暖,像游子回到大地母亲怀抱的感觉。”
她起初确实不理解男孩子为何签下一个年已四十却仍藉藉无名的画家,听了男孩子的话,如今又看了他的作品和那一丝不苟得近乎刻板的创作态度,她也相信,这个中年男人不鸣则已,一旦有了机会,肯定会一鸣惊人。
丁大一好像感觉到了她的注视,抬起头对她说:“不觉得闷吧?我一画起来就什么全忘了。”
温如玉轻轻摇了摇头,“没事,我也一样。画画就好像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丁大一苦笑了一下,看了看专注于小人书的女儿,“就像别人下棋饮茶,画画确实是我们摆脱烦恼的灵丹妙药,可外人哪里理解呢?”
温如玉猜想男人又想起了女儿的妈妈,不由得联想到千里之外的男孩子,他能忍住寂寞,陪在自己身边吗?此刻,他的身边是不是又围上了如同草原上小马驹儿般健壮活跃的女孩子?
第三卷 第十六章 水下直播(八)
孙纯奋力托抱起烂醉如泥的尹静,对醉眼朦胧但还有着一丝清醒的石清说:“你先看着她们几个,我马上就回来。”
当晚的庆功宴成了电视台和考古队的斗酒比赛,尤其是石清她们这桌女将,在季小娜和古丽放出一醉方休的豪言壮语后,考古队的小伙子们更是轮番地上来敬酒。女孩子们连撒娇带耍赖,总要逼的对方比她们多喝上不少,但终究敌不过对方的人多势众以及一副好身板。在齐民等救驾之人先行倒下之后,姑娘们也都趴到了桌子上。
惟有石清,借口着要照顾台里技术部门的同志,不时躲出去逃酒,现在还保留着一丝清醒。
在安顿了女孩儿们之后,孙纯半搂半抱着走不成直线的石清,来到空无一人的海岸边。他手掌贴住石清的后背,让真气在女人身体内慢慢游走,清醒了一些的女人腻声问:“小坏蛋,想我了吧?”
她抓起男孩子空闲的一只手,把它放进自己怀里。
“好像瘦了。”男孩子在女人耳边吹着气,手下不停忙碌着。
“它们都是这二十多天想你想的,你不知道为伊消得人憔悴吗?它们也是一样的。”女人的话里是浓浓的思念和挑逗。
孙纯可不敢在这寂静无声的世界里真个销魂,他无所谓,女人却是电视台的制片人,是有夫之妇。他只好用一只手不停地以真气抚摸女人全身的经脉,另一只手在那张大嘴的配合下,让女人没有销魂却胜似销魂。
“我想再呆两天,霍远阁还有些事和我商量,没问题吧?”待女人的激情过后,孙纯问道。
“你这一段也太辛苦了,好好在这儿玩几天。反正回北京也没你什么事儿,主任在电话里说了,让我们把这次直播的前前后后,编成一个系列节目,安排在我们栏目里播出。”
女人深知对男人的驾驭之道,好的骑手,是从来不会勒紧马的缰绳的。更何况,她越来越意识到,她驾驭的,是一匹千里马。不过女人还是嘱咐道:“也别回去太晚了,省得人家空姐向我打电话要人。我把卫星电话给你留下,省着点儿打。另外,我们栏目的改版势在必行,我看江教授他们和你挺谈的来的,可以听听他们的建议。”
清晨,在给电视台大队人马送上船之后,孙纯意外地发现了和他一样没走的季小娜。
“哎,小娜,你怎么没上船?”他吃惊地问。
“就兴你休假,别人就不能休吗?你这样不欢迎我,是不是想在这里搞什么勾当?”季小娜高高地扬着头,一脸的得意和探寻。
“嗨,我不是怕你想女儿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