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战-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办公室走去。这次见面给陆岩松的印象非常不好,他能够明显感觉到周子强对自己的排斥。
周子强本来就没打算给陆岩松分配一间单独的办公室,而是把他赶到财务人员的那间大办公室里。为此,陆岩松不得不找到了周子强,虽然仍然是面带微笑,但是却斩钉截铁地说:“我需要一间独立的办公室。”
“为什么?”周子强反问道。
“因为上市对于哈勃来说是件大事,我会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有很多Details(细节)需要处理。而且,你也不希望公司内无关的人员到处走动,泄露公司的机密吧?”
周子强歪着脑袋想了想,最后也只得给了他一间办公室,毕竟哈勃成功上市也是他渴望的目标。但是,他一直都不习惯陆岩松的那种做派:明明是中国人,却要处处学着洋人;明明普通话说得非常地道,却非要用夹杂着大量英文的港台腔。其实,周子强的英文也很棒,只不过他很少在大众场合说而已。“如果不是为了上市,我才不会请来你这么一尊大神供着,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呢!”他在心里暗暗说道。
对于陆岩松来说,新的工作已经开始了。几个星期之后,一次正式的上市筹备会在哈勃的大会议室中召开了。凭借自己以前在投资界丰厚的人脉关系,加上周子强的号召力,哈勃的上市集中了当时最好的中介机构:主承销商选的是最有经验的戈壁公司,律师事务所是全球最大的伟毅事务所,财务审计请的则是全球五大之一的比利公司。对于这些中介机构来说,他们也都为争取到了这么一个好单子而雀跃不已。自从纳斯达克出现股灾之后,还很少有这么有吸引力的单子出现呢!看到这么强大的承销团队伍,周子强也不禁对陆岩松刮目相看了。
整个上市进程开始启动。哈勃的员工发现,在公司的大会议中,经常有很多西装革履、操着不同语言的人士进进出出。从早到晚,各种各样的会议始终在进行,会议室中经常还会爆发出热烈的讨论。而在财务部旁边的房间里,几年来哈勃的财务账簿和凭证堆得像小山似的,几位来自比利的年轻审计师正埋头于这些资料之中,仔细地核对着账目。
在一次总监以上的管理层会议上,周子强将陆岩松隆重地介绍给了公司的其他高管:“这位是我们新来的CFO陆岩松,负责我们公司的上市以及财务工作,我要求从我做起,我们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积极配合他的工作。岩松,如果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遇到了哪些阻碍,随时都可以直接找我来解决。”
听完周子强的介绍,陆岩松微笑着站起来向大家点头示意:“哈勃是一家非常有希望的公司。我想大家也都知道,我来的目的就是将这么一家优秀的公司运作上市,到美国的纳斯达克上市。我想,诸位会在一年之内看到一家叫做哈勃的优秀公司成为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到那个时候,不管是太阳还是蓝海,都将成为我们哈勃的收购对象!”
哈勃计划上市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充满了希望。与太阳一样,哈勃也实行了全员持股计划,每位新进来的员工工作一年之后都能够认购公司分配的股票或者期权。在这个方面周子强是一个非常慷慨的人。在太阳的时候,他亲眼看到了实施全员持股之后员工身上迸发出的强大战斗力,因此他在哈勃实施的持股计划甚至比太阳更为慷慨大方——每位在哈勃工作超过一年时间的员工,哪怕是基层员工,手里拿着的股票或者期权都有好几万股。但是,如果哈勃没有上市,这些所谓的股票和期权就都只是一个美丽的泡泡,实际上并不值多少钱。而如果哈勃上市成功呢?所有人的心里都盘算着自己手里的股票的价值,他们还都清楚地记得周子强曾经信誓旦旦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一千名百万富翁,一百名千万富翁,十余名亿万富翁!”
《狼战》第9章 分歧(3)
正因为如此,即使华正奇向太阳的人力资源部下了死命令,却仍然无法阻挡成批的太阳员工投奔哈勃的脚步。除了早期的太阳原交换机市场部副总裁赵劲、北京研究所所长刘一帆等骨干之外,后来又有太阳江北办事处主任赵刚、供应链总监邢军等数百名的太阳骨干员工前来投奔,这也让负责人力资源的孙仁学忙得不亦乐乎,不得不招了好几名大学生协助他做招聘和面试的事情。即使是这样,哈勃的人力资源部仍然忙不过来,因为希望加入哈勃的实在是太多了!当然,从太阳投奔过来的员工会有一些优待,因为周子强曾经向孙仁学交代过,太阳的员工优先录取。
度过了短暂的适应期之后,陆岩松渐渐喜欢上了这家公司。这是多么年轻的一家公司呀!从哈勃员工那一张张稚气的脸庞上,他看到了一股蓬勃向上的朝气,而这是他以前就职的那些全球大公司所没有的,那里有的只是严肃、装腔作势和按部就班的工作,让人觉得自己就像一部高速运转的巨大机器当中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而在哈勃的每一天都是新鲜的。那些年轻的销售人员白天懒懒散散的,一到下班时间就生龙活虎地打电话约客户吃饭。研发人员则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战斗热情,就算是到了晚上一两点钟,哈勃员工所在的宇隆大厦的这两层仍然是灯火通明。
即使是周子强的不拘小节也不那么讨厌了。当他歪着脑袋思考问题的时候,像极了单纯的大学生,而在他那看起来非常单薄的身体里,似乎蕴藏着无穷的能量。以哈勃这么小的一家公司,竟然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把国内的数据通信市场搅得天翻地覆,就连作为霸主的太阳都感到紧张,都是来自于周子强的领导。
来到哈勃之前,陆岩松刚刚和相处了两年的女友分手了。这位同样是在国外读过MBA的女孩个性非常强,也非常西化,她根本无法理解陆岩松为什么放着好好的外企的职位不做,而要去投奔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更让她不满的是,这家公司的工作地点还不在充满了时尚和小资情调的上海,而在千里之外的北京。“Michael,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她非常直率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你不觉得上海更适合你吗?它更国际化一些。北京的气候也不好,很干燥,经常都是黄沙漫天的……”
没有听从女友的建议,陆岩松还是一意孤行地来到了北京。他的心中始终有一种冒险的冲动,他也一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哈勃成功上市。陆岩松的决定伤了女孩子的心,她开始拒接他的电话,慢慢地两人的感情也就冷淡了下来。
不久之后女友发来短信:“Michael,我们还是分手吧!”只迟疑了片刻,他就回复了一个“OK”过去。女友可能还是有些不舍,“不能为我而改变么?”“我希望证明自己。”在几分钟的手机短信之后,一段恋情就此结束,陆岩松反倒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已经没有太多的精力想别的事情了。
繁忙的工作很快就使陆岩松忘却了失恋的痛苦。现在,他每天从早上8点上班,经常忙到晚上8点才下班。毕竟上市的工作千头万绪,有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去处理了。
陆岩松的勤奋和工作能力周子强也看在了眼里。说老实话,他对陆岩松的看法也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一开始他很是怀疑这位上海男人的花拳绣腿是否能在哈勃施展得开;继而他又怀疑陆岩松是否能够适应哈勃这么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毕竟陆岩松是外企出身,不像他们大多数人都来自太阳,加班早已经成为他们的工作习惯。而到现在,他发现陆岩松已经完全融入工作之中,有时候他下班的时间甚至比自己还晚。他开始放下心来,放手让陆岩松全权负责上市的所有工作。
在中介机构的帮助下,整个上市计划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很快,以周子强等公司高管的名义,在著名的避税天堂开曼群岛注册了一家哈勃控股公司,由哈勃控股公司和进入的两家VC共同在香港注册了哈勃(香港)有限公司,然后这家香港公司全部持有注册在北京的哈勃科技有限公司的股份,一个海外上市的架构搭建完毕。
《狼战》第9章 分歧(4)
下一步就是尽快完成对哈勃历史财务数据的审计,这一块由著名的比利会计师事务所负责,也是整个上市前最耗费时间的工作。在陆岩松的强烈要求下,比利派了一名对国内审计很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带着几名最为得力的审计人员进驻哈勃,其他的审计人员在完成其他项目之后也会尽快到位。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比利的活都是忙得接不过来,这也得益于他们长年积累下来的金字招牌;经过多年的优胜劣汰之后,如今投资者已经只信任包括比利在内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了。
过了一段时间,陆岩松又一次召集各大中介机构开了一次协调会,重新估算了一下哈勃的上市时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明年年初哈勃就能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第一家上市的国内电信设备商。当然,眼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尽快完成财务审计。
正在陆岩松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钱勇和凯文又一次找到了他,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再次注资的愿望。如今哈勃上市在即,他们觉得自己在哈勃中的股份太少了,有必要再增加一些。“如果说上一次我们做的事情是雪中送炭的话,这一次我们就要锦上添花了。”钱勇私下里对凯文表示,通过这次入股,两家VC将能够获得更高的回报。
陆岩松也粗粗估算了一下哈勃目前的资产负债状况:按照历史的财务报表进行估算,哈勃的情况应该还是不错的,资产负债率接近70%,虽然还略微有些偏高,但是已经可以接受。这个时候再次进行大规模的私募,显然就会摊薄周子强等哈勃管理层的持股比例,周子强能接受吗?陆岩松也知道,既然自己是投资方找来的,就必须为投资方谋取利益,这也是行业内基本的潜规则,他无力违反。因此,他煞有介事地做了一份非常有说服力的报告,列举了哈勃在上市之前可能会遇到的三种财务上的困境,而无论是哪种情况出现,最好的办法都是通过私募融资,从而保证哈勃有一个非常健康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更加有利于上市。做这样一份报告对于陆岩松来说完全是轻车熟路,无非是在Excel表格中把数据调整一下,让它达到报告人希望它达到的效果罢了。在确认万无一失以后,陆岩松把这份厚达几十页、充满了图形和数据的报告交到了周子强的手上,“子强,我们现在的财务状况还不是很好。为了给上市创造更好的条件,我认为我们有必要再进行一次私募。”
周子强饶有兴趣地翻看着这份报告,虽然对财务一窍不通,但是他已经猜到了报告背后隐藏着的目的。他自认为是一个对钱财看得很淡的人,他只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渴望成功,至于成功之后的金钱反而兴趣不是那么大。他觉得,只要自己的管理团队保持对哈勃的控股地位,多给投资方一些股份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于是,他在报告上签上了大大的“同意”两字。
这次的融资行动可谓雷厉风行,几天之内,双方就签订了第二次增资入股的合同,鼎言和慎行的投资也几乎在同时抵达哈勃的账户中。当然这次周子强开出的价码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