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妖后-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走了!拜拜!”
“你说话还真有意思!咱们去城外亭中一叙如何?我还想听你的故事呢!”
我故做潇洒道:“兄台请!”把手一扬做了个“请”的手势。
他一手握剑一手牵驴,与我一同出得城去。
从《射雕英雄传》到《笑傲江湖》我给他讲了个遍,听得他悠然神往,着急问“还有了么?”
“现下就有个真正的大英雄生在着战国乱世!实不想瞒我虽是秦国王室女流,但是对他‘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胆识佩服的很!只是……”
他大吃一惊问:“你怎知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只是怎样?”
“只是他听从太子丹的臭计谋,空有匹夫之勇恐怕救不得天下万民!”
只见他瞬间恢复了神色,解下酒袋大饮一口道:“愿闻其详!”
“后人将这样评价‘太子不少忍,顾非万人英。
魏韩裂智伯,肘足本无声。
胡为弃成谋,托国此狂生。
荆轲不足说,田子老可惊。
燕赵多奇士,惜哉亦虚名。’
这太子丹不想怎样去增强国力却搞什么暗杀,难道死了个赢政,大秦就能够灭亡?公子扶苏虽然仁爱但也必定要完成统一大业!少子胡亥虽然年幼但是才能不在扶苏之下且行事更加果断决绝。”
他听着点了点头,似在深思。
我继续道:“看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各国混战最后倒霉的是谁?当然是天下百姓。赢政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为了结束混战的局面,对六国统治者来说虽然不是好事,但是从长远来看对百姓未尝没有好处。如果太子丹有能,他完全也可以来统一六国。”
“荆轲听到你这些话也会佩服妹子的见识,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答应的事情如不做到将会被天下英雄耻笑。”
“呵呵,为名死,为利死,都是一样,虽然我料他即使听到我这些话,也放不下义气之虚名,不过我对荆轲的勇气还是佩服的很!”
听到此处,他竟然十分惊讶,随即看着我道:“人生难得知己,妹子可如不嫌弃可愿与我义结金兰?”
我听到此处豪性大发,学着那江湖女子口吻道:“蒙大哥不弃,请受小妹一拜。”说罢一揖到地。
他也不闪避,笑道:“大哥我的姓名现在不方便告知,请小妹不要见怪!”
“小妹我的姓名现在更加不方便告知,请大哥恕罪。”我也一般的语调回答他。
“哈哈,好,妹子这般性格真是难找,你我义气相投,姓名代表不了什么!如过三天后大哥还有命在此,定告知一切,畅谈一番。就此别过!”说罢仰天长啸,施展轻功转眼间走了个没影,只留下一头癞驴迎着夕阳在路边吃草。
“母后,您有心事啊?把小舞的头发都揪疼了呢。”
“啊?小舞去找红莲给你梳吧。”我一直在想大哥到底是何方人物,心里有隐隐的担心。
“娘娘,不好了,来了一名刺客,抓住了大王。大王要求最后听您抚琴一曲。”赵德脸色发白的跑了进来。
荆轲刺秦!我脑子里轰然闪过这几个大字。
但随即冷静了下来:赢政不会死。
“放心,大王没事,你带上琴跟我来吧。”
赵德看到我如此冷静有一丝错愕,随即也不再慌张,引我来到大殿之上。
情与义
我来到大殿之上,只见荆轲背对着我,用一把寒森森的匕首钉住赢政的袖子,匕首之上泛着荧荧绿光,分明是淬过毒药!
赢政看到我,精神有些放松,看样子也不怎么害怕,道:“我要听曲子,就是十几年前喝醉的时候唱给我听的。”那口气象一个任性的孩子。
荆轲也没有回头,挺拔的背影在我眼里只是一个要杀害我丈夫的凶手。
满朝的文臣武将没有一个身带武器,面色仓皇,地上御医夏无且的药箱已经摔成了碎片,我记得史书上说:秦始皇由于剑太长匆忙中拔不出来,夏无且投掷药箱阻挡荆轲。是啊,成蟜的剑在我身边,赢政佩的是锋利且很长的鹿卢剑。
我于是盘坐下来,抚琴唱道:“罗縠单衣,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意在提醒赢政如何逃生。一时歌毕,为了拖延时间,我大声道:“太子丹无能之极,秦王扫六合乃大势所趋。即使你今天杀了大王,他日以我女流之辈也誓灭你燕国!”
荆轲轻轻一颤,回过头来,星眸剑眉。
“大哥!”看着那熟悉的脸,我不禁站了起来,那琴掉在地上,琴弦一根根绷断。
赢政趁此机会用力一扯,“哧啦”一声拉断了袖子,他立时一个转身跨过屏风,将鹿卢剑向背后一推借力拔出剑来。荆轲回过神来,用匕首向赢政掷去。赢政敏捷的闪开,匕首碰在柱子上,火花四溅。
我从没看见过赢政与人搏斗,今日一见原来他的武功竟然不弱,此时正在撕杀的一个是我的义兄,一个是我的丈夫,一个是义,一个是情,无论哪个我都不希望他死,但是却有一个人却非死不可。情义不能两全,当真是进退两难。我的心中其实是盼望赢政得胜的;然后可以利用我的影响救大哥一命。
两人打斗一阵,由于鹿卢剑是削金断玉的利器,荆轲手中却无武器,赢政的剑峰在空中挽了个花,突然削下。顿时,血留满地,两只断手静静的躺在那红色的背景之中,触目惊心,那,是荆轲的手。
荆轲倚柱骂道:“是我大意,为竖子所欺!燕国之不报,我事之不立哉!”他的眼睛转向我道:“秦国后宫女子竟然也见识过人,怪不得秦国能够无往不利,他日统一六国,请善待百姓,我荆轲死也瞑目。”眼神之中有期待之意。
我含着泪水把头点了三下。
他突然站起身来,看到殿外的卫士在王贲的带领下冲了进来,发足向赢政奔去。
“慢……” 赢政看出荆轲寻死之意。
可终究弓箭已然离弦,插入了荆轲的身体,以王贲的拔山之力射出的箭贯穿了他,没至箭羽。荆轲平静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恐惧和痛苦却挂着似有似无的微笑,就如初见时那样潇洒不羁;灿若流星。
“好了,都过去了。” 赢政走过来揽我入怀,轻轻的拍着我,柔声安慰。我知他有千言万语,在这大殿之上,朝臣之前却不能宣之于口。 离开他的怀抱,我勉强回到阿房宫,坐在那两棵桃树下放声大哭。
成蟜、吕不韦、虹夫人、荆轲,我见证了他们生,他们死,不喜欢的人死了,可是喜欢的人也去了那奈何桥的彼岸,那下一个该轮到谁了?不论我怎样了解将要发生的事,也无法阻止历史的车轮。
那算命老者的话轰然在我脑中清晰的记起:“天命不可违背,历史不能更改。”“只要你活着是回不去的。”也许下一个就是我!想到这我冷笑一声,心却坦然了起来,总归我的手已经溅上了别人的血,就当是赎罪,就当是了结好了。
一个温暖的手抚上了我的肩膀,“那就是你和我说过的救过你的侠客吧?若不是形势逼人我也不愿意杀他。你,怪我也罢,总之不要这样,好么。”
“不是为了这个,只是我看到这个王宫里有太多的死亡,我害怕!”
“再等等,我们就搬走,好么?”
我模糊的应也一声。
我转过头去,缩在他的怀里,安静的睡去。
二十三年,赢政派李信攻打楚地,大败而归。于是招已经告老的王剪将军,再次进宫。
“老将军,寡人因为不用将军先前之计谋,使楚人辱我军威,特招老将军来出战。”
“大王一定用老臣,那么一定要安我原来说的60万大军不可。”
“好!”
这时候,躲在屏后的小舞跳了出来,高高兴兴的道:“老爷爷,王离可好?”
王剪对小舞甚是喜爱,拍着她的头笑道:“好啊,公主何时到我家去玩啊?再不去,他就会随我出征去了。”
小舞扁了扁嘴泪珠儿在眼中滚来滚去:“父王不让我出去呢。”
我赶紧拉了小舞走回屏后。
“没想到妖后之女却这般可爱。” 王剪叫我妖后都习惯了,所以也没人在意。不过他夸奖小舞却让我暗自欢喜。
但是,就是这句话却在赢政的眼里留下了另一种印象……
关于史书中荆轲刺秦有两中描述:
一是:《燕丹子》中云:“(荆轲)左手揕其(秦王)胸。秦王曰:‘今日之事,从子计耳。乞听瑟而死。’召姬人鼓琴,琴声曰‘罗縠单衣,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可负而拔’。王於是奋袖超屏风走之。”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一是:《史记》中记载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在后面紧追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根本没想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俸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本文将其合并
王剪
亲率大军六十万攻楚国。
此次的出战赢政意在灭楚,这六十万大军基本是大秦90%的兵力。为表示慎重赢政亲自送行于霸上。
“老将军次此一定会凯旋归来。”我待赢政举行完仪式后,上前说道。
“娘娘怎知道?”他捋着花白的胡子道。
赢政接口道:“老将军既然称她为妖妃,那既然如此能够未卜先知也不为怪啊。”
“哈哈,老臣还有一事相求。”说着他跪倒在地。
赢政的脸上掠过一丝不快,随即恢复了神色道:“请说。”
“老臣想请大王赏赐良田美宅颐养天年!”
“咸阳城北的千亩良田和府院一座就赐给老将军了。” 赢政的表情十分满意的说道。
我和他并肩看着大军浩然出发,回想王剪刚才的要求心里是说不出的难受:“想不到老将军竟然如此贪心。”
“不,此举正说明他不会背叛我。你想想看,如果他有反叛之心,那么这次带走我60万大军于我来说是多么危险的事情。正因为他贪图产业,说明他不会离开我国,有终老的打算啊!” 赢政微笑的说。
九天后王剪的大军已经来到武关,但是却不展开攻击,却在一路之上派了五次使者索要金钱财物。
“王将军贪心过甚,请大王派人将其使者斩首!”李斯此时已经是丞相了,首先表示反对。
“大王,将军老迈但是臣却知其为人,决不是这样的,其中必有缘故。”蒙恬上奏道。
“臣附议!” “臣附议!”大殿之上的将军都赞同蒙恬的话。
赢政只是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