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宫策-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暗香正午
第1章 重生
饮尽了最后一滴酒,大滴的泪水顺着妖媚的眼线,自脸颊滚滚而下,意识逐渐模糊,允姬感觉身体很轻,暖洋洋地,渐渐地飘了起来……
终将结束了吧,此生或有遗憾,大王亦是有情的,但,一切都来得太晚。
允姬想着,慢慢闭上眼睛,耳畔残留着呼天抢地的哭号声别了。
…… ……
不知过了多久,身上热热潮潮的,阳光晒的眼睛睁也睁不开。
一声门“吱呀儿”地打开,允姬听到有人进来。一时恍忽,不知身在何处。抬手遮住照在脸上的日光。眼光掠过这双手,小巧,白晳,手腕处系着一串五彩绳线。
“允儿,醒了便起来,随阿娘与爹爹一同去河边祭祀太一。”
允姬瞬间清醒过来,立刻翻身坐起。屋里的简简单单的一榻,一案,一灯。木制的壁和窗,简陋而温馨。
一个妇人正在忙忙碌碌,往竹篓里装着吃食。允姬惊到咬住了舌头,那是年青时候的娘!
自己没死,竟又重新回到了入宫前的时光!
阿娘见允姬一脸呆呆的样子,走过来用手探了探额头,满意地笑道:“医人的药果然是好用,一贴药今天已经大好,不烧了呢。”
允姬回过神来,想哭又想笑。头脑中一片混沌,似宿醉未消般恍忽。
这……应该是发生在她十七岁的时候吧。
低头看自己身上,那件普普通通的蓝衣,一条黑色下裳。一切熟悉又亲切。
居然未死,又重生了呢!允儿开心地用发颤的声音开口唤了声:“阿娘!”
天气晴朗,艳阳高照,允儿与父母拐筐挎篓走在田梗上,允儿所在的国家是楚,允父祖上世代都是渔家,临大泽而居,靠打鱼谋生。今天是瑞阳端午,按风俗要去河边祭拜太一。
十七岁的允儿,身姿轻盈苗条,头包一方蓝色的方巾,几绺乌发从额前垂下,一张白皙的俏脸上,一双秋水般清澈的眼睛笑意盈盈,美丽动人,引得路人纷纷转过头看。
走下田梗,踏上小舟,父亲操橹,慢慢将小舟驶向大泽深处。
茫茫云梦,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母亲将祭食在船舷上摆开,次第投入江水中,引来无数白色水鸟翻飞盘旋,围在舟旁,忽上忽下。
允儿楞怔了。她似乎想起了什么。
突然开口道:“阿娘当心!”
母亲正忙碌着,闻言抬起头看过来,一只白鸟突然擦着母亲的耳边掠过。
母亲将最后一点祭品投入江中,轻松地摘下头巾抹了抹汗。
突然摸着耳垂哎呀地叫了一声。
允儿起身,走到母亲身边,弯腰掀开一片木板,径直在木板下的船底缝隙中,找到一枚嵌在当中的坠子。
母亲高兴地接了过来戴上。又疑惑地问道:“你怎知坠子掉在此处?”
允儿垂下眼帘,不知该如何回答。因为上一次,到了岸上,爹爹差点将船拆了,最后才看到是卡在这个缝隙里。
心里一丝阴影渐渐掠过上来,昨晚那场暗黑的阴谋似是一场恶梦,楚王悲怮的脸偶尔会闯入脑海,那悲怆的一声怒吼:“允姬!”似一股若即若离的幻觉,在耳边细细地萦绕。恶梦虽然结束,自己重生了,但一切是否还会重演?
就像这注定会掉落的坠子,还会注定掉落在当年的位置吗?
允儿心头一片迷茫。
难道,自己还会入宫,还会见到那个人?还会替他而死吗?
如果真是这样,自己的重生是为了什么。上一世,实在是太累,这一世,让自己轻松些吧,重新选择个愉快的生活吧。
允儿在心里暗暗想。
闭上眼,暗暗祈祷太一,保佑这一世,自己不要再卷入那场暗黑之争,保佑自己,不要再遇见楚王,保佑自己,能有一世平稳的幸福。
上得岸边,母亲带着允儿向回家相反的方向走去。允儿走了几步,突然停了下来:“阿娘,我身体不适,想先回家一步。不陪阿娘去阿兄家了。”
母亲十分诧异,她正想去允儿的兄长泽里家去看看,可方才只是念头一动,还未说出口,允儿怎么就知道了。
见允儿脸颊红红,无精打采,想来应该是风寒尚未全愈,便点点头,递过竹篮,让她先回家歇息去。
允儿记得,上一世,就在祭祀过后,随母亲去了兄长泽里家中,兄长泽里是在申县官署里任管税收的小吏,正好赶上逢假休沐,带着同在县任职的好友子离回乡,子离乃是县尹的侄子,见到允儿,惊艳于她的美貌,返回官署后,向县尹说了此事,县尹大喜,随即将自己献给了楚王。
母亲回到家中,脸上似有喜气。
允儿奇怪,便问缘何。
母亲十分开心地说了在泽里家发生的事,泽里在官署管税收,两年来毫无差错,加上子离的引荐,县尹十分欣赏泽里的才能,要提拔泽里做县胥,县尹给泽里拔了户宅院,这次顺便将家里接过去。
允儿张了张嘴,上次泽里搬家到申县,是在她入宫之后,县尹因允儿入宫而赏赐宅院于他。
母亲继续喜滋滋地笑道:“我们都去。子离说县胥乃官署要职,每月俸禄不少呢。”
允儿没有说话。母亲奇怪地看向她道:“允儿可是不愿意?申县可是大地方,不是我们这小渔村能比的。姆妈正是想,允儿今后可在申县找个好人家,胜过在这小渔村打一辈子渔。”
允儿望着母亲一脸的期待的样子,不忍打击。只得点头。
到了申县,果然比小渔村强出不知多少倍来。父母的脸上都是喜孜孜的,一路看不够的繁华光景,直到了新宅,还嘴里不停地啧啧称赞。
一番安顿下来,允儿开始了平静的生活,每日只与嫂子做做针线。
搬来的第三天,子离来访。
允儿刻意回避与此人见面,称病躲在房中。
当晚,子离与泽里在房中饮酒叙话。二人相交已久,如今泽里靠子离叔父提携,升官发财,自是关系更加贴近。
子离乃是县尹之侄,县尹无子,将子离视为己出。
允母送菜进来,看着子离年青的脸庞,突然心中一动。
关心地问起子离的婚事。
一个明媚的晌午,允儿和长嫂在室中做着针线。
清风拂来,珠帘微动。
长嫂不知何时离开。
允儿专注认真地飞针走线。
一绺发丝轻拂下来,落在脸颊,痒痒的。
允儿用指甲轻轻划起,抿于耳后。
帘外,一个身影静立了很久,凝视着这室中芬芳宁静的佳人。
县尹府上,子离立于堂中,郑重请求县尹派人去泽里家中求亲。
县尹及夫人,十分惊讶于子离的坚决。子离用一句话,敲定了这件事:“此生非此女不娶”。
子离眼高于顶,虽早己冠礼,但迟迟不肯婚配。
交换了一下眼色,县尹决定亲自去泽里家中看看。
泽里使允儿出来奉茶。一见之下,县尹立刻明白了侄子的心意,转头看向子离,子离的目光追随着允儿,已是痴了。
县尹离去,泽里送出门外。
返回时,一脸喜色。对允母说道:“三日后,县尹将使人上门提亲。”
全家上下都十分开心,从此与县尹家结亲,便攀上了一棵大树。
允儿得知母亲的想法后,心中倒是松了口气,这辈子能伴个良人,一生一世相守,不用再进宫面对那个结局,便是自己想要的。面对母亲的询问,她羞涩地说:“但凭母亲做主。”
那个子离,并不是第一次见到。温和如玉,行止彬彬,堪为良伴。
第二日,长嫂带着允儿去街市上闲逛。
街上十分热闹,允儿记忆里似乎不曾有这样的经历。
很开心地跟着长嫂看这看那。
忽然看到长嫂瞄着后面捂着嘴巴哧哧地笑。
一转头,看到子离,正在几步之遥。
四目相对,都是怔了一下。
允儿羞涩地笑了。子离看到她笑,也傻笑了起来。
突然前方骚乱了起来。有人在大声呼喊着:“有惊马,让开,快让开!”
人群慌乱地从中间分开,一骑黑马径直冲了过来,马上那人手拿令旗,口中吆喝着:“闪开,快闪开!”
允儿正站在路中间,一时躲避不及,惊倒在地。眼看那匹马就要从身上踩踏过去!
子离脸色一变,一个疾步冲上去侧倒,伸手搂过允儿,二人堪堪从马腿旁滚过。
周围人群先是一阵惊呼,后是一阵喝采。
那骑马丝毫未有停顿的意思,接着继续狂奔向前。
群情激愤,顺着奔马的方向,许多人追了过去。
子离起身,拉起允儿,检看着她身上。问道:“可无大碍?”
允儿惊魂未定,头发散乱,手肘也蹭破了皮,流出血来,却道:“无妨,只是皮外伤。”
抬头看向他:“你可有事?”
子离摇头,“我无事。”
允儿问道:“何人敢在这城中纵马狂奔?”
子离皱眉:“看令旗并非本郡之人,似是郎尹铁卫。”
正说着,长嫂惊惶不止地找到他们,要拉着允儿回家。
子离与二人道别,去了官署。
前面的官署门口,已围了不少人。那匹惹事的黑马,正拴在墙外马桩上。
持令旗的郎尹铁卫,正坐在堂中饮茶。县尹恭敬地站在旁边。
众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有卒子上前来驱散。一老妪不肯离去,方才她的瓜菜被骚乱的人群踩成烂泥,老妪哭诉着求县尹作主。还有几人受伤,在门口大叫着。
越聚人越多。卒子无法驱散,只能大声吆喝,不断被愤怒的人群东推西搡着。不一会儿,门口被围的水泄不通。
突然,街上的地皮抖动起来,一阵惊雷般的声音从远处滚来。只见一队铁骑正从街那边开过来。
“楚王驾到!”
第2章 重逢
夜,无休止地黑暗,楚王慌不择路,背后似有猛兽在紧紧追赶。
突然,被绊倒在地,眼看一双灯笼般腥红的巨眼靠过来,喷着热气咻咻不止。
楚王拔剑,劈向巨兽,剑却断为两截。
正绝望之际,忽听空中一声清亮的鸣叫,天竟然慢慢亮了。
一只青鸾冲天而起,转瞬俯冲下来,用尖硬的喙,轻轻叼起巨兽,转眼消逝在天际。
楚王松口气,抬头擦汗,醒来,原来是一个梦。
申县地势险要,三面崇山环绕,一面临着湘水,扼守着通往云梦泽的要道。
这里是兵家十分重视的地方,历代楚王都曾驾临过这里。
而当今楚王,十分钟意大泽行猎,一年中竟要来此三四次。
但他每次驾临,并不进城,怕惊扰百姓,均是绕城而过。
唯独这次,当楚王车队走近这座城池时,突然想进城看看。
于是下了车辇,骑马进城。
进得城来,沿途空空荡荡,街道两边一路狼藉。
时尔有人神情激愤地在路边议论着,突然见到大队铁骑,惊惶逃开。
楚王坐在马上,皱起眉头。
问随从道:“县尹何在?”
从人纳罕地回答:“半个时辰前,已经派人前去送信,此刻应当前来接驾了。”
县尹早已经获悉楚王驾到。
但他出不来。官署已经被堵的里三层外三层。
激愤的人们将瓜菜扔进去,在门口大喊着,让信使滚出来。
楚地民风彪悍,并不十分畏惧权贵。
楚王下马。人群叩拜在地,喧闹的声音渐渐安静了下来。
郎中护卫清开一条道路。县尹方才战战兢兢地从门里出来。
口称恕罪,接驾来迟。
楚王在上首坐下,问道:“发生何事?竟如此纷扰?”
县尹偷偷看了一眼信使。信使垂头不敢说话。
门口沉默跪地的众人中,不知有谁喊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