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书屋 > 文学经管电子书 > 帝王师:刘伯温 >

第37部分

帝王师:刘伯温-第37部分

小说: 帝王师:刘伯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这段艰苦时日,我当以最隆重的仪式送您回家。”

刘伯温已经五十一岁,对朱元璋信中所说的三点,当然一想就通。他没有丝毫犹豫,深吸一口气,坐回了朱元璋对面,开始制定对陈友谅发动总攻的军事计划。

按朱元璋的意思,陈友谅兵团虽然一年前受到重创,但从他攻陷安庆的兵力来看,仍然是势不可当。想要彻底扫平他,必须稳扎稳打,做地毯式的进攻。

刘伯温说:“不要把自己固定死,看着来。”

朱元璋说:“那总得有第一步吧?”

刘伯温说:“当然,先打安庆。”

朱元璋问:“然后呢?”

刘伯温说:“打着看。”

朱元璋“咦”一声。这个发音如果用一段文字来解释的话就是这样的:你当初给我的《时务十八策》,可是非常具体且目的明确的。但现在这个计划,怎么看都不像是计划,有点像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味道。难道是老娘的死,给了你沉重的心理负担,让你方寸乱了?

刘伯温一眼就看穿了朱元璋的心理活动,但他没有为朱元璋解惑。他站起来,招呼朱元璋跟他走出房间,夜色如水,繁星点点。他看着幽暗的天空,随后指着一颗发亮的星星说:“那是金星。”又随手一指那颗星星左边的星星说,“那是火星。金星在前,火星在后,这是出师必胜之兆。所以,只需出师,一切已由天定。”

朱元璋对星星特别有感觉,因为从小风餐露宿,饿得难以入睡时,就会仰望星空数星星。但他不懂星相学,在刘伯温口中那些代表着吉凶祸福的金星火星,在他眼里只是个芝麻大的星星而已。

他当然也不想向刘伯温请教星象学,当领导的不必全都懂,有人懂,而且能为你所用就可以了。

他相信刘伯温没有装神弄鬼,因为人家的确有本钱,龙湾之战就是证明。他小心翼翼地问刘伯温:“那么,什么时间出师比较好?”

刘伯温看了他一眼,回答:“准备好了,就出。”停了一会儿,补充说,“要师出有名。陈友谅杀了他的君主徐寿辉,这就是咱们进攻他的一个理由。”

朱元璋对这样的把戏驾轻就熟,在军队准备完成后,大将徐达和常遇春的先头部队向安庆挺近,他则带着刘伯温乘坐从陈友谅那里缴获的巨大战舰逆流而上。首舰船头竖一杆大旗,写了八个大字:吊民伐罪,纳顺招降。

当陈友谅听到那杆大旗上书写的内容后,失声叫道:“朱元璋这畜生真是恬不知耻,哪些‘民’让你伐我了?我有何罪?招降我?我们都是红巾军,你是用的什么身份来招降我?”

陈友谅吼叫完毕就冷静了下来。因为他和朱元璋都知道,口号、标语都是虚的,真到台面上,实力才是真的。

陈友谅当然有实力,自夺回安庆城后,他把所有的攻城部队当成了工程部队。在短短的一个月内,昼夜赶工,终于把安庆城铸造成了一个铜墙铁壁的钢铁之城。徐达和常遇春的先头部队在安庆城下死伤惨重,但没有取得一丁点进展。

朱元璋在指挥舰里坐立不安,踱来踱去。首舰上那杆大旗上的八个字没有给他带来一点运气,他觉得刘伯温应该说点什么了。

刘伯温就说道:“既然安庆城这么难攻,那我们就不强攻了。留下一部分兵力做非决定性的攻击,主力绕过安庆,奔袭陈友谅的老巢江州。江州一落,安庆孤立无援,指日可下。”

朱元璋恍然大悟,刘伯温所谓的“打着看”原来是这样啊。

陈友谅建国后,把江州作为自己的首都。江州坐落在鄱阳湖入江口,是南中国兵家们的必争之地,也就是说,它时刻都有成为战场的可能。陈友谅把首都修建于此,只能说明一点:他太自信,自信没人有能力把这里变成战场。

但“自信”这种人类本应该具备的美德往往飘忽不定,稍不小心,就变成了自负,甚至是自以为是,从而引来祸端。

陈友谅在江州城里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安庆,所以当徐达以风卷残云的神速扫清了江州城外围的防御,进抵江州城下时,陈友谅大惑不解,进而恍然大悟,原来朱元璋攻安庆是虚,打江州才是实。

徐达在陆上发动总攻时,朱元璋的舰队也到了。这一突袭让陈友谅方寸大乱,慌乱之中,他无法冷静下来指挥,结果江州城就这样稀里糊涂地丢了。不过在江州城陷前的一个黑夜,他顺利地逃出,奔向了武昌。

从他和朱元璋正式对决开始,厄运之神一直就成了他形影不离的朋友。在武昌城的时候,他也没有过上一天舒心的日子。因为朱元璋兵团在从江州追击他的一路上,像巨兽一样吞食了他所有的城池,一直吞到武昌城下。他被困住了。

正如刘伯温所预料的一样,陈友谅在安庆城的守将一听说江州陷落,马上开门投降。朱元璋兵团势如破竹,像鲨鱼一样冲进了陈友谅控制多年的江西行省这个鱼缸里。

可能就在江西,刘伯温的大名开始以裂变的速度传播。无论是敌还是友,都传说应天城里有个刘大仙,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他是朱元璋的助手,卜算出朱元璋可以坐天下。

稍有点知识的人散播说,刘伯温是集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和魔法师于一身的人物。他并不是人,而是上天派下来的神,是来辅佐朱元璋一统天下的。

不仅仅是敌人和朋友这样说,就是在朱元璋政府内部,也有人说,刘伯温这人的确是个神乎其神的人物,他很少靠理性的思考来决断事情,而是靠灵明。有一件事在军界广为流传,让刘伯温的头上顶上了半仙的帽子。

这件事是这样的。陈友谅首都江州被攻陷后,在追击陈友谅,同时扫荡陈友谅地盘时,有一座城池成了钉子,久久不能攻下。攻击部队的司令冯胜就偷偷向刘伯温请教。刘伯温闭目许久,然后就对冯胜说:“先从城下撤围,然后到某某地方,见那个地方青云升空,就埋下伏兵。大概半个时辰后,你就能见到有黑云升空,黑云的下面就是前来追击你的敌人埋伏的地方。但你不要动,中午时,黑云渐散,又和青云相接,这是敌人没有等到你,回城了。此时,青云和淡淡的黑云开始移动,你跟随它们,当青云和黑云彻底消散后,你就能碰到敌人,攻击他们,一战可定,城也可下。”

冯胜吃惊地张大了嘴巴,死都不信。但刘伯温掷地有声地说:“按我说的办,不成,我负全责。”冯胜其实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半信半疑地去依计行事。结果正如刘伯温所说的那样,有青云有黑云,冯胜看到青云和黑云出现后,欣喜若狂,更让他欣喜的是,后来的事态果如刘伯温所预料的那样。

朱元璋政府那些将军们自此更加敬重刘伯温,而刘伯温也名正言顺地成了朱元璋的第一军师。

刘伯温踹了朱元璋一脚

1361年阴历十二月的某一天,朱元璋坐在胡床上正听一个人说话,那人说了句什么,朱元璋没答话,站在他身后的刘伯温就踹了他一脚。当然,刘伯温没有踹朱元璋的屁股,而是踹了朱元璋坐的胡床。朱元璋被这一踹,马上就脱口而出四个字:没有问题。

古人说了,皇帝沾染过的一切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虽然1361年时,朱元璋还不是皇帝,但他手下那些人早就把他当成皇帝了。刘伯温居然踹朱元璋的凳子,难道吃了熊心豹子胆?

这件蹊跷的事是这样发生的:陈友谅在江西的城池被朱元璋不断地鲸吞时,那些城池中的陈友谅手下的将军们纷纷投靠朱元璋,这里就有驻守龙兴的胡廷瑞。胡廷瑞是陈友谅的一员文武全才的将领,但他是半路出家,年轻时在元政府翰林院上班,那时就表现出了能文能武的资质来。后来南方不太平,那个在多年后引诱陈友谅到江东桥的康茂才在洞庭湖称王称霸,搞得政府苦不堪言。元朝中央政府的宰相脱脱就推荐了胡廷瑞到洞庭湖剿匪。

胡廷瑞二话不说,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就奔了洞庭湖。一路上用少得可怜的军费招了一批江湖高手组成小兵团,到了洞庭湖后,胡廷瑞三下五除二,就把康茂才和正要崭露头角的土匪流氓们收拾个干净。但他没有杀这些人,而是把他们变成了自己的人。中央政府得到捷报后,就给了胡廷瑞一个丞相的空头衔,胡廷瑞就用这个空头衔和他那支江湖高手组成的兵团为自己开疆拓土。中央政府得知胡廷瑞已失控的消息后,就想把他招进中央来,但胡廷瑞机灵得很,以各种借口推脱,其实就是不想放弃兵权。中央政府使出最愚蠢的一招:你不来,我就去剿你。

胡廷瑞大笑,他知道中央政府没有这个能力,可还是做了准备工作。他的准备工作就是投靠了当时风生水起的陈友谅。陈友谅很器重他,谋杀徐寿辉做了皇帝后,就封他为江西行省丞相(江西行省省长)。初期还好,江西大半个地区他说了算。不过后期就不好了,首先是陈友谅做皇帝后在政府内部大清洗,一批老资格的大将都被陈友谅或杀或逼走。其次,陈友谅和朱元璋开战后,屡战屡败,江西行省有大半都入了朱元璋的口袋,他这个江西省长已名不副实。

所以,用他的话说就是“弃暗投明”,暗,自然是陈友谅,而明,当然就是朱元璋。

1361年年末,他派了使者来见朱元璋,说要把龙兴城双手奉上,不过,不是无条件的。朱元璋对送上门来的龙兴城兴趣极大,就领着刘伯温见了那位使者。

使者说了第一个条件,不能降胡廷瑞的爵位。

朱元璋立即说:“放心,还让他当江西省长。”然后补充道,“我的江西行省省长。”

使者又说了第二个条件:不能拆散胡的军队,胡投降后,胡的军队还由胡来带。

朱元璋脸色就笼上了一层乌云,不说话了。就在这个时候,刘伯温从背后踢了他胡床一脚。朱元璋的反应极快,马上说:“没有问题。”又补充说,“你家将军如果觉得兵少,我还可以给他补充。”

使者高兴地离开后,朱元璋几乎流着口水对刘伯温说:“龙兴城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得到,这真是天降大运。多亏了你,你这一脚胜过十万兵。”

当朱元璋夸奖刘伯温时,刘伯温却头脑冷静地说:“先不要高兴得太早。胡廷瑞也是狡狯猜疑之徒,您这样爽快地答应他,使者传话稍有差池之处,他必然多想,这事就泡汤了。”

朱元璋急忙问计,刘伯温说:“写一封动人心弦的信给他。”

这封信当然不可能由朱元璋亲自来写,所以代笔人自然是刘伯温。

这封信以朱元璋的口吻开头:“您的使者来说您有弃暗投明之意,这是您明达之处,我很欣慰。可您却担心我整编您的部队,实在是过虑。我革命十多年,奇士、英才两手空空地归顺我的,太多了。这些人能有先见之明,不必等我去请就来的,我都在能力范围内给他们最大的物质支持。没有兵的,我给他们兵,没有爵禄的,我给他们爵禄。像您这样带着一支军队来我这里的,我怎么可能整编您的军队呢?如果您消息灵通,您就知道陈友谅手下那些归顺我的将军们现在的生存状态。在龙湾之战、江州之战中,他们立下大功,我都给予了厚重的赏赐。他们和我从前的将军们其乐融融,我对他们也一视同仁。要知道,他们的归降可都是在城破力竭之时,很多都是不得已才归顺的。而您,却是主动归顺,您与我之间未经一箭一矢。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