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方士那些年-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想了想很确定的摇摇头说。
“应该不会,根据川西天仓图的提示来看,线索就应该在天师洞。”
“这有什么好想的,既然这洞里没有,说不一定在洞外呢。”越千玲半天插不上话,无聊的说了一句。
我眼睛一亮,冲着越千玲笑了笑,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天师洞……应该不是单纯的指这个洞,看来是我想的太简单了。”
我说完重新环顾洞中的陈设,目光最后落在洞窟的最上层有一石龛,其中供奉着隋代雕刻的张天师石像,面有三目,神态威严,左手掌直伸向外。
我试着站到石像下面,随着手掌指的方向望过去,嘴角慢慢翘了起来。
走出天师洞,按照刚才石像所指方位走过去,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中一颗高大挺拔的大树格外醒目。
据越千玲所说,这叫灵山仙树,其实就是一棵银杏树,不过天师洞是道教创始人张天师修真、创教、显道、羽化、仙葬之地,此树为张天师手植,道教视为镇山之宝,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年春秋。
传说虽不可求证,但青城山道教植树造林世代相袭,造就青城山天下名山却是不争的事实,千岁之树聚灵山之幽,灵山之观蓄千叔之气,道法自然,根脉相系。
我们站在树前,三个人不约而同都张大了嘴,或许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树,我都有些震惊。
我眉头皱了皱,连忙从包里拿出川西天仓图,指着图上兴奋的说。
“你们看,天仓图上也有这棵树。”
“图上画一棵树有什么好奇怪的地方,这本来就是一副山水画,上面有树至于让你这样大惊小怪吗?”越千玲瞟了一眼不以为然的说。
“从这幅画整体布局上看,虽说是山水画,但这棵树明显有些喧宾夺主,从画工上看,画这幅画的人应该精通山水画作,这棵树却分明是败笔所在。”秋诺看过后很自信的说。
我笑着点点头很认同的说。
“我的想法和秋诺一样,之前看这幅画总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太对劲,现在看到这棵树总算是明白,这树的确有喧宾夺主的意思,完全破坏了整幅画的意境。”
“雁回哥,这么重要的一副画有怎么可能有败笔!”秋诺眼睛一亮欣喜的说。“莫非故意留下败笔,线索就和这棵树有关!”
我笑了笑抬头望向天师洞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因为在天师洞里,张天师手掌所指的方位,刚好就是这棵树的位置。”
“那你问问这棵树,明十四陵在什么地方。”越千玲嘟着嘴问。
我围着银杏树走了一圈,然后看看周围的其他树,从树大小上看,周围的树明显要比银杏树小的多,但即便如此,估计种植的年代也十分久远。
我二话不说就往上爬,本来就是山里长大的人,爬树掏鸟窝的事从小就没少干,所以不一会儿就爬到十米多高的地方,然后往下一看,围着银杏树的这些树并不是随意种植,从我这个高度可以清楚的看见,这些树是以古银杏树为中心,根据五行八卦排列的。
“这也什么好奇的啊,这里是青城山,道家发源地,按照五行八卦植树也合情合理,你至于这么兴奋吗?”越千玲仰着头大声说。
我从树上爬下来,扬着手里的龙头木笑着说。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树按照五行八卦排列我就高兴,从木头的质地和颜色分辨,这龙头木就是用其中一棵树所做,我们真找对地方了!”
秋诺刚很开心的笑了笑,但看看周围,又黯然的说。
“如果真和这些树有关,可这里算起来大大小小的梧桐树至少有上千棵,又怎么知道到底是那一棵树?”
“我们来把现在已经知道的线索综合起来推算推算。”我低头想了想平静的说。“留下这个线索的人把秘密隐藏在这片树林里,可指向这片树林的是天师洞里的张天师石像……张天师的石像……”
“刚才我在天师洞仔细看过,石像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我打断越千玲的话说。“石像手里拿着的印!”
“阳平治都功印?!”越千玲好奇的问。
“阳平治都功印是道教中正一派的天师用印之一,传为祖天师张道陵所遗,五斗米道曾立二十四治,阳平治为天师驻地,都功由天师自领,故其印为张天师身分权力的象征。”秋诺对文物历来很了解,想都没想脱口而出。
我点点头笑着说。
“此印为世传克制鬼神的主要法器,为正一宗坛的镇坛之宝,用于重要的上表时落款处盖章、符箓上的盖章,只有盖了该印章的文书,才被认为具有号令鬼神的能力。”
“那这印和明十四陵的线索又有什么关系?”越千玲还是不明白的问。
“石像上的印是石头雕刻的,但真正的印并不是石头做的。”
“阳平治都功印,玉质厚七分,横长各一寸半,金螭纽。”秋诺显然对文物鉴赏天赋非凡,对这印也了如指掌。
“秋诺说的对,阳平治都功印是玉做的,天师石像手指方位,而这印其实就是告诉我们线索在什么地方。”我点着头说。“围着这银杏树的其他树按照五行八卦种植,玉在五行里属金,金所指的方位是西方,就是说我们要往一西方去找。”
“就算知道在西方,可西方的树也很多,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棵树啊?”秋诺摇着头说。
“天师洞里的张天师石像有几面?”我反问。
“三……三面!”越千玲忽然兴高采烈的笑着说。“我知道了,以银杏树为中心,西面的第三棵树!线索就在那儿!”
按照这些推断出来的线索,我很快找到西面第三棵树,和周围其他树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在树的旁边有一块岩石,在岩石下面有一个被凿空的石凹,里面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泉水。
岩石上刻着密密麻麻的道教经文,倒影在泉水中,石凹下面有一个石眼,我用手摸了摸,拿出龙头木,和石眼对比,大小刚好合适,小心翼翼的把龙头木插了进去,果然完全吻合。
龙头木是空心的,插进石眼后,从龙头里竟然流出泉水,石凹里盛满的泉水水位缓缓下降,等到龙头不再有水流出来,我看见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水平面所倒影的岩石上的刻字和刚才完全不同,在石凹露出的地方刻着四个字。
镜花水月!
刚才还可以看见倒影的整个岩壁上的刻字,现在只能看见岩壁中间雕刻的佛像。
越千玲抬头看着岩壁上的佛像,半天也没看出端倪。
“找了半天什么也没发现!”
我目不转睛的注视着石凹里倒影的石像,忽然漫不经心的说。
“你们从里面看见了什么?”
“不就是一个倒影的佛像吗?”
“镜花水月……你们不要管其他的,就从这倒影来看,你们看见什么?”我若有所思的问。
越千玲走过去低头看了半天,偏着头说。
“就这么看倒是挺像一座山上刻着一个佛像。”
“一座山上刻着一个佛像,又倒影在水里……这是在指一个地方啊?!”我皱着眉头淡淡的说。
“雁回哥,我……我倒是知道一个地方和这倒影一模一样。”秋诺在身后不太确定的说。
“什么地方?”我和越千玲几乎同时问出来。
“三江汇,就倒影着一座举世闻名的佛像,同样也是雕刻在山上,不同的是,山就是一尊佛,佛就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我看看石凹里的倒影,猛然一拍大腿兴奋的说。“这个线索留的真可谓巧夺天工,只字不提却把线索流传下来,的确是乐山大佛!”
越千玲听完重新看看石凹里的倒影,终于也明白什么叫镜花水月,单从倒影里看,果真是一整座山上雕刻着一尊石像,而且倒影在水里,和乐山大佛倒影在三江之中不谋而合。
第九十四章真龙之穴
我从时间上推算,乐山大佛建于唐初,而留在青城山天师洞的线索分明是明代时候的,两条线索的年代跨度这么大,我一时很难把两者联系在一起。
越千玲参加过的考古众多,不过都是人为发现后再去挖掘勘察,像今天这样根据线索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发现还真是第一次,所以兴奋的手舞足蹈。
乐山大佛离蓉城并不远,离开青城山后我和她们连夜赶了过去,站在乐山大佛脚下的时候已经是清晨,越千玲特意租了一条渔船,临江眺望乐山大佛有一种别样风光。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
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灵宝峰上,现存一座砖塔,塔高十三层,造型与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乌尤,即秦所凿乐山离堆,上有唐创建乌尤寺。
这些信息被越千玲如数家珍的说出来,如果是旅游,身边有一个学考古的当导游还真是件不错的事,不过这些丝毫提不起我丁点兴趣。
线索指向乐山大佛,可这佛就是一座山,山就是一座佛,这个线索未免也太笼统了一点,青城山好歹还有一副川西天仓图指引,而现在我仰着头看着江对面威严肃穆的大佛一筹莫展。
“大佛建于唐初,而我们找到的线索是明代留下的,其实想想也合情合理,这大佛气势磅礴,就算改朝换代,历代君王对佛都礼遇有加,断不会去破坏一座佛相,所以把线索留在大佛之上很容易保存下去。”秋诺冷静的说。
“应该不会!”越千玲想都没想就肯定的说。“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在近一千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中,更是饱受自然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我点点头很赞同的说。
“从现在的大佛看,很明显是经过人工修葺过的,如果明十四陵的线索真在大佛身上,恐怕早就被破坏了,而且明十四陵这么重要,真把线索留在一个每天游人络绎不绝的地方岂不是太儿戏。”
“可从天师洞得到的线索,指的就是这里,这么大一座山,真要上上下下都勘察仔细恐怕少说也要一两年时间吧。”秋诺有些失望的说。
“一两年……。”我一脸无可奈何的苦笑。“毫无头绪的乱找,不要说一两年,搞不好一辈子就和这大佛耗上了。”
清晨的日出缓缓从东方升起,透过薄薄的似烟的晨雾照射过来,整个大佛像镀了一层金,一圈光晕围绕在大佛四周,倒影在江水中的大佛犹如佛光普照般威严肃穆。
我一怔,连忙抬头重新看看四周,刚才还紧缩的眉头慢慢舒展开。
“你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啊?”秋诺看见我的表情好奇的问。
“为什么修建这座大佛?”我答非所问的自言自语。
“这个我知道,据唐代和明代等书记载,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这里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减杀水势,永镇风涛。”越千玲说。
“算是一种寄托,目的是为了治水。”秋诺也点着头说。
我全神贯注的仔细看着大佛四周,沉默了很久后,忽然意味深长的摇着头说。
“恐怕不是治水这么简单!”
“那……那是为什么?”秋诺和越千玲几乎异口同声的问出来。
“千玲你刚才说这里岷江、